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蔡?许?)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 季风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季风区的划分及其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特点。

2. 运用地图阅读法,让学生观察分析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的一些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季风的特点。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地图,讲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重点讲解季风区的划分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季风相关的案例,如江南梅雨、印度的涝旱等,让学生分析季风对这些地区的影响。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收缴课堂练习。

六、教学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气候和季风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气象站、气候观测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气象工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综合测试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

2. 地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区划分图等。

3. 案例资料:江南梅雨、印度涝旱等相关案例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1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1
2、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说明这个地区气候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的特点。
(3′)
(巩固练习)伴你学33页图1和图2。(3′)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对比学习了冬季、夏季气温分布情况,与实际生活中联系密切的温度带的划分。以及与降水量相关的干湿地区的划分。知道山东位于暖温带和半湿润地区。(3′)
板书设计:
(师生思维对话)根据材料,说明在不同温度带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帮助学生了解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3)
(学生与环境对话)比较教材图2.18中房屋建筑的不同,与当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4′)
课后反思
对于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特点的成因部分学生理解不好,降水的分布规律学生掌握较好,对四大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需要强化。每个干湿地区所包含的地形区需要填图巩固。
(1)展示自学提纲,学生与文本对话:(4)
教师展示自学提纲,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图文资料,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阅读资料、提炼知识的能力。
(2)师生思维对话,检查点拨,探寻规律:(4)
(3)多项思维对话,合作探究,突破重点:(6)
(学生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
2、冬季0°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师生思维对话)通过师生思维对话,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1、与1月气温分布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稀疏,说明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
2、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课题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时间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2)(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2)(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掌握我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会运用各种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展示目标:复习上节课气温和降水的内容,提问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分布,说明这是气候的两个要素,从而导入气候特征的学习。

二、预习展示:学生通过预习,读图找出我国的气候类型,在课本中找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自主性学生自学:1、气候特征及原因2、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3、影响气候的因素4、我国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四、主题式学生讨论:1、冬夏季风的区别2、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是如何影响气候的3、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降水)、两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区别五、答疑性教师精讲:2、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纬度因素: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海陆因素: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西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但是由于东西跨度大,自东南到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地形因素:山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六、课堂达标练习: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七、课堂总结,拓展提升: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对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作了讨论分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气候类型的因素。

八、布置作业:课时作业(八)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1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1.2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1纬度因素2.2海陆因素2.3地形因素教学反思:本节内容课本上知识比较少,尤其是季风气候那一块,基本只是带过,考虑到季风气候显著这一部分的重要性,下节课抽时间把这部分内容再给学生深讲,让学生知道我国季风气候的重要性。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

【季风气候显著】对于这部分教材,教师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步,说明冬、夏季风的形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8页图2.19和图2.20,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风向有什么不同?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由此说明季风和季风气候的概念,冬、夏季风的特点。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分界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季风从海洋向陆地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越向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越小,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比较稀少,这样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第三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1,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概括季风气候的特征。

第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并且使学生明确,与同纬度大陆西岸和内部相比,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而大陆西岸和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第五步,根据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及性质,说明寒潮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结合教材第39页阅读材料的内容,说明夏季风到来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以及势力强弱,可能造成水旱灾害的发生。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制作活动投影片或计算机动画,演示锋面雨带推移的过程,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

关于台风的形成及带来的灾害,可以事前布置学生收听天气预报,或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台风的天气预报,并播放台风发生地区当时的录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或内陆地区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尤为重要。

【气候复杂多样】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阅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明四个地区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在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这四个地区,了解其气候类型。

除这四种气候类型外,我国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在什么地区,使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

可以选择不同地区的农作物、蔬菜、动植物以及一些旅游景区的录像或图片、幻灯片等给学生播放,使其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2.2 气候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2.2 气候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2.2 气候——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随堂小练如图是我国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据此完成1~3小题。

1.对该城市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全年炎热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全年高温多雨2.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城市位于()A.干旱区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3.该城市可能是下列中的()A.拉萨B.广州C.北京D.哈尔滨秋天有一种暖,叫捧在手心的奶茶。

伴随冷空气频繁活动,我国入秋进程加快,部分地区气温持续走低,让人总想喝点热热的奶茶暖和一下。

下图为2023年9月24日全国秋日奶茶地图。

读图,据此完成4~5小题。

4.2023年9月24日,我国()A.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热力尽显,冰奶茶走起呀B.豫、皖两省气温合适,奶茶凉凉去冰C.季风气候区全部秋雨微凉,奶茶常温即可D.长沙和贵阳天有点冷,热奶茶捧手心5.2023年9月24日,我国各地适宜的奶茶温度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降水影响C.地形因素D.海陆位置如图四图均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据此完成6~7小题。

6.图中四市的降水情况大致反映出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即()A.各月降水均匀B.夏秋少,冬春多C.各地降水差异不大D.降水集中在夏季7.若以上四市为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则乙市最可能是()A.哈尔滨B.武汉C.北京D.广州近日,中国天气网发布了“棉裤预警地图”,按照寒冷指数诙谐地给各地的小伙伴提供了一份“穿裤指南”。

读图,据此完成8~9小题。

8.从“棉裤预警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A.从北向南递减B.从西向东递减C.南北温差大D.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9.北京和广州穿衣差异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类型D.人类活动10.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通过讲述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地的家乡故事,展示脱贫攻坚成果,抒发人们爱家、爱国的情怀。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含在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尤其是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

教材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气候类型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2.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探究气候类型:让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气候类型,引导学生发现季风气候的特点。

3.分析季风气候成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

4.总结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总结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讲解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爱地理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的认识。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3.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4.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5.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课时】本节教学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主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决定的。

因此气候的差异也就体现在气温和降水的差别上,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差异性。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czdl/jszx/tbjxzy/dzkb/bs/201008/t20100825_741676.htm 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漠河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海口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约是多少度?【概括总结】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漠河的平均气温大约是-28℃以下。

初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答案】C【解析】A表示地形对气温的影响,B表示因为纬度位置不同而导致的气温差别,C表示因为经度不一样而导致的时间的不同,D表示气温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地理位置。

2.我国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A.由南向北递减B.由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答案】C【解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3.寒假期间,小李随父母外出。

到达目的地时身上的单衣换成了厚厚的棉衣。

小李一家人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A.从海南岛到沈阳B.从拉萨到北京C.从济南到乌鲁木齐D.从香港到成都【答案】A【解析】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冬季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寒假期间,小李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身上的单衣换成厚厚的棉衣,说明小李一家冬季是从我国温暖的南方地区到北方地区的旅行,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4.读我国有关气候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4分)(1)图二漫画中的山脉为东西走向,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此地。

判断:该山脉是_______。

(2)该线同时也是我国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温度带划分中(图一)_____带和_ _带的分界线。

【答案】(1)秦岭(2)暖温带亚热带【解析】(1)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该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此地,它是秦岭,该山脉也是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等杂粮的分界线.【考点】本题考查秦岭与淮河的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5.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是因为我国:A.雨热同期B.夏季普遍高温C.季风气候显著D.气候复杂多样【答案】D【解析】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我国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区的美景A.华北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东北地区D.南方沿海地区【答案】B【解析】夏初,江淮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长江流域的天气状况,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7.有关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B.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C.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冬季风D.漠河镇是我国冬、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答案】A【解析】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故正确;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而不是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故错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错误;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 运用1月、7月气温分布图,归纳总结出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并说明形成原因。

(重点) 2. 能记住1月0°C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重点)
3. 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记住温度带的名称、范围、作物、耕作制度、民居特点(重点) 4.指出在不同的温度带,植物种类、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差异。

(难点) 【探知过程】 【学习探究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一) 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用红色笔在图中描出0℃等温线的分布地区。

2.
对比0℃等温线以北和以南的等温线数值,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计算南北温差。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在哪里?
4.请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拓展延伸】
1.我国气温东西分布特点的形成 ,与地势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2.为什么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时吐鲁番盆地,而不是我国的最南部? 【学能展示】:
1.我国夏季最冷的地方是( )
A.纬度最北的漠河
B.青藏高原
C.沿海的海南
D.大陆内部的吐鲁番 2.你认为影响这个地方最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影响
B.海拔高度
C.洋流影响
D.海陆位置
3.(双选题)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主要原因有( )
A.北方纬度高,日照时间长
B.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大
C.太阳直射北半球
【学习探究二】: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
(一)读教材,找问题 1.什么是活动积温?
2.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
【学能展示】:
1.连线题:请为下列地区(省市)找到所属的温度带或气候区。

漠河
寒温带 北京 东北平原
中温带 乌鲁木齐 塔里木盆地 暖温带 山东省 柴达木盆地 亚热带 江西省 长江中下游平原 热带
海南岛
青藏高原
高原气候区
西双版纳
2..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
A.温度
B.活动积温
C.热量总和
D.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3.中温带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二熟 B. 一年一熟 C. 两年三熟 D. 一年三熟
4.优质苹果生长最好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E.寒温带
【收获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目标导航】
1. 运用降水量分布图,说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说明这种规律的形成原因。

(重点)
2. 能从地图上指出我国4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并知道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重点)
3. 指出在不同的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差异。

【探究过程】: 【学习探究三】:
(一)、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学以致用】:
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 内陆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什么 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 不同?
【学习探究四】:
会读图,找问题
1.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2、在图中指出我国主要干湿地区。

3、完成表格
4.判读四大干湿地区的分布与降水量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

【学能展示】:
1.关于我国降水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B.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80%集中在夏季
C.北方一些地区水旱灾害频繁,是因为那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小
D.湿润地区的年降水必须800mm以上
2.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我国共有四个干湿地区,是跟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
(2)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大致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
(3)湿润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北部没有湿润地区。

()
(4)位于最西北的新疆全部都在干旱区内。

()
3.我国降水不仅从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时间上的分配也不均匀。

请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
量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①写出四城市月降水量达到150毫米及以上的月份。

哈尔滨:月份,北京:月份,武汉:月份,广州:月份。

②季节分配上,四城市降水量最多集中在季,冬春季节降水比较(多、少)。

③四城市的雨季长短不等,(城市)雨季最长,(城市)雨季最短。

④(1)我国降水量集中在季,南方雨季较(长、短),北方雨季较(长、短)。

(2)季节我国各地降水较少,尤其是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而降水较(多、少),地表水分蒸发剧烈,旱非常严重,“春雨贵如油”就是这个原因。

【收获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目标导航】
1.指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气流性质和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即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
2.能从图上指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限,并说明季风区面积广大的原因。

(重点)
3.能够运用降水柱状图和气温分布图,归纳总结出我国季风区降水和气温随季节的变化特点,并说明这
种特点的好处及形成原因。

(重点)
4.我国气候有哪些特点,并分析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

(重难点)
5.能够举例说明不同气候区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诊断补偿】:
1.世界上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在哪里?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乳山一年中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本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读图,填表比较我国的冬、夏季风。

(四)、读“我国的季风区图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小组讨论: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至以什么山脉为界?
【学以致用】
1.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地理上的()分界线
A.第二、三级阶梯的地形分界线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学习探究六】
(一) 读图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1.东部季风区范围内有几种季风气候类型,按照纬度位置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分别是什么气候? 2.在非季风区范围内主要有几种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气候? 3.我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学以致用】
1.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资源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方,说明了( )
A.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B.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C.地形多种多样
D.河流多,土壤肥沃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跨纬度较多 C.东西跨经度多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太强 B.每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和进退
时间的早晚不同
C.地势西高东低
D.南北跨纬度广,海陆热力
【收获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能展示答案
第一课时
1、A
2、A
3、A C 1、略 2、B 3、B
4、C
第二课时
1、B
2、错 对 错 错
3、(1)哈尔滨 7 北京 7、8 武汉 : 5、6、7、8 广州:
4、
5、
6、
7、
8、9 (2)夏 少 (3)广州 哈尔滨
(4) 夏 长 短 春冬 少 春 第三课时
1、B
1、B
2、D
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