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合集下载

语言变异考察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与语言规范

语言变异考察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与语言规范

语言变异考察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与语言规范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地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语言也会出现变异。

方言和普通话作为中国的两种主要语言形式,在语言变异方面有着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探讨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同时也会对语言规范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语音方面的异同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方言往往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发音更为独特。

以江苏方言和普通话为例,普通话中的鼻音音节常常没有强调,而江苏方言中则较为明显。

此外,方言中的声母、韵母的发音方式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方言的语音较为接近当地人的发音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区别方言的使用者。

二、词汇方面的异同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词汇的使用和词义的理解上。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方言中存在一些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

例如,四川方言中的“嘚瑟”一词,在普通话中并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

此外,方言中也存在一些词义上的差异,同样的词汇在方言和普通话中的含义可能并不相同。

这需要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

三、语法方面的异同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方言往往有着更为灵活的语法结构,而普通话则更为注重语法的规范性。

例如,广东话中可以用“个”作为量词,而在普通话中则需要使用具体的量词。

此外,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四川话中的“了哦”表达否定,也与普通话存在差异。

语言规范是保持语言纯净和交流准确的基础,无论是方言还是普通话都需要遵守规范。

在方言的使用上,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语境,避免过度使用方言。

对于普通话来说,要注意语法和发音的准确性,避免非标准用法和发音,保持良好的语言规范。

总之,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方言往往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而普通话则更强调语言的规范性。

无论方言还是普通话,合理运用并遵守语言规范是保持语言交流准确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语言变异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并为语言规范的传承提供参考。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大衣裹得越紧;最后,北风 件衫拉得越紧;后尾,北风
放弃了,请太阳出来,看看 唔玩了,叫太阳出嚟,睇睇
他的本事。太阳很快地发出 佢嘅本事。太阳好快咁发出
他所有的热力。不久,那旅 佢所有嘅势力。无耐,果个
人感受到太阳暖和的光线, 旅人觉得太阳暖粒粒,就将
便将衣服一件件脱下,最后,啲衫一件件咁剥落嚟,后尾,
2、词汇上,日常生活用语差异甚大;
3、汉语方言在语法方面的分歧也不小, 特别是最常用的虚词。
方言差异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021/3/27
CHENLI
4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 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 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 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 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 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广东歇后语长炭长叹无发无天无法无天烧云销魂一脚踢妻凉凄凉不用多盐言未够斤两311生虫拐杖4卖鱼佬洗身5黄皮树了哥6阿聋养鸡7秋蝉跌落地8牛皮灯笼9指住棺材叫捉贼10隔夜油炸鬼11单眼佬睇女婿12航空母舰13黄鱔上沙滩13深海石斑广东歇后语靠唔住不可靠冇心肝没良心忘恩负义唔听笛不理睬不听指挥冇晒声腥气没了希望唔熟唔食专拣熟人来骗无晒声作声不得点极都唔明怎样也不开窍冤枉死人冤枉极了冇厘火气没点阳刚气一眼睇晒一眼看清食水深赚得过分唔死一身潺不死也差不多了好瘀鱼很丢脸没面子32您好很好谢谢再见对不起请原谅请走好没关系没问题您找谁
「虾」表示「欺负」,「边」表示「哪」等等。这
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
2021/3/27
CHENLI
18
• 方言词语不同闹笑话
有一次,潮汕地区某官员以火 锅设宴,招待上面来的高级嘉宾, 他举起筷子在滚烫得冒烟的火锅里 一边搅拌,一边笑容可掬地说:"大 家别客气,滚了(煮开)就吃,吃 了再滚(煮开)。"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

它基于北方的语言方言,主要以北京话为基础,并吸收了其他方言的一些特点。

各方言与普通话有以下差别:
1. 发音差异:各方言的发音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话较多地使用鼻音和塞音,而四川话则有独特的声调。

2. 词汇差异:各方言的词汇也有所不同。

例如,广东话中常用的“你”在普通话中是“你”,而在四川话中是“侬”。

3. 语法结构差异:各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差异。

例如,在普通话中,形容词一般放在名词前,而在四川话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后。

4. 语言习惯差异:各方言在使用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普通话中,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好”,而在广东话中,则是“早晨好”。

虽然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但中国各地仍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各地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也体现了中国的多样文化。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河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与普通话有很多不同之处。

下面是河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的异同之处:
1. 发音差异:河南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鱼”发音为/yú/,而在河南方言中发音为/nyu/。

2. 词汇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上也存在差异。

比如,普通话中的“吃饭”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食饭”。

3. 词序差异:河南方言的词序通常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比如,在普通话中,“我吃饭了”可以说成“我吃了饭”,而在河南方言中可以说成“我了吃饭”。

4. 词缀差异:河南方言中常常使用词缀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比如,河南方言中的“啦”可以用来表示频率或者助词,而在普通话中不常使用。

5. 语法差异: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上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比如,在河南方言中表示否定可以使用“不是”的形式,而在普通话中则使用“不”。

河南方言和普通话在发音、词汇、词序、词缀和语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之处。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经典南阳话VS普通话

经典南阳话VS普通话

经典南阳话VS普通话南阳话是河南省南阳地区的方言,中原官话的分支,基本上与河南话一样,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由于南阳地大人多,各县之间方言也有小小差异。

语法基本上与普通话近似。

但有较多的语气助词。

如“还没有干什么”通常说成“木有住哩!”发音南阳话的词句中的字多为普通话拼音方案中的一声和四声,二三省的相对较少。

下面为南阳话中所包含的部分词汇(其中可能包含一些其他区也有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标准文字的比较。

其中会有较多的南阳话口语无法用文字表示,只能同同音字表示。

南阳话南阳话发音普通话木有/木有呆 mú yóu dāi没有啥子↓/啥呀↗ shà zi 什么不粘弦būzhān xián 不行不中būzhōng不行白 bái 不要镇 zhèn 非常咋zā怎么啥 shà什么前傍儿 qiáng bānger上午后儿傍儿 hòuer bānger下午早起 zao qi 早上黑了hēh liao 晚上夜儿黑 yèar hēh昨晚夜儿早 yèar zao 昨天早上夜儿个 yèar ge 昨天明儿个 mínger ge 明天前儿个 qiánr ge 前天后儿个 hòuer ge 后天一蹦子yībēng zi 很长时间年是个 nián shì ge 去年忙利 máng li 马上麻利快 má li kuài 快点妮/闺女niēr/gūn nu 女儿娃儿 wá-er 儿子舅官儿 jiù guér 内弟自个儿 zì gér 自己耷 dá父辈中最小的男性伯bāi父辈中最大的男性牛板儿 óu bēr赶牛车的人弟儿们 dìr men 弟兄老鳖一lāo biēyī窝囊废瞎眼壳泡虫xiāyān ke páo chòng 睁眼瞎白字客 bái zìkāi文盲客kāi晚辈的男朋友稀客xī kái 不常来的贵客二挤 èr jǐ二百五信球/二球 xìn qiú/èr qiú笨蛋二流子 èr liú zi 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流光锤 liú guáng chūi无赖、土匪老掌柜lāo zhāng gùi 当家的(父亲)菠萝盖儿bō ló gèr 膝盖肚膜脐儿 dùmō qiér 肚脐眼眼眨毛yān zā máo 眼睫毛耳跟儿 ér gèhr 耳朵蛋 dàn 睾丸小鸡马儿xiāo jīmār小男孩的阴茎妈儿mār乳房胳老肢 géh lào zhíer 腋窝蚂知了(蚂寂寥)mājī liáo 蝉(知了)小虫xiāo chóng 麻雀老鸹 láo guà乌鸦夜蝙蝠(燕鳖虎) yàn biēhū蝙蝠皇皇苗 huáng huáng miáo 蒲公英吽 óu 牛地曲莲儿 dìqū liánr 地钱蜍串 chú chuàn 蚯蚓蝎虎xiē hu 壁虎蛤蟆 héh ma 青蛙赖毒 lài du 蟾蜍长虫 cháng chòng 蛇带劲 dái jìn 舒服美气mēi qi 舒坦杂鲜 láo guà滑稽可笑路数稠 láo guà重形式礼节费事 fèi shì淘气叫毛 jiào máo 搞笑木囊mūnāng笨棒撒 bàng sa 魁梧慢不腾腾 màn bū téng téng 慢条斯理囊 náng 好不吃拉劲būchī lá jìn 不重要、没意思的拽zhuāi高傲墩儿 dwúnr 凳子踢拉板儿tī la bēr拖鞋雪花膏xuēhuāgāo护肤霜万金油 wàn jīn yóu 清凉油灶火 zào huó厨房夹道 jiádāo胡同琉璃卟对儿 liú lì bú dèr 小玻璃弹珠旮落 géh láo 角落坷垃kēh lā土块扁食biǎn shi 饺子藏旯没(墙老木) qiáng lāo mū捉迷藏圪蹴 géh jiu 蹲各意 gèh yì讨厌揍 zòu 干噘 júe 骂靠对kāo dei 捉弄吃妈儿chīmār吃奶睡瞌 shèi ké睡觉拍话儿pāi huàr 聊天屙屎ēshī大便尿泡 niào pāo小便彪biāo骗喝汤hētāng吃晚饭愣中lēng zhōng中意放老奸 fàng lāo jiàn 拉稀疟疾嚣嚯 xié huò大叫打渣子dāzhā zi 开玩笑恶索(wu suo) 讨厌------------------你咋镇恶索人里嘭圈(peng quan) 弄糟,失败---------嘭圈,又坏事了肉(rou) 办事慢,行动迟缓-----------快走,白肉了不须顾没注意----------------------小狗跑丢了,你须顾不须顾秦(qin) 阴险,狠毒-----------------俺头镇秦,光扣我钱胰(yi)子-------香皂雨界-----------雨伞哭眼-小洞洞洋绍_好瞥洋腔洋调的人隔乙球-很讨人嫌的人该哪儿里?--在哪儿里?个挤主眼--闭上眼忙(mer)上——户院外边的空场日溜--瞎转悠豁戳——颇实能干膘穗——体态,体型眼尖里很——有先见锅出溜——锅贴面漏求能——使能处显摆———炫耀南阳话南阳话是河南省南阳地区的方言,中原官话的分支,基本上与河南话一样,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方言词汇与普通话对照

方言词汇与普通话对照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1、本材料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

2、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

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

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

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

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

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

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

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

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

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

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

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

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河北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差异[摘要]河北方言属于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语音、语调及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关键词]河北方言普通话差异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这个定义实质上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河北在地理区域划分上属于北方,从方言区域划分上属于典型的北方话,而且北京被河北省环绕,环北京的地区廊坊、承德一带方言的语音、语调基本与北京话一致,河北方言在语音、语调及词汇方面较(27)她放都学就回家啦。

(28)她知道都准得生气。

(29)快把这碗汤喝都再上学去。

上面例句中的“都”分别表示现在完成、过去完成、将来完成和用于祈使句中表未然。

2.“都”用作“了1+2”时,只能用在小句句尾,即“小句+都”。

第一:“都”用于疑问句和陈述句,句尾后另有一语气词。

如:(30)天亮都呗[pai°]?(31)你考上大学都呗[pai°]?(32)给你明说都吧,我有钱也不借给你。

第二:[反复问句中的]前一小句+都+不,询问新情况是否发生。

如:(33)你吃饭都不?(34)晏每黑家(昨天晚上)回家你害怕都不?(三)“都”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态的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静态的性质状态正在持续,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在很多情况下有较强的对应性,只是用在不同句类中其句末语气词不同而已,在单县方言中多用语气词来[lai°]或呗[pai°]。

如:(35)站都吃饭。

(36)门口站都几个人。

(37)他们正唱都歌来[lai°]。

(38)电视还演都(喽)呗[pai°]?(39)走都走都摔倒啦。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

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1. [ni:]。

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

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

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

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

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

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即:b p m f d t n lg k [gn] h j q [ni:] xzh ch sh r z c s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说明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

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

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

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

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

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

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

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

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

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

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

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

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

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很多地方都说“虾子”。

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

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

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

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

“裤子”“帽子”,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

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

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

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话的“儿”。

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

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

(选对a* b方)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

(选对a* b c方)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

(选对a* b c方)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

(选对a* b c方)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

(选对a* b方)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

(选对a* b方)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

(选对a* b方)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

(选对a* b方)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

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

(选对a* b方)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

(选对a* b方)三、数量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

(选对a* b方)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

(选对a* b方)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

(选对a* b方)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

(选对a* b c方)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

(选对a* b方)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

(选对a* b c方)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

(选对a* b方)四、二与两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

“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

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

(选对a* b方)a、二比五。

b、两比五。

(选对a* b方)a、他大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

b、他大约要二三个月才能回来。

(选对a* b方)a、还有二两油。

b、还有两两油。

(选对a* b方)a、下午两点多。

b、下午二点多。

(选对a* b方)a、我家住在二层。

b、我家住在两层。

(选对a* b方)a、两个人的世界。

b、二个人的世界。

(选对a* b方)五、给动词“给”在、等地常说成“把”,话把“给”说成“到”,在结构上也有不同。

a、把书给他。

b、把书把给他。

c、把书把我。

(选对a* b c方)a、给我一本书。

b、拿一本书到我。

(选对a* b方)六、能(善于)“能”在普通话里一种意思是表示“善于”,前边可以有程度副词“很”“非常”修饰。

有些方言区用“会”代替“能”,普通话“程度副词+会”也有“善于”的意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能”和“会”通用。

“程度副词+不会”表示不善于,但“不能”的前面不可以用程度副词。

前面没有程度副词的“不会”和“不能”意义不同。

a、他很能说。

b、他很会说。

c、他很不会说话。

d、他很不能说话。

(选对a* b* c* d方)a、妈妈很能干活。

b、妈妈很会干活。

c、妈妈很不会干活。

d、妈妈很不能干活。

(选对a* b* c* d方)a、他不会不来。

(一定会来)b、他不能不来。

(一定要来)(选择a≠b*a=b方)七、能(可以)“能”在普通话中,还有“可以”的意思。

等地在句中动词的后面加“得”表示可以,可能做某种动作。

闽南方言也用“会”来表示可以、可能做某种动作。

a、这凳子能坐三个人。

b、这凳子坐得三个人。

c、这凳子会坐得三个人。

d、这凳子会坐三个人。

(选对a* b c d方)a、你能走吗?能走。

b、你会走吗?会。

c、你走得不?走得。

(选对a* a=b方 c方)a、这条裤子你能穿。

b、这条裤子你会穿。

c、这条裤子你穿得。

(选对a* a=b方 c方)a、开了刀,他笑都不能笑。

b、开了刀,他笑都笑不得。

(选对a* b方)a、他伤好了,能走路了。

b、他伤没好,不能走路。

c、他伤好了,会走路了。

d、他伤没好,不会走路。

(选对a* a=c方 b=d方)a、可以看,不可以摸。

b、会看得,不会摸得。

(选对a* b方)a、路太滑,我不能开快车。

b、路太滑,我不敢开快车。

(选择a≠b*a=b方)a、他能听得懂。

b、他会听得来。

c、他听会来。

d、他能听得知。

e、他晓得听。

(选对a* b c d e方)八、来、去“来”“去”在普通话句子中都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实意动词,一个是意义虚化,在动词后只表示一咱趋向;但“来”“去”所表示的趋向相反。

在一些方言区中常常在“去”之前衍生出一个“来”字。

有的动词后的“去”又说成“来”。

闽南话中“来去”还有“将要”的意思,表示一种意向,指现在正开始行动。

a、我正要吃饭去。

b、我正要去吃饭。

c、我来去吃饭。

(选对a* b* c方)a、我告诉他。

b、我去告诉他。

c、我来去告诉他。

(选对a* b* c方)a、咱们逛街去。

b、咱们去逛街。

c、咱们来去逛街。

(选对a* b* c方)a、我们去问他。

b、我们来问他。

c、我们问他去。

d、我们去问他来。

(选对a≠b* “趋向不同”c* a=b方 d方)a、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好吗?b、我们一起来去看电影好吗?(选对a* b方)九、起来普通话里趋向动词“起来”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格式有“动词+起+宾语+来”,有时也可以说成“宾语+动词+起来”。

有些方言把“起来”放在宾语之后。

a、下起雨来了。

b、下雨起来了。

(选对a* b方)a、说起话来没个完。

b、话说起来没个完。

c、说话起来没个完。

(选对a* b* c方)十、形容词重叠形容词在普通话中可以重叠,但单音节重叠一般要在后面加上“的”字,如“红”重叠为“红红的”。

但在、等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的”。

有的方言里有三叠。

状态形容词及其重叠形式和某些方言中的表示法也不同。

另外要注意,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a、他的手洗得很白。

b、他的手洗得白白。

c、他的手洗得白白白。

(选对a* b c方)a、他穿着谈红色衣服。

b、他穿着浅红色衣服。

c、他穿着红红的衣服。

(普通话话“红红”是“很红”,闽南话“红红”是“有点儿红”)a、血红血红的b、血红红的c、红蛮红的d、红红哇的(选对a* b c d方)a、冷冰冰b、冰冰冷c、冷冰哒d、冰嘎凉(选对a* b c d方)a、雪白雪白的b、雪雪白的c、雪白白的(选对a* b c方)a、喷喷香b、香喷喷c、喷香香(选对a* b* c方)a、清清白白b、清清白c、清白清白a、认认真真b、认认真(选对a* b方)a、高高兴兴b、高高兴(选对a* b方)a、大大方方b、大大方c、大方大方(选对a* b a≠c*)a、普普通通b、普普通(选对a* b方)十一、程度副词普通话里“很、太、非常”等程度副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动作、性状的程度,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

有些方言(如话)里却常把“很”直接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