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朱敬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孔戣(kuí),字君严,擢进士第。
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
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
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
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
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
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
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
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
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
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
再迁尚书左丞。
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
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
”诏还御史台。
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
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
”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
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
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
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
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礼》:大夫七十致仕。
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
”不报。
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
卒,年七十三。
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蚶菜: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B.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C.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D.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柳公权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柳公权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柳公权,字诚悬。
年十二,工辞赋。
元和初,擢进士第。
李听镇夏州,表为掌书记。
因入奏,穆宗曰:“联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拜右拾遗。
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
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文宗复召侍书,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
从幸未央宫,帝驻辇.,曰:“朕有一喜,边戍赐衣久不时,今中春而衣已给。
”公权为数十言称贺,帝曰:“当贺我以诗。
”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
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
”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
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
”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
”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
是日,帝命中官..自南内送女还旼家。
其忠益多类此。
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点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年八十八。
公权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
通音律,而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
”其书法结体劲媚,自目一家。
(《新唐书•柳公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B.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C.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D.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辇,指天子车驾,辇也可用作天子、天子所居的宫廷的代称。
【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张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新唐书?张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
敏锐有文辞,能为《周官》《左氏春秋》。
初,为颜真卿叹赏。
大历中,浙西观察使李涵表荐才任史官,诏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以母老辞不就。
丧除,礼部侍郎于邵以闻,召充史馆修撰,兼阳翟尉。
真卿为李希烈所拘,遣兄子岘及家仆奏事,五辈皆留内客省,不得出。
荐疏奏,卢杞持之,不报。
朱?反,诡姓名伏匿城中,著《史遁先生传》。
京师平,?左拾遗。
诏复用卢杞为刺史,荐与陈京、赵需等论杞奸恶倾覆不当用,入对挺确,德宗纳之。
贞元元年,帝亲郊。
时更兵乱,礼物残替,用荐为太常博士,参缀典仪,略如旧章。
刑部尚书关播持节送成安公主于回纥,以荐为判官。
还,迁工部员外郎。
久之,擢谏议大夫,复为史馆修撰。
方裴延龄用事,中伤俊良,建白无不当帝意。
荐将疏其恶,延龄知之,因言于帝曰:“谏议论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二者不可兼。
”荐改秘书少监。
延龄必欲以罪斥废之。
会遣使册回鹘?伽怀信可汗使荐至回鹘还为监吐蕃赞普死擢荐工部员外郎为吊祭使荐占对详辩三使绝域。
次赤岭,被病卒,年六十一,吐蕃传其柩以归。
顺宗立,问至,赠礼部尚书,谥曰宪。
荐自拾遗至侍郎,凡二十年,常兼史馆修撰。
初,贞元时,京师旱,帝避正殿,减膳,荐白限日以应古制。
及定昭德皇后庙乐,迁献、懿二祖,定太仪位号、大臣?庙鼓吹法,莫不参裁,诸儒谓博而详。
所著书百余篇。
(选自《新唐书•张荐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遣使册回鹘?伽怀信可汗/使荐至/回鹘还为监/吐蕃赞普死/擢荐工部员外郎/为吊祭使/荐占对详辩/三使绝域B.会遣使册回鹘?伽怀信可汗/使荐至/回鹘还为监/吐蕃赞普死/擢荐工部员外郎/为吊祭/使荐占对详辩/三使绝域C.会遣使册回鹘?伽怀信可汗/使荐至回鹘/还为监/吐蕃赞普死/擢荐工部员外郎/为吊祭/使荐占对详辩/三使绝域D.会遣使册回鹘?伽怀信可汗/使荐至回鹘/还为监/吐蕃赞普死/擢荐工部员外郎/为吊祭使/荐占对详辩/三使绝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袁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袁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袁滋,字德深。
强学博记。
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
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
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
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
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赐金紫,持节往。
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
求外迁,为华州刺史。
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
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
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
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
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
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
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
薄居处衣食。
(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答案解析】选B。
《新唐书-尉迟敬德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尉迟敬德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尉迟敬德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尉迟敬德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
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
与宋金刚袭破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
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
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
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
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
”王曰:“不然。
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
”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
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
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1。
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
伏发,大破之。
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
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
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
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
”巢王果遣壮士刺之。
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因谮于高祖,将杀之。
王固争,得免。
王为皇太子。
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
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
”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旧唐书朱敬则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旧唐书?朱敬则传原文翻译旧唐书?朱敬则传原文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也。
代以孝义称,自周至唐,三代旌表,门标六阙,州党美之。
敬则倜傥重节义,早以辞学知名。
与三从兄同居,财产无异。
乂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相友善。
咸亨中,高宗闻而召见,与语甚奇之,将加擢用,为中书舍人李敬玄所毁,乃授海水尉。
长寿中,累除右补阙。
敬则以则夭初临朝称制,天下颇多流言异议,至是既渐宁晏,宜绝告密罗织之徒,上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疾耕急战,人繁国富,乃屠诸侯。
此救弊之术也。
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于攻战。
兵犹火也,不戢将口焚。
况锋锚己销,石城乂毁,谅可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八风之乐以柔之,三代之礼以导之。
秦既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返, 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
陆贾、叔孙通之事汉王也,当荥阳、成皋之间,粮馈己穷,智勇俱困,不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之材,荐贪暴之客。
及区宇适平,干戈向戢,金鼓之声未歇,伤痍之痛尚闻,二子顾眄,绰有余熊,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谋帝图。
高皇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乎!"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理之乎?"高皇默然。
于是陆贾著《新语》,叔孙通定礼仪,始知天子之尊,此知变之善也。
向使高皇排二子而不用,置《诗》、《书》而不顾,重攻战之吏,尊首级之材,复道争功, 张良已知其变,拔剑击柱,吾属不得无谋。
即畧漏难逾,何十二帝乎?亡秦之续,何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遽庐:礼经者,先王之陈迹。
然则祝祠向毕,刍狗须投:淳精己流,糟粕可弃。
仁义尚舍,况轻此者乎?口文明草昧,天地屯蒙,三叔流言,四凶构难。
不设钩距,无以应夭顺人;不切刑名, 不可摧奸息暴。
故置神器,开告端,曲直之影必呈,包藏之心尽露。
神道助直,无罪不除; 人心保能,无妖不戮。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五代史-朱珍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五代史·朱珍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珍,徐州丰人也。
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
珍为将,善治军选士。
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太祖[注]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
义成军乱,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
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太祖还汴,留珍攻郓州。
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
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召珍,约开门为内应。
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梁攻徐州,遣珍先攻下丰县,与李唐宾等屯萧县。
梁兵攻掠四方,唐宾常与珍俱,与珍威名略等,而骁勇过之,珍战每小却,唐宾佐之乃大胜。
珍尝私迎其家置军中,太祖疑珍有异志,遣唐宾伺察之。
珍与唐宾不协,唐宾不能忍,夜走还宣武,珍单骑追之,交诉太祖前。
太祖两惜其材,为和解之。
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
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
使者晨至梁,敬翔恐太祖暴怒不可测,乃匿使者。
既夕,乃引珍使者入见,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翔因从容为太祖画。
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
因如珍军,去萧一舍.,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
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
(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注:太祖为后梁太祖朱温,后文的晋王为后唐庄宗之父李克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B.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C.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D.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11.下列对本文与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五代史》是一部私修正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同是纪传体史书。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严挺之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唐书·严挺之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严挺之,华州华阴人。
少好学,姿质轩秀。
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号材吏。
姚崇为州刺史,异之。
崇执政,引为右拾遗。
睿宗好音律,每听忘倦。
先天二年正月望夜..,胡人婆陀请然百千灯,因弛门禁,又追赐元年酺,帝御延喜、安福门纵观,昼夜不息,阅月未止。
挺之上疏谏,乃陈“五不可”,诚意忠到,帝纳焉。
侍御史任正名恃风宪..,至廷中责詈衣冠,挺之让其不敬,反为所劾,贬万州员外参军事。
初,殿中监王毛仲持节..抵太原朔方籍兵马,后累年,仍移太原取兵仗,挺之不肯应,且以毛仲宠幸,久恐有变,密启于帝。
俄改濮、汴二州刺史,所治皆严威,吏至重足胁息..。
会毛仲败死,帝以挺之言忠,召为刑部侍郎,迁太府卿。
宰相张九龄雅知之,用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
李林甫与九龄同辅政,以九龄方得君,谄事之,内实不善也。
九龄欲引以辅政使往谒林甫挺之负正陋其为人,凡三年,非公事不造也,林甫益怨。
会挺之有所诿于蔚州刺史王元琰,林甫使人暴其语禁中,下除洛州刺史,徙绛州。
天宝初,帝顾林甫曰:“严挺之安在?此其材可用。
”林甫退召其弟损之与道旧,谆谆款曲,且许美官,因曰:“天子视绛州厚,要当以事自解归,得见上,且大用。
”因绐挺之使称疾,愿就医京师。
林甫已得奏,即言挺之春秋高,有疾,幸闲官得自养。
帝恨吒久之,乃以为员外詹事,诏归东都。
挺之郁郁成疾,乃自为文志墓,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挺之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嫁故人孤女数十人,当时重之。
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义卒,衰服送其丧,已乃自葬于其塔左,君子以为偏。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四》)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九A龄B欲C引D以E辅F政G使H往I谒J林K甫L挺M之N负0正P 陋Q其R为S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望夜,文中指望日之夜,望日,即月亮最圆的那一天,古代一般指阴历每月十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唐书|朱敬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朱敬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
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
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
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
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
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
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
至是,已革命,事益宁。
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既庶而富,遂屠诸侯。
此救弊之术也。
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於攻战。
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
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
此不知变之祸也。
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
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
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
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
此知变之善也。
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
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
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
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
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
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
既明其非罪,改庐州。
代还③,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
卒年七十五。
【注】①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
②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的狗。
③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孝义世被旌显被:受到B.故可易之以宽简易:代替
C.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毁:诽谤D.祠祝毕,刍狗捐捐:捐献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乃不然,淫虐滋甚良乃入,具告沛公
B.向若高帝斥二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晷漏之不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以老疾还政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7.下列各句都有实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B.往而不反,卒至土崩
C.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D.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敬则家世代以孝义闻名,屡受表彰。
他自己志向远大,品行高洁。
高宗跟他谈话以后,非常欣赏他,尽管有人说他坏话,但高宗还是委以重任,先授洹水尉,后除右补阙。
B.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富国强兵,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
但此后秦国没有及时调整国策,施行仁政,最终导致亡国,可见为政者需要审时度势,善于变通。
C.武后执政之初立足未稳,鼓励告密大施酷刑,朱敬则当时没有提出批评。
在武后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便提出仁义诗书有时的确可以丢开,但有时却必须把它拿出来。
D.朱敬则为人正直,对张易之等奸佞权臣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受到世人的称赞。
出任地方官,廉洁自律,不贪任何财物,回京时只有一匹马随行,家人甚至步走而从。
9.断句和翻译。
⑴请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
②既明其非罪,改庐州。
5.D
6.C
7.B
8.A
9.⑴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⑵①善于与人交往,救济别人的急难,不向人要求报答。
②弄清他没有罪过之后,又改任庐州刺史。
【参考译文】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
凭着孝义世代受到表彰,他一家门外就有六个阙挨在一起。
敬则志向宏大,爱好学习,重视节义和承诺,善于与人交往,救济别人的急难,不向人要求报答。
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有交情。
咸亨年间,高宗听说了他的名声,召见他,觉得他很非同一般。
但被中书令李敬玄诽谤,所以只授予他洹水县尉的官职。
过了很长时间,被授予右补阙的官职。
当初,武后代行皇帝的职权,天下有很多议论,武后就大开告密罗织罪名的渠道,制造大案,诛杀将相大臣。
到朱敬则做右补阙时候,武后已经称帝,社会很安定了。
敬则进谏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实行申不害、商鞅的法令,重视法家学说,限制私人势力,扩张公家权势,杜绝没有实效的花费,减少并不急需的官职,珍惜时间讲究功效,积极备战致力农耕。
人多财富之后,就开始消灭诸侯割据势力,这才是拯救弊病的办法。
所以说:严刑峻法可以用于努力向上时期,机变诡诈可以用在攻城野战方面。
天下已经太平,所以可以用宽松代替严酷,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
秦朝却不是这样,荒淫暴虐更加厉害,实行下去就不再改变,最后到了土崩瓦解的结局。
这是不懂得变通的祸患。
陆贾、叔孙通侍奉汉高祖,在荥阳、成皋一带打仗的时候,粮饷匮乏,智穷力竭,他们不曾敢提出一种主张,进献一个奇谋,只是推荐一些狡猾残暴的人。
等到社会刚安定下来,就摆出《诗》《书》,宣扬礼制,开辟仁政之道。
高帝生气地说:‘我是从马上得到天下的,哪里用得上《诗》《书》呢?’他们回答说:‘马上得到天下,可以马上治理天下吗?’高帝默然不语。
于是陆贾编著《新语》,叔孙通制定礼仪,这是懂得变通的好处。
如果高帝斥退这两个人,抛弃《诗》《书》,一味重视攻城野战,看重杀敌数量,那么满路都是争功的人,为争论功劳闹得剑拔弩张,国家连片刻时间都不能保有,哪来十二个皇帝二百年江山呢?所以说,仁义是圣人暂住的旅馆;礼乐,是先王遗留的旧迹。
祭祀祷告结束了,刍狗就应该抛弃;醇酒已经流出来了,糟粕就要丢掉。
仁义尚且这样,何况那些没有它重要的东西呢?”
武后觉得他的意见很好,提拔他做正谏大夫,同时主持编修国史的工作。
后来因为年老有病辞去了职务,不久又改任成均祭酒、冬官侍郎。
张易之等人召集有名望的学者编撰《三教珠英》,又绘制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的画像作为插图,他们想聘请敬则,敬则坚决拒绝,不肯参与,世人都认为他品行高洁。
后来被外派担任郑州刺史,于是辞官退休。
侍御史冉祖雍诬告他和王同皎关系很好,他被贬为涪州刺史。
等到弄清他没有罪过之后,又改任庐州刺史。
再次被召回朝廷时,没有带淮南一件东西,所乘坐的只有一匹马,
子女都跟着他步行而回。
去世的时候七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