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各椎骨之间借助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相连 1)椎间盘:椎间盘是相邻二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盘周围
为纤维环。起弹性垫作用,还可增加脊柱运动的幅度。
• 2)椎骨间的韧 带
• 椎骨间有坚强的 韧带,把相邻的 椎骨连在一起。 在椎体的前方及 后方,有纵贯脊 柱全长的前、后 纵韧带。在了相 邻的椎弓之间、 横突之间和棘突 之间都有韧带。
颅的前面
• 1)眶 • 容眼球及其附属
装置。有视神经 孔通颅腔;眶口 向前,眶上壁为 颅前窝底;眶内 侧壁邻接鼻腔的 筛窦,眶下壁主 要是上颌骨,邻 接上颌。
• 骨性鼻腔
• 位于两眶及左右之间。鼻腔被鼻中隔骨部分为左右二,左右鼻 腔都有上壁、下壁、内侧壁及外侧壁。
• 鼻腔上壁主要由筛骨(筛板)和蝶骨体下面构成。下壁由硬腭 构成,内侧壁即鼻中隔骨部,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 外侧壁可见三个骨性突起,自上而下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3.上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 1)肩关节 • 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
成。 • 结构特点: • (1)属球窝关节,关节头大,关节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二)胸骨
胸骨柄
胸骨 胸骨体
剑突 胸骨柄上缘中间凹陷,称颈静脉切迹。 柄和体连结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 可作为临床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骨学
(三)肋
肋(risb)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 对。
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连接,称真肋。 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 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依次连 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常作为确定肝、 脾位置的标志。 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第一节 骨学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3)腰椎
椎体粗大,椎孔呈三角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后伸,棘突之间 的间隙较宽。
第一节 骨学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骶骨
骶骨呈三角形,底向上,与第5腰椎相连。岬是产科测量骨盆上口的重 要标志;骶角是骶管麻醉的标志。
第一节 骨学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5)尾骨
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上面有向上的齿突 与寰椎相吻合。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第2~6颈椎的棘突短,末端分叉。
第一节 骨学
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 且呈结节状隆起,在体表易触及,是临床 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定穴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骨学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2)胸椎
椎体呈心形,椎孔小而圆,椎体两侧面后部有肋凹,横突末端前面有横 突肋凹,棘突较长且向后下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由骨、关节和 骨骼肌组成,对人体起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全身各骨借关节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 活动支架,在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作用,关 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
人体解剖学_第二章_运动系统-肌学

2.咀嚼肌
咬肌(嚼肌) 颞肌
(二)颈肌
胸锁乳突肌
三、躯干肌
(一)背肌 1.浅层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竖脊肌
2.深层肌
1.胸大肌
(二)胸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4.肋间肌
(1)肋间外肌 (2)肋间内肌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三)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腹肌
1.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2)腹内斜肌
提睾肌
(3)腹横肌 (4)腹直肌
腰方肌
2.后群
3.腹直肌鞘和白线
白线
弓状线
4.腹股沟管
精索、子宫圆韧带
四、四肢肌
(一)上肢肌 1.上肢带肌 三角肌
2.臂肌
(1)肱二头肌
(2)肱三头肌
人体解剖学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肌学
第三节 肌学
一、概述
(一)肌的分类、构造
1.肌的形态分类 2.肌的构造
(二)肌的起止、配布
1.肌的起止
拮抗肌
2.肌的配布
(三)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 (1)浅筋膜 (2)深筋膜
2.滑膜囊
3.腱鞘
腱鞘炎
二、头颈肌
(一)面肌和咀嚼肌 1.面肌
3.前臂肌
(1)前群 (2)后群
(1)外侧群 (2)内侧群 (3)中间群
4.手肌
1.髋肌 臀大肌
(二)下肢肌
2.大腿肌
(1)缝匠肌 (2)股四头肌
(3)股二头肌
3.小腿肌
(1)胫骨前肌
(2)小腿三头肌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2.骨的分类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3.骨的构成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1)直接连结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③骨性结合如骶椎(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2.关节辅助结构: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7.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椎体,椎弓及其围成的椎孔组成.椎弓有7个突起,其中棘突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9.胸骨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10.肋①第1-7对—真肋,第8-10对—假肋,第11-12肋—浮肋②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神经,血管通过,肋角③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成11.脊柱1椎间盘:①连结两个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②中胸部最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③作用:缓冲,增加脊柱活动度(2)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突出(3)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黄韧带:为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力纤维构成(5)棘间韧带6棘上韧带7横突间韧带脊柱的运动:屈伸、侧屈、旋转、环转12.颈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后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构成.(1)肋椎关节: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2)胸肋关节14.胸廓整体观及其运动胸廓近似圆锥形,前后径小于横径,上窄下宽.①上口:胸骨柄,第一肋,第一胸椎体②下口:第12胸椎,第11、12肋前端,肋弓,剑突③前壁:肋软骨,肋骨前端,胸骨④后壁:胸椎,肋角以后肋骨⑤外侧壁:肋骨体15.锁骨:胸骨端,肩峰端,内侧前凸,外侧后凹.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交界处16.肩胛骨:关节面,肩峰,关节盂,腋缘外侧缘,脊柱缘内侧缘,上缘,上角,下角,喙突,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17.肱骨:大、小结节,结节间沟,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桡窝,冠突窝,鹰嘴窝,内、外上髁,尺神经沟,肱骨滑车外科颈较容易发生骨折18.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颈,桡骨粗隆,骨间缘,尺切迹,腕关节面,桡骨茎突,桡骨体19.尺骨:鹰嘴,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尺骨头,环状关节面20.手骨27块:桡侧→尺侧: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21.掌骨5块,指骨14块22.肩关节(1)组成: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2)特点:①关节盂浅而小②关节囊薄而松弛③喙肱韧带④盂唇加深关节囊上、前、后有韧带肌腱加强,下壁薄弱,容易发生肩关节脱位(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23.肘关节(1)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2)特点:①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②韧带: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24.桡腕关节腕关节(1)组成:由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的关节窝,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构成的关节头(2)特点:关节囊松弛,关节的前、后及两侧均有韧带加强(3)运动: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25.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髂嵴,髂前上、下棘,髂后上、下棘,髋臼,闭孔,耳状面,坐骨大、小切迹26.股骨:肱骨头,肱骨头凹韧带,血管,股骨颈,大、小转子,臀肌粗隆,内、外上髁,髁间窝27.足骨:跟骨,距骨,足舟骨,楔骨,筛骨,骰骨28.骶髂关节:坐骨大孔,坐骨小孔,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29.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30.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构成界线: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1)大骨盆(2)小骨盆:①盆骨上口:由界线围成②盆骨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31.髋关节(1)组成:髋臼,股骨头(2)特点:①髋臼唇②韧带:髋臼横韧带,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囊内③关节囊紧张坚韧(3)运动: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32.膝关节(1)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2)特点:①韧带: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膝交叉韧带前交叉,后交叉,均在囊内②半月板关节盘:内C外O作用:缓冲压力,吸收震荡③髌上囊,翼状襞(3)运动:屈伸,半屈位时可作旋转运动33.距小腿关节踝关节(1)组成:胫、腓骨下段,距骨滑车(2)特点:关节囊前、后壁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三条韧带,分别向前、下、后(3)运动:背屈伸、跖屈伸34.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内测纵弓,外侧纵弓,横弓35.颅骨分为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36.脑颅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①额骨②筛骨:鸡冠,筛板筛孔,内含嗅神经纤维,垂直板,筛骨迷路含筛窦③蝶骨:蝶骨体,蝶窦口,大、小翼,翼突④颞骨:鳞部,鼓部、岩部37.面颅骨成对: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骨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上鼻甲、中鼻甲属于筛骨,下鼻甲单独成骨.垂直板深入鼻腔,形成鼻中隔①下颌骨:下颌支,下颌角,下颌体,下颌孔,颏孔神经,血管,牙槽弓②舌骨:大角,小角,舌骨体③腭骨:呈L形,分水平板、垂直板骨腭:由腭骨的水平板和上颌骨腭突构成颅的整体观38.颅的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39.颅的后面观:枕外隆凸40.颅的内面观(1)颅前窝:鸡冠,筛板,筛孔(2)颅中窝:视神经管视觉,眶上裂,圆孔,破裂孔,卵圆孔,棘孔,垂体窝,鞍背(3)颅后窝:颈静脉孔,枕骨大孔,内耳门,横窦沟41.颧弓: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构成颧弓以上:颞窝颧弓以下:颞下窝42.颅的侧面观:翼点太阳穴,乳突,茎突,外耳门,颧弓43.翼点: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构成的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为脑膜中动脉44.额前面观(1)额区(2)眶:底,眶尖视神经管,上壁眶上裂、下壁眶下裂、内侧壁泪囊窝、外侧壁泪腺窝(3)骨性鼻腔:①上壁:筛板②下壁:骨腭③外侧壁: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④内侧壁:骨性鼻中隔(4)鼻旁窦:①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开于中鼻道②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开于中鼻道③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④筛窦:位于筛骨迷路,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⑤骨性口腔作用:①减轻颅骨重量②形成共振,帮助发声③分泌液体④加湿,御暖空气,过滤有害颗粒45.新生儿颅①脑颅比面颅大②新生儿颅呈“五角形”③颅囟,前、后囟④无鼻旁窦46.颞下颌关节(1)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2)特点:有关节盘(3)运动:上提下降,前进后退,侧方运动47.有关节盘的关节:胸锁关节,桡尺远侧关节,颞下颌关节,腕关节,膝关节48.不随意肌:平滑肌,心肌随意肌:骨骼肌49.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深筋膜,浅筋膜脂肪(2)滑膜囊(3)腱鞘:是包围在腱鞘外面的鞘管,可分为纤维层、滑膜层①纤维层②滑膜层:脏层内,壁层外③腱系膜50.头肌(1)面肌表情肌①枕额肌:两个肌腹—额腹,枕腹②眼轮匝肌③口轮匝肌④颊肌(2)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外肌,翼内肌作用:上提下颌骨51.颈浅肌群(1)颈阔肌:皮肌,浅而薄(2)胸锁乳突肌①起止: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②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颈前肌群:舌骨上、下肌群颈深肌群: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脊神经丝52.背肌(1)斜方肌:若损伤,则为塌肩作用: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2)背阔肌:全身最大扁肌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3)竖脊肌:三群肌束54.胸肌(1)胸上肢肌①胸大肌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前屈,上肢固定则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②胸小肌③前锯肌: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前锯肌瘫痪—翼状骨55.膈①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②形态:向上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③分布: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止于中心腱④裂孔:主动脉裂孔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食管,迷走神经,腔静脉孔下腔静脉⑤作用:膈为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松弛时助呼气56.参与呼吸的肌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腹肌57.一前外侧群:(1)腹外斜肌①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②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2)腹内斜肌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腱会合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会合形成(二)后群:腰大肌,腰方肌(三)腹肌相关结构(1)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弓状线: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弧形线(3)白线4腹股沟管斜疝5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会发生直疝58.三角肌作用: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的前部肌束可以使肩关节前屈和旋内,而后部肌束能使肩关节后伸和旋外59.臂肌: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1)前群②喙肱肌:协助肩关节前屈和内收③肱肌:屈肘关节(2)后群肱三头肌: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亦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60.髂腰肌: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61.臀大肌: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肌肉注射常用部位外上方62.大腿肌(1)前群①缝匠肌:全身中最长的肌,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髋关节和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②股四头肌:有四个头: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作用:伸膝,屈髋(2)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作用:使髋关节内收,外旋3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63.小腿肌1前群①股骨前肌②趾长伸肌③踇长伸肌:背屈,胫骨前肌可使足内翻,踇长伸肌能伸踇趾,趾长伸肌能伸第2-5趾(2)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作用:使足外翻,屈踝关节(3)后群:①浅层:小腿三头肌:腓肠肌两个头,比目鱼肌作用:屈踝关节,屈膝关节②深层: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人体解剖学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发育与生长
发育
胎儿期和儿童期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发育迅速,逐渐形成完整的运动系统 。
生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关节和肌肉 逐渐发育成熟,运动系统的功能也逐 渐完善。
运动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运动系统可以分为四肢运动系统和躯干运动系统。
特点
四肢运动系统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躯干运动系统 则具有稳定性和支撑性,能够保持身体姿势平衡。
平滑肌
分布在消化、呼吸、泌尿 等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 ,可引起器官的运动。
肌肉的生理功能与作用
01
02
03
04
运动功能
骨骼肌可引起关节运动,是人 体运动的基础。
保护功能
肌肉对外界冲击有一定的缓冲 作用,可保护骨骼和内脏。
维持姿势
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维持人体 的姿势。
调节功能
平滑肌可调节器官的运动和分 泌,如胃肠道的蠕动和腺体的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骨骼肌的舒张来控制骨骼的运 动。
骨骼生长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骨骼的生长来影响骨骼的发育 。
神经系统对肌肉系统的调控
肌肉收缩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肌肉的收缩来控制肌肉的运动。
肌肉舒张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肌肉的舒张来控制肌肉的运动。
肌肉生长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肌肉的生长来影响肌肉的发育。
05
运动系统的疾病与损伤
、肋骨保护胸腔等。
运动功能
骨骼通过关节连接,在 肌肉的牵拉下产生运动
,完成各种动作。
造血功能
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可 以产生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
03
肌肉系统
肌肉的分类与结构
人解生理运动系统

神经调节机制
01
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是控制肌肉收缩的神经元,其轴突末梢与肌肉纤维形成运动
终板,传递神经冲动。
02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释放,引起肌肉收缩。
03
反射弧
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
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通过反射弧,神经系统可实现对运动系统的
肌肉拉伤、扭伤和挫伤处理
肌肉拉伤处理
轻度拉伤可局部冷敷、加压包扎、 抬高伤肢等;重度拉伤应及时就 医,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扭伤处理
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局部冷敷, 加压包扎,抬高伤肢,适当制动休 息;严重扭伤应及时就医。
挫伤处理
轻度挫伤可局部冷敷、加压包扎、 抬高伤肢等;重度挫伤应及时就医, 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骨骼功能
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肌肉 附着点,储存矿物质,参 与造血等。
骨骼类型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 则骨等。
关节与连接方式
关节类型
滑膜关节、纤维连接、软 骨连接等。
关节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运动
屈、伸、内收、外展、旋 转等。
肌肉组织与功能
肌肉类型
01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肌肉结构
02
肌纤维、肌膜、肌束膜、肌外膜。
注意保暖
寒冷天气时注意关节保暖,可佩戴护膝、护 腕等护具,以减少关节受寒引起的疼痛和不
适。
肌肉锻炼:增强力量、提高柔韧性
要点一
增强力量
要点二
提高柔韧性
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 力量和耐力。
进行拉伸运动,如瑜伽、太极等,可以提高肌肉柔韧性, 预防肌肉拉伤。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人体运动系统是人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的系统,包括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
骨骼系统提供结构支持,肌肉系统负责产生力量和控制运动。
了解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学习运动科学、体育训练、康复治疗等方面至关重要。
以下是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的主要知识点:1.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成人人体有206块骨骼,骨骼提供结构支持、保护内脏、存储矿物质等功能。
不同类型的骨骼包括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骨骼通过关节连接,并由韧带进行稳定。
2.肌肉系统:肌肉系统负责产生力量来推动和控制运动。
人体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
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缩产生力量。
肌肉收缩有两种类型:静态收缩和动态收缩。
运动中的肌肉收缩是通过神经冲动控制的。
3.动作解剖学:动作解剖学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关节的角度、肌肉力量和肌肉活动模式等因素。
通过动作解剖学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不同动作对关节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
4.关节解剖学:关节是由两个或多个骨头连接而成的结构,它们在运动中提供连接点和可动性。
关节根据结构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滑动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和球窝关节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关节结构和运动方式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系统至关重要。
5.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负责传递运动信息和控制肌肉运动。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神经冲动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脊髓传递到肌肉,从而引发肌肉收缩。
6.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的应用。
它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体育表现和执行各种动作技能的能力。
不同类型的运动技能包括基本运动技能(如走路、跑步、跳跃等)、复合运动技能(如滑雪、乒乓球、篮球等)和精细运动技能(如书写、细致操作等)。
7.截肢与义肢:截肢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肢体的部分或全部被切除。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本章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引人注目的一章,运动系统。我们将深入探讨骨骼 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骨骼系统
骨骼结构
骨骼由骨头和关节组成,形成了人体的骨架。
骨骼的功能
骨骼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的功能。
骨骼系பைடு நூலகம்的分区和分类
骨骼系统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分区和分类,如颅骨、胸骨和骨盆等。
3 关节炎
关节炎是关节的炎症,会 导致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
总结
运动系统是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 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实现人体运动的各种功能。
3
关节系统的分类
关节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滑囊关节、球窝关节和齿状关节等。
运动系统的相互作用
骨骼系统 肌肉系统 关节系统
提供支撑和保护 提供动力和控制运动 允许骨头之间的运动和保持稳定
运动系统的疾病与异常
1 骨折
骨头的断裂,通常由外力 造成。
2 肌肉损伤
肌肉拉伤或损伤,可能导 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肌肉系统
肌肉结构
肌肉由肌纤维和肌腱组成,是人 体生运动的动力来源。
肌肉的功能
肌肉通过收缩与舒张完成运动, 并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肌肉系统的分类
肌肉按照位置和功能的不同进行 分类,如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关节系统
1
关节的结构
关节是骨头之间的连接点,由关节头、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
2
关节的功能
关节允许骨头之间的运动,并提供稳定性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
4
• 骨密质 • 骨松质
医学
5
• 2、骨膜 • 分骨内膜和骨外 膜。由致密结缔 组织构成。 • 骨外膜富有血管、 神经和淋巴管。
医学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骨髓 • 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 内; • 由多种细胞和网状结缔组 织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 分布。在儿童 期全部为红 骨髓,有 造血功能;约到 5-7岁 时,骨髓腔内的红 骨髓 逐渐转变为黄骨髓, 失 去造血机能;骺、短骨 和扁骨中的红骨髓终生 存 在。
• 1)肩关节 • 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 成。 • 结构特点: • (1)属球窝关节,关节头大,关节 窝小,仅为关节头面积的1/3. • (2)在关节盂周缘由软骨构成关 节盂缘,加深关节盂。 • (3)关节囊薄而松,适於灵活地 运动,周围韧带和肌肉可增强 关节的稳固性和牢固性。 • 运动特点: • 在额状轴上作屈伸; • 在矢状轴上作展收, • 在垂直轴上作旋转。 • 还可作环转运动。
医学
28
• 3)腰 椎 椎体高大, 上 下关节 突呈矢 状 位。棘突呈 板状,直伸 向 后,末 端稍肥 厚。
医学
29
• 4)骶骨 • 由5块骶椎愈合而 成,上端称骶骨 底,前缘中部向 前突出,称骶岬。 • 骶骨底前面光滑 凹陷,中部有上 下并列四条横线, 是各骶椎愈合痕 迹。 • 骶骨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 四对骶后孔。
医学 48
3)胸锁关节
是上肢骨与躯干连接的唯一关节,由锁 骨的胸骨端和胸骨柄的锁骨切迹构成。通 过胸锁关节,肩胛骨和锁骨可作向前、向 后、向上、向下及旋转等运动,但运动幅 度不大。
医学
10
(一)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 具有腔隙,活动性较大。 基本结构:关节面:凸面为关节头,凹面为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周缘的骨面上,包围 整个关节并可分为内外两层; 关节腔:关节囊所围成的腔,里面含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和营 养关节软骨的作用。
医学
11
关节的辅助结构 (1)韧带:连接相邻两骨的致密结缔组织,分为囊内韧带和囊 外韧带,有增加关节稳固性及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2)关 节盘:是两关节面间的纤维软骨板,呈圆形,中间稍薄,周 缘略厚,称半月板。(3)关节唇:关节窝周缘软骨环,有加 深关节窝并增大关节面的作用(如肩胛骨)。
医学
12
• 关节的运动 • (1)屈和伸:额状轴上的运动 • (2)内收和外展:矢状轴上的运动。内收 是向正中面靠拢的运动;外展是离开正中 面的运动。 • (3)旋转:这是骨围绕垂直轴或它本身纵 轴的旋转运动。 • (4)环转:骨的近侧端在原位转动,远侧 端作圆周运动,全骨描绘成一圆锥形的轨 迹。此运动是额状轴和矢状轴的复合运动。
第二章 运动系统
医学
1
第一节 骨骼
一、骨 (一)骨的形态 • 成人全身有 206块骨。 • 长骨 • 短骨 • 扁骨 • 不规则骨
医学
2
(二)、骨的构造
• 构造: 骨组织 • 骨膜 • 骨髓 • 神经和血管等构成。
医学
3
• 1、骨组织 • 是一种结缔组织。有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 成。骨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 胞、破骨细胞。细胞间质称为骨基质(骨 质)。骨基质呈板层状结构,称骨板。 • 成人骨组织按排列形式和空间结构分为松 质骨和密质骨。
医学 40
• 2)肩胛骨 • 有3缘、3角及前 后2面。内缘薄; 外缘厚;上缘外 侧有一喙突。外 侧角有一卵圆形 的关节盂,与肱 骨头相关节。
医学
41
• 肩骨的前面凹陷,称肩胛下窝;后面被隆起的 肩胛冈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冈外侧端的扁突 称肩峰。
医学
42
2、自由上肢骨
• 包括肱骨、前臂骨和手骨 • 1)肱骨 • 肱骨头:外是大结节,前 是小结节。 • 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 神经沟。 • 肱骨下端是肱骨小头,内 侧有肱骨滑车,与尺骨半 月切迹相关节。肱骨下端 后方有鹰嘴窝,伸肘时容 纳尺骨鹰嘴。
医学
30
• 5)尾骨 由4-5块退化的尾椎愈合而成
医学
31
3、椎骨的连结
各椎骨之间借助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相连 1)椎间盘:椎间盘是相邻二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盘周围 为纤维环。起弹性垫作用,还可增加脊柱运动的幅度。
医学
32
• 2)椎骨间的韧 带 • 椎骨间有坚强的 韧带,把相邻的 椎骨连在一起。 在椎体的前方及 后方,有纵贯脊 柱全长的前、后 纵韧带。在了相 邻的椎弓之间、 横突之间和棘突 之间都有韧带。
医学
20
颅的前面
• 1)眶 • 容眼球及其附属 装置。有视神经 孔通颅腔;眶口 向前,眶上壁为 颅前窝底;眶内 侧壁邻接鼻腔的 筛窦,眶下壁主 要是上颌骨,邻 接上颌。
医学
21
• 骨性鼻腔 • 位于两眶及左右之间。鼻腔被鼻中隔骨部分为左右二,左右鼻 腔都有上壁、下壁、内侧壁及外侧壁。 • 鼻腔上壁主要由筛骨(筛板)和蝶骨体下面构成。下壁由硬腭 构成,内侧壁即鼻中隔骨部,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 外侧壁可见三个骨性突起,自上而下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医学
36
胸廓
1、胸椎 (12枚,见前)
2.肋
肋骨 12对
①真肋:7对(胸骨肋) ②假肋5对(弓肋)
③浮肋:第11、12对 肋软骨:肋骨前端借软骨与胸骨相连
医学
37
• 3.胸骨 • 长方形扁骨。 • 包括胸骨柄、胸骨 体和剑突 • 在胸骨柄和胸骨体 相接处,形成一个 向前突出胸骨角。 它的两侧正接第2肋 软骨。
医学
23
(二)、躯干骨及其连接
躯干骨包括椎骨、 骶骨、尾骨、肋骨 和胸骨。
• 幼儿:33-34块椎骨。 颈椎(7)、胸椎 (12)、腰椎(5)、 骶椎(5)及尾椎(4 -5)块。 • 成人:5块骶椎愈合成 一块骶骨,4-5块尾 椎愈合成一块尾骨, 共26块椎骨。
医学 24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弓根 椎间孔 棘突(1) 横突(2) 上、下关节突(2对) 椎管
医学 47
• 2)肘关节 • 结构:三个关节位于一个 关节囊中形成复关节: • ①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 与桡骨小头连结。 • ②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 与尺骨半月切迹连结。 • ③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 小头与尺骨的依额状桡骨 切迹连结。 • 运动: • 屈伸运动。桡尺近侧关节 与桡尺远侧关节可依共同 的垂直轴作旋前、旋后运 动。
医学 43
• 2)前臂骨 • 包括桡骨和尺骨。桡骨在 外侧,尺骨在内侧。 • (1)桡骨 • 下端粗大,上端小,小头 下方是较细的桡骨颈。颈 下内侧有桡骨粗隆。下端 外侧有茎突;内侧有尺骨 切迹,与尺骨小头相关节; 下方与腕骨中的舟、月二 骨相关节。
医学
44
• (2)尺骨 • 上端粗大,有两个 突起:前下方的称 冠突,后下方的称 鹰嘴。下端为尺骨 小头,其内侧有一 突起,称尺骨茎
医学
38
• 4.胸廓的整体观 • 胸廓上口由第1胸椎、第1对肋骨、肋软骨和胸骨柄上缘围 成;胸廓下口由第12胸椎、第12对肋、第11对肋软骨及两 侧肋弓构成。下口周缘有膈附着,形成胸腔的底。
医学
39
四、四肢骨及其连结
• (一)上肢骨及其 连结 • 1.上肢带骨 • 又称户带骨,包括 锁骨和户胛骨。 • 1)锁骨 • 横架在胸廓的前上 方,略作“S”形, 内侧2/3弓凸向前, 外侧1/3上下扁,弓 凸向后。
医学
16
颅底
• 1)颅底内面 • (1)颅前窝 • 主要由额骨和筛骨构成。容纳大脑半球的额叶。窝的中 部凹陷,由筛骨的筛板构成,板上有许多筛孔,为嗅丝通 过。 • (2)颅中窝 • 由蝶骨和颞骨构成。容纳大脑半球颞叶。窝中央是蝶骨 体(鞍状称蝶鞍)。蝶鞍中央称垂体窝。其前方两侧有视 神经孔,外侧为眶上裂(与眶相通),有动眼神经、滑车 神经、眼神经和展神经通过。眶上裂后方,蝶鞍的两侧, 由前后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有上颌神经、下 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通过。 • (3)颅后窝 • 由枕骨和颞骨构成。容纳小脑、桥脑和延髓。窝的前壁中 间部有斜坡,承托桥脑和延髓。前外侧颞骨后面有内耳门, 面神经和位听神经通过。窝中央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有 乙状窦(出颅即为颈内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17 医学 神经通过。
医学 14
颅的整体观
• 1、颅盖 • 1)颅盖由成对的 顶骨、颞骨和不成 对的额骨、蝶骨和 枕骨构成。 • 在额骨与顶骨之间, 有冠状缝;左右二 顶骨之间有矢状缝; 枕骨与顶骨之间有 人字缝。 • 2)颅盖内面 凹陷, 在正中线的后端有 一隆起,称枕内隆 凸。
医学 15
• 婴儿颅骨(示上面观和侧面观)
椎骨
椎弓 椎孔
医学
25
2、各种椎骨的主要特征
• 1)颈椎 • 椎体水平位。 第2-6颈椎的 棘突短,末端 分叉。 • 第7颈椎又称隆 椎,棘突特别 长,末端不分 叉。
医学 26
寰椎: 第一颈椎,无椎 体、棘突和关节 突,借侧块连接 成环形; 枢椎: 第2颈椎,椎体 小,上有齿突。
医学
27
• 2)胸椎 椎体两侧 有肋凹与肋骨小头相 关节,在横突末端有 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 关节。胸椎的上下关 节突呈额状位,棘突 较长,斜向后下方, 呈覆瓦状排列。
医学
22
• 人颅的特点 • 前额隆起,顶骨高耸,颅骨增大,脑容量达1200—1400 毫升。 • 颅骨变薄、轻。颅高架于脊柱之上,枕骨大孔朝向直下。 • 面颅变小,上下合骨出现相应的改变。咀嚼机能的减弱, 使上、下合骨明显示后退颏突出,出现了“下巴”。 •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出生后的变化 • 新生儿颅长度约占身高的1/4,而成人颅则仅占1/7。脑颅 大于面颅,其比例约为8:1.(成人为4:1) • 新生儿眶间距离较宽,无牙和牙槽,鼻旁窦未发育。 • 新生儿颅骨的缝隙大,为结缔组织膜充填,称之为囟。位 于矢状缝的额囟;在人字与矢状缝相交处的枕囟;顶骨前 下角处有蝶囟;在顶骨后下角处有乳突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