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上)
魏晋风度观后感

魏晋风度观后感看了魏晋风度相关的东西,那感觉就像闯进了一个超级奇特又迷人的世界。
首先得说,魏晋那时候的人在穿着打扮上就很有范儿。
宽袍大袖的,走路都带风,感觉他们不是在走路,而是在自家花园里闲庭信步,每一步都像是在作诗。
男的涂脂抹粉也不觉得奇怪,这要是搁现在,那得是超级前卫的时尚弄潮儿。
他们那股子对美的追求,简直就是刻在骨子里的,不只是脸蛋好看就行,整个气质得是那种超凡脱俗,像是从画里走出来,还带着点仙气儿。
再说说他们的行为举止,那叫一个洒脱随性。
竹林七贤简直就是这个时代风度的代表啊。
像刘伶,喝个酒都能喝出传奇色彩,喝得醉醺醺的还让仆人带着锄头跟着,说要是醉死了就直接就地掩埋。
这放在现在,估计得被人说“心可真够大的”。
他们不在乎什么传统的规矩礼教,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在朝堂上要是觉得不爽,说走就走,隐居山林,每天和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弹琴、作诗,逍遥自在。
而且魏晋时期的人都特别有才华。
感觉那时候随便拉出来一个人,都能出口成章,写诗作赋就跟咱们现在发个朋友圈一样轻松。
他们谈论的话题也是高深莫测,什么玄学之类的,虽然咱现在听起来有点云里雾里,但在当时那可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四溅啊。
这种对学问和思想的热爱和探索,真的是很让人佩服。
他们的思想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不受拘束,各种新奇的想法不断涌现。
不过呢,这种风度背后也有点小无奈。
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今天你还在朝堂上风光无限,明天可能就脑袋搬家了。
所以很多人就选择这种看似洒脱的生活方式来逃避现实。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这种独特的生活态度、审美标准和文化气质,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现在想想,魏晋风度虽然离咱们很远很远了,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比如他们对美的那种执着追求,提醒咱们在忙碌的生活里也别忘记发现身边的美。
还有那种洒脱的心态,有时候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偶尔也像他们一样随性一点,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乐趣呢。
这魏晋风度啊,就像是一杯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魏晋风度历史上的文人墨客

魏晋风度历史上的文人墨客魏晋风度:历史上的文人墨客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时代,这个时期涌现了众多才情横溢的文人墨客。
他们以高超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个性魅力,成为魏晋时期文化的代表和风尚的引领者。
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表达了魏晋社会特有的精神追求与审美趣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及其影响。
一、背景与历史魏晋时期是东汉末年至晋朝初年的历史时期,大约从公元220年至420年。
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为文人墨客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受到政治压力和社会动荡的影响,文人墨客们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魏晋时期,玄学和道家思想兴起,成为文人墨客追求的主要哲学流派。
他们崇尚清净超脱的精神境界,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流露出充满哲学思辨的诗意。
此外,佛教的传入也对魏晋文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皈依佛教并从中寻求安慰和启迪。
二、文学成就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人墨客们的诗歌创作。
他们推崇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短暂,以唐风宋韵为特点,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例如,曹操、曹植、陶渊明等人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后世广泛传颂。
除了诗歌,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在其他文学体裁上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散文方面,幸福思考、杂文、赋作等都得到了广泛发展,并且有一批优秀的作品流传至今。
尤其是《世说新语》这本以记载魏晋名士言行为主的书籍,成为研究魏晋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资料。
三、文化风尚与社会影响魏晋文人墨客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和精神品质,塑造了当时的文化风尚,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魏晋文人墨客们强调个性和自我表达。
他们以自我的独特视角创作,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和真实性的追求。
这种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开创了以个体经验和情感为核心的文学创作传统,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的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名士风度的故事集,它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流和人物品格:
王羲之爱鹅:王羲之爱鹅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著名故事,他不仅喜欢鹅,还善于品评鹅的品质和特点。
这个故事体现了魏晋名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谢安隐居: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保卫了国家。
后来他因为不满朝廷的腐败和权力斗争,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清静的生活。
这个故事体现了魏晋名士的超然和洒脱。
何晏王弼之谈:何晏和王弼是魏晋时期的著名玄学家,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玄理,探究天地人的本质和关系。
他们的谈话出神入化,引人入胜,被称为“何王之谈”。
这个故事体现了魏晋名士的智慧和博学。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他们都是出身名门的士族,但是因为不满当时的社会动乱和朝政黑暗,而放弃了仕途,聚集在一起,以酒会友,以诗为乐,以清谈为娱。
他们的行为风格放诞不拘,不受礼法的约束,体现了魏晋名士的个性和自由。
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人的主体(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等,都经历了转折。
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
战国秦汉的繁盛城市和商品经济相对萎缩,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
与这种标准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正式揭幕。
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
烦琐、迂腐、荒唐,既无学术效用又无理论价值的谶纬和经术,在时代动乱和农民革命的冲击下,终于垮台。
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是一种新的观念体系。
本书不同意时下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广泛流行的论调,把这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作为它们理论形态的魏晋玄学,一概说成是腐朽反动的艺术东西。
实际上,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
虽然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思辨哲学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上,却是空前的。
以天才少年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不但远超烦琐和迷信的汉儒,而且也胜过清醒和机械的王充。
时代竟是前进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突破数百年的统治意识,重新寻找和建立理论思维的解放历程。
确乎有一个历程。
它开始于东汉末年。
埋没了一百多年的王充《论衡》被重视和流行,标志着理性的一次重新发现。
与此同时和稍后,仲长统、王符、徐干的现实政论,曹操、诸葛亮的法家观念,刘劭的《人物志》,众多的佛经翻译……从各个方面都不同于两汉,是一股新颖先进的思潮。
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
在没有过多的统制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
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对魏晋风度的理解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价值观,展示了当时的礼仪、风俗等传统文化的特色。
从这个意义上讲,“风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因此,研究起来也十分有意义。
对魏晋风度的理解,首先要从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来入手“仁礼”。
仁礼是魏晋礼仪文化的核心,它在两晋礼论中得到了深入的阐释。
在《魏书宣和训修》中,曹魏著名的文官曹植指出:“仁者不失礼,礼者不失仁”。
曹植还指出,“仁礼之道,必容于乡里,以无惑也”。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仁礼之道不仅要求人们遵循它,而且要以善良和无私的态度来做出反应,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尊严。
另一方面,“文礼”也是魏晋风度中重要的内容。
它强调人们在言行和行为中应遵循文明之道,使人们的行为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从而达到对他人的尊重和尊重。
在《文心雕龙礼记》中,作者张载称文礼为“事事把节制当作根本”,认为节制是文礼的基础。
文礼还强调人们在言谈中的礼貌,把说话的重点放在实用性和有益性上,而不是在空谈上浪费时间。
此外,“礼美”也是魏晋风度中的重要内容。
在《韩非子礼记》中,作者韩非以“礼美”一词提出了对礼仪和美学的要求:要求人们既要做到礼仪上有序,又要在实践中注重形式上的美。
这不仅体现在行为方式上,而且还体现在衣着、器具以及礼仪活动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礼美”是魏晋文化中完善与协调的特点,是当时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德艺双馨”也是魏晋风度中重要的内容。
它强调人们在行为中应兼顾德智双修,不仅要做到道德上的完善,还要做到学识上的全面熟练。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暗示我们,学习要行之有效,要学习很多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渊博文武,道德高尚。
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仁礼”、“文礼”、“礼美”和“德艺双馨”是魏晋风度的核心内容。
它们体现了当时传统文化的特点,在今天仍然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理解和实践魏晋风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必须的内容,也是我们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魏晋风度

陶渊明与魏晋风度一魏晋风度魏晋时期,崇尚清淡谈玄之风,言称“越名教而任自然”。
尚“自然”,人竞慕之。
活跃其间的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士人对个体生命和精神自由极其重视,尚“自然”,在形态上和性质上都不同于先秦诸子那种总体上是积极入世的价值取向。
思考中心不再是提出救世治世之良方,生命哲学从总体上取代了政治哲学与伦理哲学。
它开始注重的是个体的生命、个体的精神,超脱世俗又飘逸潇洒。
二魏晋风度、魏晋士人魏晋之谈玄崇无之风,究其原因,与当时黑暗动荡的政治环境不无关系。
司马氏篡权,为堵天下悠悠之口,故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名士们有意无意的卷入漩涡,然后一批又一批地被送上刑场。
从“华亭鹤唳不复可闻”,至“广陵散于今绝矣”,饱含着魏晋士人看似无所顾忌的背后,那份近乎绝望的忧愤与悲慨。
“常畏大网罗,忧祸一旦并”(何晏),“心之忧矣,永啸长吟”(嵇康),是他们作品中经常流露的情绪。
鲁迅先生深刻的说道“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
”《晋书》言“魏晋亡,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稍不慎,则如性烈才隽的嵇康之言:“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虽欲无患,其可得乎?”由此可见,两晋时期,生命哲学已远远超过政治哲学。
乱世之中,明哲保身,也符合中国士人“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价值选择。
三魏晋风度、魏晋士人、陶渊明提到魏晋风度,最不能绕过的则是陶渊明,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有他那样走得彻底,也没有人走得他那样痛苦。
做官,辞官,隐居,没有人如他一样走得那样沉重,那样一步三叹。
“出世,入世”的困惑,生存和信仰的选择,都在他的诗歌中,平平仄仄艰难前行。
灵魂的执着和抗争,更让我们震撼。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
晋宋易代之际,寻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任晋大司马。
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

47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8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9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0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1
a
Chinese art history
《竹林七贤》全图共分两面,一面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另一面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共为八人。
24
a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在南梁时期。他与顾恺之、陆探 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绘画主要内容都是宗教人物,也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创造了中国佛教绘画第一种样式“张家样”,是吴道子出现以前最 为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 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 法。 ②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 关系的“凹凸法” ,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③一反顾陆以来“骨秀清象”传统人物画样式,“面短而艳”、形象
6
a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魏晋之际绘画名家 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和卫协。 其时作品题材,一部分明显因袭汉代美术,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 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金谷园图、三都赋 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题材,也有部分名士和神仙像。
7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名词解释

1《典论·论文》:1中国文论史上的第一篇文学批评文章;2曹丕在论著中反对古来“文人相轻”之习气,论及有关文学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文体、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并提出了“气”说的美学范畴。
2《玉台新咏》:徐陵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
全书十卷,选录自汉迄梁的诗歌660余首,其中多为五言四句的小诗,成为后来五绝之前身,风格上宫体情调颇明显。
《玉台新咏》之收录对《文选》有所补充。
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是由东汉班固创作。
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四个部分组成,全书共100篇,八十余万字。
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
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一些裁剪、订补。
4《后汉书》:南朝范晔所撰,全书纪十卷,列传八十卷。
范晔其人不满现实,不肯媚事权贵这在其著中表现为“贵德义、抑权势”的进步倾向。
书中首列《文苑列传》,记录后汉作家事迹。
他最自负的是书中序论,骈文体式,笔势纵横,整齐密丽,后多为《文选》收入。
5《诗品》:作者钟嵘,成书于齐梁,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语言骈散相间,把自两汉至梁代的122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一位诗人以扼要品评,指出其诗体的本源。
提出了“自然英旨”、“直寻”的吟咏性情观。
6《文选》:是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诗文总集。
以萧统的文学观为指导,并在其实际主持下完成。
共三十卷,以文体和体裁分类,共分三十七体,收录秦以前至梁代的作家130人,作品514篇(一题数篇按一篇计)。
《文选》不仅收集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起到保存和流布的作用,而且提供了文学范本,对于推动文学沿着自身的轨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文心雕龙》:成书于南梁,作者刘勰,是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全书50篇,分为上下两编。
上篇阐明文学的本源,指出文学创作应该取法的规则;下编主要是批评,涉及到作家作品及时代风气以及批评态度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汰侈》 汰侈》
石崇与王恺争豪, 并穷绮丽, 以饰舆服。 石崇与王恺争豪 , 并穷绮丽 , 以饰舆服 。 武帝, 恺之甥也, 每助恺。 武帝 , 恺之甥也 , 每助恺 。 尝以一珊瑚 树高二尺许赐恺。 枝柯扶疏, 世罕其比。 树高二尺许赐恺 。 枝柯扶疏 , 世罕其比 。 恺以示崇; 崇视讫, 以铁如意击之, 恺以示崇 ; 崇视讫 , 以铁如意击之 , 应 手而碎。 恺既惋惜, 又以为疾己之宝, 手而碎 。 恺既惋惜 , 又以为疾己之宝 , 声色甚厉。 崇曰: 不足恨, 今还卿。 声色甚厉 。 崇曰 : “ 不足恨 , 今还卿 。 ”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有三尺、 四尺,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有三尺 、 四尺 , 条干绝世, 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条干绝世 , 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 如恺许 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王粲《七哀诗》 王粲《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为我悲,朋友相追攀。 亲戚为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躯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躯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登楼赋》 登楼赋》 写作背景 忧思的内涵 文章开篇以一个“忧字” 文章开篇以一个“忧字”奠定抒情基调, 并贯通全篇。以下依次写城楼形势和登楼 所见,由山高水长而引发思乡之情。接着 抒发忧思产生的政治内涵:有对时局的感 慨,对天下一统的渴望以及怀才不遇的惆 怅。篇末集中描绘了辗转难眠的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
3、东晋隐逸
陶渊明
(二)魏晋文学的主题 生死主题 求仙主题 隐逸主题
三、魏晋风度
1、魏晋风度的表现 魏晋风度的镜子——《世说新语》 魏晋风度的镜子——《世说新语》
《德行》 德行》
管宁、 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 管宁 、 华歆共园中锄菜 , 见地有片金 ,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 华捉而掷去之 。 又 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 尝同席读书 , 有乘轩冕过门者 , 宁读如 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子非吾友也!” 阮光禄在剡, 曾有好车, 借者无不皆给。 阮光禄在剡 , 曾有好车 , 借者无不皆给 。 有人葬母, 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 有人葬母 , 意欲借而不敢言 。 阮后闻之 , 叹曰: 吾有车, 而使人不敢借, 叹曰 : “ 吾有车 , 而使人不敢借 , 何以 车为? 遂焚之。 车为?”遂焚之。
《俭啬》 《汰侈》 俭啬》 汰侈》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 其核。 其核。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 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 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善饮, 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善饮,辄自 勉强,至于沈醉。每至大将军, 勉强,至于沈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 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 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 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 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 家人,何预卿事! 家人,何预卿事!”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 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任诞》 任诞》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 我以天地为栋宇,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 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期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 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 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 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 刘伶《酒德颂》 如。” (刘伶《酒德颂》) “常以细 宇宙齐万物为心” 晋书》本传) 宇宙齐万物为心”(《晋书》本传)。
《贤媛》 贤媛》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 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 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 令婢视之,还答曰: 是桓郎。 桓郎者, 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 范也。妇云: 无忧,桓必劝入。 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 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 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 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 有四德,卿有其几? 妇曰: 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许云: 皆备。 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 妇曰: 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 谓皆备? 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言语》 言语》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 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 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 至。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 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 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二、魏晋文学概况
(一)魏晋文学发展阶段 1、建安风骨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 感情真挚强烈,格调慷慨悲壮, 感情真挚强烈,格调慷慨悲壮,文笔健美有 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蔡琰。 力,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蔡琰。
曹操《蒿里行》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淮南帝称号,刻玺在北方。 淮南帝称号,刻玺在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已死亡。 铠甲生虮虱,万姓已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献帝兴平二年,李、郭之乱,至于劫夺乘舆,关 献帝兴平二年, 郭之乱,至于劫夺乘舆, 中无复人迹。仲宣方依刘表,知其不足有为, 中无复人迹。仲宣方依刘表,知其不足有为,故 为此赋以写其不遇。其云“信美非吾土” 为此赋以写其不遇。其云“信美非吾土”,斥刘 表之不能据有荆州,祸将作也。 表之不能据有荆州,祸将作也。其下写客子思归 之状况,声激而悲,尚不远于屈、 之状况,声激而悲,尚不远于屈、宋。齐、梁以 不足语此矣。( 。(近代 林纾《古文辞类纂选本》 下,不足语此矣。(近代 林纾《古文辞类纂选本》 卷十) 卷十) 因登楼而四望,因四望而触动其忧时感事, 因登楼而四望,因四望而触动其忧时感事,去国 怀乡之思。( 李元度《赋学正鹄》 。(清 怀乡之思。(清 李元度《赋学正鹄》)
《咏怀诗》其一 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起座弹鸣琴。 夜中不能寐,起座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咏怀诗》三十三 咏怀诗》 一日复一日,一夕复一夕。 一日复一日,一夕复一夕。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识鉴》 《品藻》 识鉴》 品藻》
曹公少时见乔玄, 玄谓曰: 天下方乱, 曹公少时见乔玄 , 玄谓曰 : “ 天下方乱 , 群雄虎争, 拨而理之, 非君乎? 群雄虎争 , 拨而理之 , 非君乎 ? 然君实 是乱世之英雄, 治世之奸贼。 恨吾老矣, 是乱世之英雄 , 治世之奸贼 。 恨吾老矣 , 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诸葛瑾弟亮, 及从弟诞, 并有盛名, 诸葛瑾弟亮 , 及从弟诞 , 并有盛名 , 各 在一国。 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 在一国 。 于时以为 “ 蜀得其龙 , 吴得其 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 虎 , 魏得其狗 。 ”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 ; 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晋书》 晋书》 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 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 顿而返。 顿而返。” 左思“绝丑,亦复效岳游遨, 左思“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 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伤逝》 伤逝》
王子猷(徽之)、子敬(献之)俱病笃, 王子猷(徽之)、子敬(献之)俱病笃,而子敬 )、子敬 先亡。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 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 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 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 驴鸣。 驴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