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线虫学3

合集下载

04线虫学2 寄生虫学课件

04线虫学2 寄生虫学课件
筒线科、柔线科、泡翼科、尾旋科、旋尾科、四棱科、吸吮科 驼形目Camallanata:驼形科、龙线科 丝虫目Filariata:丝虫科、盘尾科、双瓣科、丝状科
无尾感器亚纲 Adenohorea (Apha: Larvae of Trichinella, freed from their cysts, typically coiled; length: 0.8 to 1.0 mm. Alaskan bear.
第四章 线虫学
第三节 分类与描述
线形动物门 Nemathelminthes 线虫纲 Nematoda 无尾感器亚纲 Adenohorea (Aphasmidea )
毛尾目Trichurata:毛细科、毛形科、毛尾科(毛首科) 膨结目Dioctophymata:膨结科
尾感器亚纲Secernentia(Phasmidea )
➢ 球鞘毛尾线虫(T.globulosa):雄虫交合刺鞘末端膨
大成球形。主要寄生于反刍兽的盲肠。
毛尾线虫生活史
毛尾线虫生活史
毛细科 Capillariidae
毛细属 Capillaria 有轮毛细线虫 C. annulata 鸽毛细线虫 C. columbae (又名封闭毛细线虫 C.obsignata) 膨尾毛细线虫 C. caudinflata 鹅毛细线虫 C. anseris
狒、猕猴和人肠道。
类圆属(Strongyloides)
➢ 毛发状小型虫体,体长小于10mm。食道长约为体长1/3。 子宫与肠道缠绕成麻花状。
➢ 自由生活成虫食道为双球型(杆虫型),有前、后食道球。 ♂有2根交合刺和一个引器。♀阴门位虫体中部稍后方。卵 胎生。
➢ 寄生世代只有孤雌生殖的♀,食道呈柱状,无食道球,即丝 虫型食道。子宫内只有少数几个虫卵,阴门位体后部1/3处。 卵胎生。

线虫的分类鉴定课件

线虫的分类鉴定课件
线虫的分类鉴定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线虫的基本信息 • 线虫的分类方法 • 线虫鉴定技术 • 线虫分类鉴定的应用 • 线虫分类鉴定的发趋势
目录
CONTENTS
01
线虫的基本信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宏基因组学分析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线 虫基因组进行分析,了解 线虫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
04
线虫分类鉴定的应用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农业线虫病害防治
农业线虫病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线虫分类 鉴定对于防治农业线虫病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鉴定线虫种 类,可以确定防治策略,选择合适的农药和防治方法,有效 控制线虫病害的传播和危害。
ERA
线虫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
线虫是一类微小的蠕虫状动物, 属于线形动物门。
特征
线虫通常呈圆柱形,体长一般在 几毫米至几十毫米之间。它们具 有完整的消化道和生殖系统,通 过肌肉纤维的收缩进行移动。
线虫的分类体系
分类依据
线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生 物学特性和基因序列等方面进行。
主要类群
线虫可分为两大类,自由生活的线虫 和寄生的线虫。其中,寄生的线虫又 可以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种类型。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通过分析线虫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进行线虫种类的鉴定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利用特定引物和探针,对线虫DNA进行扩增和检测,快速鉴定线 虫种类。
生物信息学技术
数据库比对
将线虫的基因序列与已有 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 线虫的种类。

线虫学

线虫学

第十一章线虫学第一节一般形态●线虫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呈线性或毛发状。

通常前端钝圆,后端较细。

雌雄异体。

●线虫体表的附属结构:叶冠;颈乳突和尾乳突,颈翼。

侧翼和尾翼;头泡、颈泡;饰板和饰带●线状或毛发状,两侧对称的纺锤形或圆柱形。

前端钝圆,后端纤细,大小可在1mm~1m之间●雌雄异体,雄虫与雌虫明显不同,其尾部有一些特殊构造。

虫体明显分为头部、尾部、背面、腹面和两侧。

●天然孔有口、排泄孔、肛门和生殖孔,雄虫的肛门和生殖孔合为泄殖腔●体壁由角质层、皮下组织层组成。

第二节身体结构●食道:也称咽,食道由肌质和腺质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前部为肌质,后部为腺质。

食道的功能相当于“泵”。

食道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可作为高级分离的依据。

(杆状型食道、丝状型食道、棒状型食道、后食道型球食道、肌腺型食道、列细胞体型食道)●排泄系统:线虫的排泄系统缺少焰细胞,这在动物界绝不近有。

线虫的排泄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腺型、管型。

●神经系统:食道部的神经环,也称食道神经联合,相当于神经系统中枢。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头乳突、头感器、颈乳突、尾乳突和尾感器。

这些器官都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器官为简单弯曲的连续管状构造。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储精囊、输卵管、射精管和泄殖腔组成。

在泄殖腔处有交合刺,位于直肠背侧,交合刺背侧有引器,有时在交合刺腹侧还有副引器。

圆线虫的雄虫,尾部由角皮演化形成交合伞。

交合伞由肋和伞膜组成,肋由背肋、外背肋、侧肋、腹肋组成。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

有双管型和单管型两种生殖系统。

寄生虫线虫多为双管型,指有两组生殖器。

第三节线虫的分类与描述●线形动物门:尾感器纲:包括7个目的虫体无尾感器纲:包括2个目的虫体●尾感器纲:蛔目,杆形目,圆线目,旋尾目,丝状目,驼形目●无尾感器纲:毛尾目;膨结目●雌雄虫交配受精,线虫的生殖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卵生:雌虫产卵卵胎生:雌虫铲除带幼虫的虫卵胎生:雌虫产出幼虫●感染性幼虫:一般第一期幼虫经2雌蜕化形成第三期幼虫,只有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由卵壳内孵出的第三期幼虫即为感染期幼虫,各种线虫的感染性幼虫形态不一。

第三章 线虫的分类鉴定

第三章 线虫的分类鉴定
1. 雌雄均为线型;2.垫刃型食道(背食道腺开口在口针球附近), 食道腺呈洋梨型,与肠平接;3. 雌虫单卵巢,卵母细胞通常单 行排列;4.雌雄虫尾细长、末端向腹面弯曲;5. 雄虫交合伞不 包至尾尖,位于泄殖腔区。
寄生性:根外寄生,或寄生于真菌。 模式种:戴维恩垫刃线虫。
垫刃属
常见植物线虫属的鉴定特征和一般生物学特性
ITS1
5.8S
ITS2
28S
ITS region of ribosomal repeat
rDNA-ITS鉴定根结线虫
植物线虫的其他鉴定方法
rDNA-ITS 测序后同源性聚类分析的系统进化树
植物线虫的其他鉴定方法
2. RAPD-PCR鉴定根结线虫
M.incognita M.javanica M.arenaria
(3) 系统学:探寻线虫种类的起缘及其之间的亲缘关系,追溯其进化过
程。
(4) 分类学:狭义的植物线虫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线虫分类的方法和理论,
广义的植物线虫分类学就是研究上述诸内容的一门科学。
植物线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植物线虫分类学:是运用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方法,依 据线虫表达系统发育关系的性状或性状组合,对植物线虫 进行鉴定、命名和排序,制定可以反映植物线虫进化过程 或阐明各类群内在关系的分类系统,进而揭示植物线虫的 起源及各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分类方 法和理论。
寄生性:内寄生,寄生植物根部表面、形成胞囊,使根部坏死。 模式种:大豆胞囊线虫、甜菜胞囊线虫、燕麦胞囊线虫。
异皮 属
常见植物线虫属的鉴定特征和一般生物学特性
根结属
分类地位:垫刃目、异皮科、根结亚科 形态特征:
1. 雌雄异型,雌虫成熟后呈梨形,表面不褐化,柔软透明; 2. 雌虫双卵巢,卵成熟后全部排到体外的胶质卵囊中;3.雄虫 无交合伞,有引带,尾短于肛门处的虫体直径。 寄生性:内寄生,寄生寄主形成根结,线虫终生保留其中,不 造成根部坏死,寄主广、危害重。 模式种:短小根结线虫。

第二篇 动物蠕虫病学-线虫

第二篇  动物蠕虫病学-线虫

常见病原:胎生网尾线虫(牛)、丝状网尾线虫
与鹿网尾线虫(羊)、安氏网尾线虫(马)。 2 生活史 直接发育。卵胎生。 含幼虫的卵→咽→小肠内孵出幼虫,随粪排出。 L1---- 环境中 ----→L3→宿主肠系膜淋巴结,脱一次 皮变为L4→前腔静脉→心→肺,脱一次皮L5→成虫 3 流行病学 L3耐低温,但对干燥、高温抵抗力弱,并有春季高潮。 成年牛、羊感染高,但主要危害犊牛、羔羊等。
尾觉器亚纲
尾部弯曲,有尾翼, 二根交合刺大小形状不 相同;间 接发育。
圆线目:雄虫有膜质和肋支撑的交合伞。 驼形目: 丝虫目:
线虫纲
无尾觉器亚纲 毛首目:食道长,由1-2列细胞围绕细食道 管组成,仅有一根交合刺或无。
第二节 蛔虫病
各种蛔虫大多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人蛔虫 牛新蛔虫 猪蛔虫 犬弓首蛔虫 蛔科 马副蛔虫 弓首科 猫弓首蛔虫 禽蛔科 西氏蛔虫 狮弓蛔虫 熊蛔虫 小熊猫弓蛔虫 鸡蛔虫 雁蛔虫 珠鸡蛔虫 鸽蛔虫
(1)丙硫咪唑 片剂10-15mg/kg体重口服
(2)伊维菌素 0.3mg/kg体重,1次皮下注射或口服 8 预防 (1)驱虫 出生后15天左右驱一次;一个月后再驱一 次 (2)饲料、饮水清洁卫生 (3)粪便处理 (4) 母牛、犊牛分开,以防犊牛感染母牛
三 犬、猫蛔虫病
由弓首科的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及狮弓
直接发育,在体内不移行。
3 流行病学 力强。 6-9月份为主要感染季节;虫卵抵抗 可传播火鸡组织滴虫病。
4 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第四节 圆线虫病
一 网尾线虫病 网尾科网尾属的线虫寄生于牛、羊、马等草食动 物支气管、细支气管内。 1 病原形态特征p\2-3-20.jpg 大型线虫,白色丝状。雄虫交合伞发达,但分叶 不明显。前、后腹肋起于共同主干,中、后侧肋合 并为一根,前侧肋、外背肋为独立的支干;背肋粗 大,在基部稍下方就分为二根,每根末端形成 2-3 个突起。交合刺粗短,呈海绵样构造,色深暗褐色。 雌虫阴门位于中部,卵壳薄,内含幼虫。

寄生虫实验4-线虫20031课件

寄生虫实验4-线虫20031课件
• 前(3/5)细后(2/5)粗、似马鞭 • 雌虫(长35-50mm)尾端钝圆 • 雄虫(长30-45mm)尾端卷曲,
有交合刺一根
虫卵形态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2000.
大小:50~54×22~23µm,较蛔虫卵小 形状:纺锤形/腰鼓形 颜色:黄褐色 卵壳:较厚,从内到外有脂层、壳质层、蛋白质膜。
二种钩虫成虫形态主要鉴别点
体形 口囊 交合伞 交合刺
背辐肋 尾刺
十二指肠钩虫 “C”型 2对钩齿
撑开时略呈圆形
两刺呈长鬃状,末 端分开
二三分支 有
美洲钩虫 “S”形 1对板齿
撑开略呈扁圆形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 包套于另一刺凹槽内
二二分支 无
钩虫—丝状蚴
丝状蚴(感染期蚴)
鞘膜
钩虫—虫卵
60×40µm 椭圆形 壳薄,无色透明 卵内多为2-4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 间有明显空隙 二种钩虫卵不易区别
两种钩虫成虫口囊比较
十二指肠钩虫
有两对钩齿
美洲钩虫
有一对板齿
雄虫的交合伞和交合刺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交合伞:撑开时略圆; 背辐肋:远端分2支,每支又分3小
支; 交合刺:2根,末端分开
交合伞:撑开时略扁呈扇形; 背辐肋:在基部分2支,每支又分2小
支; 交合刺: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
另一刺的凹槽内
简称鞭虫,常与蛔虫同时存在,但感染率一般低 于蛔虫。
鞭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盲肠,可引起鞭虫病 (trichuriasis)。
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经3-5周发育为含 幼虫的感染性虫卵
感染性虫卵经 口感染人体
幼虫在小肠中孵 出,移行至盲肠

线虫学

线虫学

第十一章线虫学第一节一般形态●线虫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呈线性或毛发状。

通常前端钝圆,后端较细。

雌雄异体。

●线虫体表的附属结构:叶冠;颈乳突和尾乳突,颈翼。

侧翼和尾翼;头泡、颈泡;饰板和饰带●线状或毛发状,两侧对称的纺锤形或圆柱形。

前端钝圆,后端纤细,大小可在1mm~1m之间●雌雄异体,雄虫与雌虫明显不同,其尾部有一些特殊构造。

虫体明显分为头部、尾部、背面、腹面和两侧。

●天然孔有口、排泄孔、肛门和生殖孔,雄虫的肛门和生殖孔合为泄殖腔●体壁由角质层、皮下组织层组成。

第二节身体结构●食道:也称咽,食道由肌质和腺质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前部为肌质,后部为腺质。

食道的功能相当于“泵”。

食道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可作为高级分离的依据。

(杆状型食道、丝状型食道、棒状型食道、后食道型球食道、肌腺型食道、列细胞体型食道)●排泄系统:线虫的排泄系统缺少焰细胞,这在动物界绝不近有。

线虫的排泄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腺型、管型。

●神经系统:食道部的神经环,也称食道神经联合,相当于神经系统中枢。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头乳突、头感器、颈乳突、尾乳突和尾感器。

这些器官都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器官为简单弯曲的连续管状构造。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储精囊、输卵管、射精管和泄殖腔组成。

在泄殖腔处有交合刺,位于直肠背侧,交合刺背侧有引器,有时在交合刺腹侧还有副引器。

圆线虫的雄虫,尾部由角皮演化形成交合伞。

交合伞由肋和伞膜组成,肋由背肋、外背肋、侧肋、腹肋组成。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

有双管型和单管型两种生殖系统。

寄生虫线虫多为双管型,指有两组生殖器。

第三节线虫的分类与描述●线形动物门:尾感器纲:包括7个目的虫体无尾感器纲:包括2个目的虫体●尾感器纲:蛔目,杆形目,圆线目,旋尾目,丝状目,驼形目●无尾感器纲:毛尾目;膨结目●雌雄虫交配受精,线虫的生殖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卵生:雌虫产卵卵胎生:雌虫铲除带幼虫的虫卵胎生:雌虫产出幼虫●感染性幼虫:一般第一期幼虫经2雌蜕化形成第三期幼虫,只有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由卵壳内孵出的第三期幼虫即为感染期幼虫,各种线虫的感染性幼虫形态不一。

线虫总体资料课件

线虫总体资料课件
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 虫,或简称植物线虫。
线虫总体资料
植物受线虫危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的 病害症状相似,因此常称线虫病。习惯上都把寄 生线虫作为病原物来研究,所以它是植物病理学 内容的一部分。
已报道的植物寄生线虫5700多种。它对全世 界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每年造成上千亿美元的 损失。
历史上甜菜胞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 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einsis),温暖地 区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等都引起严重 的植物线虫病害。东北和黄淮地区的大豆胞囊线 虫 ( Heterodera glycines ) 、 甘 薯 茎 线 虫 (Ditylenchus dipsaci)、粟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 (均为Aphelenchoides besseyi)都一直造成生产上 的严重损失,近年来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已传人我国并在江苏、安徽等省蔓延, 引起一些松树树种的毁灭性危害。因此,植物的 线虫病害一直受到人门的重视。
6、植物病原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 的植物细胞或组织内取食和繁殖,在植物体外就 依靠它体内储存的养分生活或休眠。
线虫的传播有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 1、主动传播
Nematodes spread through the soil slowly under their own power. The overall distance traveled by a nematode probably does not exceed a few meters per season.
线虫总体资料
自然力传播中以水流传播,特别是灌溉水的 传播最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线属(Strongylus)

共同特征:口囊发达,具口领和内、外叶冠。雄虫 二根等长交合刺,发达的交合伞和肋。虫卵椭圆形, 无色,卵壳薄,分二层,卵内含分裂的卵细胞 8~ 32个,卵细胞与卵壳间有空隙。
三种圆线虫鉴别特征:主要依据口囊内齿的有无及数目 和形状。 1、马圆线虫(四齿圆线虫)(S. equinus):。虫体 大,呈灰红色或红褐色。有内外叶冠。口囊呈 中宽桶形, 背沟狭长。口囊内有大型背齿和2个亚腹侧齿,交合伞 发达,2根等长线状交合刺。
马圆线虫:16~18个 无齿圆线虫:22~24个 普通圆线虫:32个
马圆线虫生活史
线虫病治疗药物
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 左旋咪唑 氯氰碘柳胺钠 羟嘧啶
酒石酸甲噻嘧啶
伊维菌素
盅口科Cyathostomidae(毛线科Trichonema)

盅口属Cyathostomum(毛线属Trichonema) 盂口属Poteriostomum 辐首属 Gyaocephalus 杯环属 Cylicocyclus 杯齿属Cylicodontophorus 杯冠属Cylicostepanus 鲍杰属 Bourgelatia 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
宿主
(结肠)
哥仑~
>口领
辐~
前部弯 曲颈翼 膜发达 >口领
横沟分为 前后二部
内40~48 外20~40 内38~40 外0
绵羊山羊、 羚羊、牛 牛
甘~
膨大 >口领
内22~24 外11~12 内36 外18 内20~24 外10~12
♂14.5~16.5 ♀18~22 ♂12~14 ♀16~20 ♂13~15 ♀17.3~20.3
绵羊
微~
前部直 颈翼膜 无或不 明显
<口领
肠前 段部 肠前 段部
绵山羊牛 驼鹿 绵羊、 山羊
粗~
显著膨大 >口领
食道口线虫生活史
肠壁结节
网尾科 Dictyocaulidae
网尾属 Dictyocaulus
丝状网尾线虫 D. filarial 胎生网尾线虫 D. viviparus 骆驼网尾线虫 D. cacmeli 安氏网尾线虫 D.arnfieldi
分类特征
口腔形状是重要的分类特征,常可分到属。圆线科 的口囊发达,底部常具齿;钩口科的口囊也发达, 但向背侧弯曲,腹部具尖齿或圆形切板;毛圆科口 囊小,但吸血者具齿或矛;典型的后圆科无口囊。 圆线虫雄虫具有典型的交合伞;肋的位置与形状具 分类意义。 圆线目通常有排卵器,其形状具分类意义。 交合刺的形状也有重要的分类意义。

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在
有交合伞类线虫中,毛圆科系小型 毛发状虫体,长0.5-3cm。 包括毛圆属、奥斯特属、背带线虫 属、血矛属、长刺属、马歇尔属、 古柏属、细颈属、似细颈属、猪圆 线虫属、特尼登属、壶肛属、鸟圆 线虫属和诺克属等14个属。
血矛属(Heamonchus)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

牛羊吃入 外界 四胃粘膜内
吸附粘膜表面
虫卵
数天
披鞘L3
约1.5天
L4
L5
第12天
成虫
第18天
圆线科(Strongyloidea) 圆线属 Strongylus 三齿属 Triodontophorus 盆口属 Craterostomum 食道齿属 Oesophagodontus 夏柏特属 Chabertia 虫体粗大,大多数有一口囊。有叶冠、角 质齿或切板。交合伞发达,交合刺细长。 为大型圆线虫,包括马属动物大肠的线虫 和象的大肠线虫等。

胎生网尾线虫 (D. viviparus): 寄生于牛、骆驼及各种野生反刍 兽支气管及气管内。♂长40~ 55mm,中、后侧肋完全融合。 ♀长60~80mm。
网尾线虫生活史
胎生网尾线虫
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 后圆属(Metastronglus)
野猪后圆线虫M. apri (M. elongatus长刺后圆线虫) 复阴后圆线虫M. pudendotectus (短阴道后圆线虫) 萨氏后圆线虫M. salmi

结节

肠壁结节
口囊
叶冠 口领
头泡
口囊
口领 头泡
颈乳突
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
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
微管食道口线虫
辐射食道口线虫
有齿食道口线虫
食道口线虫鉴别特征
虫名 外形 特征 头泡 颈乳突 叶 冠 叶数
颈沟稍 后方 颈沟略 后方 食道后 方肠始 部
体 长 mm ♂12~13.5 ♀16.7~18.6 ♂13.9~15.2 ♀14.7~18
第四章 线 虫 学
三. 圆线目(Strongylata)
细长型虫体; 食道常呈棒状; 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卵生; 毛圆科、圆线科和钩口科的卵壳薄而光滑, 椭圆形,大小约100×50μm,刚产出的卵 很少发育到超过桑葚胚,统称为圆线虫型 虫卵(strongyle-type egg)。

圆线目(Strongylata)
钩口属 Ancylostoma

成虫系小肠内吸血寄生虫。具大的向背侧弯曲的口 囊,口边缘有齿或切板。雄虫交合伞发达,常见雌 雄处于交配状态,形成“T”形外观,卵呈典型的圆 线虫卵,随粪便排出的卵处于桑葚期。
犬钩口线虫(A.caninum):寄生于犬、猫、狐,偶 寄生于人。虫体呈淡红色。前端向背面弯曲,口囊大, 腹侧口缘上有3对大齿。口囊深部有2对背齿和1对腹 侧齿。虫体长10-16毫米。排出的卵含8个卵细胞。 巴西钩口线虫(A.braziliense):寄生于犬、猫、 狐。腹侧口缘上有1对大齿,1对小齿。


2、无齿圆线虫(S. edentatus):又名无齿阿 尔夫线虫。口囊内无齿;上宽下窄杯状,背沟处 加厚。

3、普通圆线虫(S. vulgaris):也叫普通戴 拉风线虫、代氏线虫、二齿线虫 。口囊呈上宽 下窄杯状,底部背侧一对钝圆的耳状齿,外叶 冠边缘呈花边样构造。
三种圆线虫L 3 肠细胞数:
系“小型圆线虫”。较圆线科的口囊小,有或无颈沟,有明显的叶冠。
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
成虫寄生于反刍兽、猪和灵长类结肠腔。 幼虫钻入肠粘膜、肠壁形成结节,故称结节虫。 口囊呈小而浅的圆筒形,其外周为一显著的口领和 叶冠。某些种前部表皮膨大形成头泡。有颈乳突。 交合伞发达;等长交合刺;排卵器发达,呈肾形。
三叶侧唇
肋融合
棒状食道
野猪后圆线虫
复阴后圆线虫
萨氏后圆线虫
后圆线虫生活史
痰→口→咽→肠→粪→外界 蚯蚓吃入
成虫
含L1卵
卵或L1
L3
感染性幼虫
细支气管←肺泡←门V.←肠壁淋 盲肠肠壁或大肠前 猪吃入 支气管 巴管 段肠壁或肠淋巴结
L5
1~5d
L3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常见终末宿主为猪和 野猪,羊、鹿、牛等反刍兽和人偶感,中间宿主为蚯蚓。从感染 性L3被猪吃入,经移行并到肺内形成成虫需23~35天,感染后5 ~9周为产卵盛期,成虫寿命约一年。
30~45× 0.32~0.385

1.4~1.7mm, 双钩

2.1~2.4mm, 单钩
长4~4.5mm, 末端单钩 Nhomakorabea引器阴道 尾部 虫卵μm

长,>2mm
90μm,向腹面弯 51~54× 33~36

<1mm
175μm , 直 , 阴门盖大 57~63× 39~42
1~2mm
95μm,稍弯 52.5~55.5× 33~40
原圆科 Protostrongylidae
原圆属 Protostrongylus 柯氏原圆线虫 P. kochi 缪勒属 Muellerius 毛样缪勒线虫 M. capillaris 囊尾属 Cystocaulus 有鞘囊尾线虫 C.ocreatus 刺尾属 Spiculocaulus 歧尾属 Bicaulus 新圆属 Neostrongylus 鹿圆属 Elaphostrongylus 拟马鹿圆属 Parelaphostrongylus
由于虫体呈丝线状,寄生于肺,所以又称 肺丝虫或肺线虫。
共同特征:虫体乳白色或灰白色,丝线状,口囊 小,口缘有一对三叶侧唇。食道呈棍棒状,末 端稍膨大。交合伞一定程度退化,背叶小,肋 一定程度融合。一对细长的等长交合刺末端有 小钩。雌虫阴门紧靠肛门,有阴门盖,后端向 腹面弯曲。卵胎生。 虫卵椭圆,无色或灰色,壳厚,带有细小乳状突 起,卵内含一盘曲2~2.5圈的幼虫。
缪勒属 Muellerius 毛样缪勒线虫(M. capillaris):分布最广,寄生于 羊的肺泡、细支气管、胸膜下结缔组织和肺实质中。 雄虫交合伞高度退化,尾部呈螺旋状卷曲。
比翼科(Syngamidae) 比翼属(Syngamus):虫卵两端有盖。雄虫以 其交合伞附着于雌虫阴门部交配,呈“Y”字形 外观,不独居。
虫体因吸血而呈淡红色。 雄虫长15-19mm,雌虫长 27-30mm。 雌虫体内白色的生殖器官 环绕于红色含血肠道周围, 形成红白线条相间的外观, 故称捻转血矛线虫或捻转 胃虫。

颈乳突显著,呈
锥形,伸向后侧 方。 口囊内有一矛状 角质齿。
雄虫

交合伞背叶小,不 对称,偏左,背肋 倒“Y”型。 侧叶和侧肋长。


交合刺短粗,末端 有小钩。有引器。
雌虫
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显著的瓣状或舌
状阴门盖。

捻转血矛线虫虫卵 卵内含16~32个卵细胞,分上、 中、下三层排列。
毛发状
捻转血矛线虫生活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