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问题解析汇编

经济区域集团化问题解析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经济区域集团化概念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之间相互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的过程。
成员国间互惠互利,在国际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经济集团内部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目前,不同层次的各种区域经济集团遍布全球,其中欧盟是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影响较大的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原因西欧、北美和亚太这三个地区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是在一定背景下产生的。
具体来说,有以下主要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的多极化。
战后日本、西欧的兴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西欧和日本三极相互抗争的局面转变。
在缺乏全球性的贸易、金融协调机制的形势下,为了求得局部性的商品、资本、劳务的有序转移和流动,以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各种双边的、多边的、地区性的经济合作形式就应运而生,产生了符合地区特点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第二,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国际斗争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各个地区的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第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各地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如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基本特点1、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2、集团成员国处理对外关系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区域集团化

• 一、 区域集团化的定义 • 二、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背景 • 三、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 四、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特点、意义 • 五、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
一、区域集团化的定义
• 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 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条约、协议)组成贸易组织。它 是政府契约性的,有形的经济组织,可以是封闭的,也可 以是开放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自20世 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 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 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
•
五、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
1、现状
许多国家对于多哈回合可能取得的进展缺乏信心。特别是由于美 国和欧盟不久前在农业自由化问题上出尔反尔,使得它们对此越发不 抱希望。一些新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相继宣告成立,如南亚、中东、 非洲组成的环印度洋地区合作组织;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泰国 建立的经合组织等。以上事实说明,大多数国家将这些自由贸易协定 和区域集团视作对是多哈回合的补充。发达国家为了防止竞争优势的 丧失,都在寻求区域集团的保护。而发展中国家由于难以发挥国际贸 易中的比较优势,也不得不站到区域一体化的保护伞下。
• 如2001年6月15日,在亚欧大陆出现的一个地区多边合作组织——上 海合作组织,其诞生是原先的“上海五国”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适 应了中、俄、哈、塔、吉等五国不断发展和深化合作的需要。“上海 五国”最初是一个讨论和解决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与裁军的元首会 晤机制,随着边境地区信任和友好的建立,五国元首讨论的议题自然 就转到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上来。由于五国睦邻互信、团结协作的加 强,合作的领域逐渐扩大,已涵盖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外交、 能源、交通等诸多领域,这样一来,“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显然已不 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于是,2000年7月,五国首脑在杜尚别会晤期 间就提出了要把“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转变成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 织便应运而生。该组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和处理相互关系问 题的行为准则,即“上海精神”,其核心内容是互利、互信、平等、 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其各成员国之间可以通过平等 协商,和平解决彼此之间的歧异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相互尊 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 的基础上建立睦邻友好的关系;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和 多边合作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2023-11-06•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概述•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类型与模式•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影响与挑战•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状况•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目•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中国的影响与机遇录01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概述定义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一体化,以实现共同发展。
特点区域经济集团化具有地域性、经济一体化的特点,通常以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形式出现。
定义与特点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启动,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奠定了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标志着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0世纪90年代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
目前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已经形成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多个区域经济集团,这些集团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一体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现状未来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将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安排将成为主流趋势,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形式。
趋势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现状与趋势02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类型与模式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但非成员国之间仍保持原有关税和数量限制。
自由贸易区通常以某一区域内的国家为主导,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
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点包括:区域内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各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促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商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整合。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通过达成协议,共同对外征收关税,实现对外统一关税政策和贸易政策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23课 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5、亚太经合组织 ( 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是: A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洲— 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6、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 是为了 A加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 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建立过程:
1992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2、目标:
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 资本自由流通。
3、建立时间: 1994年 4、成员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标志
5、意义:
①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产效率提高,国际竞
本课测评 简述欧盟成立的过程及其作用
• 解题关键:欧盟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 思路引领:①欧盟成立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②从 政治、经济多领域,多角度考虑其作用。 • 答案要点:欧盟成立经历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欧共体的 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欧元诞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 作用: • 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 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 地位。 • 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1、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联盟向经济政治联盟过渡 的历史事件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D、欧洲联盟的建立 2、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 成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A、欧共体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概念解析】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通常表现为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互相建立和发展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进而根据自愿的原则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签订一定的经济贸易协议,建立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化的一体化经济区,也有人称之为经济地区化。
【主干知识梳理】1.欧洲一体化(1)原因: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2)过程:欧洲联盟(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组织)1992年,欧洲联盟成立欧元诞生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3)意义:①对欧洲: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稳定;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②对世界格局: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形成。
2.北美自由贸易区①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②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原因: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2)建立:①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②1991年,汉城(今译首尔)会议通过《汉城宣言》。
③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评价:①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②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深化拓展](一)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国际分工的差异和经济竞争的需要。
③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推动。
④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国际斗争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
⑤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⑥二战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影响①积极影响: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促进了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多极化格局。
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概念解析】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通常表现为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互相建立和发展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进而根据自愿的原则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签订一定的经济贸易协议,建立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化的一体化经济区, 也有人称之为经济地区化。
【主干知识梳理】1.欧洲一体化(1)原因:(2)过程:(3)意义:①对欧洲: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和稳定;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②对世界格局: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形成。
2.北美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 原因:20 世纪80 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2)建立:①1989 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②1991 年,汉城(今译首尔)会议通过《汉城宣言》。
③199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 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评价:①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②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深化拓展](一)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①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国际分工的差异和经济竞争的需要。
③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推动。
④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国际斗争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经济和科技领域。
⑤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⑥二战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影响①积极影响: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促进了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形成多极化格局。
②消极影响:不利于商品、资金、技术和服务在区域集团间的交流;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将加剧;不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国家主权的概念将受到冲击。
在集团内部,随着经济合作程度的加深和合作范围的扩大,各成员必须作出的主权让步也相对增多。
第6章 区域经济集团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 式组建。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 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 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 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 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 欧共体12国间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 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 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 代言人。
共同市场是指有关成员在建立关税同盟的基础上, 再前进一步,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并且协调 成员之间的对外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各成员 之间在对外经贸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有机的 经济实体。欧盟是目前最为明显的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 区内各成员相互取消货物贸易的障碍,实现资本和 人员的自由流动,并在经济、金融、财政和社会等 方面实行统一的政策。 目前欧盟正朝着经济同盟 区时,由于希腊当时的债务情 况,希腊不符合欧元区成员的要求。根据欧洲1992年签 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 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 总值的3%和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但是当 时的希腊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上限。 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在希腊爆发。 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约合4792 亿美元),占GDP的142.8%。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 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 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 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 到15个。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 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 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 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 元。
区域经济集团化 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集团化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促进的过程。
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主要作用包括:
1.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区域经济集团化可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
2.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集团化可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得各国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3.防止贸易壁垒:区域经济集团化可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消除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从而有利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流动。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代表案例包括欧盟、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之一,其成员国之间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劳动力市场、资本流动等。
东盟是亚洲地区的区域经济集团之一,其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包括投资、贸易、旅游等领域。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跨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国之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
未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将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一方面,更多
的国家和地区将加入区域经济集团,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将加强内部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
同时,随着数字化和绿色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区域经济集团将在这些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在新世纪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区域经济集团的数量大量增加;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合作日益频繁。
随着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
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
首先,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
脱离区域经济集团的国家最终将在国际竞争中失去自身应有的地位。
其次,一些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超大区域集团为中心的格局,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南进”、欧盟“东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世界经济的“三足鼎立”局面将会更加明显。
再次,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
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了开放政策,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集团之间加强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区带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与欧盟形成跨大西洋的泛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更是地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主流。
目前区域集团的各种形式中,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十分突出。
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人注目。
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
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其他大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区域经济之所以迅猛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是并行不悖的。
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矛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问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联系紧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彼此分化加剧。
经济全球化地区上的不平衡无法使所有的国家共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前景渺茫。
人们长期瞩目的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回合谈判依然没有进展。
继1999年西雅图会议失败之后,2003年9月举行的坎昆会议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无果而终。
作为多哈回合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坎昆会议的失败不仅打断了多哈回合的谈判进程,而且也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景投下了阴影。
许多国家对于多哈回合可能取得的进展缺乏信心。
特别是由于美国和欧盟不久前在农业自由化问题上出尔反尔,使得它们对此越发不抱希望。
一些新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相继宣告成立,如南亚、中东、非洲组成的环印度洋地区合作组织;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建立的经合组织等。
以上事实说明,大多数国家将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集团视作对是多哈回合的补充。
发达国家为了防止竞争优势的丧失,都在寻求区域集团的保护。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难以发挥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也不得不站到区域一体化的保护伞下。
进入21世纪以后,区域经济集团出现的另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
洲域集团的诞生说明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其经济实力不容忽视,比如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强的影响力。
经过20世纪后期的努力,欧盟的东扩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南进将成为新世纪区域集团发展的重要事件。
近年来由于世界上加入各种区域集团的国家越来越多,国际关系也越来越带有区域集团的色彩。
在各区域经济集团内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之间进行经济合作、加强跨区域经济联系的活动日益频繁。
超越地缘界限的区域合作以及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合作也有扩展的趋势,区域一体化打破了狭义的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区域集团开始向跨洲域集团方向发展。
另外区域合作出现了多层次性,区域集团的成员身份交错重叠。
新世纪,各种类型的区域经济集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区域经济的发展新趋势表明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
随着大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必将增强世界经济的活力,导致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将会进一步发展。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特点
1,组件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
2,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
3,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已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
4,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往往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5,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一,有利的:1,有利于集团内部经济贸易的迅速增长
2,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是整个世界贸易出现过素增长
3,有利于集团内内部的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
4,增强和提高了集团及其成员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的力
5,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避免了少数政治经济大国动辄以“制裁相威胁,企图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小国家的图谋。
二,不利的影响:1,对国际产业分工的正常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不利
3,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和引进外资不利
4,不利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协调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