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图的测绘

合集下载

地籍图测绘

地籍图测绘

第八章——地籍图测绘第一节地籍图一、地籍图概述1、概念1)地籍图:表示地籍要素及与地籍要素相关的地物和地貌,并按地籍要求对相应的内容经过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出来的正形投影图。

地籍图的数字化成图是以电子计算机以及与之相联的图形输入、输出设备为基本工具,并以数学逻辑方法为科学语言来完成地籍图编绘的新的技术手段,其研究对象是如何应用现代化的自动控制设备来实现地籍信息的快速采集、识别、存贮、处理、传输和提供等过程。

它为地籍信息的查询、存贮、处理、输出和更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利用现有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是建立数字地籍的重要方法和内容之一。

数字地籍测量是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各种地籍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利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和方法。

2)地形图:凡是在图上表示出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和地表面上一系列固定物体的平面位置,并且经过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出的正形投影图。

由地形图与地籍图的概念可得知a.测绘的内容有所差别:地形图反映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及其相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主要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管理。

地籍图主要反映土地及其上附着物(建筑、植被等)的位置,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主要用于土地管理及相关部门的参考图件。

b.测绘的要求不一样地形图的精度、地物、地貌的取舍受其比例尺精度制约,符号和注记较简单。

地籍图测绘时,图面内容的精度除了受比例尺精度制约外,还要考虑界址点的精度,地物的取舍主要考虑地物作为地籍要素的重要程度,而且地籍图上编号注记相应要复杂得多。

2、地籍图集1)分幅地籍图;按统一的规定得分幅编号方法,以一定的比例尺一幅一幅测绘的,是一行政区域地籍资料中的基本图件。

2)细部图:宗地图-房产分丘图,房产分户图;3)各种附图:宗地草图、房屋用地略图、房屋权属界线示意图;4)各类专题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农村居民点地集图3、地籍图分类1)内容上分:分幅地籍图—基本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农村居民点地集图,土地估价图等。

《地籍图的测绘》课件

《地籍图的测绘》课件
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分析、管理地理 数据
激光扫描技术: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数 据
无人机航测:利用无人机进行大范围、 高精度的测绘
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提高测 绘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测绘效率和精度 自动化:实现无人化、自动化的测绘作业,降低人工成本 集成化:将多种测绘技术集成,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时化:实现实时、动态的测绘,提高测绘数据的时效性 网络化: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测绘数据的共享和协同 标准化:建立统一的测绘标准和规范,提高测绘数据的可比性和通用性
地籍图测绘的法规 与标准
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 法》等
标准依据:《地籍测量规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等
测绘内容: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
测绘程序:申请、审批、实施、验收等
法律责任:违反测绘法规和标准的处罚措施等
地籍图测绘的法 规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测 绘法》等
地籍图测绘的标 准:《地籍图测 绘技术规范》、 《地籍图测绘质 量控制规范》等
地籍图测绘的精 度要求:根据不 同用途和精度要 求,分为不同等 级
地籍图测绘的成 果提交:包括地 籍图、地籍数据、 地籍报告等
质量控制:确保地籍图测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收标准: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如GB/T 17986-2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质量评 定》
作用:地籍图是土地权属管理的基础,是土地登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土地权属 纠纷处理等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特点:地籍图具有准确性、完整性、现势性和法律性等特点,是土地权属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工 具。

第36课时第5章5.5地籍图测绘

第36课时第5章5.5地籍图测绘

第 5章 地籍测绘5.1 地籍测绘概述5.2 土地权属调查5.3 地籍控制测量5.4 界址点测量5.5 地籍图测绘(本讲内容)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5.7 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5.8 日常地籍调查5.9 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5.5 地籍图测绘地籍图是用来说明和反映地籍调查区域内各宗地的分布、境界、位置和面积的,经过土地登记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地图,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知识点1 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一)行政区划要素(1)行政区划要素主要指行政区界线和行政区名称;(2)不同等级的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的原则,只表示高级行政区界线,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

行政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和乡级界线;(3)当按照标准分幅编制地籍图时,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驻地注记名称外,还应在内外图廓线之间、行政区界线与内图廓线的交汇处的两边注记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名称;(4)地籍图上不注记行政区代码和邮政编码。

(二)地籍要素(1)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图斑界线、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含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顺序号)、地类代码、土地权利人名称、坐落地址等;(2)界址线与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只表示行政区界线,同时在行政区界线上标注土地权属界址点,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3)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叠置于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级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之下。

叠置后其界线仍清晰可见;(4)地籍图上,对于土地使用权宗地,宗地号及其地类代码用分式的形式标注在宗地内,分子注宗地号,分母注地类代码,地籍图上注记地类的二级分类,按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

对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只注记宗地号。

第9章2 地籍图测绘

第9章2 地籍图测绘

X P X A S cos( AB )
YP YA S sin( AB )
2、交会法
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1) 角度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站点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 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如图所示,A、 B两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YA)、B(XB, YB),α,β为两个观测角,要求界址点P的坐标。具 体计算公式如下:
4.制作界址边长误差表 一般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在城镇的 主要区域,要求界址点的相对中误差要达到5cm,限差 为10cm。界址边长误差表可以反映出界址点的观测精度, 误差表的形式如表所示
△1=实量边长-反算边长; △2=实量边长-图解边长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以单独进行作业,也可以和地 籍图的测量同时进行。应有专用的界址点观测手簿。 记录时,界址点的观测序号直接用观测草图上的草编 界址点号。观测用的仪器设备有 J6 级经纬仪、钢尺、 测距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等,这些仪器设备都应进 行严格的检验。
(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
界址点的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地计算出界 址点坐标,并反算出相邻界址边长,填入界址点误差 表中,计算出每条边的△ 1 。( △ 1 =实量边长 - 反算边长; △ 2 =实量边长 - 图解 ) 如△ 1 的值超出限差,应按照坐标 计算、野外勘丈、野外观测的顺序进行检查,发现错 误,及时改正。 当一宗地的所有边长都在限差范围以 内才可以计算面积。
第九章 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是在地籍调查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 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以下几项:

第八章 地籍图的测绘

第八章  地籍图的测绘
• 按表示的内容分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 • 按城乡地域不同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 • 按图的表达方式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 • 按用途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 按图幅的形式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
二、地籍图比例尺 (一)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 1、繁华程度和土地的价值 2、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二)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混6 054 252

混4
034 混4
251
(4)
035 251
混4
036 251
混4 037 11

251
混4
(1)
混4
097
混4
096
混5
251
160 251
11 混5





混5
10
砖10(620混)4442402(856砖混砖0)102厕4530521(7混56混4)1砖4420(06528)混 6混151814402705022混5618混5混 5砖4混 2211404202365552混91混 617(042402375)656混 131混混4440202江(0525735混)87510混1混3104(24460542)(43715混(混)混 70512混)4445024南8201455(5378混1混 0)2114混5404231740528610混 混 52混5415混449路14混(024102(75)44混0525(混20)1293混 9514)45(40821084214(6)57516(1混 )0921混23)5混 5540混2401(4715020)4231混0625235混 405139415140202弄65混三55路721苑混114南1混(4201024(3560(2)14511混 11425混)01)961440212((551315)2混 1)混 911混744(024(11220415)3)554混71混131115441121弄24三 352混路50苑1混71南411224(325534)1混 11(混1(混4141)24512)445(25混31112(混8)111混 54)54112412(35321混52混)512015混混 142941124541422521混 10295混(111351混4)1462112341522混 56115(混32110混 14591混24)1441江 5214122331混5混 0(15501混 3471141)243154217221(混5混 02211542混 1095混 4141)54811(244南16435112)2混(11混 120553混1828)511443(512468112)25混 02152519混 5混 2461911路 24121432515混02519216混 1混44混(142142212(2551452)062513混 41混(0)2174)11混242(0255647011)混2混 (127094混5)混412182140514混 5114111421混82混950524(1841612混 )11295(6852(94混 116622混 1)7054)1242(11995)混 413(21混78混5)402421(4102591混8)2051(7757混14混 )41412419混25(12混7645185混 )48混 141221405412混1111228(56755混混 34812511112)4945混1(52112混985混6)54混 2212491401524(11228混 2153(7652混 9591混)46)311(12414952混1)2162混 1(85795混422)3混4101(0541123412混192)1522混70混 5616541271441954172112混8257544混 混1411(123441952(71372)11526混685混(1)256141)124混2(8755154221混1)混(22264015)混542(1731125246951)混161221284混45混75(71341142混212)22565((混445123341混 1198654))22714145(混482216混)354混541(2244混 )42江25(622混 51)混 49124242425混混32952(1混 6624154混)314224南 2(2混4543252混331混40)115224714525222(混0341525)混714混 144224路 (4混542222441混1)5混4352281114455222211混(35245混 81)4混5122(41445)混222(2513混 135混 5)4229211224545325221混9215混2614混(34422492(2425)24356混 82125混3)101144222225(4517混1混 0)114192422(65223151125混)砖411114弄7二路22苑南25混砖8212砖 1(412535)21

地籍测绘的流程与要点

地籍测绘的流程与要点

地籍测绘的流程与要点地籍测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于土地的规划、管理和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地籍测绘的流程和要点决定了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将重点介绍地籍测绘的流程和要点。

一、前期准备地籍测绘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包括确定测绘范围、搜集相关地籍信息、获得测绘授权等。

首先,确定测绘范围是基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绘的范围和目标,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其次,搜集相关地籍信息,包括土地权属、地形地貌、地物分布等,这些信息将为后续的测绘工作提供依据。

最后,获得测绘授权,确保测绘工作的合法性和效力。

二、实地踏勘地籍测绘需要进行实地踏勘,准确获取现场地理信息。

在实地踏勘时,需要对地形地貌、地物特征、地界线等进行认真观测和记录。

其中,地形地貌的测量包括高程、坡度的测量;地物特征的测量包括树木、建筑物、道路、水系等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的测量;地界线的测量包括田界、地界、河界等的测量。

通过这些实地踏勘,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地籍情况。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地踏勘结束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这一步主要包括对踏勘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处理,进一步完善地籍测绘的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形地貌数据处理,包括高程数据的处理、坡度数据的计算等;第二,地物特征数据处理,包括建筑物形状的绘制、树木数量的统计等;第三,地界线数据处理,包括田界线、地界线的绘制和边界线的标定等。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出地籍的特征。

四、测图绘图测图绘图是地籍测绘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精确性和可读性。

在测图绘图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绘图工具和软件,结合测量数据进行绘图。

在绘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选取适当的比例尺和坐标系,确保图纸比例与实际地物尺寸相符;第二,绘制准确的地貌线、建筑物轮廓、田界线等要素,保持绘图的精确性;第三,标注清晰的文字说明,包括地物名称、地界线标识、高程标高等,使绘图结果更加易读。

5. 地籍图测绘

5. 地籍图测绘

利用地形(地籍) 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是建立数字地籍的 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现有图件实现从图形到数字 从图形到数字, 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现有图件实现从图形到数字,在从数 的转换过程, 字到图形的转换过程 字到图形的转换过程,这个处理过程是以计算机为中心通过 专用软件来完成的,主要分四个步骤; 专用软件来完成的,主要分四个步骤 1、编辑准备阶段 、 根据所编制数字地籍图的要求,对现有地形(地籍) 根据所编制数字地籍图的要求,对现有地形(地籍)图 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确定选取要素。 及有关资料 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确定选取要素。 必要时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量对数据进行补充和更新。 必要时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量对数据进行补充和更新。
1:2000比例尺的地籍图 : 比例尺的地籍图 图幅编号: 图幅编号:689-593 - 1:1000比例尺的地籍图 : 比例尺的地籍图 图幅编号: 图幅编号:689.5-593.0 - 1:500比例尺的地籍图图 : 比例尺的地籍图图 幅编号: 幅编号:689.75-593.5 -
689.0 593.0 593.5
3 农村地籍图的图幅元素
图幅元素:表示图幅位置和大小的一组数据。 图幅元素:表示图幅位置和大小的一组数据。 大地经纬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南北及东西图廓线长、图幅对角线长、 大地经纬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南北及东西图廓线长、图幅对角线长、 图幅面积、子午线收敛角。 图幅面积、子午线收敛角。
以上图幅元素可在专用表格中查取
第五章 地籍图的测绘
焦明连 空间信息科学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幅地籍图的测制 第三节 宗地图的测制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 籍图的编制(自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 自 学)

地籍图的测绘

地籍图的测绘

地籍图的测绘第二部分地籍测量第六章地籍测量第四节地籍图的测绘一、地籍图的概念1.含义所谓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通过标识符使地籍图、地籍数据和地籍簿册建立有序的对应关系。

2.分类按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按城乡地域的差别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按图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3.现状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二、地籍图比例尺(一)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1.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2. 建设密度和细部要求3. 测量方法(二)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地籍图比例尺系列一般规定为:城镇地区(指大、中、小城市及建制镇以上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选用1:500、l:1000、1:2000,其基本比例尺为l:1000;农村地区(含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属图)地籍图的测图比例尺可选用1:5000、1:1万、1:2.5万、1:5万。

三、地籍图的内容(一)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求①地籍图应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②地籍图作为基础图件应有相应的精度③地籍图能用于多目的是由于有一个良好的地理参考系统,因此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应予以表示④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二)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①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工地物和地貌②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意义或划分参考意义的各种地物或地貌③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④在土地表面下的各种管线及构筑物⑤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⑥另外,还有界址点、控制点等点要素⑦注记部分⑧标识符(三)地籍图的基本内容1.地籍要素①各级行政境界②地籍区(街道)与地籍子区(街坊)界③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④地籍号注记⑤土地利用分类二级分类注记⑥土地权属主名称⑦土地等级2.地物要素①作为界标物的地物②房屋及其附属设施③工矿企业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公共设施、广场、空地等④铁路、公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⑤城镇街巷⑥塔、亭、碑、像、楼等独立地物应择要表示⑦电力线、通讯线及一般架空管线不表示⑧地下管线、地下室一般不表示⑨大面积绿化地、街心公园、园地等应表示⑩河流、水库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提、坝等应表示⑾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⑿地理名称注记3.数学要素①图廓线、坐标格网线的展绘及坐标注记②埋石的各级控制点位的展绘及点名或点号注记③图廓外测图比例尺的注记四、分幅地籍图的测制(一)成图基本方法1. 解析法2. 部分解析法3. 图解法(二)平板仪测图(三)编绘法成图(四)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五)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
具有宗地划分或划分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工地物和地貌
具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或划分意义的各类自然或人 工地物和地貌
5
土地上的重要附着物

地面上的管线只表示重要的,地表以下的管线不表示 界址点、控制点等要素必须表示 注记 标识符
6
3.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2.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 城镇地区: 1︰500 1︰1000 1︰2000 • 农村地区:1︰5000 1︰1万 1︰2.5万 1︰5万 • 农村居民地:1︰1000或 1︰2000
2
三、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1.城镇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50cm×50cm, 50cm×40cm
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689-593
测站数据,如测站点号、零方向点号、仪器高、 零方向读数等。
碎部点观测数据,如点号、连接点号、连接线型、 地形要素分类码,坐标和高程(或水平角、距离、 竖直角、仪器高和目标高)等。
控制点数据,如点号、类别、、坐标和高程等。
23
记录格式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1 — 记录类别
经纬仪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
摄影测量测制地籍图
编绘法成图
12
2、摄影测量测制地籍图
• 测制多用途地籍图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 测制农村地籍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 加密界址点坐标(农村) • 地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制作城镇地籍图时,通常用全站仪实测界址点坐标 测制地籍图和其他图件的作业流程
第一节 地籍图的基本知识
一、地籍图的概念: 1、概念: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和运用专用符号表示地籍要 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要素的图件,是地籍基础 资料之一。
2、分类: 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1
二、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 1.依据 •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 • 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18
图形绘制、编辑与输出
地籍图绘制:依据绘图软件绘制地籍、地物元素 编辑:平移、旋转、删除、注记、修饰等 输出:打印、建库等。
19
5. 全站仪外业数据采集作业步骤
测站设置:全站仪对中、整平、坐标输入、定向 碎部点坐标测量与草图绘制
B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6. 全站仪数据通讯
(1)数据通讯
13
3、编绘法成图的作业程序
模拟地籍图编绘 • 选择合适的工作底图 • 复制二底图
• 外业调绘
• 补测(二底图上) • 转绘,制作工作底图
• 蒙透绘,制作地籍图
14
数字地籍图编绘
外业调查与测量 现有地形(籍)图
数据输入 电子计算机
数字化
数据处理
数据文件
成果打印
绘图仪绘图
屏幕显示
15
4. 地面数字地籍图测绘
软件
16
(1)作业模式
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等)+成图软件
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成图软件
全站仪+掌上电脑+成图软件
GPS—RTK接收机+成图软件
17
(2)地籍图测绘的工作内容与程序 外业数据采集 空间数据采集:地籍要素、地物要素的坐标 属性数据采集:地籍、地物要素的属性编码、线型及 连线信息 数据处理 数据传输、格式转换 对数据文件作进一步处理,检验其地物信息编码的合 法性和完整性,组成以地物号为序的新的数据文件, 并对某些规则地物进行直角化处理。 对界址点数据文件作进一步处理,界址点测量的数据 结构一般采用拓朴结构,界址点信息编码亦应按此结 构的要求设计和输入。 根据新组成的数据文件,生成全部绘图坐标形成图形 数据文件。
通讯电缆接口插头 通讯参数 波特率、字长、奇偶检校、停止位 (2)数据格式 全站仪数据格式 绘图软件数据格式
发送 接收 入地 入地 发送 接收
数据格式转换
21
7 GPS RTK模式
22
8、数据记录内容和格式
记录内容
一般数据,如测区代号、施测日期等。
仪器数据,如仪器类型、仪器误差等。
(1)地籍要素 1)各级行政境界 2)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 3)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 4)地籍号注记 5)宗地坐落 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 7)土地权属主名称 8)土地等级
7
(2)地物要素 1)作为标界物的地物 2)房屋及其附属设施 3)工矿企业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等 4)铁路、公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 5)城镇街巷 6)主要独立地物 7)管线(电力、通讯线) 8)大面积绿化地 9)水系 10)地貌一般不表示 11)地理名称注记
A2 — 点号 A3 — 连接点号 A4 — 线型和线序 A5 — 地形要素代码 A6 、 A7 、 A8 — 碎部点的、坐标、高程
24
9、地籍信息编码
地籍信息编码
其结构为:大类码+小类码+一级代码+二级代码+识别码。
地形信息编码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8
(3)数学要素 1)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及其坐标注记 2)各级控制点 3)测图比例尺
9
第二节 地籍图的测制 一、基本要求
通常地籍原图的精度包括两个方面。 1.绘制精度
图廓线、对角线、坐标格网、控制点的展点精度
2.基本精度 界址点、地物点及其相关距离的精度
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之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大于图 上±0.3mm 宗地内外与界址边相邻的地物点,其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5mm
(二)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遵循相应规范 考虑地籍要素和权属管理的需要
10
(三)图边测图与拼接
须测出图廓线外5~10mm
接边误差不大于规范规定点位中误差的2√2倍 (四)地籍图的检查与验收 自查 互查
上级检查
室内检查、外业巡视检查和外业仪器检查
11
二、地籍图的测制的方法
3
2.农村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籍图分幅与编号同城镇地籍图, 中比例尺地籍图按国家标准分幅与编号。
3.农村地籍图的图幅元素(中小比例尺)
大地经纬度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图廓线长 图幅对角线长 图幅面积 子午线收敛角
4
四、地籍图的内容 1.地籍图内容的基本要求
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 有必要的数学要素 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 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