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一、建国初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广播事业归政务院(1954年改国务院)新闻总署领导。
新闻总署撤销后,1954年广播事业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之一。
到1956年,经过数次调整,中国的全国广播事业规模奠定,共有地方广播电台56座,其中省级广播电台27座,其余为地市级广播电台。
长期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两个最重要的新闻栏目。
中央台的第一个重点栏目《首都报纸摘要》(《报摘》)于1950年4月10日开播,1955年4月更名为《中央报纸摘要》,7月又更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延续至今。
中央台的另一个重点新闻节目是创办于1951年5月1日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栏目(《联播》)。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7年中,广播电视系统共召开了9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一步步地引导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前进,逐步发展壮大。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座谈会和歌舞节目开始试验播出。
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当时因局限首都一地,起名“北京电视台”。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机——《一口菜饼子》。
北京市内仅有电视机50架左右。
10月1日,中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
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诞生。
这是中国最早一批电视台,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是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64年12月,毛泽东为北京电视台题写了台名。
1965年9月,在纪念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20周年的日子里(当时认定的延安台创办日期是1945年9月5日),毛泽东为中国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纷纷题词。
二、广播电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1966年7月13日,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受到批判。
1966年12月31日,广播局造反派进驻总编室,宣布夺权。
中国的广播电视与媒体发展

中国的广播电视与媒体发展中国的广播电视与媒体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起步阶段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一直对广播电视媒体进行着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其健康、稳定发展。
1.广播电视的起步与发展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始于20世纪20年代。
1923年,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北京开始试播。
此后,广播电视事业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引导人民群众、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工具。
2.改革开放后的媒体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电视频道数量不断增加,广播电视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同时,广播电视媒体开始采用现代技术,提高传播质量。
3.媒体融合与创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中国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媒体正在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
例如,推出网络电视、iptv等新业务,拓展传播渠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节目质量;加强原创内容生产,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
4.政策法规与监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媒体的监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确保广播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
例如,《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等。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日常监管。
5.广播电视教育与培训广播电视教育与培训在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为此,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广播电视教育与培训,设立了一系列广播电视学校、培训基地,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
6.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广播电视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引进国外优秀节目、合作制作等方式,中国广播电视媒体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为世界了解中国、传播中国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的广播电视与媒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摘要:我国的广播事业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解放前有了初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发后我国的广播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概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前大陆的广播事业1.国民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发射台建在外滩大来洋行的屋顶上。
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月24日第一次播音,功率50瓦,呼号ECO,播送音乐和新闻(由《大陆报》提供)。
由于触犯了北洋政府的法律,被勒令停播,3个月后倒闭。
1924年美商开洛公司和申报合作开设开洛广播电台,是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共维持了5年左右。
之后中国人开始有自己官办和私营的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也由此兴起。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开始播音,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功率500瓦,这是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
1932年11月,新广播大楼落成,功率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广播电台。
同年,成立中央无线电台管理处,积极从事全国广播网的建立,在全国建立了20多座电台。
1929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电信条例》,允许民间经营广播事业,陆续出现了一批民办电台,类型主要有:教育性电台、商业性电台、宗教性电台。
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截止1937年6月底,全国共有电台78座,总发射功率120多千瓦,其中民营电台55座,但发射功率却不及总发射功率的6%。
抗战期间,随着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斗争节节失败,大片国土沦丧,国民党的广播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由于日寇逼近南京,1937年11月23日,国民党中央台停止播音,被迫迁往重庆。
1938年3月恢复了播音。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语播音。
广播发展史

广播发展史二.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它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积极领导的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从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组织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贯彻执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把新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接管、改造旧中国的广播电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建设人民广播电台,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广播事业奠定基础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广播电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为中央电台),承担着对国内和国外广播的繁重任务。
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党和政府仍很关心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
一、新中国的建立——“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一)、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创建1949年6月5日,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广播事业局,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新闻总署领导。
新成立的中央广播局遵循党和政府的指示,积极、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1949年11月29日第一次举行局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确定了中央广播局的具体任务。
中央广播局的任务是:1.领导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2.直接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国内和国外的广播;3.普及人民广播事业;4.指导和管理各地私营广播电台;5.培养和训练广播事业干部。
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领导和管理所在地方的广播事业和广播工业。
①左漠野《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上)第3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1949年12月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归中央广播事业局直接领导。
中央电台在50年代初期创办了一批适合中国亿万听众需要的众多节目,其中代表性的有:第一,开办“报摘”、“联播”等拥有广泛听众的重点新闻性节目。
第六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1983年度)
获奖剧目 导 演 主 演
高山下的花环 生命的故事
腾敬德、席与明 周寰、张健民
周里京、王玉梅、王同乐 相虹
华罗庚
女记者的画外音 燃烧的心
王犁
奚佩兰 欧阳山尊、沈忆 秋
王诗槐、陈炳灿、佟瑞敏
倪康、陈珂 位北原、周正、吴雪、肖 宗环
道是无情却有情
走进暴风雨 她从画中走出来
2)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境内出现了第一批由外 国人最先开办的广播电台。
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无线电公 司,后创办了“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1923年1月23日晚, 有收音机的上海人第一次听到一种 新的声音,这是由在华经营电讯业务的美国无线电商人 奥斯邦开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联合创 办的一家广播电台。这是在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呼号XRO,发射功率50瓦,每晚播音1小时,内容有国内 外和上海新闻,但主要是娱乐节目,星期日设有《布 道》、《祈祷》等宗教性节目。为了推销收音机,该台 还举办无线电基本常识讲座。 因该台的设立未经中国政府有关当局批准,触犯了北 京政府的法令,北京政府外交部派人员多次交涉,该电 台在不久即停止了播音。 - 1924年5月,美国人的开洛电话材料公司在上海开办了开 洛电台,是早期外商在上海开播的广播电台中时间较长、 影响较大的电台。
罗捷
潘霞 李国强
田成仁
达式常、梅承藻 范艳华
燕儿窝之夜
沈耀庭
顾艳、郭靖、祁月茹、李 青青
第四届全国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1983年度)2
紧急起飞 亲家卖粮 行路难 老梅外传 水哟,纯洁的水 春雨 小佳佳游园 小龙和小丽
尤小刚 董利斌 张锡奇 温士冲 胡笳 董利斌 张惠娟 罗小玲
广播的发展

一、广播的发展1、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把一台广播设备私运到上海,在上海设立“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中国境内广播事业之先河。
2、1933年3月,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共同广播公司一起,罗斯福——炉边谈话;被称为“广播总统”。
3、1925年,第一个世界性的广播组织——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在法国巴黎成立。
4、1932年,万国电信联盟与国际无线电联盟合并,成立国际电信联盟。
5、1970年代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广播电台。
三个阶段:1初始期(1920—1945)2快速发展期(二战后—1970年代末)全球普及。
3变革期(二十世纪以来)广播发展趋向:细分节目内容,细分受众群体,拓展服务范围;趋于类型化/分众化/本地化被加强.中国的发展:第一阶段,1932年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自创“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简称奥斯邦电台。
直到1926年才在哈尔滨由刘瀚主持设立的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第二阶段:1928年7月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公布了《中华民国无线电台管理条例》8月南京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第三阶段: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播事业的多元并存阶段。
1940年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
第四阶段:1947年3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9.3月陕北电台迁入北京实质是担负起了全国性中央的任务。
二、电视的发展1、19900.8.25日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法国人波斯基第一次将利用电波传送图像的实验称之Teievision即广播电视简称电视。
2、1936.11.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作为世界最早正式播出的电视台。
(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
3、1939.4.30日美国在纽约世界博览会第一天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4、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被认为第一个全天的新闻频道。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广播的发展概述

8
• 《知了世界》:天气热得要命,窗门都 打开了,装着无线电播音机的人家,便 都把音波放到街头,“与民同乐” 〔4〕。咿咿唉唉,唱呀唱呀。外国我 不知道,中国的播音,竟是从早到夜, 都有戏唱的,它一会儿尖,一会儿沙, 只要你愿意,简直能够使你耳根没有一 刻清净。同时开了风扇,吃着冰淇淋, 不但和“水位大涨”“旱象已成”之处 毫不相干,就是和窗外流着油汗,整天 在挣扎过活的人们的地方,也完全是两 个世界。
2018/11/13
11
• 背景: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和抗日战争 • 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 • 广播在战争期间的社会动员能力;
抗战动员
四、中国产党的广播事业
•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 报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 播电台从属于新华社,称新华广播电台。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 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 始播音,呼号为XNCR。延安台断断续续两年多 的播音,尽管时间不长,但这是中国人民广播事 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 一个重大事件。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11/13
3
晚清时期的电报事业
• 背景:洋务运动(列强压迫下的近代化) • 政治和军事的需求(第一条电报线:天津机器局-北洋大臣衙门;津沪电缆) • 《电信条例》:第一条通讯法案
一、外国人在中国的广播活动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了“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 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这 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第五章: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 (1922——1978)
第一节: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 广播的发展
03中外广播发展简史

1939年在重庆成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成 为对外传播国内战争局势,争取国际声援的有力“武器”。
1940年12月,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起步,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 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诞生。
国民党最早的对外广播电台
1936年2月23日,南 京的短波广播电台开 播
1940年改名为中国国 际广播电台(VOC)
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广播电台
商业性广播电台 教育性电台 宗教性电台
• 播出内容特点:对新闻、评论类节目尽量 予以避免涉及、讳莫如深。
• 发展情况:抗日战争爆发前,民营电台一度繁荣,大 约有70多座,其中半数以上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上海。
发展脉络:
➢ 1932年,国民党建成新的广播中心正式开播,发射功率 高达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世界第三的 无线广播电台,信号覆盖大部分国土及美、澳、印、苏 等国;
➢ 继中央台之后,国民党在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和地方建立 起一批地方广播电台,截止1937年,国民党官办广播电 台23座,发射功率占全国总功率的94%以上;
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的汽车制造 商将广播作为汽车的标准附件。在汽 车业得带动下,广播获得了一片既狭 小又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此,美国广 播业的复苏、繁荣与汽车业的发展一 路同行。
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美国18岁以上的听众中,在汽车内收 听广播的站83.8%;高端听众中,在汽车内收听广播的比例 高达90%以上;美国广播收听高峰出现在早晨7-8点,以及 下午3-6点,这正是美国人开车上下班的主要时段。
广播新闻节目及时间的增加
1937年CBS播出新闻时间占全部播音时间的2.8%,1944 年是26.4%,广播新闻已完全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பைடு நூலகம்
2018/8/3
3
晚清时期的电报事业
• 背景:洋务运动(列强压迫下的近代化) • 政治和军事的需求(第一条电报线:天津机器局-北洋大臣衙门;津沪电缆) • 《电信条例》:第一条通讯法案
一、外国人在中国的广播活动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了“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 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这 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 •
图一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使用过的广播发射机 图二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最早的播音员之一肖岩(右)。
它的历史意义在于: 担负起抗日战争的部分宣传任务,对于推动抗日 战争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从实践中培训了 人民广播的第一批编辑技术人员;奠定了人民 广播事业的最初基础,为以后延安台恢复广播 准备了必要的人力和物质条件。 •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在东北、华东、华北等 地,解放军陆续攻克国民党统治区域,接管国 民党政府的广播电台,并建立了“人民广播电 台”。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8/3
7
• 《爱如花月》、《粉红色的梦》、《双 料情人》、《爱情是什么》、《小野 猫》、《定情歌》 • 戏曲节目:《火烧红莲寺》、《劈三 棺》、《济公传》、《英雄难过美人关》 等 • 鲁迅《偶然》、《知了世界》、《儒 术》、《奇怪》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8/3
8
• 《知了世界》:天气热得要命,窗门都 打开了,装着无线电播音机的人家,便 都把音波放到街头,“与民同乐” 〔4〕。咿咿唉唉,唱呀唱呀。外国我 不知道,中国的播音,竟是从早到夜, 都有戏唱的,它一会儿尖,一会儿沙, 只要你愿意,简直能够使你耳根没有一 刻清净。同时开了风扇,吃着冰淇淋, 不但和“水位大涨”“旱象已成”之处 毫不相干,就是和窗外流着油汗,整天 在挣扎过活的人们的地方,也完全是两 个世界。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8/3
6
解放前形形色色的民营电台,大致分为
三种类型: 1、教育性广播电台:地方民众教育馆和大 中学校开办。 2、宗教性广播电台:佛音广播电台和福音 广播电台(上海) 3、商业性广播电台:多娱乐节目,多低级 庸俗,适合小市民阶层的欣赏,与20年 代末、30年代初泛滥一时的黄色音乐沆 瀣一气。 茅盾《中国的一日》:《爱往何处去》、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8/3
9
• 《奇怪》:西法虽非国粹,有时却能够 帮助国粹的。例如无线电播音,是摩登 的东西,但早晨有和尚念经,却不坏; • 《偶感》:马将桌边,电灯代替了蜡烛, 法会坛上,镁光照出了喇嘛,无线电播 音所日日传播的不往往是《狸猫换太 子》、《玉堂春》、《谢谢毛毛雨》吗? • “每一种新制度,新学术,新名词,传 入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乌黑 一团,化为济私助焰之具,科学,亦不 过其一而已。”
早期外商在中国开办的广播电台时间最长、
影响较大的开洛电台,是由美商开洛电话材 料公司于1924年5月在上海开办,共5年多。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8/3
5
二、早期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
• 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 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为中国第一部无线 电广播的法规。 • 中国人创办的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也是北洋军 阀官办电台,是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翰 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于1926年10 月1日开始播音,呼号为XOH。 •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是创办于 1927年3月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8/3
17
•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遍布全国各 地的人民广播电台达40余座,人民广播 事业成长起来。 • 广播事业从1949年6月5日脱离新华社的 领导,扩充成立了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从此成为与新华社平行的组织机构,共 同接受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领导。 • 1949年1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改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成为中国广播 电视事业长期的管理机构。
2018/8/3
11
• 背景: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和抗日战争 • 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 • 广播在战争期间的社会动员能力;
抗战动员
四、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 中国共产党的广播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 报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 播电台从属于新华社,称新华广播电台。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 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 始播音,呼号为XNCR。延安台断断续续两年多 的播音,尽管时间不长,但这是中国人民广播事 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 一个重大事件。
第五章: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 (1922——1978)
第一节: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早期 广播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1922-1978)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1979-1991)
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1992-2007)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8/3
2
• 中国使用无线电电报始于清朝末年 • 1905年,清政府北洋通商大臣袁世凯在 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置了 无线电收发报机。 • 1915年,北洋政府公布《电信条例》, 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无线电有关的 法令。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8/3
14
• 创办初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每天播音两小时,后逐渐增 加到三至四小时。广播的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重要文件, 《新中华报》《解放》周刊和《解放日报》的重要社论、 文章,国际国内的时事新闻,名人讲演,科学常识,革命 故事,日语广播等。此外,还演播《大刀进行曲》《游击 队歌》《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日歌曲。 • 开国大典的时候,新华电台还对其进行了现场直播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1945年12月5日,北平新华广 播电台改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018/8/3
10
三、国民党政府的广播事业
•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 • 1932年建立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1936年改名中央 广播事业管理处),规范各地广播电台,领导全国广播事 业。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