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方言
《方言与普通话》课件

媒体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 渠道宣传普通话,提高人们对 普通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培训与辅导
开展普通话培训和辅导工作, 帮助人们提高普通话水平,特 别是对于教师、公务员等职业 人员。
鼓励社会参与
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演讲比 赛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
参与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04 方言与普通话的和谐共存
方言的分类
根据方言的差异程度,可以将方 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 域方言是因地域而异的,社会方 言是因社会群体而异的。
普通话的定义与重要性
普通话的定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 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 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 语。
普通话的重要性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 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 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 和信息交流。
普通话推广的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不同方言之间的 沟通障碍逐渐凸显,因此推广普通话成为迫切需求。
历史上的普通话推广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政府通过教育、媒体和文艺等多种渠 道推广普通话,并在学校教育中强制推行普通话教学。
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与现状
1 2 3
普通话普及率
目前,中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达到70%以上, 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通话普 及率仍然较低。
谐共存。
05 方言与普通话的教学研究
方言教学的重要性
传承文化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通过方言教学可以传承地 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 。
沟通交流
方言是人们的母语,掌握 方言有助于在特定地域内 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语言文字普通话和方言PPT课件

利用媒体平台传播方言文化,如广播、电 视、网络等,扩大方言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THANK YOU
韵母的结构不同
普通话和方言在韵母的结构上存在差异,如普通话中的复 元音韵母ai、ei、ao、ou在某些方言中可能变为单元音韵 母[a]、[e]、[o]、[u]。
韵母的发音不同
普通话和方言在某些韵母的发音上存在差异,如普通话中 的后响复元音韵母ia、ie、ua、uo在南方方言中常常变为 前响复元音韵母iê、uê。
普通话中的“互联网”,方言中可能 表达为
词法差异
词的构成
普通话主要依靠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而方言则更多地采用词根附加词缀或 词根重叠的方式。
词语的用法
方言中某些词语的用法与普通话有所不 同,例如“着”在方言中表示进行时态 ,而在普通话中则没有这个用法。
普通话和方言是共存共荣的关系,普通话是共同语,方言是地域性语言。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方言文化,让方言在适当的场合发挥其独特 的作用。
02
普通话和方言的语音差异
声母的差异
01
普通话中没有的声母
某些方言中存在普通话中没有的声母,如唇齿轻擦音f、喉塞音h、舌根
维护国家统一
普通话的普及有助于增强 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促进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方言保护的意义
文化传承
01
方言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方言就是保
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的完整性。
社会和谐
02
方言的消失可能导致地域文化的消失,进而影响社会和谐与民
族团结。
研究价值
03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李佳林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
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
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所以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
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语言习惯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结合本地情况,教育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普通话与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二、古浪方言概况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
古浪方言的形成,从地域方面看,与周边地区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
黄羊川以南受天祝话的影响较明显。
双塔及下四坝一带则受了武威话的影响,大靖河流域受永登话的影响较多。
这是由于历代行政建置交叉、居住靠近、地域错落穿插、居民接触广泛、交际密切等因素所致。
从历史及人口源流方面看,历代政权的更替;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历代统治者的移民屯耕,流徙实边;以及官户、客户、军户、商户的不断迁入对古浪方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区别:1、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在台湾及港澳地区称作华语。
2、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普通话的标准口音: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准,普通话发音图谱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并非北京话每个音都是规范和标准。
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
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
即使是标准,三地也有区别,如消息一词。
大陆息读轻声,台湾读二声,新马同台湾(如同休息的息字读音,音同席)。
国语的情况与之相似:老派国语、新派国语都是被视为标准的;华语的情况则有些不同。
学习普通话及口音的有无与出身地域与教育程度有相当关系。
不标准的普通话古称蓝青官话,蓝青即是暗指发音夹杂方言口音。
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以普通话为例: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音。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绝大多数汉语使用者,包括许多播音员,其普通话都是带有口音的。
但事实上,许多人普通话的发音方式和口音用词上偶尔违反了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标准。
明显受方言或其它语言影响的普通话,一般都会视为带有口音。
例如,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过大,或有过多的字发音不准。
但台湾地区的取音不同与大陆地区,如垃圾、崖,中华民国国语文读乐色、ㄧㄞˊyai2,大陆普通话读拉机、牙。
方言的语言特征: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
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范文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bai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du础的方言,以典范的zhi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dao民族共同语。
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一、概念不bai同
1、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du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zhi(官话)为基础方言dao,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2、方言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二、法律地位
1、普通话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2、方言方言一般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不作为通用语言。
三、语法不同
1、普通话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
如“给我一本书。
”
2、方言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如“给本书我。
”。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02
方言的特点
方言具有地域性、独特性和差异性,不同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
面存在较大差异。
03
方言的价值
方言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历史信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学价值。
同时,方言也是语言多样性的体现,对于维护语言生态平衡和促进文化
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02 普通话与方言的语音比较
声母比较
普通话声母
普通话有21个声母,包括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 根音等。
方言声母
方言的声母数量可能多于或少于普通话,发音也可能与普 通话存在差异。
差异举例
普通话的“波”和“坡”的声母是双唇音“b”,而一些方言中 可能将“波”发为唇齿音“f”,类似于英语中的“v”。
韵母比较
普通话韵母
普通话有39个韵母,包括单元音、双元音、 鼻音等。
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重视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实现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实现途径
通过政策引导、教育普及、文化交流等方式,促 进普通话与方言的互补与融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代汉语标准语。
普通话的特点
普通话具有清晰、准确、标准、统 一的特点,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 也是全国范围内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的地位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语言, 是国家教育、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等领域的主要用语。
方言的定义与特点
01
方言的定义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是某一地区或某一社群所使用的语言。
表达方式比较
普通话与方言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例如,某些方言中 会采用特殊的语气词、助词或连词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思 ,而在普通话中则没有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
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在中国,普通话是一种语言,而方言则是地域性的语言。
普通话的发音和语法规则被认为是“标准”的,而方言则常常被认为是“不标准”的。
然而,这两种语言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方言的影响:
方言的影响在普通话中很明显,尤其是在普通话的发音方面。
很多普通话的发音都受到了方言的影响。
例如,北京话和南京话的发音风格都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城市的方言影响了普通话的发音。
另一方面,方言也可能会影响普通话的语法规则。
例如,在某些方言中,动词后面可能会跟着一个物主代词,而在普通话中则不允许这样做。
因此,在使用普通话时,有些人可能会不小心地将这种方言的习惯带入到普通话中。
普通话的影响:
普通话也会对方言产生影响。
首先,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在很多场合都是必须使用的。
因此,许多人都会学习普通话,并将其作为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
此外,普通话还是中国传媒的主要语言。
因此,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上,普通话是占主导地位的。
很多人会每天收听普通话广播,看普通话新闻,或者观看普通话电视节目。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并且也有助于普通话在方言中的传播。
另外,由于普通话是教育的主要语言,因此在学校里,学生们也会学习普通话。
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回到他们的家乡,并将自己所学的普通话带回去。
这样,普通话就有机会在方言地区传播开来。
综上所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方言会对普通话的发音和语法产生影响,而普通话则会在方言地区传播开来,并逐渐替代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普通话与方言是中国语言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全国各地公共场合、教育系统和媒体广泛采用的标准语言;而方言则是各个地方或区域所使用的本地语言。
一、语音区别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以北方官话为主要特点,发音清晰准确,音调平坦。
而方言则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各个方言区域之间的语音差异非常显著,比如广东话的语音较为复杂,拼音与普通话拼音有很大差别。
二、词汇区别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不同于方言的繁杂多样,它的词汇更加标准统一。
不同地方的方言则具有各自的特色词汇,如四川话中的“吃饭”在普通话中叫“吃饭”,而在四川话中称为“吃饭”。
三、语法区别普通话的语法规范与现代汉语书面语相一致,故其语法体系较为规范。
然而,方言中存在大量的方言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四、用途区别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场合、新闻媒体、教育系统和官方文件等场所。
而方言主要被本地居民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五、地域区别方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几乎每个省份、地区都有其特定的方言。
而普通话则是全国统一的标准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
六、影响区别普通话对于促进全国人民的交流和沟通具有重要作用。
而方言则是地方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用途、地域和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在国家一体化和沟通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方言则是地方文化的表现,承载着地方的历史与传统。
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都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组成部分,应该加以珍惜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与方言
侯宝林
甲您说相声也常说北京话吗?
乙哎,干吗常说北京话呀!我们说相声就得说北京话呀!
甲哎!那可不对。
乙怎么?
甲你应该说普通话呀!
乙普通话不就是北京话吗?
甲错了不是。
乙怎么?
甲北京话是北京话,普通话是普通话。
乙噢!这还不一样哪!
甲哎,现在推广普通话。
乙是。
甲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乙噢。
甲以北京音乐为标准音。
乙这我还不太明白呢!
甲这你不太明白呢!
乙不明白。
甲这你得好好学!你看说普通话的好处大了,因为现在有山南的,海北的,各处的人在一起工作,如果都用方言那就不好懂了,都用普通话就彼此都能懂。
乙噢!是喽。
甲您比如说这么一句话吧——
乙什么话呢?
甲用普通话说就好懂了:“你看这是什么?”
乙这句话就是普通话?
甲哎,你要用北京话就跟这个不一样了。
乙北京话怎么说呢?
甲“你这瞜瞜(zhei)是什么?”
乙噢,瞜瞜。
甲瞜瞜这(zhei)是什么?普通话说:“这是什么?”是不是啊?
乙是是,就在字正。
甲哎你要到天津这句话就变了。
乙天津话怎么说?
甲“你看看这(jie) 是(si)嘛(ma)?”
乙哎!这是天津话。
甲是吧?
乙哎。
甲到上海话,又不同了。
乙上海话又怎么说哪?
甲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这啊?
甲“你(nong)看(ku)看(ku)这(di)是(ge)什么(sa me zi)?”
乙这这句话我就不懂。
甲也是这个意思啊:“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噢,也是这个意思。
甲对吧。
乙噢。
甲要是到我们家乡,这句话又变味了。
乙您什么地方的?
甲沧县。
乙沧县?
甲沧州嘛!
乙这句话怎么说哪?
甲“你瞅瞅这是什么(me)呀?”
乙噢,这是沧州话。
甲你要到福建省福州,跟这又不同了。
乙是啊!
甲那更不好懂了。
乙福建话这句怎么说哪?
甲“你(lu)看(kan)这(zui)是(sai)什么(nao)?”
乙这句话我更听不懂了。
甲所以呀,大家都学普通话有好处呀!
乙是喽。
甲普通话跟北京话区别不大。
乙噢!
甲你要学普通话常听相声有好处。
乙就能够学普通话。
甲哎。
相声它不是北京话吗?
乙是啊!
甲它就是儿化韵多。
乙噢!儿化韵。
甲这是最大的区别。
普通话说“今天”,“明天”,“后天”。
乙对啊。
甲北京话那就不这样了。
乙怎么说哪?
甲“今儿”,“明儿”,“后儿”。
乙对!
甲没事儿出门儿,遛弯儿,买根冰棍儿。
乙噢,这是儿化韵。
甲哎!你看这儿化韵也有它的好处。
乙那有什么好处啊?
甲你要写在字上,你写“冰棍”,可是你要说话哪,就得说“冰棍儿”。
乙啊!冰棍儿。
甲冰棍儿,它区别词意:冰棍儿,它加这个儿化叫你听这东西不大。
乙噢!就是小意思。
甲“哎!您瞧,天热呀!来棵冰棍儿。
”
乙哎。
甲来棵冰棍儿。
这样听着好听,你要不用儿化韵,听着多可怕呀!“今天热啊!你来棵冰棍。
”乙嗬!
甲冰棍哪!
乙那得多大呀!
甲说的是哪。
四人扛着吃?
乙那怎么吃啊!
甲是不是?
乙对。
甲它能够区别词意。
乙是喽。
甲多是用在爱称上。
乙噢!
甲用这个儿化。
乙怎么?
甲我们看一小孩儿,哎,你看这个小孩儿多好啊,长得跟花儿似的。
乙夸这个小孩儿。
甲“你看这小孩儿长得跟花似的。
”
乙对。
甲他都用儿化。
你要不用儿化哪,这意思就差了。
乙是吗?
甲哎,你看这个小孩长得跟花似的。
乙花似的?
甲“你看这个小孩长得跟花似的。
”那孩儿长得跟麻雷子似的,再来一个跟二踢脚似的。
乙好家伙!这儿放鞭炮哪!
甲是不是?
乙啊。
甲所以说儿化韵有它的好处。
乙是。
甲也不能够是话都用儿化韵。
乙是吗?
甲你看北京话它就有这一点。
乙是喽。
甲儿化韵的地方太多。
乙噢。
甲还有重叠儿化哪?
乙怎么叫做重叠儿化哪?
甲“胖胖儿的,瘦瘦儿的,忙忙儿的,快快儿的,轻轻儿的。
”这都是重叠儿化。
乙噢,是了。
甲两个字儿一样,下边加个儿。
乙噢,这叫重叠儿化。
甲“这人胖胖儿的,那人瘦瘦的,唉,你去一趟快快儿的。
唉!轻轻儿的。
”是不是重叠儿化。
乙是了。
甲不用儿话不好听:“这人胖胖的,那人瘦瘦的,你快快的,你慢慢的。
”
乙这么说倒是不好听。
甲北京话可也有这么说的。
乙还有这么说的哪?
甲那是大人对小孩儿。
乙噢。
甲小孩儿刚一周多,一岁多点儿。
乙是是。
甲大人为教他说话。
乙嗯。
甲哄孩子这么说。
乙是啊。
甲“慢慢走。
”
乙噢。
甲“我带你上街街。
”
乙嗯。
甲“叫叔叔,叫姑姑。
”
乙对。
甲“叫妈妈。
带帽帽,穿袜袜,我带你去买肉肉。
”
乙哎,是这么说。
甲“吃饺饺,买包包。
”
乙嗯。
甲包子饺子,什么饺饺、包包啊,哄小孩儿。
乙是喽。
甲对大人没那么说的。
乙对大人没有这么说的。
甲那当然了,我跟你说话:“郭先生,没事儿啊?”
乙没事。
甲“咱们出去遛个弯儿。
”
乙走哇。
甲“我请您吃饭。
”
乙好。
甲“咱们吃包子,要不然吃饺子。
”
乙好。
甲“你戴帽子,咱们走。
”这好听啊!要是照着哄孩子那样,你能满意吗?“郭先生,没事啊?”
乙没事啊。
甲“我带你出去遛遛。
”
乙啊。
甲“我请你吃包包。
”
乙噢。
甲“给你买饺饺。
你戴上帽帽。
”
乙这好嘛,这么说我成傻子啦!
甲就说是啊,是吧?
乙嗯。
甲这是儿化韵。
乙是了。
甲所以学普通话的时候,注意北京话的儿化韵。
乙是是。
甲您要听相声学普通话,千万得注意,有的演员爱用方言、土语。
乙噢,土话啊。
甲啊。
乙这个土语说起来也就本地方懂。
甲哎,离开那地方人家就不懂了,外埠人不大懂。
乙对。
甲是吧?
乙哎。
甲并且也不好写。
乙噢,写也没法写。
甲那属于老北京话。
乙噢。
甲您比如说普通话,这两句话挺好懂:“哎,郭先生,昨天我去看你,你没在,我等了很久你也没回来,后来我就走了。
”
乙噢。
甲你看这话好懂吧?
乙这话好懂。
甲“昨天我去看你,等了很久,你也没回来,我就走了。
”谁都懂。
乙是啊。
甲你要用北京的方言,大部分人不懂。
乙那怎么说?
甲“嘿,昨儿我瞜你去了。
”
乙瞜我去了!
甲“我一瞜你颠儿啦。
”
乙我颠——好嘛!
甲“遛遛儿等你半天儿,压根儿你也没回来,我一瞧折(念zhe)子了。
”
乙嗯。
甲“我就撒丫子了。
”
乙撒丫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