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教案3.5.2《植物根的生长》(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5.2植物根的生长 教案设计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一、教材分析:今天这节课我选的教学内容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后的第三课时教学。
教学中指导学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系列。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初一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上看,学生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资源去探究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14岁的学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把生活中接触过的植物的根真实的搬到课堂上来,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能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 描述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1. 通过肉眼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测量比较根的生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爱惜植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一根的作用: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作用二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三根的生长:由分生区的分裂和伸长区的伸长的结果。
四根的生长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七、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3-5-2 植物根的生长(1)

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课题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第 1 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描述植物根的生长过程。
2.进行“植物根尖的结构”的观察实验,提高观察能力,熟练观察实验过程。
3.参与观察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精神。
目标达成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描述植物根的生长过程。
2.进行“植物根尖的结构”的观察实验,提高观察能力,熟练观察实验过程。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根据下图完成问题(1)填出左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结构名称1 2 34 5 6(2)把左图的数字填在右图相应的括号内。
(3)说说两个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异同?【创境激趣】【自学导航】1.从根的尖端到生有_______的一段,叫根尖。
2.虽然植物的根形态各异,但是植物的根一般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3.根据植物根尖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_D_______(2)D区的细胞体积______,形状______,排列不整齐,具有______功能。
【合作探究】1.列表比较根尖各分区的细胞结构特点2、红树林生长在海岸边,红树的根呈弓形,称为弓形根。
谁能说说这些弓形根有什么作用呢?【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为什么市场上卖的辣椒秧苗,茄子秧苗都带有一个土坨?、【强化训练】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分生区B成熟区C根冠D伸长区2.下列哪种植物的根具有贮藏功能()A荷花B西红柿C萝卜D马铃薯3.根能够不断向下延伸的原因是()A根冠不断向下生长,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B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成熟区长出根毛C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根冠不断向下生长D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4.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面生有根毛的部位是[ ]_______,是根吸收_____和________的主要部位。
5.2植物根的生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c.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原理是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
a.植物根尖结构图的绘制和识别。
b.影响根生长的因素的选择题。
c.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的简答题。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植物根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了解植物根的生长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农业意识。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
(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根的生长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学习:结合课本,讲解植物根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了解根生长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根尖结构的观察实验,引导他们认识根尖的四个主要部分及其功能。
(4)数据分析:指导学生进行根生长的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分析根生长的情况。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植物根的结构与功能,根生长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原理。
2.难点:根尖结构的微观观察与识别,根生长过程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植物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学生对根的生长知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需要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上升到理性认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案:3.5.2植物根的生长

1.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是根生长的主要部位。
2.根尖的伸长区的细胞能够迅速伸长,使根尖的长度不断增加。
四、【当堂练习,检测固学】
1.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根系 C.根尖 D.根毛
2.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5.榕树的根能够不断伸长,可达十几米,主要原因是( )
①根冠细胞增多②成熟区细胞长大
③分生区细胞分裂 ④伸长区细胞伸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人们在河堤、山坡、沙地上造林和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A. 放牧牲畜B. 利用根系来固堤
C. 保土美化环境D. 获取木材、干草等燃料
7.如图是根尖中的四种细胞,请据图回答: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3.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B.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D.分生区细胞的长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4.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根尖各部分的作用;2.根生长的三大特性。
六、【新课预习指导作业布置】
1.作业布置:根据课时进度在课本或练习册选5-7题
2.新课指导:预习课本P72-74页内容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五章 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年月日
主备人
审核人
Hale Waihona Puke 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5.2 植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1、导入新课
:根尖的基本结构。
系统性地重温 根尖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2、根的生长部位
:小资料告诉我们根的分支生长的速度是很强的,那么根究竟是如何生长的?
: 根的生长与根尖的结构有关,根尖的哪个部位和根的生长直接有关呢?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实验探究。
:根尖的什么部位生长得最快?
:伸长区生长得 最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全班交流后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
:取一株幼根长约2cm的蚕豆幼苗(根较直和粗壮,便于实验和观察)。将根平放,吸去水,用圆珠笔轻轻地画四条横线(或用黑线轻轻地扎在幼根上)。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填入实验记录表中。再将幼根培养24h后,再次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算出净增加长度。
5.2 植物根的生长(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描述植物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
2. 测量比较根的生长,进一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 形成关心植被,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
1. 理解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方法
新授
教学辅助手段根冠来自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实验前长度
24h后长度
净增加长度
根尖生长记录表
课后完成根尖生长记录表,第二节课进行汇报。发现:越接近根尖处,横线的距离越大,而幼根上部的 横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根尖的伸长区生长得最快。
:请同学们分析根尖伸长的 原因。
: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你能推测出根冠和成熟区的功能吗?
生物第5章第2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2、[提问]:能说说你所了解的根具有什么功能吗?
[出示]:人参和玉米根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根还有贮藏、支持作用。
[讲述]: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根的结构。
[观察]: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培养的小麦的幼根。在根的靠近尖端的部位生有许多白色绒毛状的结构,叫做根毛。
1、培养小麦幼根。
2、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导管的模型。
3、FLASH:(1)根尖的基本结构;(2)根的生长;(3)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
4、视频文件:根的生长。
5、用培养皿培养小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使根毛大量长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小资料]:1.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
主备人:丁月香
课型: 课时:
二次备课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点)
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重点)
二、教学重点:
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三、教学准备:
根毛的下部,白色光滑的部分是伸长区;再下部稍稍发暗的是分生区。根尖顶端略带一点黄色的帽状体是根冠。
[再观察]: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永外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了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填写“根尖的结构比较”图表,结出根尖的基本结构。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章第2节植物根的生长 教案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设计依据和构想】本章包括《植物种子的萌发》、《植物根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等五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了解了种子萌发成完整的植物体的过程,对植物体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指导他们进一步了解植物体的结构及其功能,比如这节课学习的植物根的生长,让学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根尖结构中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根对植物的重要性,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宣传如何保护好植物的根。
教师提供机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问题,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2.能力方面:(1)学会观察幼苗的根毛和根尖的纵切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通过根尖的生长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教学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根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过程的视频、图片资料。
3.准备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萌发的小麦种子、培养出幼根的玉米、油性记号笔。
学生准备:1.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改进实验方案,每组提前3~5天准备好用培养皿培育出的分别切除不同区生长状况的幼苗(玉米、小麦等常见的幼苗),油性记号笔。
苏教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

苏教课标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能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 描述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自学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2. 形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大胆实践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爱惜植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根生长的原因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对问题缺乏思考,缺乏思想性。
所以,七年级学生在认知方式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地安排各种图片、动画、实物等素材来组织教学,以满足、符合本年龄段的学习特点,但也注重通过一定量的的思考、谈论、探究来促进学生们抽象思维的发展。
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来满足七年级学生要求上进的心理,促进生物学教学的顺利、有序地开展。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植物分裂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等知识,这些内容有可能让学生能从微观的细胞变化的角度来认识植物根的生长的本质。
另外,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对于植物的根和根的生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例如,学生见到过移栽大树、水培植物时根生长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进行教学的宝贵的资源。
第 2 页第 3 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数字教育资源运用师生活动教学评价引入新课看《种花与浇水的窍门》动画师:首先,我们来讲个故事吧。
提问:浇花的时候,应该只浇一点到表面,还是浇足了?生:思考、回答师:对,浇花也有科学道理。
这就与《植物根的生长》有关。
生动的动画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重点)
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重点)
二、教学重点:
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三、教学准备:
1、培养小麦幼根。
2、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导管的模型。
3、FLASH:(1)根尖的基本结构;(2)根的生长;(3)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
4、视频文件:根的生长。
5、用培养皿培养小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
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
培养皿盖,使根毛大量长出。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学案
1.、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观察实验:小麦根尖的结构。
2、根的生长
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理清思路:根尖的结构——根的生长。
七、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2.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征,与植物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
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
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3.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
A.根冠和生长点B。
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
根冠和伸长区
探究报告
根的生长部位
1.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和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没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能不能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