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价值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因子的分析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因子的分析
二、 英 美 文学 作 品 中哥 特 因子 的 应 用
性 。哥 特 因子 的复 兴 与 发展 , 又 与英 美 文 学 作 品 离不 开 关 系 ,
在 1 8 —1 9世 纪 这 段 漫 长 的 时 期 ,建 筑 文 化 与 文 学 作 品 的渲 染 与 演绎 , 成 就 了所 谓 的“ 哥特复兴” ( g o t h i c r e v i v a 1 ) 。而 哥特
哥 特 因子 被 应 用 于英 美 文 学 作 品 中 时 .其 主要 是 利 用 哥
N o v e 1 ) 属于 1 8世 纪 中后 期 出现 的 一 种 长篇 小 说 的风 格 , 其 是
建 立 在 对 理性 主义 反 动 的基 础 上 的 。由于 当 时理 性 主 义 的 文
特 式 来 探讨 一 些 带 来禁 忌意 味 的 黑 色话 题 、 极 端 的感 情 等等 , 而 其 中所 刻 画 的哥 特式 背景 通 常 为 : 修道院 、 城堡 、 墓地 、 地 牢

英美文学作 品的影响也最 为突 出 , 如 狄更斯 、 爱伦 ・ 坡、 福 克
纳、 费兰纳里・ 奥康纳、 理查德・ 莱特、 卡森 ・ 麦卡勒 、 艾米莉 ・ 勃
朗特、 托尼 ・ 莫 里 森 等等 的作 家 们 。 通 过 哥 特式 背景 、 哥 特 式 故 事 情 节 以及 哥 特 式 人 物 的应 用 , 创 作 出了 无数 部质 量 优 秀 、 具

哥 特 式 文 学作 品的 概 述
哥特所包 含的意思包括有 哥特人 、 哥特建 筑 、 哥 特 派 等 等. 而 哥特 派 又 主要 是 指 1 8 世纪起始 的一种文学风格 , 其 与
哥特人 、 哥特建筑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哥特文学 ( G o t h i c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及经典作品的赏析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及经典作品的赏析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及经典作品的赏析作者:王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3期摘要:18世纪中后期,哥特式文学以小说体裁出现于西方文学,在当时,哥特式文学受到了大部分文学作家的青睐,他们用这样文学表达发生创造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出现,为哥特式文学奠定了其在西方文学史上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哥特式文学;文学特点前言:哥特式文学是西方极为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而大部分的哥特式文学作品中往往以吸血鬼、巫术、古堡等阴暗面的事物为代表元素,故事的场景大部分都以凄凉、黑暗为主基调。

哥特式文学在浪漫主义小说中运用较多,其文学表达方式有悖于传统的浪漫小说,以描述人性的阴暗面来进一步揭示现实社会的险恶,而这样的文学表达方式为浪漫主义小说开创了全新的视野,并出现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如:《修道士》、《简爱》等。

一、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传统的特点在大部分的西方哥特式经典文学作品中,故事的在荒凉原野开始,并伴随着极端恶劣的天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幽暗的古堡、古墓和残破的钟楼等场景。

在故事的情节方面,大都会出现靓丽的女主角被邪恶势力所控制,而代表正义的男主角会在几经波折之后抱得美人归。

而其在文学的表达形式上则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更强逻辑学的表现哥特传统的西方文学作品着重描写人物性格,意图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释放人性,通过恶劣的环境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之下,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描绘出来。

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其体会到在特定的情况下,人性中是存在很多变数的。

性格坚强的人在重压之下,会变得非常顽强,并可以沉着冷静处理复杂对面的环境,从而帮助团队摆脱困境;然而性格懦弱的人对于压力是毫无抵抗的,面对困难往往会选择逃避和退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因为逃避现有的问题,而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哥特传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可以体现出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故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二)作品更具吸引力哥特传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描绘出的凄凉的故事场景、离奇而又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奇幻法术的应用,为作品注入了大量的神秘色彩。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哥特式艺术风格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一开始并不为人们所认可,但是哥特式小说对人类的情感进行了极度宣扬,赋予作品极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人们开始慢慢接受哥特式风格的文学作品。

“哥特式因素”在英美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它的定名与“哥特人”及“哥特式建筑”不无关系,它具体包括幽灵鬼怪、邪恶力量、古堡、修道院等因素;“哥特式小说”是由哥特式因素编织而成的复杂的文学样式,对英美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英美文学作品中有不少都是哥特式风格的,只要认真分析定能找到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式因素,而要想真正理解文学作品,就必须抓住文学作品的哥特式因素。

下面,笔者从哥特式背景、哥特式人物及哥特式艺术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1.令人窒息的哥特式背景哥特式风格的艺术作品最倾向于将一些阴森封闭的场所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将气氛宣扬得异常神秘和诡异。

如,在著作《呼啸山庄》中,虽然稍微改变了故事中“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但作品创作者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更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需求,仍旧在该作品中展现了一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山庄。

通过欣赏《呼啸山庄》,作品中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山庄是故事发展的主要场所,同时将晦暗、荒原等哥特式因子渗透进来,使原本就阴森的山庄变得更昏暗。

欣赏者抓住该作品中的哥特式因素,能够很好地体会创作品的创作精神,但是如果没有抓住哥特式因素则必定不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晦暗”和“荒原”,就不可能真正地体会到作品的精髓,失去欣赏的意义。

2.善恶交织的哥特式人物英美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哥特因子,既强调了理性,更赋予了文学创作以颠覆性。

英美文学作品具有哥特式风格,刻画的人物必定表现冲动和脆弱、残酷和敏感、邪魅和诱惑,将人性邪恶黑暗的一面生动形象地展现于眼前,让读者的内心产生恐惧心理,以实现读者和文本作品的共鸣。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加入哥特因素,能够使作品更具有戏剧性,激发读者阅读和欣赏的兴趣。

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因子”的论文

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因子”的论文

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因子”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因子”“哥特”(goth)本是用来指中世纪建筑(哥特式建筑)和艺术(哥特式艺术)的具有贬义的词。

与新哥特主义反对新古典主义类似,作为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个特色鲜明派别,哥特小说(gothic novel)也是赞美人类从极端情感中得到的乐趣及至高哲学来对抗理性及既定的逻辑方式,其显著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以及家族诅咒等。

也因此,哥特小说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高,被后来的许多评论家认为是贩卖神秘的赝制品。

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埃文斯爵士甚至将其归入“格调不高、非主流的情节小说”。

①然而,纵观英美文学发展的脉络,却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广泛而持久的“哥特因子”,有学者甚至将其誉为“欧洲文学的第三源头”。

如艾米莉•勃朗特就在《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大量的哥特式艺术手法来烘托主题、构造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环境、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而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哥特因子”也相当明显。

在《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中,不仅有阴森的城堡、寂静的黑夜,还出现了谋杀、鬼魂和凶兆等恐怖场面。

此外,雪莱的诗歌、福克纳的小说等众多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中都能找到不少“哥特因子”,并对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也因此,在《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特式小说“这一批评式术语涵盖了大量的反常性作品,这些作品表现了自然力和超自然力的聚合与冲突。

这类小说在18世纪的最后几年进入繁荣期,它的影响的余波,它的耸人听闻的手法的重要方面,从勃朗特到狄更斯时期直至当代的英语文学,可以连续的被感受到。

”②一哥特式场景:在封闭场所中渲染神秘诡异哥特(goth)一词来自日尔曼民族一个部落的名称。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在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哥特传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一传统源远流长,对英美文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哥特传统的内涵及其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哥特传统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以恐怖、神秘和超自然元素为主要特征。

在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主要体现为对古堡、废墟等古老建筑的描绘,以及对死亡、幽灵等超自然现象的探索。

这些元素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一层神秘、恐怖的氛围,使得读者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

哥特传统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诗歌领域,美国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在其代表作《荒原》中,通过运用哥特传统中的荒凉、死亡等元素,呈现出一幅末日景象,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迷惘与痛苦。

在小说领域,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深受哥特传统的影响。

他通过描绘新英格兰小镇的封闭社会和宗教压迫,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使读者在感受到哥特式的恐怖和神秘的同时,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哥特传统还在社会思潮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哥特传统的复苏推动了人们对中世纪历史的重新认识和研究。

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分子通过对哥特文化的探究,重新发现了被遗忘的历史和传统,激发了对古代文化和宗教的热情。

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主张为欧洲思想解放和现代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哥特传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在英美文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传统为文学作品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使读者能够在恐怖与神秘中感受到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同时也在社会思潮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哥特传统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还使我们得以从中窥见人类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积淀。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仍需不断深入探讨哥特传统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与发展,以揭示其在文学与社会方面更深远的影响。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分析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分析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分析在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恐怖等类型的作品生存在其中,由于作品创作涉及了数量、质量的问题,促进了英美文学的发展与强盛。

基于英美文学在哥特传统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时期,会对近代的英美文学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因而,在现今发展中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传统形成了具有持久性的发展。

不仅影响着作家的传作风格,还使其形成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看法。

利用哥特传统进行创作,实际上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文学影响。

因此,在对哥特传统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分析其文学成果,还要分析其深度的影响。

在不断分析与探索的历程中,探讨文学作家如何把英美文学、哥特传统进行紧密性的结合,从而快速推动其作品在文学中的发展。

一研究哥特传统的实际由来哥特最早被作为某一民族部落的称号,体现着民族的英勇精神,后来在不断征战之下消灭了原始的罗马,最终随着历史的发展消失在历史当中。

哥特族人具有英勇作战的精神,不仅仅使南欧族人感觉到敬佩,还带有一丝丝的恐惧与忧伤。

最后哥特被作为词语被抽象地应用在文学中。

在文艺复兴年代,很多建筑物因为具有狭小、阴森等典型特征,使人们产生了厌恶的心理。

他们觉得建筑的哥特风格具有黑暗与落后的特征,因此,只能用“野蛮、黑暗”等词语去描述哥特的特征。

在传统历史的相继发展中,哥特逐渐被赋予了多种含义。

二哥特传统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史哥特小说在文学发展阶段成为其固有的类型之一,尤其是在18世纪,其中《弗兰肯斯基坦》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当时非常受社会追捧。

由于在作品中铺设了恐怖气氛,导致在发展中深受社会的批判。

另外,哥特传统在完成整个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主要是以反映对社会的听闻为主,进而将情感进行扩大化,同时基于社会的黑暗现象、宗教相关制度进行传统深层次的批判,基于对自然中超现象的描述与演绎,进而促进哥特传统小说被文学界所接纳。

它在创作方面不仅展现了惊人的创作想象,还通过超自然力量协助自身作品对人性展开深入的文学探讨。

其在创作风格方面,会引发社会人类对其联想到具有黑暗性的森林与城堡。

试论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研究

试论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研究

试论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研究作者:李海霞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06期摘要:哥特文学指的是对社会的黑暗和暴力通过神秘和恐惧的形式来进行揭示的文学。

十八世纪末期哥特式小说出现以后这种艺术手法就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了新的中英美文学的一种传统创作。

其中吸血鬼是英美文学家创造小说的灵魂角色,当时哥特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英美社会的影响,而英美社会又受到哥特文学的影响。

在相互影响的情况下,逐渐演变成了“哥特传统”。

本文探究了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并对其中经典作品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哥特文学;英美文学;研究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大部分以古堡、废墟、荒野作为背景。

在故事的发展情节中又以恐怖、激烈、复仇的形式,还有些鬼怪等,有很多的恐怖文学作品都是受哥特小说的影响创作。

逐渐发展形成了哥特传统。

哥特小说赋有浪漫主义色彩,而哥特文学就变成了“黑色浪漫主义”。

哥特传统是充满神秘和恐怖的,它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目前,许多经典的哥特小说都被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而且还广受大众喜爱。

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断头谷》、《德古拉伯爵》、《奥特龙多堡》等。

哥特小说不仅只有怪诞、阴森、恐怖有的小说,还有很唯美的爱情故事元素。

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欧美国家小说风格的独特魅力。

一、哥特文学的概述哥特一词是北欧条顿民族中一个部落的名称。

当时这个部落存在的西罗马帝国是盛世,随着公元五世纪的灭亡,这个名族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是这个部落的人民高尚的精神并没有随民族的灭亡而消失,他们震撼的骨血力不可磨灭。

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个思想家叫“法萨”。

他将哥特又定义为具有风格的房屋建筑,这种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当时的教堂和城堡。

不过在当时哥特建筑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许多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建筑是黑暗的、野蛮的也是恐怖的。

到了十八世纪中后期英美文学家渐渐将哥特融为小说题材,运用这种方法揭示人性的丑恶。

《奥特龙多堡》就是典型的哥特故事,作者为贺拉斯·华而浦。

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价值研究

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价值研究

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价值研究由于受哥特文学形式的影响,英美作家不仅创作出了优秀的恐怖小说作品,还逐步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

目前,哥特文学已成功成为了英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领域对哥特文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在广度与深度两方面拓展哥特文学形式,从而将欧洲文化、历史、社会的整体发展与哥特的传统相连接。

一“哥特”的含义1 “哥特”的字面含义《新英汉词典》对哥特(Goth)的解释为:(1)歌特语的,哥特人的;(2)哥特式的,黑体的,哥特体的;(3)不文明的人,粗野的人;(4)哥特式小说(以衰败、凄凉、恐怖色彩为主)。

2 “哥特”一词的由来“哥特(Goth)”最早来自于北欧民族——条顿,它本是一个小部落的名称。

公元5世纪,曾一度辉煌的西罗马帝国开始走向灭亡,哥特民族也随之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

然而,哥特人特有的英勇善战的形象在南欧人、甚至是意大利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在一千年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意大利学者——法萨里首次采用“哥特”来代指思想家所厌弃的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格。

这类建筑的特点主要有:高耸的尖状屋顶,狭窄的窗口,厚重的石头墙壁,阴森恐怖的地道,色彩各异的玻璃等。

因此,“哥特”一词也逐渐被赋予了恐怖、野蛮、黑暗、神秘、中世纪等含义。

3 “哥特”文学的发展哥特式文学将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连接到一起,摧毁了天主教会对文学领域的控制。

但由于当时宗教改革的大力兴盛,人文主义也给教会势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得基督教的传统意识形态面临解体的窘境。

18世纪中期,欧洲国家率先进入到了理性为主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主张以人的理性为文学中心,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的真正情感,否认了超自然中的神秘现象。

1764年,贺瑞斯·华尔波尔发表了一篇名为《奥特朗托城堡》的文章。

之后,哥特文学的概念开始在英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马修·格-刘易斯发表的《僧人》,安娜·拉德克里夫创作的《尤道佛的神秘踪迹》,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等作品也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的价值研究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英美文学中有关哥特传统文化的起源,全面研究了“哥特”一词的真正含义以及哥特文学的具体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哥特文学对英美文学的重要影响,试图探索出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中作为一种特殊文学形式所发挥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哥特文学英文文学价值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由于受哥特文学形式的影响,英美作家不仅创作出了优秀的恐怖小说作品,还逐步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

目前,哥特文学已成功成为了英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领域对哥特文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并在广度与深度两方面拓展哥特文学形式,从而将欧洲文化、历史、社会的整体发展与哥特的传统相连接。

一“哥特”的含义1 “哥特”的字面含义《新英汉词典》对哥特(goth)的解释为:(1)歌特语的,哥特人的;(2)哥特式的,黑体的,哥特体的;(3)不文明的人,粗野的人;(4)哥特式小说(以衰败、凄凉、恐怖色彩为主)。

2 “哥特”一词的由来“哥特(goth)”最早来自于北欧民族——条顿,它本是一个小部落的名称。

公元5世纪,曾一度辉煌的西罗马帝国开始走向灭亡,哥特民族也随之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

然而,哥特人特有的英勇善战的形象在南欧人、甚至是意大利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在一千年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意大利学者——法萨里首次采用“哥特”来代指思想家所厌弃的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格。

这类建筑的特点主要有:高耸的尖状屋顶,狭窄的窗口,厚重的石头墙壁,阴森恐怖的地道,色彩各异的玻璃等。

因此,“哥特”一词也逐渐被赋予了恐怖、野蛮、黑暗、神秘、中世纪等含义。

3 “哥特”文学的发展哥特式文学将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连接到一起,摧毁了天主教会对文学领域的控制。

但由于当时宗教改革的大力兴盛,人文主义也给教会势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得基督教的传统意识形态面临解体的窘境。

18世纪中期,欧洲国家率先进入到了理性为主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主张以人的理性为文学中心,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的真正情感,否认了超自然中的神秘现象。

1764年,贺瑞斯·华尔波尔发表了一篇名为《奥特朗托城堡》的文章。

之后,哥特文学的概念开始在英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马修·格-刘易斯发表的《僧人》,安娜·拉德克里夫创作的《尤道佛的神秘踪迹》,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等作品也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可以说,哥特文学所独有的写作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开展,且间接影响了流行于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

二哥特文学的本质特征(一)哥特文学中的恐惧色彩一般来说,哥特式小说以旧时代(中世纪)的偏僻城堡、破败废墟为主要背景材料,极力描绘在这种环境中所发生的耸人听闻的离奇故事,渲染故事情节中所传达的性格和感情,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类故事情节中,往往存在有关凶杀、暴力、强奸、复仇、乱伦、恐怖、神秘等色彩。

此外,还经常有精灵、鬼怪或其他超自然事物出现。

总之,哥特文学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作品集合。

但是,仍不能忽视哥特文学在英美文学史中的影响力。

二百多年来,在欧洲国家,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创作哥特作品,部分一流的作家和诗人也会将哥特式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创作出独树一帜的哥特故事,如:美国的华盛顿·欧文、霍桑、布朗、马克·吐温、福克纳、詹姆斯、奥康纳等;英国的柯勒律治、司各特、雪莱、拜伦、狄更斯、济慈、勃朗特姐妹等。

他们都将哥特式写作手法的特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推动了哥特式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该类小说摆脱了传统的通俗小说“边缘”地位,逐渐进入到了文学发展的中心位置和主流地位,实现了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哥特文学的重大转变。

从古至今,哥特文学受到了许多评论家的批评,其主要原因在于:哥特文学所反映的情感和故事极为耸人听闻和夸张。

而坟墓派诗人在哥特文学作品中,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将单调单板的生活图与黑色森林融合为一体,深刻地绘制出哥特文学的特征和风格。

本文研究发现,人们对“哥特”的理解,往往或多或少地隐含着“恐惧”色彩,而这种“恐惧”吸引着作家对哥特文学的关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哥特式小说的兴盛和辉煌。

1 恐惧的来源哥特文学汲取了之前文学中的宝贵养分,诸如:英美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日耳曼民族的民间传说,基督教传说等。

无论是《圣经》还是传说,都有耸人听闻的故事情节,变态、畸形、怪异的人物。

本文笔者通过回顾历史发现: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惧不仅来源于作家自身的想象力,还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

因此,无论是中世纪宗教中的巫师、远古的神灵,还是当代的恐怖袭击等现象都能在哥特式小说中得到体现。

2 恐惧的体现(1)神灵。

18世纪时期,人们都坚信神灵的存在,对超出理解范围的现象、事物赋予想象力,认为这是某种神秘力量在操纵,在这种心理状况下,神灵逐渐出现在了作家的作品中。

如:哥特式小说家经常提到“潘”,这种神灵有着人的脑袋和躯干、山羊的耳朵、腿和脚,掌管着田地、树林和羊群,随着时间的推移,“潘”逐渐成为了恐惧的代名词。

从《奥特朗托城堡》到《哈利·波特》,“潘”都是重要角色,它使整部小说都弥漫着令人着迷又诡异的气氛,使读者对书中的人物也产生了恐惧心理。

(2)巫师。

在18世纪早期,无论是信教徒还是不信教者,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族,都可被戴上“巫师”的帽子,处死在十字架上。

这种“驱巫”现象刺激着作家们的想象力,部分文人以此为题材创作出了许多的传奇故事。

例如,《浮士德》中的博士,通过召唤魔鬼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黑暗势力对人类的控制,呈现出恐怖的色彩。

哥特式小说中,魔鬼神灵与巫师相通,能够成功引起读者的恐惧。

(二)哥特文学中的英文浪漫主义色彩哥特建筑彰显了英美文学浪漫主义的精神品质,同时,哥特文学与浪漫主义也息息相关。

哥特小说盛行之前,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已在英法等欧洲国家悄然兴起。

主要表现为:文学审美标准改革运动和文学复古运动。

在这种情形下,一种阴郁、悲伤、颓败的审美趋势在英文文学中逐渐形成。

它体现在:赞赏莎士比亚所描绘人物的细腻感情与复杂心理,喜爱斯宾塞对超自然恐怖与幻想的描写,赞美墓园诗歌对死亡、黑暗的吟咏。

1 人物塑造方面在人物塑造方面,哥特式小说强调主要人物的自我意识,强调个人主导性的张扬色彩。

因此,哥特式小说中的角色往往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他们经常质疑自己的感知与行为,探索自己内心隐藏的动机与欲望。

尤其是反面人物,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激烈、凶残的进攻性,但同时也具备坚定的意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甘愿违反社会禁忌、宗教戒律。

因此,典型的哥特式人物是分裂灵魂的载体,这种灵魂全方位展现了分裂所引起的各种冲突,是情感与动作的结合。

2 情感方面哥特式小说与英美浪漫主义都将感情上升到了一定高度,作家往往将所抒发的感情寄托于自然,英美浪漫主义欣赏牧歌田园派的静谧,讴歌原始自然野性氛围,而哥特式小说中所描绘的幽暗森林、岩石峭壁、雷鸣闪电、海滨礁石无不唤起读者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例如,伯克笔下的《对美与崇高的起源探讨》,将人类的恐惧作为心理基础,这是由于恐惧是一种较为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够使人类丧失推理与行动的能力。

同时,与英美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相比,哥特式小说作家趋向于使用人类极端对立的角度来保持自身情感的敏感。

此外,哥特式小说中所体现的理性情感,在英文浪漫主义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代表了一种以情感为基础的美学转向。

3 主题方面经研究发现,哥特式小说展现了人类灵魂的邪恶之面,充斥着暴力、邪恶、背叛与情欲,为理性光环下的18世纪建立了一个黑暗而又野蛮的过去。

哥特式小说所铸造的领域,颠覆了正常的秩序,使专制替代法度,邪恶战胜美德。

哥特式小说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与中世纪传奇故事,建立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文学世界。

哥特式小说中的这种反面、消极、非理性的非道德主题,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表达形式方面英文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以夸张的形式强调了超现实中的乏味、平庸与有限,而作家们超常的想象正是哥特式小说所具备的显著特点。

英文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脱离了笛福等18世纪初作家建立的小说传统,脱离了可能性与真实性的束缚。

此外,哥特式小说拒绝选用日常主题,而是趋向于运用离奇的情节、虚幻的场景、夸张的手法,将小说的场景设置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南部和东部,这种空间与时间的选取为哥特式小说作家的想象提供了维度空间。

浪漫主义中的“浪漫”(romance)起源于“传奇”,由罗马人首创。

传奇蕴含着浪漫的根基,而这正与18世纪英文文学中的“哥特传奇”遥相呼应,因此,哥特文学形式为英文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可能性。

三哥特文学对英美文学发展的重要价值1 对英国文学的重要促进作用英国文艺复兴时代盛行的戏剧是哥特文学的重要起源之一。

中世纪时代,戏剧大多以《圣经》故事为依据,目标在于宣扬道德与基督教方面的知识。

而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受古典文学与人文主义观念的影响,也日益被世俗化。

在欧洲重要国家内,古希腊悲剧最具备文学影响力,然而在英国国内,最受学者关注的却是古罗马著名作家之一、塞内加笔下的充满凶杀、暴力以及复仇色彩的戏剧。

因此,18世纪的英国读者较为崇拜塞内加所描绘的“哥特式心态”。

在此情况下,英国也逐渐出现了首批具有影响力的悲剧作家与世俗剧作家。

其中,英国戏剧作家的代表人物詹姆斯一世与莎士比亚,使悲剧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为英国文学的发展与哥特式小说的发展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影响。

2 对美国文学的重要促进作用自19世纪初以来,哥特式小说逐渐将美国文学带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哥特式小说在美国也得到了发展与繁荣。

此外,具有真正含义的美国哥特式小说起源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哥特文学。

例如:查尔斯·b·布朗是一位备受读者欢迎和极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他在“哥特十年”后期(18世纪90年代)创作了很多充满血腥气息与阴森恐怖色彩的文学作品。

19世纪70年代,现实主义所独有的创作风格开始在美国兴起,但未占据优势地位,相比之下,之后的浪漫主义在美国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四结语笔者经研究得出,哥特小说将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天主教对文学领域的统治。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文文学具有显著的哥特文学色彩,文学作家通过描绘神秘气氛、血腥场面,并以哥特式小说独特的震撼力和形式,吸引着广大读者,从而使读者看到当代社会的恐惧与黑暗,同时,也使读者体会到了英文文学中哥特文学的影响力与魅力。

参考文献:[1] 何松倍:《哥特文学中恐惧的现实起源》,《科技信息》,2010年第28期。

[2] 董双建、冯一青:《美国哥特文学的早期发展》,《文教资料》,2007年第3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