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合集下载

我的故事及背后的中国梦 教案

我的故事及背后的中国梦 教案
2.讨论成果不明显,下次优化教案设计。
课题:
我的故事及背后的中梦
姓名:周亚飞
目标:
了解演讲词的类型,特点,梳理字词,整体感知文章;
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6分钟
播放一段演讲词的片段,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演讲词有什么作业?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类型:叙事型,说理型,抒情型。特点:针对性,鲜明性,条理性,通俗性,适当的感情色彩。
教学措施:
导入以ppt播放一段演讲视频的形式,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演讲词,然后引入主题。
检测:请全体同学上黑板完成注音,同时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成语解释。
探讨,以抛出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回答,评价:分成五小组,加分的形式。
预设:你的人生岁月与那些国内国际大事相逢?对你有何影响?请举出一例。
教后反思:
1.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拓展检测没有完成。
二.检测8分钟
1 .完成随堂优化训练第9页字词梳理部分。
检测:每组的4-6号上黑板完成。完成后,1-3号批改。
2.你的人生岁月与那些国内国际大事相逢?对你有何影响?请举出一例。(预设)
三.作者。5分钟
1.请一个同学介绍。
2.老师简要补充。
【背景介绍】
2009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白岩松的幽默向美国学生展现了中国人不一样的一面。

语文ⅰ粤教版(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学案

语文ⅰ粤教版(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学案

语文ⅰ粤教版(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学案语文必修Ⅰ粤教版《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了解演讲稿的差不多特点。

2、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3、把握作者成长故事背后的特别含义,从中猎取教益过程与方法。

学时:1课时【基础自主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词语注音。

耶.鲁〔〕骚.乱〔〕哥俩.〔〕占领.〔〕挫.折〔〕抨.击〔〕遗憾..〔〕〔〕2、解释下面的成语。

不可思议:度日如年:【自读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白岩松,男,1968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17》等节目主持。

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

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7年开始,白岩松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还多次担任“神舟”飞船发射报道的主持人。

他还参与策划并主持《焦点访谈》、《中国之路》等节目。

由于他亲自参与策划并负责大多数节目及撰稿,他主持节目的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离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2、课文简读这是白岩松在美国耶鲁大学所做的一次演讲。

2017年3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中央电视台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作为开始,讲述了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一般孩子,成长为见证许多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本文节选的是这次演讲的前半部分。

【文本解读探究】2、作者选取自己有代表性的五个年份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与当时的国家、世界的形势联系起来,如此写有什么好处?3、作为演讲稿,演讲者必须照顾到现场听众的反应。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课件2(粤教版)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课件2(粤教版)

C.那时严福祥和全楼的人们正在熟睡,谁也没想到他们 在香甜的梦中要和突如其来的大火不期而遇。( √ )
4.辨析近义词
(1)诞生·出身
[辨析:“诞生”侧重“生”,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出身”侧重“身”,指个人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 目

的身份。]

诞生①1978 年 , 10 年 之 后 。 我 10 岁 , 我 依 然 生 活 在 我 ________的、那个只有二十出万身人的非常非常小的城市里。
展示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梦想以及希望与世
界真诚交流的愿望。
栏 目


百姓却因为生活非常艰苦而不懂梦想,不敢梦想。现在普通
栏 目

中国人也有了梦想,突出了改革开放的作用:国家在不断进 接
步,不断发展。
精读 探究
(3)白岩松在叙述了自己从诞生以来的40年,从过去到现在
一直强调他是一个小村庄的农家孩子。这说明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耶鲁大学的师生在为他当选总统庆祝。
答: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 探究
答案:③这句话赞扬了耶鲁大学的师生,因为奥巴马是哥
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耶鲁大学师生庆祝他当选

总统,说明耶鲁大学的包容性和对改革、梦想的追求。
目 链

结构 图解
栏 目 链 接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 “我的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 “我的故事”的背景:中国梦的提出和发展,以及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 “我的故事”的意义: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中国梦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责任 “我的故事”的背 景和意义
• “我的故事”的背景和意义
• “我的故事”的背景:全球化背景下,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 案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07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06
评价与反馈
08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故事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 象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07
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口头测试:通过口头测试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知识点1: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重点知识点3:如何将个人梦想融 入中国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重点知识点2:个人经历与国家发 展的联系
重点知识点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 怀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探讨故事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以及其背后的中国梦。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全文阅读与理解。

2. 作者成长背景介绍。

3. 中国梦的内涵及其与个人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及其背后的中国梦。

2. 掌握中国梦的内涵及其与个人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中国梦的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其成长背景。

2. 让学生阅读课文《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

3. 讲解中国梦的内涵,阐述其与个人的关系。

4. 分析作者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5. 组织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分享自己身边人的中国梦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就中国梦主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开展中国梦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自己中国梦的文章,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ppt(粤教版)课件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ppt(粤教版)课件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ppt(粤教版)课件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白岩松过去的二十年,中国一直在跟美国的三任总统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鲁我才知道,其实他只跟一所学校打交道。

笑)但是透过这三位总统我也明白了,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的水准也并不很平均。

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个主题,或许要起个题目的话应该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我要讲五个年份,第一要讲的年份是1968年。

那一年我出生了。

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乱,在法国有街头骚乱,在美国也有,但是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而且在全世界站起来。

但是当时很遗憾,不仅仅是我,几乎很多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梦想,因为当时中国人,每一个个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

1978年,10年之后。

我10岁,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那个只有二十万人的非常非常小的城市里。

它离北京的距离有两千公里,我们想看到北京出的报纸,要在三天之后,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存在新闻这个说法的。

那一年我的爷爷去世了,而在两年前的时候我的父亲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亲一个人要抚养我们哥俩,她一个月的工资不到10美元。

因此即使10岁了,梦想这个词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我从来不会去想它。

我看不到这个家庭的希望,只是会感觉,那个时候的每一个冬天都很寒冷。

但是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中国与美国这两个国家之间,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那是一个我们在座的所有人,今天都该记住的年份。

1978年的12月16 号,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那是一个大事件。

而在中美建交两天之后,12月18号,中国的十一届 __召开了,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两个伟大的国家,一个非常可怜的家庭,就如此戏剧性地交织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还是大的国家,其实当时谁都没有把握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

1988年,那一年我20岁。

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分析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分析

句段鉴赏 • 3、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尝试了可 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 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 因为他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 的。
• 3、运用了类比手法,表明从20世纪 80年代开始美国人的可口可乐进入 中国市场与中药中医开始受美国人 的关注,进而表明中美关系对中美 两国人民文化生活的影响。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 讲方式,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 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观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 赏评价,体会细节,品悟语言,把握作者 浓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 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 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 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
句段鉴赏
• 1、但是透过这三位总统我也明白了, 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的水准也并不很平均。 1、用中国式幽默概括了三位毕业于耶鲁 大学的美国总统不同的对华态度及其对 改善中美关系方面的不同作用。
句段鉴赏
2、但是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 路 德· 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 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 站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而且在全世 界站起来。
思考探索 2、作者为何要在演讲一开始就说“过去的 二十年”,“其实我们只是在跟一所大 学打交道”?
• 2、美国历史上有三位总统毕业于耶 鲁大学:乔治·H·W·布什(19891993),比尔·克林顿(19932001),乔治·W·布什(20012009).这样说一是因为过去二十年 中的三位总统都毕业于耶鲁大学, 而是演讲地点在耶鲁大学,这样说 容易引起听众兴趣,也易于拉近演 讲者与听众距离。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导学案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2、把握作者成长故事背后的特殊含义,从中获取教益。

3、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

学习重难点:1.了解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中国梦2.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一)我阅读我了解白岩松的幽默:白岩松说: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把一条狗牵进中央电视台,每天让它在一套节目黄金时段中露几分钟脸,不出一个月,它就成了一条名狗。

我在《东方时空》已经呆了七年,如此而已。

演讲稿的相关知识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的听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

演讲稿的特点:1、针对性(提出的问题是公众关心的问题;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2、可讲性3、鼓动性(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在于使演讲稿生动形象;以及文中和现场听众交流的文字)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本文是节选,演讲稿的结尾被删除了)(二)我学习我积累1、识记字音耶鲁(yē)骚乱(sāo)遗憾(hàn)抚养(fǔ)陌生(mò)边疆(ā)缺陷(qūe)遥远(yáo)标志(ì)印象(yìn)2、辨识字形①骚(sāo)骚乱②憾(hàn)遗憾③陌(mò)陌生④遥(yáo)遥远搔(sāo)搔痒撼(hàn)震撼栢(bǎi)栢草谣(yáo)谣言(三)我思考我明白1、这是一篇演讲稿,白岩松选取了哪几个年份来讲述了“我的”哪些“故事”?这些故事背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影响深远的大事?穿插讲述了哪些发生在中外的大事件?师生共同归纳:1968年出生,生活贫苦(十年动乱)、(世界各地发生骚乱,)1978年依然贫困(改革开放)、(中美建交)1988大学,尝试可口可乐、喜欢摇滚乐(市场经济)、(中美交流越来越多)1998年当上央视主持人,拥有私车(更加开放)、(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2008年40岁,直播北京奥运(北京奥运)(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神七上天,四川发生大地震)在这些年份,白岩松以及以白岩松为代表的中国人的个人命运如何?试着用“梦想”一词组织短语,概括在不同年代的梦想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演讲方式品味作者通俗易懂又充满感情的语言,了解作者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观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体会细节,品悟语言,把握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
建立自己的梦想并拥有去实现梦想的勇气与毅力;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中国梦
2.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悟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
我们伟大的国家也一直有一个关于强盛的梦想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
人,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获“中国播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他的主持节目风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告别了简单播报与表演形式,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之一
2009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和央视摄制组赴美国拍摄专题片《岩松看美国》,3月31日白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白岩松向耶鲁师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白岩松的幽默向美国学生展现了中国人不一样的一面
2.思考一:这是一篇演讲稿,其演讲的思路是怎样的呢?请简要概述
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思考二:(探讨)本文写了我的哪些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中国梦?
1968年,我出生;1978年,我十岁,生活在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城,过着贫穷而缺乏梦想的生活;1988年,我二十岁,成为了首都的一名大学生,开始了解美国,拥有了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机会;1998年,我三十岁,成为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直播当年克林顿总统的演讲;2008年,我四十岁,目睹了中国梦想腾飞的几件大事——神七、奥运,感受到大地震带给国人的苦难,成为北京奥运会直播主持人
作者的故事,其实也是万千中国人的故事他梦想的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梦想实现的过程,是我们国家由贫穷、落后、闭塞向着富裕、进步、开放转变的过程
思考二:(探讨)本文在写我的故事的时候,穿插讲述了哪些发生在中外的大事件?
1968年,世界各地发生骚乱,马丁·路德·金遇刺,但他的“我有一个梦想”却影响世界;1978年,中美建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88年,中美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2008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中国举办奥运会,神七上天,四川发生大地震
(三)深入探究
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从而影响启发听众本篇文章,作者要向听众传递怎样的观点与思想?
作者藉此告诉听众,中国在逐渐摆脱贫穷与闭塞,越来越开放、富裕,与美国的关系不再是敌对,而是唇齿相依他希望听众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活力与梦想的中国,能够以友好客观的态度去了解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
(四)重点研习
1.文章写1968年时,主要写了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要突出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写世界各地的骚乱与动荡,正是这句话诞生的大背景在一个极为混乱与动荡的时代,一个伟大的黑人以生命为代价展现出了他梦想的高贵这样写,说明正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梦想才显得更为重要、珍贵
2.讲1988年的故事,作者是如何来展现两国之间关系改变的?
从个人的生活细节入手,展现两国由敌对变为友好,交往加深如不再有带敌视意味的“美帝国主义”的口号,美国产品“可口可乐”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用品,美国流行乐影响中国年轻人,美国的经济模式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等
3.写克林顿在华演讲直播,作用是什么?
展现中国越来越开放的一面,同时也通过美国方的做法告诉听众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来加深两者间的交流另外,将我的人生经历与国家大事勾连起来了
(五)鉴赏
这是一篇极典范的演讲稿,从文章来看,演讲稿一般具有哪些特点呢?
1.针对性
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是庄严的会议或重大集会,是同志间的座谈和讨论问题;是欢迎国宾,还是一般的友人聚会不同的场合,演讲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讲法
2.鲜明性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其精密的思想启发听众,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
2.条理性
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3.通俗性
演讲的语言,总是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畅晓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
4.适当的感情色彩
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既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