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04_运动系统2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全ppt课件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 上窄下宽扁锥形 上口狭小前下斜 下口封膈分腹胸 容纳保护心肝肺 呼气下降吸气升
*
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组成 颅骨共23块(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1)脑颅:包括顶骨2、 颞骨2 、额骨1、枕骨1、 蝶骨1 、 筛骨1。 (2)面颅:包括泪骨2、颧骨2、腭骨2 、下鼻甲骨2 、上颌骨2 、鼻骨2、犁骨1、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
2)胸椎特点: 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 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
3)腰椎特点: ①椎体大。 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பைடு நூலகம்
4)骶骨:呈三角形,前面主要结构有岬、骶前孔等。后面主要结构有骶后孔、骶管裂孔和骶角等,骶角是骶管麻醉时重要的体表标志。侧面主要结构有耳状面等。 5)尾骨: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 抓住要点能分辨 颈椎体小棘分叉 横突有孔最明显 胸椎连肋有肋凹 棘突叠瓦下斜尖 腰椎承重体最大 棘突后伸宽又扁
*
3.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下宽。肋骨间为肋间隙,由肋间肌封闭。 (1)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向前下倾斜。 (2)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十二肋、十一肋、肋弓、剑突围成,膈肌就是附着于胸廓下口周围的骨面。 (3)胸廓的运动:吸气时,胸廓和肋上升。呼气时,胸廓和肋下降。
*
(二)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构成 。 1.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标志。
*
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组成 颅骨共23块(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为脑颅和面颅。 (1)脑颅:包括顶骨2、 颞骨2 、额骨1、枕骨1、 蝶骨1 、 筛骨1。 (2)面颅:包括泪骨2、颧骨2、腭骨2 、下鼻甲骨2 、上颌骨2 、鼻骨2、犁骨1、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
2)胸椎特点: 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 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
3)腰椎特点: ①椎体大。 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பைடு நூலகம்
4)骶骨:呈三角形,前面主要结构有岬、骶前孔等。后面主要结构有骶后孔、骶管裂孔和骶角等,骶角是骶管麻醉时重要的体表标志。侧面主要结构有耳状面等。 5)尾骨: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 抓住要点能分辨 颈椎体小棘分叉 横突有孔最明显 胸椎连肋有肋凹 棘突叠瓦下斜尖 腰椎承重体最大 棘突后伸宽又扁
*
3.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下宽。肋骨间为肋间隙,由肋间肌封闭。 (1)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向前下倾斜。 (2)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十二肋、十一肋、肋弓、剑突围成,膈肌就是附着于胸廓下口周围的骨面。 (3)胸廓的运动:吸气时,胸廓和肋上升。呼气时,胸廓和肋下降。
*
(二)胸廓 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构成 。 1.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标志。
完整版《人体解剖学》课件-PPT

腕骨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 骨的形状
和盆腔的壁。
颅骨
胸骨 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 骨的形状
和脊柱。
上颌骨
椎骨
3.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①骨密质,主要 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位 于骨的内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下鼻甲 上颌骨 下颌骨
颅骨
眶腔 鼻腔
(二)面颅 1. 面颅骨的配布: 上颌骨
面颅骨有 15块: 腭骨
上颌骨 2 块
鼻 骨 2块
泪 骨 2块
犁骨
颧 骨 2块
下鼻甲 2 块
腭 骨 2块
舌 骨 1块
枕骨
犁 骨 1块
下颌骨 1 块
颅骨
腭骨水平板
枕骨大孔
2. 上颌骨 maxilla
颅骨
颅骨
成对,位于颅盖部中央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右-----左
3.颞骨
左、右各一,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 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分为三部:鳞部、岩部和鼓部。
颅骨
鳞部
鳞部 外耳门
鳞部
岩部
鼓部
乳突
茎突
外侧面(右侧)
内耳门 茎突 内侧面(右侧)
颅骨
4.枕骨parietal bone
枕骨(外面观)
枕骨(内面观)
、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一)脑颅
1. 脑颅骨的配布
泪骨
脑颅骨有 8 块:
顶骨 2 块 颞骨 2 块
额骨 1 块 筛骨 1 块 蝶骨 1 块
额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颧骨 枕骨
3.扁骨:呈板状,分布于颅腔、胸腔 骨的形状
和盆腔的壁。
颅骨
胸骨 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分布于颅底 骨的形状
和脊柱。
上颌骨
椎骨
3.骨的构造
骨主要由骨质、骨髓、骨膜构成。
(1)骨质:即骨组织,又分骨密质和骨松质。①骨密质,主要 分布于长骨干和其它骨的表面。②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 ,位 于骨的内部。
鼻骨
泪骨 颧骨 下鼻甲 上颌骨 下颌骨
颅骨
眶腔 鼻腔
(二)面颅 1. 面颅骨的配布: 上颌骨
面颅骨有 15块: 腭骨
上颌骨 2 块
鼻 骨 2块
泪 骨 2块
犁骨
颧 骨 2块
下鼻甲 2 块
腭 骨 2块
舌 骨 1块
枕骨
犁 骨 1块
下颌骨 1 块
颅骨
腭骨水平板
枕骨大孔
2. 上颌骨 maxilla
颅骨
颅骨
成对,位于颅盖部中央两侧,介于额骨和枕骨之间。
右-----左
3.颞骨
左、右各一,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 以外耳道为中心,可分为三部:鳞部、岩部和鼓部。
颅骨
鳞部
鳞部 外耳门
鳞部
岩部
鼓部
乳突
茎突
外侧面(右侧)
内耳门 茎突 内侧面(右侧)
颅骨
4.枕骨parietal bone
枕骨(外面观)
枕骨(内面观)
、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一)脑颅
1. 脑颅骨的配布
泪骨
脑颅骨有 8 块:
顶骨 2 块 颞骨 2 块
额骨 1 块 筛骨 1 块 蝶骨 1 块
额骨 顶骨 颞骨 蝶骨 颧骨 枕骨
解剖运动系统2PPT课件

助于关节保养。
合理运动
02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减少
关节磨损和受伤的风险。
保持正确姿势
03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如坐姿、站姿等,有助于减轻
关节负担,预防关节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运动系统的锻炼与保养
骨骼的锻炼方法
负重运动
通过负重运动,如举重、 深蹲等,可以刺激骨骼生 长,增加骨密度,预防骨 质疏松。
跳跃运动
跳跃运动能够通过冲击力 对骨骼产生刺激,促进骨 骼的生长和强壮。
瑜伽和拉伸
瑜伽和拉伸运动可以帮助 维持骨骼的柔韧性和灵活 性,预防骨折和关节炎。
肌肉的锻炼方法
肌肉的发育与生长
Hale Waihona Puke 肌肉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 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直径也会增加。
肌肉适应
长期锻炼或力量训练后,肌肉的形态、结构 和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
肌肉生长
通过锻炼和力量训练,肌肉纤维的直径增加, 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强。
肌肉退化
长期缺乏锻炼或力量训练,肌肉的数量和体 积减少,肌肉力量和耐力下降。
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 渐变得致密坚硬,以适应 不同的生理需求。
02 肌肉系统
肌肉的种类和功能
01
02
03
04
平滑肌
主要分布在人体内脏器官,如 肠道、子宫等,具有自动和节
律性收缩功能。
骨骼肌
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四肢和躯干 ,负责产生运动,具有快速和
强力的收缩功能。
心肌
主要分布在心脏,具有自动和 节律性收缩功能,维持心脏的
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2章 运动系统(肌学)

(二)颈深肌群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前斜角
肌、中斜角肌两者之 间构成斜角肌间隙, 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通过。
第三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一)背浅肌 斜方肌:为项背部三角形扁肌,作用于肩胛骨。全部肌收缩
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背阔肌:为胸侧部和背下部阔肌,作用于臂。可使臂内收、
腹外斜肌 :腹前外侧 壁扁肌,肌束由外上斜 向内下(类似手插口袋 )。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深面,肌束由外下呈扇 形向内上。
腹横肌 :腹内斜肌深 面,肌束呈水平方向。
(二)后群 腰方肌 腰大肌
四、腹肌
(三)腹肌的肌间结构
1.腹部局部结构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的鞘 状结构,位于腹前外侧壁的 三层扁肌的腱膜构成。
一、上肢肌
(二)臂肌 前群:主要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等。
肱二头肌:两个头,作用于肘关节。可屈肘关节及前臂旋 后。 后群:为肱三头肌,三个头,作用于肘关节。可伸肘关节
。
一、上肢肌
(三)前臂肌 前群:共9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
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图 2-4),深层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
3.后群:浅层为小腿 三头肌,以跟腱止于跟 骨。深层有趾长屈肌、 长屈肌和胫 骨后肌。
(1)内翻足的肌:胫骨 前肌和胫骨后肌
(2)外翻足的肌:腓骨长 肌和腓骨短肌
二、下肢肌
(四)足肌 足背肌:较薄弱,包括有 母短伸肌和趾短伸肌。作用分别为
伸 母指和第2~4趾。 足底肌:与手肌配布相似,分内侧、外侧和中间三群。内、外
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 ,由两侧三层扁肌的腱膜交 织而成。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 内侧半上方,是肌及筋膜间 的斜行裂隙,长约4~5cm, 有四壁、两口。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课件

•17
2、辅助结构 (1)韧带(ligaments):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位于关节囊外面或内面,分别称囊内韧带和囊外韧 带。
作用:加强关节稳定性,并对关节运动有限定 作用。
(2)关节盘和关节半月板: 关节盘(articular disc)位于两关节面之间
的纤维软骨板,将腔为两部分。 关节半月板(articular meniscus):位于膝
立,但活动必须同时进行,如颞下颌关节。
•21
(3)按运动轴数目分: 1)单轴关节 屈戍关节(滑车关节):指骨间关节。 车轴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双轴关节 椭圆关节:桡腕关节 鞍状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球窝关节:肩关节 3)多轴关节 杵臼关节:髋关节 平面关节:肩锁关节
•22
•23
•24
•25
外板 颅盖骨 内板
骨密质,内板易骨折。
板障: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
•11
2、骨膜(periosteum):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 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的膜。
(1)骨外膜 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穿 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有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3 、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 内,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4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5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 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 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 2、面: 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 (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 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器官:纵切面-与长轴平行;横切面-与长轴垂直
2、辅助结构 (1)韧带(ligaments):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位于关节囊外面或内面,分别称囊内韧带和囊外韧 带。
作用:加强关节稳定性,并对关节运动有限定 作用。
(2)关节盘和关节半月板: 关节盘(articular disc)位于两关节面之间
的纤维软骨板,将腔为两部分。 关节半月板(articular meniscus):位于膝
立,但活动必须同时进行,如颞下颌关节。
•21
(3)按运动轴数目分: 1)单轴关节 屈戍关节(滑车关节):指骨间关节。 车轴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2)双轴关节 椭圆关节:桡腕关节 鞍状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球窝关节:肩关节 3)多轴关节 杵臼关节:髋关节 平面关节:肩锁关节
•22
•23
•24
•25
外板 颅盖骨 内板
骨密质,内板易骨折。
板障: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
•11
2、骨膜(periosteum):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 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的膜。
(1)骨外膜 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穿 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有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3 、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 内,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4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5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 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 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 2、面: 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 (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 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器官:纵切面-与长轴平行;横切面-与长轴垂直
解剖学运动系统ppt课件

系统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
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绪论
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
1、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 下肢靠拢,足尖朝前; 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 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观察尸体或者标本,以及临床应用时,不论是整体 或者离体,原位或者变位,都应按标准姿势的规定, 说明各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一. 只有掌握了有关人体的结构的基本知识和 基本理论才能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 变化,判断什么是正常和异常,才能对疾 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 医学中有1/3以上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
绪论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恩格 斯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学习目的
研究范围: 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
(三)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磷酸钙 碳酸钙
胶原蛋白
幼儿 成年人 老年人
有机质 50% 30% 20%
无机质 50% 不易骨折,易变形 70% 弹性和硬度都好 80% 脆性较大,易骨折
正常人体解剖学
躯干骨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马春媚
躯干骨
椎骨(26) 肋 (24) 胸骨(1)
肢 骨自由上
肢骨
肱骨humerus 桡骨radius 尺骨ulna 手骨
(一)锁骨 clavicle
上肢骨
呈横“ S ”形弯曲,架
于胸廓前上方,内侧端粗大,肩峰端 锁骨体 胸骨端
与胸骨柄相关节。
上面观(右侧)
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 胸骨关节面 相关节。
全长可在体表摸到。
胸骨端
肩峰端
下面观(右侧)
(二)肩胛骨 scapula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ppt课件

颅后窝
最低,内有枕骨大孔,内耳门
19
颅底内面
20
颅的整体观
颅底的外面观
硬颚、牙槽、下颌窝、 枕骨大孔等
颅的侧面观
颧弓、翼点、外耳门、 乳突等
21
颅的整体观
颅的前面观
眶 骨性鼻腔
位置:面颅中央,上邻颅前窝,下邻口腔 形态结构: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鼻腔的外侧壁 上有上、中、下3个鼻甲,每个鼻甲的下方有相应 的3个鼻道
30
关节学
间接连结(关节) 骨与骨之间通过结缔组织囊相连,其间有腔隙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 关节盘
关节的运动
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转、 旋内和旋外、 旋前和旋后、 环转
31
关节基本结构模式图
32
躯干骨的连结
全部椎骨连结成脊柱 全部胸椎、肋和胸骨连结组成胸廓
鼻旁窦
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22
鼻腔外侧壁
23
下颌骨
分一体两支
下颌体 下颌支
上端有两个突起,前方称冠突,后方称髁突。髁突 上端称下颌头,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会合处称下颌 角。
24
新生儿颅顶特点
颅顶各骨尚未发育完善,缝的间隙由结缔 组织膜封闭,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 大,称颅囟 前囟
56
膈
57
腹肌
连于胸廓与骨盆之间,是腹壁的主要构成部分 前外侧群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后群肌
腰大肌、腰方肌
58
前外侧群肌
腹直肌
腱划 腹直肌鞘
腹外斜肌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pptPPT课件

骨各2块。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
颅的前面
• 1)眶 • 容眼球及其附属
装置。有视神经 孔通颅腔;眶口 向前,眶上壁为 颅前窝底;眶内 侧壁邻接鼻腔的 筛窦,眶下壁主 要是上颌骨,邻 接上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 骨性鼻腔
• 位于两眶及左右之间。鼻腔被鼻中隔骨部分为左右二,左右鼻 腔都有上壁、下壁、内侧壁及外侧壁。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三、全身骨的分布概况与特征
• (一)颅骨: • 颅由23块颅骨构成(除3
对听骨)。除下颌骨和舌 骨外,都彼此借缝或软骨 牢固地结合,保护头部器 官。
• 颅的组成 • 1.脑颅 • 脑颅位于颅地后上方,构
成颅腔,保护着脑。组成 脑颅的骨有8块:额骨、 枕骨、蝶骨、筛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2块。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 颅底外面
• 由上颌骨、腭骨、 颧骨、颞骨、犁 骨、蝶骨和枕骨 构成,凹凸不平, 有许多供血管、 神经通过的沟、 管和裂孔。
精选ppt课件最新
19
2.面颅
• 面颅位于颅底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 颅共同围成鼻腔和眶。组成面颅的骨有15 块:
• 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块; • 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及腭
• 鼻腔上壁主要由筛骨(筛板)和蝶骨体下面构成。下壁由硬腭 构成,内侧壁即鼻中隔骨部,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 外侧壁可见三个骨性突起,自上而下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 人颅的特点
• 前额隆起,顶骨高耸,颅骨增大,脑容量达1200—1400 毫升。
• 颅骨变薄、轻。颅高架于脊柱之上,枕骨大孔朝向直下。
• 成人骨组织按排列形式和空间结构分为松 质骨和密质骨。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
颅的前面
• 1)眶 • 容眼球及其附属
装置。有视神经 孔通颅腔;眶口 向前,眶上壁为 颅前窝底;眶内 侧壁邻接鼻腔的 筛窦,眶下壁主 要是上颌骨,邻 接上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 骨性鼻腔
• 位于两眶及左右之间。鼻腔被鼻中隔骨部分为左右二,左右鼻 腔都有上壁、下壁、内侧壁及外侧壁。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三、全身骨的分布概况与特征
• (一)颅骨: • 颅由23块颅骨构成(除3
对听骨)。除下颌骨和舌 骨外,都彼此借缝或软骨 牢固地结合,保护头部器 官。
• 颅的组成 • 1.脑颅 • 脑颅位于颅地后上方,构
成颅腔,保护着脑。组成 脑颅的骨有8块:额骨、 枕骨、蝶骨、筛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2块。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 颅底外面
• 由上颌骨、腭骨、 颧骨、颞骨、犁 骨、蝶骨和枕骨 构成,凹凸不平, 有许多供血管、 神经通过的沟、 管和裂孔。
精选ppt课件最新
19
2.面颅
• 面颅位于颅底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 颅共同围成鼻腔和眶。组成面颅的骨有15 块:
• 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块; • 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及腭
• 鼻腔上壁主要由筛骨(筛板)和蝶骨体下面构成。下壁由硬腭 构成,内侧壁即鼻中隔骨部,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 外侧壁可见三个骨性突起,自上而下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 人颅的特点
• 前额隆起,顶骨高耸,颅骨增大,脑容量达1200—1400 毫升。
• 颅骨变薄、轻。颅高架于脊柱之上,枕骨大孔朝向直下。
• 成人骨组织按排列形式和空间结构分为松 质骨和密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