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摘要:随着近年来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已经从方言过渡到方普。
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定能摆脱大部分地区讲“方普”的情况,继续实施推广普通话的根本任务,实现语言上的“大一统”。
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与普通话看似背道而驰,但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没有方言,普通话标准音的制定将相当困难。
方言是吸收了各不同地域间不同文化差异、不同历史背景的语言。
各专家在编纂普通话时,把吸收了各地区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精华,归纳总结并尽量追求好听、实用、普及等的规则,制定出来的语言。
例如在河南方言中“围脖”一词使用广泛,普通话中同样意义的词汇则以“围巾”作为标准。
抛开河南方言音不谈,用普通话讲“围脖”,全国各地的人也都知道是“围巾”。
如今汉语词典也将“围脖”一词收录其中。
普通话中经常使用“有没有”作为问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起初的河南方言则习惯用“有某”。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普通话对方言逐渐起到了同化作用:河南方言的“有某”,在过度阶段演化为“有木有”,部分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年轻人也逐渐将“有没有”用于河南方言。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形成的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方言中的“俚语”和特色随着推普而逐渐流失。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方言的研究,绝不能忽略方言在我国语言研究中的地位。
二、方言存在的意义方言作为研究探索我国文化与历史的“活化石”,它的存在意义非凡:1. 方言是探索文化渊源的通道。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生活。
玉米在广州、香港叫做“粟米”,中原地带叫做“玉蜀黍”,在河北叫做“棒子”,不懂得各地地方方言的人很难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之所以有这么多种叫法,就是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造成的。
2. 方言是附载历史文化的纽带。
通过探索方言,可以了解历史,留存历史记忆,从而将方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下来。
学者和专家通过对古音学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探究方言从古至今发展的奥秘,也能试着了解方言是如何从古至今演化的。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李佳林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
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
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所以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
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语言习惯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结合本地情况,教育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普通话与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二、古浪方言概况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
古浪方言的形成,从地域方面看,与周边地区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
黄羊川以南受天祝话的影响较明显。
双塔及下四坝一带则受了武威话的影响,大靖河流域受永登话的影响较多。
这是由于历代行政建置交叉、居住靠近、地域错落穿插、居民接触广泛、交际密切等因素所致。
从历史及人口源流方面看,历代政权的更替;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历代统治者的移民屯耕,流徙实边;以及官户、客户、军户、商户的不断迁入对古浪方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讲解学习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1、方言的形成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
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李佳林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
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
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所以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
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语言习惯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结合本地情况,教育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普通话与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二、古浪方言概况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
古浪方言的形成,从地域方面看,与周边地区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
黄羊川以南受天祝话的影响较明显。
双塔及下四坝一带则受了武威话的影响,大靖河流域受永登话的影响较多。
这是由于历代行政建置交叉、居住靠近、地域错落穿插、居民接触广泛、交际密切等因素所致。
从历史及人口源流方面看,历代政权的更替;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历代统治者的移民屯耕,流徙实边;以及官户、客户、军户、商户的不断迁入对古浪方言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高中800字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高中800字篇一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建议书一、背景与现状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在教育、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方言作为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也在地方社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
二、问题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普通话与方言在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给跨地区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方言使用现状:由于教育、工作等方面的影响,年轻一代对方言的掌握程度逐渐降低,方言使用率下降。
文化传承与发展: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方言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议方案推广普通话: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
保护方言:鼓励和支持方言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文化活动、艺术表现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方言。
协调发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尊重和保护方言的使用,促进普通话与方言的协调发展。
教育引导:加强对普通话和方言关系的教育引导,让人们认识到普通话和方言各自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语言态度。
社会支持: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动普通话与方言的交流融合,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四、实施措施制定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普通话与方言的地位和使用范围。
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普通话和方言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促进交流合作:搭建普通话与方言的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各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语言的多元化发展。
建立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对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传播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播方式,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普通话和传播地方文化。
发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普通话与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引言:
普通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被广泛使用和普及。
然而,各地方方言作为地区文化和语言的一部分,也具有自己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主体段落1:普通话的普及和影响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被视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
它在教育、政府、媒体等多个领域被普遍使用,并且在现代化的国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主体段落2:地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地方方言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虽然普通话的普及推动了地方方言的衰退,但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方言不仅能够帮助地区居民更好地表达自己,还能传承和保留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
主体段落3: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普通话为不
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桥梁,同时也允许地方方言在特定社区
和文化场景中得以保留和使用。
普通话的标准化还使得地方方言能
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和融合。
结论: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是中国语言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
普通话的普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而地方方言保留了地区文
化的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中
国语言文化的多元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注:如有):
- 张国松,中国普通话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 李小璐,地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探索,语文学刊,2018年。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作者:陈为洁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9期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
地域辽阔,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方言。
但是对于我们整个中国来讲,普通话是链接56个民族和谐的最好的纽带。
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方言的阻碍,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大家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一、方言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在现在潮流的社会中,讲好普通话变成了一门艺术,在社会中、尤其在学校教育中显得极为重要。
我大学是在重庆读的,对于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是很了解的,比如在重庆的方言中,“n”和“l”不分,“s”和“sh”不分,你在和重慶人交流时,你就会深有体会。
在城市里还好,说普通话的概率很大,但是一旦在经济不发达的山村里,方言会成为他们的代表。
我想最常听到的就是“川普话”,有点搞笑,但搞笑的背后就会引人深思熟虑。
我们会遇到各个城市来的朋友,不能用方言来互相交流吧。
所以说,说好普通话真的很有必要。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家领导人物都对语言工作做过重要的指示。
一直延续到现在,说普通话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其实早在五四运动以后,就已经推广“白话文运动”,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在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并大力发展。
方言是根据语言的长期性演变而来的,又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方言都是历经了社会、历史、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演变而来的。
比如以前社会的迁移人口等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当然,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其中的原因。
二、方言與普通话的现状我国人口较多,方言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特征可以把方言划分为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闽方言以及粤方言。
这七大方言区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特征。
论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论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提要:本文针对方言与普通话接触频繁、互动明显的现状,从方言学角度、推广普通话角度、历史语言学角度三个方面对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而为辨明两者关系提供依据。
通过明确方言与普通话并存共用的互动关系,达到以此为契机,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的目的。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并存共用;互动一汉语是一种存在着严重方言分歧的语言(钱曾怡,2004)。
方言的形成是历史上语言分化或迁徙的结果。
纷繁复杂的方言客观上导致了共同语的产生。
共同语由来已久,和方言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雅言、通语、官话、国语,直至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汉民族标准语—普通话,共同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方言与共同语拥有共同的使用者,共存于同一语言社会,难免要发生碰撞和摩擦,至于共同语进入标准语阶段,方言与标准语的接触则更加频繁,其相互影响的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有些人就认为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灭方言,因此,方言与普通话在人们心目中多少含有对立的意味(袁家骅,2001)。
其实从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可以看出,普通话与方言其实是同源异流(詹伯慧,1997),是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共存互动的关系(李如龙,2001)。
方言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共同语的影响,而普通话也势必不同比例地吸收古代或现代的某些方言成分。
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尤其在“地方普通话”日益增多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既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又是实用性很强的事业,在学术上和事业上都大有可为。
”(李如龙,2001)二千百年来,无论雅言、通语还是官话,都是与官僚阶级和知识分子相关联的,广大劳动人民世代生活在自己的家乡,甚至一辈子也没离开过自己的方言区,所以共同语并不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但普通话的推广,自上而下,全民动员,各个阶层,无不牵动,其群众基础壮大之快,影响面波及之是历史上不曾出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
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
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
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
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
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
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
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
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
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国民语言素质提高。
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
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
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
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
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
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
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普通话是汉族人共同使用的标准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又是国家法定的
语言,它是在北京话和北方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适用范围最广,使用人
口最多,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而方言是汉族的地域变体,为各个地
域的居民服务,是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保存和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
话。
比如普通话体系中诸多词汇及来自于方言,如“打工仔”,“打工妹”,“发廊”等
词汇及来自于粤方言。
因此我赞同“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的说法,也可以
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
方言与普
通话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无法割裂,更不相互独立,相互排斥。
普通话与方言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然而事物又是发展变化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普
通话的逐步普及,必然会对方言语音逐渐产生影响,重庆话h、f不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说重庆话的时候在慢慢开始区分h、f了。
各地域的方言也会
从普通话中吸收大量词汇,同时也会摈弃一些只有读音而无相应文字(如重庆方言哈老壳
就是脑袋的意思)或已明显不合时宜的词语。
这些方言中无相应得字的说法,是当地人为
了能书写当地的方言,利用相近读音从普通话里扣字来硬生生的画出来,一个方言可能会
出现很多种写法,写法多了就会有人在网上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规范一种写法,慢慢的我
们的各地方言也有了统一的写法了,但这种变化并不是方言的退化,而应看着是方言的进步,是方言的不断发展。
当然,普通话也会不断地吸收方言中流传开的词汇。
我认为随着
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地的方言会趋同,将逐步统一在普通话的旗下。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炎黄子孙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
它是以北京
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
会说一口字
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普通话的普及已经从娃娃
抓起,一个学校的特色,普通话的使用也是家长选择学校的条件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人们
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
但重视普通话的同时也没用摒弃自己的方言,而是不断的发展自己
的方言,纠正方言中的一些读音,使他不断的向普通话靠近。
另外,普通话从本质上讲是
来源于方言的,是方言孕育
了普通话,不断充实发展着普通话。
所以,方言与普通话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
应该对方言采取保护的态度,这不会对推广普通话相矛盾,只要把握好原则,二者是可以
兼容并存、共同发展的。
现在有些人认为普通话说得好会说普通话是身份的象征,是生存必备的条件,因此从
孩子出生开始就和他用普通话交流,并要求家里的所有人都说普通话,但由于文化的不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普通话说标准,所以会给孩子错误的误导,不利于他语言的发展,普
通话标准的学习,不过这种想法也没错,但是在一个地域你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自己的当
地的方言,你也会被别人取笑,方言是各地的地域文化,发挥增进亲情和乡情的作用,在
我们学习有一位外省的老师,她不会说重庆方言,在一次公开课上,她提了一个问题让小
朋友们回答:应为环境的影响小朋友们一般都说重庆话,一个小朋友回答“柑子”,她没
听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当时不知道怎么把小朋友说得话接下来,还好配教老师聪明帮
她接了过来,所以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也不能摒弃方言,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说普通话,
普通话不会把方言给替换掉,因为方言有它存在的价值,有他的特色,有它的闪亮之处,
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方言,让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又必须要会一种通用的
语言,所有普通话的使用对我们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离不开普通话。
试想一下,要
是没有一种标准通用的语言,那各地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将会是个大问题,就像外国人来中
国不懂国语一样,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还会错误的理解对方的意思,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人们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文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甚至
是中老年人都喜欢说一两句普通话了。
作为人民教师,我既要学好普通话又要看到方言所
带来的地域文化,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繁荣,人民联系更加紧密,多方面交流
各家频繁。
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普通话与方言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普通话的普及影响着方言的
发展变化,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出现了萎缩,但是普通话和
方言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为方言留下一方生存的空间。
普通话可以作为工作语言,公众语言;而方言可以用于家庭生活和民间艺术。
人类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有些人
能掌握多国语言,所以完全有能力同时掌握
普通话和方言。
普通话作为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语言,对方言起着示范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的发展,逐渐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参考文献:
[1]刘娅楠.《谈方言与普通话的辩证关系》.
[2]杨丽萍.普通话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4]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