论华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地位、功能及相关关系

合集下载

论华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地位、功能及相关关系

论华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地位、功能及相关关系

马来亚大学·2012.5.26-27.·吉隆坡论重构华语(普通话)与方言的相关关系汤志祥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论文提要] 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财富与宝贵资源,然而承载着这份世界级遗产的“载体”——华语(普通话)及其地域方言都应被看成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与珍贵的语言资源。

本文认为,现在华语(普通话)在大中华地区乃至全世界都已经具备了高端语言的地位以及广泛齐全的交际功能,然而我们也应该赋予具有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社会底蕴的方言,尤其是某些具有巨大世界性影响力的方言,譬如:通行于珠三角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广大地区的粤语;以某种被明确认可的地位,以便让其在多种社会功能上发挥出补充性或辅助性的作用。

毋庸置疑,从全球的视野出发,华语(普通话)及其方言都应该具备与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以及其国家实力相应的地位以及表达功能。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探讨并研究当今华语(普通话)与方言的相关关系,努力探求如何在当代创造出一种和谐合理的“中华语言大家庭”的理论与现实。

[关键词] 华语普通话与方言语言地位语言功能社会语言学0. 中华文明及其文化与华语及其地域方言0.1不言而喻,在当今世界上,中华文明以及文化是惟一的自其诞生以来从未间断过,从未割裂过,也从未衰落过的。

它既是中国乃至东方文明的代表,又是既传统而又现代的文化的代表。

中华文明以及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源远流长的根基及其绵延不断的承继力;而它的凝聚力就在于它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及其兼收并蓄的特性。

0.2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众多语言与方言的大国。

中华民族就是由多民族,多民系的大家庭构建而成的。

中华文明以及文化能传至今,其间所依靠或曰依赖的完全是其语言载体——那个被称之为或“华语”,或“国语”,或“汉语”,或“普通话”,还有或“中国语”或“中语”的民族共同语,当然还应该包括被称之为“地域方言”的一众次语言。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

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

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

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

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国民语言素质提高。

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

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及发展-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

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及发展-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

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及发展-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在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引导下, 我国早已形成了以普通话为标准汉语的语言环境, 这无论是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而言都具有着极为现实的重要意义,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不同地域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形式各异的各地方言, 其存在形式和发展极大的受到了普通话推广的挑战。

方言的地域文化推广、文化特色传承等社会教育作用逐渐被削弱。

为此, 本文特就普通话环境下的汉语方言存在方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与研讨, 希望通过以下研究对于促进新时期各地方言的创新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此来实现普通话大环境下各地汉语方言的齐放异彩, 彰显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化魅力。

关键词:汉语; 普通话; 方言; 方式;一、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就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而言, 我们首先可以从汉语的语言属性上来看, 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语只此一种, 而方言则是汉语的重要形式, 基本上我国每个不同的区域都会有其独特的方言形式, 如, 陕西方言、河南方言、东北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等。

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普通话还是汉语都是作为汉语不同的形态而存在的, 普通话源于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与方言相互依存, 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的语言生态环境。

二、普通话环境下汉语方言的存在与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 普通话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逐渐成为各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过程中的主要应用语言。

有些岗位基于工作需要甚至还需要就业人员考取一定的普通话等级资格证书, 如教师、播音员、主持等等。

这对于汉语方言的生存与发展而言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使许多优秀的方言文化消失殆尽。

尤其是在我国教育系统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 包括初高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在内的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形成了这样一种现状, 那就是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但却不会说本地方言。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讲解学习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讲解学习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1、方言的形成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

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

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汉语方言教学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语方言是汉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是汉语的一种发展方式,而且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方言在现代汉语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汉语方言教学的必要性1、认识多样的汉语文化。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同的地区的文化也变得多样,而汉语方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

每一种汉语方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学习汉语方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化特征。

2、强化对汉语的理解能力。

传统的汉语教学以标准普通话为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会使用不同的方言,而这些方言也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

学习汉语方言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了解汉语文化。

3、增强汉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汉语方言可以增强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汉语的乐趣。

此外,学习汉语方言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语的兴趣。

二、汉语方言教学的实施1、适应性教学法。

不同地区的人使用的方言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所在地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法。

例如,在北京教学时,应采用北京话来教学;在上海教学时,应采用上海话来教学。

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方言的理解能力。

2、培养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分析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并通过不同方法来表达这些差异。

例如,可以通过图形或表格来表示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

此外,可以采用问答形式来考察学生对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的理解能力。

3、注重实践性教学。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性教学,即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可以将所学到的方言用于日常会话中,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方言。

此外,还可以将所学到的方言应用到文化传承中去,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这些方言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高中800字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高中800字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高中800字篇一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一、背景与现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在教育、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方言作为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也在地方社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

二、问题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普通话与方言在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给跨地区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方言使用现状:由于教育、工作等方面的影响,年轻一代对方言的掌握程度逐渐降低,方言使用率下降。

文化传承与发展: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方言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议方案推广普通话: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

保护方言:鼓励和支持方言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文化活动、艺术表现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方言。

协调发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尊重和保护方言的使用,促进普通话与方言的协调发展。

教育引导:加强对普通话和方言关系的教育引导,让人们认识到普通话和方言各自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语言态度。

社会支持: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动普通话与方言的交流融合,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四、实施措施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普通话与方言的地位和使用范围。

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普通话和方言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促进交流合作:搭建普通话与方言的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各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语言的多元化发展。

建立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对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传播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方式,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普通话和传播地方文化。

发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普通话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引言:
普通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被广泛使用和普及。

然而,各地方方言作为地区文化和语言的一部分,也具有自己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主体段落1:普通话的普及和影响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被视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

它在教育、政府、媒体等多个领域被普遍使用,并且在现代化的国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主体段落2:地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地方方言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虽然普通话的普及推动了地方方言的衰退,但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方言不仅能够帮助地区居民更好地表达自己,还能传承和保留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

主体段落3: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普通话为不
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桥梁,同时也允许地方方言在特定社区
和文化场景中得以保留和使用。

普通话的标准化还使得地方方言能
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和融合。

结论: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是中国语言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

普通话的普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而地方方言保留了地区文
化的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中
国语言文化的多元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注:如有):
- 张国松,中国普通话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 李小璐,地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探索,语文学刊,2018年。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普通话VS方言普通话有其独特的优势。

普通话是一种统一的语言,它能够让人们进行更有效的交流。

无论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在普通话的交流中都能听懂对方的意思。

普通话被普遍使用,很多媒体、文化活动、商务交流等都采用普通话作为沟通的工具。

掌握普通话可以给人在就业和社交方面带来很大的便利。

普通话是汉字的官方发音,通过掌握普通话,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读写汉字。

方言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方言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它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志。

方言让人们能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方言是一种亲切和亲密的交流方式。

在方言的交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情感,这是普通话所无法取代的。

方言是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体现。

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音韵变化和词汇选择,使汉语更加丰富多样。

对于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个人认为应该既注重普通话的推广,也尊重和保护方言的使用。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的语言,应该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和学习。

方言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世人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方言,以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我们还可以在日常交流中,保留并使用方言,让方言在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普通话能够促进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和统一,而方言是一种地区的独特文化表达方式。

在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我们也要提倡更多的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以促进全民族的团结和发展。

普通话和方言可以相互补充和发展,共同推动汉语的繁荣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亚大学·2012.5.26-27.·吉隆坡论重构华语(普通话)与方言的相关关系汤志祥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论文提要] 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财富与宝贵资源,然而承载着这份世界级遗产的“载体”——华语(普通话)及其地域方言都应被看成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与珍贵的语言资源。

本文认为,现在华语(普通话)在大中华地区乃至全世界都已经具备了高端语言的地位以及广泛齐全的交际功能,然而我们也应该赋予具有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社会底蕴的方言,尤其是某些具有巨大世界性影响力的方言,譬如:通行于珠三角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广大地区的粤语;以某种被明确认可的地位,以便让其在多种社会功能上发挥出补充性或辅助性的作用。

毋庸置疑,从全球的视野出发,华语(普通话)及其方言都应该具备与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以及其国家实力相应的地位以及表达功能。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探讨并研究当今华语(普通话)与方言的相关关系,努力探求如何在当代创造出一种和谐合理的“中华语言大家庭”的理论与现实。

[关键词] 华语普通话与方言语言地位语言功能社会语言学0. 中华文明及其文化与华语及其地域方言0.1不言而喻,在当今世界上,中华文明以及文化是惟一的自其诞生以来从未间断过,从未割裂过,也从未衰落过的。

它既是中国乃至东方文明的代表,又是既传统而又现代的文化的代表。

中华文明以及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源远流长的根基及其绵延不断的承继力;而它的凝聚力就在于它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及其兼收并蓄的特性。

0.2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众多语言与方言的大国。

中华民族就是由多民族,多民系的大家庭构建而成的。

中华文明以及文化能传至今,其间所依靠或曰依赖的完全是其语言载体——那个被称之为或“华语”,或“国语”,或“汉语”,或“普通话”,还有或“中国语”或“中语”的民族共同语,当然还应该包括被称之为“地域方言”的一众次语言。

应该指出的是: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与其民族语言(包括方言)必然是共存、共变的,两者缺一不可,既相辅又相成。

中华文明以及文化与中国语言包括方言是浑然一体,互不分割的。

0.3 就语言理论上说,华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由一个单一大语族组成的语系,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社团。

而在这个大语族里,内部还存有10大地域方言1(一说7大)。

它们从地理上由北至南分别是:官话大区、晋语大区、徽语大区、吴语大区、湘语大区、赣语大区、客语大区、闽语大区、粤语大区与平话大区。

而这些大区方言的内部又分别存在着较小的方言区,譬如:在官话大区内有8个方言区;晋语大区内有8个方言区;吴语大区内有3个方言区等等。

一些方言区内又存在着若干方言片,譬如:徽语大区内有5个方言片;赣语大区内有7个方言片;湘语大区内有7个方言片;闽语大区内有5个方言区(片);粤语大区内有4个方言片;客语大区内有3类8个方言片;平话大区内有2个方言(片)等等2。

有趣的是:我们的其中一个官话大区的面积就相当于今天的整个欧洲,而其使用人口数竟然达十亿之巨,接近于或者超过世界上的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的全部人口。

0.4 如果说,中华文明与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财富与宝贵资源,那么华语及其地域方言同样也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与珍贵资源。

这两项民族文化遗产都应该同样值得尊崇,同样值得珍视。

应该指出,今天我们要研讨如何传承中华文明与文化,就必须同时研究如何传承华语及其地域方言。

还应该指出,我们同时拥有的并引以为豪不仅是中华文明与文化,而且还有华语及其地域方言这一“中华语言大家庭”,或者说是“中华语言共同体”。

1. 华语普通话与华语方言的地位今天我们所说的华语,一般是指“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即华语普通话。

其实华语必须包括它所囊括所有地域方言。

而且就其实际使用情况而言,生活在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个中国人绝大多数日常说的是某一种或者多种方言。

今天中国人或者全世界的华人绝大多数或是双语者(即“华语普通话+方言”型),或是多语者(即“华语普通话+多方言”型[他们有的是“华语普通话+方言1+方言2”型,有的是“华语普通话+方言1+方言2+方言3+……”型])。

这些都是普遍而又不争的事实。

纵观全球,即使是那些已经移民海外,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三千多万华人(一说五千万),只要还讲中文的,绝大多数也是“华语普通话+方言”型,或者1十大方言:指在传统划分的北方、吴、湘、赣、客、闽、粤七大方言外再加上晋语、徽语和平话。

2参见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华语普通话+多方言”型。

1.1华语普通话的地位就其语言地位而言,现今的“中华语言大家庭”里,惟有华语普通话是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定的地位。

其地位之崇高与权威可以从下面十四方面来描述:华语普通话现在享有的地位是:(1)国家标准语,即被最高权威认可的中国全国规范语言(2)全国通用语,即中国全民共通语(3)汉民族共同语,即超方言的汉族共通语言(4)政府工作语言,即中国官方正式语言(官方语文)(5)联合国工作语言,即世界认可的六大国际性工作语言之一(6)法定书面用语,即标准中文书面语言(7)法定新闻出版用语,即被认可的正式新闻语言(8)法定教育用语,即被认可的正式教育语言(9)法定法律用语,即被认可的正式司法语言(10)法定会议用语,即被认可的正式会议语言(11)法定公务用语,即被认可的正式政府部门公务语言(12)法定电视、电影、广播用语,即被认可的正式传媒用语言(13)社会公共交际语,即被认可的正式社会交际语言(14)中华传统与现时文化的承载体,即被认可的正式传承语言可以说,华语普通话已经具有国家级语言的崇高的地位。

它已经同时具备了1.“国家的(国语)”,2.“官方的(官语)”,3.全民的(共同语)”,4. 规范的(标准语)”的多重高端语言属性。

华语普通话具有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完全是因为:1. 国家的语言政策,2. 语言的使用历史,3. 语言的使用现状,4. 社会的语言共识,即社会认受性。

相比较而言,全国(主要在中国大陆)除华语普通话之外的其他方言,不管其流通地域范围、使用人数,书面语表达程度入如何,都基本不具备上述国家语言生活中的主要的地位。

1.2 华语方言的地位从目前的语言状况与语言事实出发,华语各大方言基本上具有如下地位:(1)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2)某个汉族民系的共同语(3)各种汉族民系或者各族群聚居区域的通用语(4)各种民系的某种场合社会交际语言(5)各种民系的家庭、亲属、团体生活用语(6)中华地域传统文化的承载体不难看出,与华语普通话相比,华语各大方言并不具备下列特性:1. 全民性,2. 全地域性,3.全领域性等作为国家级语言生活中用语的地位。

而明显只具有1. 某一地域性,2. 某一领域性,3. 某一社会交际性的地区性语言生活中用语的地位。

因此华语各大方言仅具有中低端语言的属性。

如果与华语普通话相比,两者的地位完全无法比肩,无法相提并论。

1.2粤语在粤港澳地区的语言社会地位及使用的比较在华语七大方言中粤语是最重要方言之一,其通行范围主要在华南的广东中、南部和广西的东南、南部,尤其通行在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 - -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贸易、航运、通讯和文化的中心大城市:广州、香港和澳门。

在这三个大城市中,粤语的地位及其使用大致呈现下列情况:(以下“+”表示“是”;“-”表示“不是”;“+/-”表示有的地点或者部分是,部分不是,下同)很明显,粤语在香港和澳门具有特定地区标准语的地位,在它在五个主要要素上具备标准语地位及高度的社会认受性:1. 政府工作语言,2. 法定法律工作用语,3.正式教育工作用语,4. 报刊、杂志用语,5. 正式会议用语。

而广州粤语在并不具备以上特性,仅是具有某些特定场合的交际性与通用性。

但在公务用语、地铁、机场、交通服务用语以及电视、电影、广播用语三个方面具有华语普通话的辅助性及补充性。

1.3 粤语的使用人口及通行区域以粤语作母语的使用人口,、历来说法不一,以下是各种主要学术著作中的记载与统计的把粤语作为母语的人口以及通行区域:李新魁《广东的方言》(1994)3:中国国内:广东:3,800万,其中(1)广府片:2,000万,(2)高廉片:600万,(3)罗广片:700万,(4)四邑片:400万。

广西:1,300万。

中国国外:1,500万至2,000万。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一共大约6,600万至7,100万。

邹嘉彦、游汝杰《汉语与华人社会》(2001)4:估计(海外)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为400万至600万。

加上粤语非母语而能说粤语的人口总共在1,000万至2,000万之间。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2002)5:中国国内:广东:近4,000万,广西:1,500万左右,香港、澳门:700多万;中国国外:1,500万-2,000万。

合计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一共大约7,750万至8,250万左右。

陈晓锦、张双庆《首届海外汉语方言鼓机研讨会论文集》(2009)6:(海外)使用粤语的人数为1,100万……可见,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国内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口数量,普遍认为有7 - 8千万之众,如果再加上海外5,000万华人(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海外华人华侨分布》7)中1,500万-2,000万的操粤语人士,其总数至少已经达到一亿。

而《維基百科》8的统计也指出,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7,000万至1.1亿。

可见,粤语是一种具有世界性规模的不可忽视的语言。

如果仅就世界语言的使用人口数而言,根据《剑桥语言百科全书The Cambridge3李新魁《广东的方言》,“第二章广东的‘老大哥’- 粤方言”,pp.26-27。

4邹嘉彦、游汝杰《汉语与华人社会》,§1.3.4“海外各种方言社区的由来与分布”,p.57。

5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粤语”,p.174。

6陈晓锦、张双庆《首届海外汉语方言鼓机研讨会论文集》,张振新:“海外华人与海外汉语方言”,p.24。

7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篇》,“海外华人华侨分布”,p.398。

8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w/index.php?titl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的统计,至二十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语言使用人口,全部世界20个大语种中作为母语的使用人数使用情况为9:根据以上语言人口排行榜,以粤语为母语的使用人数在7,000万至1亿人以上的话,粤语的排名至少应该在第十名的德语(1亿人)与第十一名法语(7千万人)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