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

感受人物优秀的品质,深化感情。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质。
板书设计:18.将相和
蔺相如
不和和
廉颇
课后反思: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或课题: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①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②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和概括能力。
学习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理解文章中重要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文章加小标题,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遗留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3.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4.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表格教案

学生表 明白 达自己 题意。 的想法。 激发 学生 读书 的兴 趣。
的文学著作,值得我们读一读。 板书设计: 18 、将相和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人物语言 蔺相如 廉 颇 刻画内心 体现个性 19、草船借箭
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 10 个生字,会写妒、忌、 曹、督等 14 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 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 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 学 重 点 、 难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 点: 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预 设 教 法 、 学 1、自主、合作、探究。 法: 2、品读词句、以读为主。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2、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第三课时 课题 19、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 10 个生字,会写妒、忌、 曹、督等 14 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 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 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 学 重 点 、 难 1、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 点: 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
2.齐读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保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四、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句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师: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辽阔碧绿景美
草原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好客
蒙汉情深人更美
教学反思
课题
2*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
第六页——第九页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能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初步掌握语文知识;
4.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意;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小熊宝宝》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师生互动,引入话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内容,承上启下。
2. 学习主体
1.听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并师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总结。
3. 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与探讨。
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
4. 练习巩固
1.课文笔记,让学生主动总结课文知识点。
2.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
1.整理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点。
2.师生互动,澄清问题,强化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朗读并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写下自己的感想。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匹配程度如何?
3.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将相和》、《草船借箭》;略读课文两篇:《景阳冈》、《猴王出世》。
都是节选自*古典名著。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情感和他们各自的*格特点。
4.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格特点。
四、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2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式第五单元教案

单元教案第(五)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孙慎社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
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教学目标1.本单元会认生字36个,会写22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些故事。
4、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5、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本单元会认生字36个,会写22个。
最新语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

17 莲叶青青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读7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进而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 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具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人需要帮助,你帮助过他们吗?(学生自由谈)2. 教师总结后谈,几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莲叶青青》,来感受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同学来体会祖孙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3. 板书课题:17.莲叶青青4. 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学生1:“莲叶青青”是什么意思?学生2:为什么写“莲叶青青”?学生3:课文中除了写莲叶青青还写了哪些内容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下词语:一望无际左邻右舍念念有词2. 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练读。
(1)翘舌音:肘。
疮(2)后鼻音:缸疮(3)前鼻音:玄斑孙剪(4)其他字:驳雇萧2.分自然段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表格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表格教案教师电子备课教案课题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预习的基础上,从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在预习的基础上,从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组织分段;仔细阅读第一大段,开始接触第二大段。
教学难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布置学生预习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第一次备课动态修改一、板书课题提问分析检查1、将相和:廉颇和蔺相如同心协力。
比喻文官武将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2、简介导入: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预习情况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静,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写了三个小故事。
哪三个小故事呢?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1、掌握生字词;2、给课文分段,弄清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指导读准“允”“yun”不念“run”;要与“充”区别;指导书写“廉”“广”部,剩10画,不是8画。
2、课后第4题的词,理解带点的词。
3、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4、提问分段(按故事分三大段)四、学习第一段:完璧归赵1、齐读第一节,思考:这节与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静。
三个故事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静下发生的。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赵国处在秦齐两大国之间,因此军事、外交方面的措施,关系国家兴旺的重大意义。
2、指名读2、3节,解释“和氏璧”;思考回答:赵王接到信为什么非常着急?3、齐读4、5节蔺相如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6节4、蔺相如是怎样造成秦国理屈,完璧归赵的?(1)出示挂图,学生自渎8、9节,把画中蔺相如的动作词打点;(2)指名口述过程(3)这表明蔺相如有怎样的精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5、结果怎样?齐读第10节(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2、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3、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五、教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就改等优秀品质。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1、查资料了解战国的历史。
2、教师准备课文“负荆请罪”动画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19、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20*景阳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描写打虎的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阅读《水浒传》有关章节
教师准备:《好汉歌》
【教学时数】一课时
21*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猴王出世的经过,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是教学重点;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阅读《西游记》有关章节
教师准备:《西游记》有关视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1.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2.准备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
3.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猴王出世》的精彩片段。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拓展五【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
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3.了解《西游记》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单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