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模态话语理论与英语文学语篇的教学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英语教学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课堂英语教学摘要:本文通过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内容及发展进程介绍,描述如何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尤其在英语词汇层面,口语层面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多模态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作出阐释。
最后本文对为了多模态网络虚拟课堂进行了构想。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词汇英语口语多模态虚拟课堂1. 关于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上世纪末国外兴起的一种新的话语分析理论,目前,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类语篇分析中。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的传递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包含了多种模式如音频、视频、三维立体动画等的复杂形态。
随着多媒体设施在课堂应用的增加以及表义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也日益多模态化(multimodality)。
教学过程中,各种符号资源如语言、视觉图像、声音、颜色、空间结构等被用来完成意义表征,实现教学目的。
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多模态与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如何趋利避害,以正确运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模态。
1.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多模态话语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的运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成为学术研究中的前沿领域。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首先由O’Toole, Kress 和van Leeuwen 提出。
Kress, G. & vanLeeuwen,T.(1)(2)(3)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探讨了多模态的表意现象;O’Halloran,K.L.(4)研究了多模态的理论建构;Royce,T.(5)则研究了多模态话语中各种符号的互补性和二语课堂中多模态的协同性;等等。
国内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还处在起始阶段,李战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进行了研究(6);顾曰国剖析了多媒体、多模态学习(7);胡壮麟讨论了多模态、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提出应对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8);朱永生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9);张德禄则对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进行了研究(10)。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指运用多种感官模式并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的模式,运用领域广泛。
本文将以阅读课等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体现。
标签: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英语教学;大学英语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阅读课中的应用1.应用于阅读课的话题讨论中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进入阅读课学习文本前,都会先引入相关的话题,这样的方式相当于体育锻炼中的“热身”,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复习以往的知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课堂的阅读引入部分加入图片和影像资料,不仅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模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学生学习此类话题背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小组活动中深入理解和锻炼英语听说能力。
因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教学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灵活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能够有效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2.应用于阅读课的讲解环节中阅读课的文本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甚至常常会出现大学生并不熟悉的概念和理论,所以把这些概念和理论讲解清楚是大学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而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把抽象知识化为具象知识方面有很大作用。
如他者化(othering),就能運用多模态方式把其抽象化的概念解释清楚,且能做到生动有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赏析英语文章时,如果遇到他者化内容,就可以使用图像、声音及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讲解中,了解、剖析和掌握相关概念,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3.应用于阅读课的解析文本中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灵活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具象记忆。
教师在阅读课的文本解析过程中,如果涉及角色对话,就能随机点名,让学生来扮演角色和进行对话,在实际阅读中纠正语法错误及增强语气的正确性,让学生能体会和表达出原对话的思想感情。
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话 的 合 语 或 说 何 一 以 的 等 复话 ,者 任 由种 上
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号 编码 实 现 意 义 的文 本 。在全 球 视 觉 文 一J 化 冲 击 的今 天 ,多模 态 性 日益 成 为 日常 生
二 ,充 分 的语 境 信 息 使 词 汇 可 以完 全 被 理 解 ;第 三 ,词 汇加 工达 到一 定的 水平 。将 图片和 词汇 有机 地 结合起 来 ,能 更有 力地 再现词 汇 的文化 内涵 ,使
体 层 次 ,帮助 学生 记忆 掌 握 并运用 词 汇 。Se eg tmb r
一
1g ) 莆 是包含了多种模式的复杂形态。多模态指 (9 7提 出词 汇 习得 的实现 需 要满 足 三个 条 件 :第 _ 、 的便 是 除 了文 本之 外 ,还 带 有 图像 、 图表 ,.
,
生 词 能 引起 学 习者 的 兴 趣 并 具 有 可 学 性 ;第
艚 多 模态 话语分析对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
关 键 词 : 多模 态 话 语 ; 英 语 ;写 作 教
可 以将 语 言 和其 他 相 关 的 意义 资源 整 合 起 来 ( b Gi—
b n2 0 ) 自 2 0 o 0 0 。 0 4年 中 国教 育 部 颁布 了大 学英 语
忿
学
原则应 用于 不 同的语境 ,生成 新 的意义 。课 堂 中图
究 了模态与 媒体 的关 系 ,专 门探 讨 了多模 态规 则地
表达 意义 的现象 ,包 括视觉 图像 、颜 色语 法 以及 报 纸 的 版 面 设 计 和 不 同 媒 介 的 作 用 等 。R y e T oc, .
片的使 用就 在一 定程度 上 为词汇 和 句型 学 习提 供 了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t h e p a r k /I h a v e b e e n i n t h e f a c t o y r f o r t w o y e a  ̄/ I h a v e t w o
b r o t h e r s . O n e i s a w o r k e r , T h e o t h e r i s a d o c t o r ” 等。 在真实的对话
调动视觉 、 听觉等感觉器官进行学习和积 累, 促进理解 和掌握 。
例如 : 关 于八 年 级一 段 英语 原 文 的学 习 : “ B u t I ’ m p r e t t y
h e a l t h y .I e x e r c i s e e v e r y d a y , u s u a l l y w h e n I c o me h o me f r o m s c h o o 1 .My e a t i n g h a b i t s a r e p r e t t y g o o d .I t r y t o e a t a l o t o f v e g — e t a b l e s .I e a t f r u i t a n d d i r n k mi l k e v e r y d a y . I n e v e r d i r n k c o f f e e .
根据 多模态教学理念 , 教学应该结合 学生的听觉 、 视觉 、 触 觉等 感觉器官 , 集合多种交流手段 和方式 ,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 学过程 ,并快速高效地学 习语言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应该是多
变的 、 灵活的 、 生动 的 , 下面谈谈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初 中英 语写 作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符号 的共 同运用 , 提升教学效果 。在积累英语词汇的过程 中 , 可
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06●杨娟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指如果英语教师仅仅只刺激学生某个单一的感官神经,可能不能引导学生高效的吸收英语知识,如果能应用某种技术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形觉等神经,可以让学生高效吸收英语知识的一种教学理论。
1.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常常看到一种情况:即使上课铃响了很久,学生依然思考着课堂以外的事,有时教师用教鞭敲着课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把心思放到课堂中来,稍微听了一下英语课后,学生又开始思考课堂以外的事物。
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意味着教师未能刺激到学生的感官,不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多媒体技术能够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与听觉神经,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
比如以初中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What ’s the matter?》这一节课为例,有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引导环节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的片段如下:A:What ’s the matter with you?B:I don ’t feel very well....这段多媒体课件真实的再现了欧洲医生为病人诊病的情境,学生因为对西方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视觉神经被视频吸引;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时,听觉神经被音频吸引,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视频上。
学生观看完多媒体视频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结合生活经验推测,刚才医生和病人进行了哪种情境对话?“What ’s the matter with you?”是什么意思。
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便开始加快刚才看过的视频片段,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开始学习新句型。
多媒体视频具有同时刺激视觉神经与听觉神经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引导的环节,可结合多话语分析理论,引导学生观看英语视频,以此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英语知识。
2.应用虚拟的技术强化听说教学的互动在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以后,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方法开展英语听说训练。
浅析多模态话语框架理论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多模态话语框架理论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教学中主张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待于新教学法的辅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渠道、多感官刺激来调动学习者参与学习语言的主动性,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本文将主要探讨多模态话语的应用对外语词汇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框架理论外语词汇教学基金项目:多模态话语框架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12-xj141211.引言外语教学中,词汇是语言学中的三大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词汇的学习和掌握是学好第二语言的基础和关键,贯穿于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是语言习得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是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器官和血肉”(harmer,1991:158),学习第二外语,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听、说、写,译等基本语言能力是开展深度训练的前提。
因而,词汇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直以来,词汇习得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在课堂上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词汇,课后学生也投入很大精力进行记忆,但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学生也没能产生学习兴趣,脱离语言环境,不了解文化背景,无法准确理解和运用所学词汇等,如何让学生持久有效地的掌握教学规定数量的词汇已成为全国外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多模态话语框架理论的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国家,西方研究学者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符号学、系统功能语法和传统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它认为语言是社会符号,除语言之外的其他非语言符号(绘画、音乐、舞蹈等)也是意义表达的源泉,非语言符号模态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与语言符号共同生成意义。
它突破了传统话语分析孤立研究语言文字本身的局限性,把对话语的研究扩展到了除语言之外的图像、颜色、字体等其他意义表达的模态符号,关注多种模态符号在话语中所起地作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申琴来源:《成才之路》 2018年第8期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其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如今,英语能力已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为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相关教育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其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对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介绍张德禄认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 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PPT进行辅助教学,就属于常见的多模态教学,因为PPT包含图片、动画、声音等模态类型,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而且,教师在讲解PPT的过程中,还会调动触觉。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提出,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于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而言,该理论的应用能够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所以,很多英语教师非常重视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模态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其一,能够弥补单模态教学的不足。
即某一种模态的使用可以弥补另一种模态意义表达的不足,如语言表述不尽意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补充,在图画教学中可以添加与语境相关的书面话语等。
其二,能强化课堂教学内容。
可以用另一种模态突出部分意义,如口语加重音、书写加黑体或下划线、理论性强的授课部分用PPT画面等。
其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语言艺术、简笔画艺术或动作等表达意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四,能抒发情感。
一种模态无法充分抒发应有的情感时,可运用另一种模态进行强化,如用照片再现场景、用恰当的语调和语气渲染课堂气氛等。
其五,能加深学生对教学材料的理解。
纯文本往往不能完全说明比较抽象、概括、偏僻、难度大的概念,如教材中的环保概念,而加入形象的图形、通俗易懂的表格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多模态话语理论中关于视觉符号多模态语篇及非言语交际的观点,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视觉符号可应用于语料选取、课程实施、评价三个环节;教师的指导干预和学生的技术实践是进行多模态语篇识读教学的关键;非言语交际观点主要应用于场景式角色扮演的学习形式。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一、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内涵多模态话语是指通过调动多种因素如视觉、听觉和触觉,以文字、画面、音响等符号资源为媒介,进行的现代交际过程。
Gentle.F.M.Knight和Corrigan于2006年在《多模态识读和信息》一书中将多模态因素分为五个构成部分:1)语言(linguistic)成分,如词汇、隐喻、结构、情态等;2)视觉(vis-ual)成分,如颜色、视角、矢量、前景、背景等;3)听觉(audio)成分,如嗓音、音乐、音响效果等;4)姿态(gestural)成分,如行为、感受、身体控制、情感、动作等;5)空间(spatial)成分,如生态空间、几何空间、建筑空间等。
这五个部分共同作为现代信息的传输媒介,成为现代人识读的客体。
文化交际正经历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过程。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相关观点阐释1关于视觉符号的观点Kress对视觉符号的功能进行了如下分析:“正如语言的语法决定词如何组成小句、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所描绘的人物、地点和实物组成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的‘陈述’,视觉图像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图像都有各自的图形语义。
”Kress把Halliday的语言功能论扩展到视觉图像领域,认为图像具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的功能。
2关于多模态语篇的观点Jewitt对多模态语篇进行了定义:多模态语篇是把所有交际模态视为意义生成资源的一种语篇视角。
他认为,现代语篇意义由多种模态构成,所有的模态都通过社会使用变成了符号资源,所有的语篇都具有多模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多模态话语理论与英语文学语篇的教
学
" 【论文关键词】多模态话语英语文学语篇文体特征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将多模态话语理论应用于英语文学语篇的教学.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历史,然后简要分析了英语文学语篇教学的现状,最后通过具体分析《白丽尔小姐》这一文学语篇的文体特征重点探讨多模态教学的必要性.
在话语分析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单纯从语言的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还应该考虑其他非语言的意义表现形式,如图像、声音、动作等,因为很大一部分话语意义正是由这些非语言因素体现的.综合所有这些因素来看,人们的交际不再只是利用一种模式进行,而是利用两种甚至多种模式同时进行.由此产生的话语就是多模态话语.由此可见,多模态话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的感知通道在交际过程中综合使用的结果。
1 文献综述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还处在起始阶段.李战子(2003)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进行研究;胡壮麟(2007)中讨论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朱永生(2007) 张德禄(2009)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张德禄(2009;2010)把多模态话语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
该领域其他的研究者还有杨信彰、张征等.
2 英语文学语篇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各大高校,英美文学课一直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和英美文学课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然而,当今社会重商主义的风气盛行,因此出现了轻视英美文学课的现象,反而觉得学习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更为实际.而且我国的英美文学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比如“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不用或很少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程爱民等,2002)等等.由此可见,英美文学课虽然重要,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多模态教学能为英语文学语篇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实现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目标.文体特征分析对于英语文学语篇的教学意义重大.下面本文将通过具体分析《白丽尔小姐》这一文学语篇的文体特征重点探讨多模态教学的必要性.
3 《白丽尔小姐》的文体特征及多模态教学的必要性 3.1 语言形式的前景化
文学语篇最重要的一个文体特征就是语言形式的前景化,即某些语言形式会偏离语言常规.这种偏离是出于艺术目的的偏离,是一种别有用意的突出.语言形式的前景化具体表现在语言的语音结构、词汇结构、语法结构等方面。
《白丽尔小姐》这一短篇小说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其中在语音结构方面的体现尤为突出.
在《白丽尔小姐》这篇短篇小说中,曼斯菲尔德运用了大量的头韵、尾韵,打造出一种音韵效果,读上去如同行云流水,恰似在欣赏一部柔美悦耳的轻音乐剧."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在描写天气时写到“the blue sky powdered with gold and great spots of light like white wine splashed over the Jardins Publiques”,此处,作者连用了两次头韵“gold and great”,“white wine”,使得行文的结构更加轻快活泼,为这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暗示着此时主人公白丽尔小姐的心情也是无比的舒畅愉快.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会发现一串串的音韵镶嵌在行文中间.“Now there came a little ‘flutey' bit—very pretty!” 此处,“flutey”和“pretty”构成尾韵,使读者仿佛真的听到了乐队那柔和清澈悦耳的音乐.“he wearing a dreadful Punama hat and she button boots” ,“The old people sat on the bench, still as statues”,“stopped, stared, as suddenly sat down 'flop'”在这几处对公园里千姿百态的人们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button boots”,“still as statues”,“stopped, stared, as suddenly sat down”三处头韵,就像一段动听的音乐,与作者描绘的妙趣横生的风俗人情画相得益彰,达到形美与音美的统一.随着故事渐渐进入高潮,头韵、尾韵的使用也更加频繁.“she was part of the performance after all”,“why she had quite a queer, shy feeling at telling her English pupil s”,“Miss Brill nearly laughed out loud”,“she thought of the old invalid gentleman”,“The hero and heroine, of course,...”,“And still soundlessly singing,still...”。
“part of the performance”,“quite a queer”,“feeling at telling”,“laughed out loud”,
“old invalid”,“hero and heroine”,“still soundlessly singing”,所有这些音韵交织在一起,恰似一首多声部的乐曲,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使得全文的节奏感非常明显.这些头韵、尾韵的用法在数量上是一种突出,而这种突出又是别有用意的,它是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这些描写暗示着主人公的情绪渐渐进入高潮:白丽尔小姐完全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了,为下文白丽尔小姐幻想的破灭做好了铺垫,更好地传达了小说的主题.所以这是一种前景化的用法. 3.2 比喻的语言
文学语篇另外一个重要的文体特征是作者经常使用比喻的语言.这种比喻的用法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又非常的形象、逼真,使得被讨论的问题更易于讨论,更易于接受,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其如身临其境.
《白丽尔小姐》这篇小说中,有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段,且各个独具匠心,耐人寻味.在小说开头,作者这样描写天气“Although it was so brilliantly fine—the blue sky powdered with gold and great spots of lights like white wine splashed over the Jardins Publiques...but when you opened your mouth there was a faint chill, like a chill from a glass of iced water before you sip”.在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了两处比喻:将洒在地上的明晃晃的阳光比作白酒;将空气中淡淡的凉意比作啜饮冰水前的清凉.这两处比喻新颖独特,再细细品味,更觉得贴切无比:第一个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阳光投影的斑驳,更从一个侧面暗示了作者
的心情也是明朗灿烂的;第二个比喻不仅形象地传达出了“凉”,更重要的是把这丝凉意“淡”的特点也传达地恰到好处.又如作者描写公园里乐队的演奏时写到“he scraped with his foot and flapped his arms like a rooster about to crow”,作者将指挥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举起胳膊指挥的样子比作即将啼叫的公鸡,虽然显得有点滑稽可笑,但这个比喻确实形象贴切,读者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兴致高昂,全神贯注的指挥就在眼前.再比如,作者这样描写公园里的那对母子“until its small high-stepping mother, like a young hen, rushed scolding to its rescue”,作者将孩子的母亲比作一只小母鸡,一边责备,一边急匆匆地赶来救孩子。
母亲护子心切的情态一览无余.
以上提到的各种多模态教学手段都可以整合到PPT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多模态的PPT课件.在传统的英语文学语篇教学中,有些教师也已经开始使用PPT,但大都是单模态的,即PPT 上的内容大都是文字.而多模态PPT不仅包括文字,还可以加入声音、视频、色彩、图片等。
由于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而且多模态的PPT针对性强,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收到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本文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依据,首先简要回顾了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历史,然后简要分析了英语文学语篇教学的现状,最后通过具体分析《白丽尔小姐》这一文学语篇的文体特征重点探讨多模态教学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