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线虫学1
线虫1

伊维菌素
(3)加强粪管
干 水 粪 粪 泥封堆肥法(52℃~70℃) 五格三池贮粪法(沉淀、氨) 粪尿混合贮存(氨) 沼气池( 沉淀、氨)
沼气池
毛首鞭形线虫
(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 1771)
简称鞭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 引起鞭虫病(trichuriasis)。
二、生活史
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
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发育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
虫卵在外界土壤的发育
潮湿、荫蔽、 氧气充足和适 宜的温度(2130oC)
蛔虫的 感染期
受精卵
2w
含幼虫卵
第1次蜕皮
1w
感染期 虫卵
虫体在人体的发育
经口食入:
感染期虫卵
6~8h
孵出幼虫穿过肠壁
人体内移行 经肝、肺
幼虫
引起:胆道大出血
肝脓肿 胆结石、胆囊破裂 胆汁性腹膜炎 钻入胆总管 的蛔虫
28
蛔虫钻入肝脏
(2)蛔虫性肠梗阻
回肠多见。 发展:绞窄性肠梗阻、
肠扭转、肠套叠和肠坏
死。 甚至肠穿孔、急性 腹膜炎。
30
四、实验诊断
1. 粪便检查: 直接涂片法:1片检出率80%,三片95% 沉淀集卵法: 提高检出率 饱和盐水浮聚法: 2. 驱虫治疗性诊断 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采用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nnaeus, 1758)
简称蛲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 肠和结肠,引起蛲虫病 (enterobiasis)。 以学龄前低龄儿童易感为特征。
一 、形态
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状。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
![[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https://img.taocdn.com/s3/m/0699105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e.png)
2023医学]医学寄生虫学线虫•概述•线虫的分类与分布•线虫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线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目•线虫的治疗与预防•线虫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录01概述1线虫的定义与特征23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Nematoda),是一类蠕虫,通常呈线形或圆柱形,体壁与外界环境有高度接触。
线虫具有外皮(cuticle)和肌肉(muscles)两种主要结构,后者使线虫能够进行伸缩和移动。
线虫多为雌雄异体,繁殖方式多为卵胎生(ovoviviparous)或卵生(oviparous)。
03线虫感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改善卫生条件、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以及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线虫在医学寄生虫学中的地位与作用01线虫是医学寄生虫学中一类重要的寄生虫,可感染人体,引起各种疾病。
02线虫感染通常与卫生条件、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线虫的生活史及生命周期线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卵阶段通常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或土壤中,幼虫通过食物或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成虫通常在人体肠道或其他器官中寄生,并产卵,卵随后发育为幼虫并重新进入人体或外界环境,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一些线虫可以在人体内形成囊肿或脓肿,造成更为严重的病变。
02线虫的分类与分布线虫属于蠕虫类,是一类形态结构相似但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各异的寄生虫。
线虫系统发生是指从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线虫种类的系统关系,这些关系可以通过遗传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线虫的分类地位及系统发生线虫分布广泛,在各种自然环境中都有其存在。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线虫分布尤为广泛,在温带地区也有分布。
在一些气候潮湿、雨量充沛、植被丰富的地区,线虫的分布也较为集中。
线虫的分布范围及流行地区线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水源传播、食物传播、土壤传播、昆虫传播等。
易感人群主要包括生活在流行区的居民、旅游者、野外工作者等。
此外,一些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也容易感染线虫。
线虫 (1)(医学PPT课件)

三、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
分类地位: 侧尾腺口纲 Secernentea 垫刃目Tylenchida 滑刃线虫科Aphelenchoididae 伞滑刃线虫属 Bursaphelenchus
危害和重要性: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 毁灭性流行病。是国际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属 于危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病害。可导致大量松 树枯死,对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 严重破坏。
结薯少而小、品质差 产量损失高达90%以上
当土壤中存在着大丽轮技菌(Verticunum dahliae) 时,能与线虫相互作用,共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导致马铃薯的早死病(early dying disease)发生。
• 症状:
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发病植株在田间 呈块状分布。
病株⇒生长矮小⇒茎细长⇒开花少或不开花;
☞ 过筛分离法
• 可分离土壤中的 所有线虫(包括 活动性大的和小 的,个体大的或 小的。
形态鉴定方法
1、体形 (雌雄同形或异形、热杀死后直或弯曲或呈螺旋形) 2、外部形态特征
唇区、侧区、根结线虫的会阴花纹、胞囊线虫阴门锥、雄虫交合 伞的有无及特征 3、内部形态特征
口针长度及形态 排泄孔开口的位置 雌虫卵巢的特征 雄虫交合刺及导刺带的形状 4、体躯的大小比值——De Man 公式 a=体长÷体宽; b=体长÷体前端至食道与肠连接处; c=体长÷尾长; V=头顶至阴门处的长度÷体长×100 T=精巢长÷体长×100
定居型内寄生线虫,马铃薯金线虫的抗逆性强,如 果土壤类型和温度合适,胞囊内的卵可以在土壤中 存活长达28年之久。适合在气候凉爽的地区发生。
寄生虫之线虫1

蛲虫病例
患儿4岁,女性,右眼内眦奇痒20余天,自觉似小 虫钻动感,流泪。既往有肛门搔痒史。于1997年6月17日 来诊。检查:视力:双眼均为1.5,左眼正常,右眼球结 膜内眦部充血,角膜、巩膜无异常发现,在下泪小点上发
现乳白色尖细约1.5毫米、摆动频繁的东西。用眼科镊夹
出一条线头样蛲虫,紧接又一条探出泪小点,一连取出7 条。取出后测量虫体长10.5 mm 2条,11mm 4条,4.3 mm 1条。经鉴定为蛲虫。对患者取出成虫后,给予冲洗泪道, 局部滴用氯霉素眼药水,以预防泪道感染,观察患者大便 发现有蛲虫在爬行。给予口服扑蛲灵、肠虫清。
Life Cycle
小肠 ♀×♂ 成虫产卵
小肠内 蜕皮1次 支 气气 管管
外界土壤 → → →卵→ → →含幼卵→ → →感染期卵 排出 发育2W 蜕皮
严重感染→左心 →右心←←←←肝←←←←肠壁
肺泡内
小肠内 孵出幼虫
蜕皮2次
幼
虫(移行)
成虫寄生小肠, 一半消化食物为 营养,♀×♂, ♀→卵→随粪排 外界。 受精卵2-3周发 育为感染期卵。 人误食卵,小肠 内孵出幼虫→移 行肺泡7-10天→ 咽下→胃→小肠 发育为成虫。
特例
* 广西一17岁男孩肠 梗阻,手术在肠内取 出200条成虫; * 南非一9岁女童,因 窒息死亡,在其胃内、 胆道、肠道内发现908 条蛔虫;
* 台湾11岁男孩感染 1806条,重4KG;
* 蛔虫侵入心、胰、 动脉、耳道、眼等。
四、实验诊断
1、虫卵检查
Diagnosis
直接涂片法(首选)
饱和盐水浮聚法
蛔虫和鞭虫生活史比较
蛔虫 寄生部位 虫卵离体途径 体外发育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体内移行 从感染→产卵 成虫寿命 小肠 粪便 3W 感染性虫卵 经口 入血、经肺 60~75天 1年 鞭虫 盲肠 粪便 3W 感染性虫卵 经口 无 1~3月 3~5年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线虫

线虫在人体内的寄生种类
线虫在人体内寄生的种类很多,包括肠道线虫、血液线虫、细胞内寄生线虫、 眼部线虫、神经线虫、皮肤线虫等。每一种寄生线虫都有不同的病理和临床 表现。
线虫寄生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 病学特点
线虫寄生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是食物、水源、昆虫叮咬等。其流行病学特点包 括地域性和季节性流行、易感人群的分布以及传播方式的差异等。
线虫寄生病的防治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疫苗预防以及卫生教育等。 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也是线虫寄生病预防的重要手段。Leabharlann 线虫对人体的危害和致病机理
线虫对人体的危害和致病机理包括:摧毁宿主组织、引起感染和免疫反应、 释放毒素以及干扰宿主正常生理功能等。
线虫的诊断方法和检测技术
诊断线虫寄生病的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现 代的检测技术包括PCR、酶免疫分析和电子显微镜等。
线虫寄生病的防治措施和预防 方法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线虫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线虫大纲
什么是线虫?
线虫是一类细长的寄生动物,寄生于各类生物体内。它们具有柔软的身体和流线型的外形,有的具有环节分节,有 的完全是透明的。
线虫分类和形态特征
线虫分为各种不同的科属,其形态特征包括身体长度、环节数、鳞片的存在 与否以及体型等。不同的线虫具有独特的外部形态。
线虫讲解课件

3
一、形态
1.成虫
多呈圆柱形,体表光
滑不分节; 大小因虫种而异;
蛔虫(20)
雌雄异体,雌大雄小;
雌虫尾尖直,雄虫尾
卷曲或成伞状。
钩虫(1)
4
2.虫卵 一般为椭圆形,无卵盖 多为黄色、棕色或无色。 卵内含卵细胞或胚蚴。 有些虫卵发育快,产出前
已形成幼虫,称为卵胎 生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39
口囊和齿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40
雄虫交合伞和背辐肋 背辐肋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41
(二)虫卵 两种钩虫卵相似,不易区别
大小为56~76×36~40μm
椭圆形,无色透明
卵壳极薄
卵内含4~8个卵细胞
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明
显均匀的空隙
空隙
卵壳 卵细胞
42
恢复期:肌纤维内幼虫囊包形成,损 伤肌组织修复,病情好转或恶化。
57
←幼虫侵入肌肉 ←眼睑水肿
眼结膜充血→
58
诊断 询问病史(饮食史等) 患者肌肉活检,查获幼虫囊包确诊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治疗: 首选药物为阿苯达唑
59
第八节 丝 虫
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流行;
该虫经按蚊叮咬人而感染;
➢丝状蚴的感染方式
➢经皮肤、毛囊、汗腺等主动侵入
➢经口(乳汁、食用转续宿主)
➢经胎盘感染胎儿
➢幼虫在体内移行:皮肤→静脉→
右心→肺→支/气管→会咽→胃→小
肠
➢ (有些有迁延移行现象,无)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成虫寿命: 7年; 5~15年
线虫学PPT课件

38
异刺线虫虫卵椭圆形,灰褐色,卵壳厚,内 含一个胚细胞,卵的一端较明亮(与鸡蛔虫 卵鉴别)。
39
40
41
异刺线虫生活史
寄生于鸡等禽类的盲肠。鸡异刺线虫 还是火鸡组织滴虫的传播者。
虫卵
适温湿 2周
感染性虫卵(含幼虫)
饲料、饮水 或蚯蚓
L
成虫
盲肠 24~30d
鸡吃入
42
六、旋尾目(Spirurida)
大型线虫。雄虫长15~25cm×3mm, 雌虫长20~40cm×5mm。 人蛔虫(A.lumbricoides):形态与猪 蛔虫相似,寄生于人小肠。
4
5
6
猪蛔虫虫卵
短椭圆形,长50~75μm,黄 褐色,壳厚,分四层,由外向内依次为凹凸 不平蛋白质膜、真膜、卵黄膜(胚层)和内 膜(胚膜),卵内含一个未分裂的圆形或近 圆形胚胎(胚细胞),其二端与卵壳之间各 有一个新月形空隙。
2
蛔目特点
粗大型虫体;具三片唇,一背唇,二 亚腹唇;无口囊。食道简单,肌质 柱状。雄虫尾部常弯向腹面;有些 属的蛔虫有颈翼膜,使头部呈弓形, 如弓蛔属(Toxascaris)和弓首属 (Toxocara)。卵壳厚,处于单细 胞期。直接发育型。
3
蛔 属(Ascaris)
猪蛔虫(A.suum):寄生于猪小肠内的
锐形科(华首科) Acuariidae:锐形属(华首属)、 分咽属、 链首属、副柔线属 似蛔科 Ascaropsidae:似蛔属 、泡首属 、西蒙属、 颚口科 Gnathostomatiidae:颚口属 筒线科 Gongylonematidae:筒线属 柔线科 Habronematidae:柔线属 泡翼科 Physalopteridae:泡翼属 尾旋科 Spirocercidae:尾旋属 旋尾科 Spiruridae:柔线属 四棱科 Tetrameridae:四棱属 吸吮科 Thelaziidae:吸吮属、尖旋尾属
昆虫线虫学

王丽芳等人采用以上两种培养方法繁殖异小杆线虫, 测定和计算不同方法得到的线虫产量、质量和效率。 结果,液体培养中接种单菌线虫是非单菌线虫产量的2. 1 倍,效率是其3. 5 倍。固体培养线虫的产量和效率 是其液体培养的3. 7 倍。经调查,固体培养的线虫致 病力和存活率稍高于液体培养。
四、昆虫寄生线虫在生防中的应用
昆虫病原线虫的感染期幼虫(infective juvenile , IJ ) 是其一生中唯一具有侵染能力和可自由 生活于寄主体外的虫态,一般滞育不取食,体外包裹着已 经蜕去的第2 龄幼虫的表皮,对外界不良环境的耐受能 力强,又称为耐受态幼虫(dauer juvenile , DJ ) 。
当线虫借助水膜运动,寻找到寄主昆虫,通过昆虫 自然孔口或表皮进入寄主血腔后,释放共生菌,菌在 昆虫体内增殖,并产生毒素,一般在常温下24-48 h内 可致死寄主。
3、温湿度
线虫对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其 生长、发育、侵染、繁殖乃至生存都将受到制约。 研究证实载体的温度与线虫的存活力呈正相关,昆 虫寄生线虫可生活在0℃-40℃ 之间,但各种不同的线 虫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温度不仅影响线虫的发育和繁 殖,而且还影响其对寄主的侵染。
湿度是影响昆虫寄生线虫存活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 一。增大湿度对提高线虫防治害虫有重大影响,一般 认为,相对湿度超过80%较为适宜。在有雨、雾和露 的情况下,线虫的寄生率高,反之,寄生率低。
中国农科院专家在麦地和玉米地撒 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粘虫,已取得显著成效。其实 在自然界,这类线虫对一些农作物主要害虫的侵染率 相当高。如线虫对水稻头号害虫褐飞虱的侵染率一般 也有50%~70%,最高可达90%以上。正是由 于这类线虫的有力制约,才使得这种水稻毁灭性害虫 自然种群数量不易增殖成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生殖系统
①雄性生殖器官 为单管型,由睾丸、输精 管、贮精囊及射精管相连而成,射精管通入 泄殖腔。
在雄性器官的末端部分常有交合伞、交合刺、引器、 副引器等器官,起到辅助交配的作用。 交合伞为一种叶状膜,是由肌质的肋支撑着。
1.前腹肋 2.后腹肋 3.前侧肋 4.中侧肋 5.后侧肋 6.外背肋 7.背肋 9 8.腹肋组(2对) 9.侧肋组(3对) 10.背肋组(1对半)
毛发状 线状
猪消化道寄生的线虫
羊肠道寄生的线虫
颜色
活虫体通常乳 白色,吸血虫 体常带红色。
大小
最大的长达1米以上如麦地那龙线虫。 最小的只有1毫米,如旋毛虫。 多数在1-4厘米之间。
旋毛虫(长1-2毫米)
马蛔虫(长10多厘米)
结构
分头、尾部,背、腹和侧面。 体表有口、排泄孔、肛门和生殖 孔,雄虫的肛门和生殖孔合为泄 殖孔。
• 3.肌肉组织:由单层肌细胞组成;肌层 被4条纵索分割成4个区。线虫的体肌仅 有纵肌而无环肌。 食道和内脏器官有环 肌。
三. 体 腔
没有浆膜作衬里,因此称假体腔 (pseudocoel)。其内有液体和各种 组织、器官、系统。假体腔液液压很 高,维持着线虫的形态和强度。
四、消化系统
线虫有完整的消化道。为一直管状。 口→(咽)→食道→(胃)→肠→直肠→肛门。 口孔:通常位于头部顶端。有唇片、叶冠、角质环 或有齿、板等构造。 口腔:有些种口腔的角质衬里非常厚,成为硬质构 造,称为口囊。长有齿、口针或切板等构造。 食道:杆状型、丝状型、棒状型、后食道球型、肌 腺型、列细胞体型。 肠:管状 直肠 肛门:雌虫肛门单独开口。
线虫雌虫生殖系统
1.卵巢 2.输卵管 3.受精囊 4.子宫 5.排卵器 6.阴道 7.阴门
有些线虫的阴门有角皮形成的 “阴门盖或阴门球”
阴 门 盖
雌性生殖系统多为双 管型,分别由卵巢、 输卵管、受精囊及子 宫组成。
子宫末端的肌肉常更为发达, 称排卵管,两个子宫的排卵管 汇合后形成阴道,由阴门开向 体外。
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神经中枢在食道部,是围 绕食道的神经环,向前后发出神经干。 感觉器官:线虫体表有许多乳突,如 头乳突、唇乳突、尾乳突或生殖乳突等, 都是神经感觉器官。虫体前端有头感器。 大多数尾端有尾感器;尾感器的有无是 线虫分纲的重要依据。
线虫的感觉器官--乳突
乳突
线虫的感觉器官--头感器
③线虫尾部 雌虫的尾部通常 垂直,雄虫的尾部通常弯曲, 有的还有一些特殊结构。 垂 直 的 雌 虫 尾 部
弯 曲 的 雄 虫 尾 部肛门雄虫尾源自呈伞状第二节 基本发育过程
一、线虫生殖方式:
根据雌虫产出的虫卵发育情况,线虫生殖方 式有3种: 卵生(oviparous):如蛔虫和毛首线虫类; 卵胎生(ovoviviparous):如后圆线虫类、 类圆线虫类和多数旋尾线虫类; 胎生(viviparous):旋毛虫和恶丝虫类等。
食道口线虫前部
口孔 口腔
咽管
肠道
口孔在虫体头端,口孔周围往往有唇片围 绕,唇片上有感觉乳突。无唇的线虫,则有 叶冠;
叶冠
乳突
模式图
电镜图
唇片
乳突
6、4、3或2片
有的线虫口腔膨 大并角质化、形成 口囊,有的在口囊 内还有角质化的齿、 口刺、切板等结构。
口囊
切板
齿
• 咽管腔的特点是其横切面呈三向放射状, 一向腹面,二向背侧。
二期幼虫 L2 第二次 蜕皮
排 出 虫 卵
三期幼虫 L3
第三次 五期幼虫 L5 蜕皮
成虫
四期幼虫 L4
第四次蜕皮
从诊断、治疗和控制的角度出发,可将 线虫生活史划分为4个期间:成虫期、感 染前期、感染期和成虫前期。 各期间之阶段分别称为污染、发育、感 染和成熟。
成虫期
成 熟
污染
感染前期
自由生活或中间宿主阶段 发 育 宿主或终末宿主阶段
第四章
线虫学
第一节 一般形态结构 第二节 基本发育过程 第三节 分类与描述
线虫特点
种类众多。 生活史简单。 分布广泛。 宿主及寄生部位广泛。 多数为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且 寄生数量大。
第一节 一般形态结构
一、 线虫的基本形态
1. 形状
圆柱形
纺锤形
蛔虫(圆柱状) 马圆线虫(棒状)
成虫前期
感染
感染期
成虫前期:系指线虫从进入终末宿主 至其性器官成熟所经历的所有幼虫期, 完成这一阶段的时间称为成熟。 感染前期:系指线虫由虫卵或初期幼 虫转化为感染期的所有幼虫阶段,完 成这一阶段的时间称为发育。 潜在期:从侵入终末宿主至成虫排出 虫卵或幼虫于宿主体外的时间称为潜 在期。
潜在期?
8 1 2
3 4 5
10 7 6
线虫雄虫交合伞
交配时起固定雌虫的功能。
线虫雄虫交合刺
线虫雄虫尾端多具单 一或成对的交合刺。 交配时有掀开雌虫生 殖孔的功能。
两根交合刺通常形状 和长度显著不同
②雌性生殖器官 为单管型或双管型,多为双管 型,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 道(为双管型生殖系统两条子宫汇合而成)等 部分,这些管状结构在外观上只有粗细之分。
土源性线虫的发育史
土源性线虫的发育史
生物源性线虫发育史
(L3)
(L3)
丝虫目的幼虫—微丝蚴 在血液中
食道的形状有圆柱状,棍棒状或漏斗状; 有的线虫的食道有一个或两个球状膨大部, 称为食道球;有的线虫的食道分前肌质部和 后腺体部组成。
食道球 棒状食道 圆柱状食道
线虫食道的形状、长短、结构在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
杆状型
后食道球型
棒状型
丝状型
列细胞体型
五、排 泄 系 统
有腺型、管 型,管型呈H 形或∩形。 排泄孔位于 食道部腹面 正中线上。
③虫卵的大小
• 虫卵的大小随种类不同而不同,通 常为十几至几十个微米。
④虫卵的基本结构
包括外部卵壳和内部的卵胚(即胚细胞) 两部分。
卵胚 卵壳
⑤卵壳
• 卵壳通常是光滑的,也有凸凹不平的,如蛔虫卵。 • 卵壳一般3层:内层为薄的脂质层,无渗透性; 中层为几丁质层;外层为蛋白质层。
幼虫形态
毛圆线虫 乳突类圆线虫
①卵生虫卵
• 有的虫卵内胚胎尚未分裂,如蛔虫卵; • 有的处于早期分裂状态,如钩虫卵; • 有的处于晚期分裂状态,如圆线虫卵
蛔虫卵
钩虫卵
②卵胎生虫卵
• 卵胎生是卵内已形成幼虫,如后圆线虫卵
六翼泡首线虫虫卵
③胎 生
• 旋毛虫雌虫产出幼虫
线虫虫卵特征
①形状 线虫的虫卵通常为近似圆形或椭圆形
②颜色 灰白色或无色或黄褐色或灰褐色。
细颈三齿线虫
普通戴拉 风线虫 马圆形线虫
无齿阿尔 夫线虫
丝虫目的幼虫—微丝蚴 在血液中
幼虫
• 线虫幼虫需经1~2次蜕化后才对宿主具有感染性 (侵袭性)。根据线虫幼虫对宿主具有感染性时 的情况不同将其分为三种: ( 1 )感染性虫卵 —— 具有感染能力的幼虫仍在卵 壳内不孵出,例如,蛲虫、毛首线虫、蛔虫等。 ( 2 )感染性幼虫 —— 有感染能力的蜕化幼虫已从 虫卵内孵出,例如,卵胎生线虫、胎生线虫及部 分卵生线虫等。 ( 3 )披鞘幼虫 —— 幼虫脱去旧角皮,生出新角皮, 达到感染性阶段时,脱去的旧角皮仍留在幼虫身 上不弃去。其对外环境的抵抗力更强。例如,马 圆线虫、钩虫、血矛线虫等。
成虫前期 成虫期
感染期
感染前期
线虫的发育类型
线虫的虫卵发育到感染性阶段,有的需 中间宿主参与,有的不需中间宿主参与, 前者称间接发育型(生物源性)线虫,后 者叫直接发育型(土源性)线虫。
1)直接发育型 是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如粪便和
土壤中直接发育到感染阶段。通常为卵生。如:蛲 虫毛尾线虫、蛔虫、圆线虫、钩虫。 宿主
多为雌雄异体;雄虫较细小,后部弯曲, 有辅助交配器官。雌虫稍粗大,尾部直。
♀
♂
二、体 壁
由角质层(角皮)、皮下组织、肌层构成。
1.角皮
角质层覆盖体表,由皮下层分泌物形成,质坚, 光滑,有环纹、斜纹、纵脊﹑横脊﹑刺等,具有 帮助虫体附着及运动等功能。
角皮常参与形成体表的一些特殊结构如头泡、 颈膜、尾膜、唇片、叶冠、交合伞、乳突等。 除具有附着﹑感觉和辅助交配等功能外,这些 构造的位置﹑形状和排列常可作为分类特征。
外界
感染性虫卵
宿主
成虫
虫卵
含幼虫虫卵 感染性幼虫
童虫
成虫
2)间接发育型
• 间接发育型 : 幼虫需在中间宿主如昆虫和软体动物 等体内才能发育到感染性阶段的虫种。 • 如:旋尾线虫、原圆线虫、丝虫、龙线虫、旋毛虫 宿主
成虫
外界
含幼虫虫卵 幼虫
中间宿主
宿主
感染性阶段
成虫
根据线虫发育到感染性阶段所需的 环境——是否需中间宿主,产卵部位、 感染性阶段状态及其在宿主体内是否移 行,可将线虫的发育史细分为10种类型。
头泡和颈泡:分别指在头端或食 道区周围形成的角皮膨大。
叶冠
头泡
食道口线虫前部
马圆形线虫雄虫的后端
交合刺
♂
交合伞
♀
2.皮下组织:由一层合胞体细胞组成。在 虫体背面、腹面和两侧中央部的皮下组织增 厚,形成四条纵索(longitudinal cord), 分别称为背索(dorsal chord)、腹索 (ventral chord)和侧索(lateral chord)。 排泄管和侧神经干穿行于侧索中,主神经干 穿行于背、腹索中。
头泡
侧翼膜
叶冠(leaf crown):环绕在口囊边缘 的细小叶片状乳突,1或2圈。有内叶冠 和外叶冠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