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王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又善辨疑狱。

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

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

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礼泣谢,从之。

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

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按行关塞,武备大饬。

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

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

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

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诏起官时,调南京用。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

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

②言路:言官。

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明史王祯文言文翻译

明史王祯文言文翻译

王祯,字子实,江宁人也。

父贵,为官河南。

祯少好学,博览群书,尤长于经学。

及长,以文学征辟,累官至礼部尚书。

祯性刚直,不阿权贵,每以直言进谏,故人多忌之。

然祯不屈其志,益坚其行,以正道自守,不随俗浮沉。

祯在官,勤于政务,宽于待下,惠政及民,故所至之处,民心悦服。

尝言:“为政之道,在得人心。

人心既得,万事可成。

”故其所施政,皆以民心为念,不以私欲害公。

祯好文学,尤善草隶。

尝手书《论语》、《孝经》等书,流传于世。

又撰《五经正义》,以明经义,广为流传。

祯又工于书画,所作山水、花鸟,皆极妙品。

时人称为“王半山”。

祯于嘉靖年间,以老病乞归。

归后,杜门谢客,专心致志于学问。

其时,天下大乱,祯虽家居,心忧国事,常以诗书自娱。

所著诗文集,凡数十卷,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祯卒,年八十有二。

遗命薄葬,不设祠堂。

朝廷以其忠直,赐谥“文简”。

时人谓:“王文简公之德,足以垂范后世。

”今译如下:王祯,字子实,江宁人。

他的父亲王贵,曾在河南做官。

王祯自幼好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精通经学。

长大后,凭借文学才能被征召入仕,官至礼部尚书。

王祯性格刚直,不阿谀权贵,常常直言进谏,因此很多人对他有所忌惮。

然而王祯不屈服于压力,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以正道自守,不随波逐流。

王祯在任官期间,勤于处理政务,对待下属宽容,施政惠及百姓,所以他所到之处,民众都心悦诚服。

他曾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赢得民心。

民心一旦得到,万事可成。

”因此他所实施的政事,都把民心放在首位,不以私欲损害公利。

王祯喜好文学,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

他曾亲手抄写《论语》、《孝经》等书籍,流传于世。

又著有《五经正义》,用以阐明经义,广为流传。

王祯还擅长书画,所绘山水、花鸟,都是上乘之作。

当时人称他为“王半山”。

在嘉靖年间,王祯因年老多病请求退休。

退休后,他闭门谢客,专心致志于学问。

那时,天下大乱,王祯虽然在家,但心忧国事,常常以诗书自娱。

他所著的诗文集,共有数十卷,多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感。

文言文《王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王文》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王文》阅读附答案王文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

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

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

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

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

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

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

寻进左都御史。

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

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

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

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

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

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

寻遭母丧,夺哀如前。

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

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

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

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

”辞气激壮。

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

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

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

文之死,人皆知其诬。

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

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注】忮:zhÌ,刻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B.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C.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D.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明史》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篇一」高拱,字肃卿,新郑人。

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

拱侍裕邸九年,启王yi敦孝谨,敷陈剀切。

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

四十一年,擢礼部左侍郎。

寻改吏部,兼学士,掌詹事府事。

进礼部尚书,召入直庐。

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与郭朴同入阁。

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

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

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

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

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阶悉不从拱议,嫌益深。

三年冬,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

拱乃尽反阶所为,凡先朝得罪诸臣以遗诏录用赠恤者,一切报罢。

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

阶子弟颇横乡里。

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成。

所以扼阶者,无不至。

逮拱去位,乃得解。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

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

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又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

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

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

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厉其余。

失人废事,渐不可训。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①,还之内阁。

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

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

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

太后颔之。

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

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

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拱既去,保憾未释。

复构王大臣狱,欲连及拱,已而得寝。

居家数年,卒。

久之,廷议论拱功,赠太师,谥“文襄”,荫嗣子务观为尚宝丞。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注】司礼权:司礼,指司礼监,官署名,各种职位由太监担任。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王翱传》(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王翱传》(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明史•王翱传》(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

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

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

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默帝从之。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

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可印卷白公。

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

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名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日:“而翁长铃,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公因辞。

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

公劳之日:“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

”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皆阳应日:“诺。

”公屡促之,必如约。

乃伪为屋卷,列贾五百金,告公。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

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

帝问故,翱赞苜曰:“臣老矣,所聆圣谕,恐遗误,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J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

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

三年,疾甚,乃许致仕。

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

赠太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王翱传》)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翱请A犯赃吏B但许赎罪C不得复官D以惩贪E默F帝从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指官吏,与《出师表》中“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有司”含义相同。

明史·王文传原文

明史·王文传原文

明史·王文传原文原文: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

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

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

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

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

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

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

寻进左都御史。

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泰改元,召掌院事。

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

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

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

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

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

寻遭母丧,夺哀如前。

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

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

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

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

辞气激壮。

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

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

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

文之死,人皆知其诬。

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

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注】忮:zh ,刻薄。

: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

他保持廉洁,遵守法律,被都御史顾佐所称道。

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

还京奏报,使皇帝很满意,赏赐他名为文。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沈思孝传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

番禺去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而公独以廉洁闻。

②时尚书殷①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

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龃龉。

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而大帅张元勋亦使人募如制府。

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

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乱兵曰:“诸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洶洶无乃犯上。

我亦浙产,当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

”乱卒咸涕泣谢。

入见殷,公曰:“三千鸷勇,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殷曰:“若何以为计?”公曰:“只烦两纸告谕耳。

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兵俱革还。

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

如此则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

”殷从公,兵乱始定。

③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

疏既入,诏下缇骑系公,杖之内庭。

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②。

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

至恩平,县令毛凤彩郊劳公,且询来故。

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

”毛见公往意不善,驰书以闻,粤抚使毛止公。

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

④明年,公历救言官。

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遂告病去。

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躬擐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

公又告病去。

⑤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

(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注释】①殷:人名,殷正茂②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力沮不奉行________ ②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斥不收部()A.排挤 B.罢免 C.责备 D.拒绝②而反侧潜消矣()A.辗转 B.反复 C.反叛 D.惶恐(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

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

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

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

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

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

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

寻进左都御史。

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

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

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

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

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

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

寻遭母丧,夺哀如前。

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

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

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

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

辞气激壮。

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

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

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

文之死,人皆知其诬。

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

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注】忮:zh,刻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B.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C.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D.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

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

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

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王文深得皇帝倚重。

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

C.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

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D.英宗皇帝复位后,因人弹劾,王文和于谦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

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百姓并不怀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2)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答案:4、C5、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6、D7、(1)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

(2)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

【翻译】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

他保持廉洁,遵守法律,被都御史顾佐所称道。

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

还京奏报,使皇帝很满意,赏赐他名为文。

英宗即位,王文升任陕西按察使。

遭逢他父亲的丧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丧后,回来再上任。

正统三年正月,升为右副都御史,为宁夏巡抚。

五年,被征为大理寺卿。

第二年,他和刑部侍郎何文渊审问京城中的狱案,不久,被升为右都御史。

九年,出去视察延绥、宁夏边防事务。

弹劾处理定
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

第二年代陈镒镇守陕西。

平凉、临洮、巩昌等地发生灾荒,王文上奏免去这些地方的田租。

不久,进升左都御史,在陕西五年,地方上安定不乱。

景泰帝即位后,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

王文为人深沉刻薄,心中很有城府,面貌严峻冷酷,和陈镒同在官位,见面只是作个揖,没有交谈过。

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

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

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这时,陈循最放纵,喜欢刚愎自用。

高谷与陈循不相和睦,因为王文强悍,高谷想引荐(王文)入阁共同理政来对付陈循,于是上疏请求增加阁员。

陈循举荐了他的同乡萧维祯,高谷于是举荐了王文。

而王文得到了宦官王诚的帮助,皇帝下诏招王文入内阁。

不久,王文从江、淮回朝,改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

二品大臣进入内阁正是从王文开始的。

不久,遭母丧,夺情和以前一样。

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合却不依附高谷。

那以后因为儿子王伦的缘故,想设计陷害考官,又因高谷进言而罢黜,从此两人终于不相合。

五年升少保,兼任东阁大学士。

再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职东阁。

英宗复位,王文当天就和于谦一起在朝中被捕。

御史们劾奏王文和于谦等想迎立藩王,命令在朝廷中审问。

王文竭力辩驳说:征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派人必须有马牌,这在内府和兵部可以验证。

言辞激昂壮烈。

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讯问,查无实证。

朝臣就判于谦和王文召来沈敬计议未定,因此把王文和于谦一起斩于市上,他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地。

沈敬也被处以知道谋反而故意纵容不报的罪名,免死,充军到铁岭。

王文之死,人们皆知道他是被冤枉的。

只因他平常刻薄强悍,而且在奉迎英宗及景泰帝复储等事的议论与舆论相反,所以含冤死去而百姓并不思念。

成化初年,赦免他儿子回来,不久恢复其官职,追赠太保,谥为毅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