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剂量
抗生素使用剂量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等一日~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疗程~日. 泌尿系统感染和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一日~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疗程~日. 对于某些危及生命的感染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酌情增量至一日.~.g/k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婴幼儿常用剂量为一日~mg/kg分~次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1.肌内注射溶液的配制:以3.6ml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含250mg头孢曲松的溶液。
2.静脉给药溶液的配制:将9.6ml前述稀释液(除利多卡因外)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 含100mg头孢曲松的溶液,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成人常用量肌内或静脉给药,每24小时1~2g或每12小时0.5~1g。
最高剂量一日4g。
疗程7~14日。
小儿常用量静脉给药,按体重一日20~80mg/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1.肌内注射溶液的配制:以3.6ml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含250mg头孢曲松的溶液。
2.静脉给药溶液的配制:将9.6ml前述稀释液(除利多卡因外)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 含100mg头孢曲松的溶液,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成人常用量肌内或静脉给药,每24小时1~2g或每12小时0.5~1g。
最高剂量一日4g。
疗程7~14日。
小儿常用量静脉给药,按体重一日20~80mg/头孢哌酮、肌内注射,成人1g~2g,每12小时1次,每日2~4次。
严重感染可增至1次4g,每12小时1次。
儿童每日50mg~200mg/kg,分2~4次给药。
静注或静滴可用或5%注射液溶解稀释供输注头孢呋幸钠本品可深部肌内注射,也可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常用抗生素用法用量

注: 一代特点 二代特点 三代特点 抑制剂合剂特点 碳青霉烯类特点 大环内酯类特点
作用于产青霉素酶金葡菌和其他敏感的G+菌(白喉杆菌)及某些G-菌(如大肠杆菌、 G+ 第一代≥第二代=第四代>第三代,G-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对铜 对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细菌无效,多数可透过血脑屏障,部分品种胆汁中浓度较高 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卡他莫拉菌、金葡菌、肠杆菌科、厌氧菌等 高效、超广谱(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均有作用),耐ESBL,对嗜麦芽窄 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属窄谱类,对G+球菌和G-球菌、厌氧菌等有效
杆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肾毒性 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产气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枸橼酸杆菌有效 度较高,基本无肾毒性
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MRSA、肠球菌效果不佳
பைடு நூலகம் 适应症
(一代) (一代) (二代) 三代中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最强 肠球菌和厌氧菌无效 (三代)高效、广谱、长效、低毒 酶抑制剂合剂 某些阴性杆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无活性 碳青霉烯类 快速杀菌,明显的PAE 碳青霉烯类 社区获得性感染 对G+和G-菌及厌氧菌敏感,对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等耐药 敏感的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尿路、肠道等感染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 G+球菌和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MRSA、MRSE、肠球菌等 需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系统性真菌感染 念球菌 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 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 可疑真菌其他药不耐受的侵袭性曲霉菌病
抗生素的剂量和用法准确计算药物用量

抗生素的剂量和用法准确计算药物用量抗生素在医疗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正确计算和使用抗生素的剂量是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准确计算药物用量,并提供一些关于抗生素用法的指导。
一、抗生素剂量计算的重要性准确计算药物剂量对于安全和有效地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剂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而过高的剂量则可能导致药物毒性增加以及细菌产生耐药性。
因此,准确计算药物剂量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药物剂量计算的方法1. 体重法: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通常,药物剂量会根据每千克体重的毫克数来确定。
例如,如果一个成年患者的体重为60kg,医生要给予一种抗生素,其推荐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mg,则该患者应该接受600mg的药物。
2. 表面面积法:将患者的体表面积考虑在内,根据体表面积来计算药物剂量。
这一方法通常用于儿童或特殊情况下的患者。
计算体表面积的公式为:BSA (m²) = (身高 (cm) ×体重 (kg) / 3600) ^ 0.5根据计算得到的患者体表面积和药物的建议剂量,可以准确计算药物用量。
三、抗生素用法的指导1. 遵循医生的指示:首先,使用抗生素前必须听从医生的指示。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感染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人特点等,来决定使用何种抗生素以及剂量。
2. 服药时间和次数:抗生素通常需要每日多次服用,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患者必须按时服用药物,并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如果忘记服药,不要双倍服用。
而是尽快服用漏掉的那一剂药物。
3. 完整用药疗程:不要中途停止使用抗生素,即使症状好转或消失。
这是因为细菌可能仍然存在,不完整的疗程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必须完成完整的疗程,直到医生的指示停药。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不良反应增加。
在服用抗生素期间,避免与医生未知的药物同时使用,除非得到医生的明确指示。
2023年常见抗菌药品的DDD值和基础计算步骤

2023年常见抗菌药品的DDD值和基础计
算步骤
一、抗菌药品的DDD值
DDD(Defined Daily Dose)定义为一种药物在其主要适应症上的"成人的平均日剂量"。
以下是2023年常见的抗菌药品及其对应的DDD值:
1. 阿莫西林:1克阿莫西林:1克
2. 头孢丙烯:4克头孢丙烯:4克
3. 左氧氟沙星:0.5克左氧氟沙星:0.5克
4. 美罗培南:2克美罗培南:2克
5. 万古霉素:2克万古霉素:2克
6. 利奈唑胺:2克利奈唑胺:2克
7. 泰能:4克泰能:4克
二、DDD值的基础计算步骤
下面是基础的DDD值计算步骤:
步骤一:确定用药剂量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患者的用药剂量。
这通常会在药物说明书中找到,或者由医生确定。
步骤二:计算DDD值
将患者的实际用药剂量除以药物的DDD值,得出药物的DDD 数。
步骤三:计算累计DDD值
将所有药物的DDD数加起来,得出累计DDD值。
这个值可以用来看患者的用药量是否过多,或者不同类型的药物使用量是否平衡。
三、DDD值的应用
DDD值是一种衡量药物使用量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使用的趋势,制定合理的用药政策,以及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DDD值并不是用来决定患者的实际用药剂量的,而是一个用于药物使用研究的统计工具。
实际的用药剂量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抗生素在儿童感染中的剂量与用法指南

抗生素在儿童感染中的剂量与用法指南抗生素是用于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在儿童群体中的使用需要特殊注意。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发育水平不同于成人,因此剂量和用法必须根据年龄、体重和感染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本指南将为医生和家长提供抗生素在儿童感染中的剂量与用法建议,以帮助更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感染。
一、剂量调整原则儿童的剂量调整需根据年龄、体重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用抗生素的剂量调整原则:1. 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对于儿童,需要根据其体重精确计算出抗生素剂量。
通常,剂量按照每公斤体重量来计算,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2. 年龄和剂量的关系某些抗生素的剂量也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范围来进行调整。
通常,在提供使用指导时,抗生素的适宜剂量会根据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划分,以确保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能获得合适的治疗剂量。
3. 实时监测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时刻监测儿童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任何副作用的出现,可以调整剂量,以确保药物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二、常见儿童感染的剂量调整与用法1. 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剂量和用法如下:- 阿莫西林:儿童每天口服20-40 mg/kg,分2~3次口服。
- 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不同的制剂和儿童年龄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口服25-50 mg/kg,分2~3次口服。
2. 肺炎和中耳炎肺炎和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细菌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剂量和用法如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根据不同制剂和儿童年龄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口服45-90 mg/kg,分2~3次口服。
- 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不同制剂和儿童年龄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口服25-50 mg/kg,分2~3次口服。
3. 腹泻和胃肠道感染腹泻和胃肠道感染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目标本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制度内容1. 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将抗生素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抗生素:广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 二类抗生素:狭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特定细菌感染。
- 三类抗生素:保留抗生素,仅在严格指征下使用,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
2. 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不同抗生素的分类,制定详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包括使用适应症、剂量、疗程等方面的建议。
3. 医生培训和宣教定期组织医生培训,提高医生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耐药性问题的认识。
同时,开展宣教活动,向患者普及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知识。
4. 监测和评估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耐药性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5. 多学科协作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制定共同的治疗方案和抗生素使用准则,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2. 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确保他们对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3. 定期开展医生培训和宣教活动,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意识。
4. 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并将结果用于制定后续的管理策略。
5. 不断完善和优化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论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同时,需要广泛宣传和培训,使所有相关人员都能遵守该制度,共同推动抗生素管理的改善。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31、氧氟沙星(Ofloxacin),又名:氟嗪酸,抗菌药物,饮水:0.005%~0.01%,拌料: 0.015%~0.02%
肌注:5~10毫克/ 千克体重 与氨茶碱、碳酸氢钠有配伍禁忌。与磺胺类药合用,加重对肾的损伤。
32、恩诺沙星(Enrofloxacin),抗菌药物,饮水:0.005%~0.01%,拌料: 0.015%~0.02%,肌注:5~10毫克/ 千克体重 同氧氟沙星。
20、卡那霉素(Kana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1%~0.02%,肌注: 5~10 毫克/千克体重,尽量不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与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磺胺嘧啶钠、氨茶碱、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有配伍禁忌。注射剂量过大,可引起毒性反应,表现为水泻、消瘦等。
21、阿米卡星(Amikacin)又名:丁胺卡那霉素,抗菌药物,饮水:0.005%~0.015,拌料:0.01%~0.02%
9、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 与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性。
10、泰乐菌素(Tylosin) 又名:泰农抗菌药物,饮水: 0.005%~0.01%;拌料: 0.01%~0.02%,肌注: 30毫克 /千克体重,不能与聚醚类抗生素合用。注射用药反应大,注射部位坏死,精神沉郁及采食量下降1~2 天。
11、替米考星(Tilmicosin)抗菌药物,饮水: 0.01%~0.02%,蛋鸡禁用。
12、螺旋霉素(Spira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2%~0.05%;肌注: 25~50毫克/千克体重。
13、北里霉素(Kitasamycin)又名:吉它霉素、柱晶霉素抗菌药物,饮水: 0.02%~0.05%,拌料: 0.05%~0.1%肌注: 30~50 毫克/千克体重,蛋鸡产蛋期禁用。
抗生素用法用量

各类抗生素用法及用量1 抗生素1.1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钠Sodium Benzylpenicillin【用法用量】青霉素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1.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
2.小儿:肌内注射,按体重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脉滴注:每日按体重5万~20万/kg,分2~4次给药。
3.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
4.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
5.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
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50ml/分时,给药间期自8小时延长至8~12小时或给药间期不变、剂量减少25%;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时,给药间期延长至12~18小时或每次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5%~50%而给药间期不变。
6.肌内注射时,每50万单位青霉素钠溶解于1ml灭菌注射用水,超过50万单位则需加灭菌注射用水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规格】粉针剂:80万u/瓶苯唑西林钠Oxacillin Sodium【用法用量】本品供肌内注射时,每0.5g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
肌内注射成人一日4~6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成人一日4~8g,分2~4次给药,严重感染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2g。
小儿体重40kg以下者,每6小时按体重给予12.5~25mg/kg,体重超过40kg者予以成人剂量。
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日龄1~14天者每12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体重超过2kg者,日龄1~14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6小时按体重25m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 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等一日~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疗程~日
. 泌尿系统感染和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一日~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疗程~日
. 对于某些危及生命的感染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酌情增量至一日.~.g/kg分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
. 婴幼儿常用剂量为一日~mg/kg分~次静脉滴注
头孢曲松钠
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1.肌内注射溶液的配制:以3.6ml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含250mg头孢曲松的溶液。
2.静脉给药溶液的配制:将9.6ml前述稀释液(除利多卡因外)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 含100mg头孢曲松的溶液,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成人常用量肌内或静脉给药,每24小时1~2g或每12小时0.5~1g。
最高剂量一日4g。
疗程7~14日。
小儿常用量静脉给药,按体重一日20~80mg/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1.肌内注射溶液的配制:以3.6ml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盐酸利多卡因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含250mg头孢曲松的溶液。
2.静脉给药溶液的配制:将9.6ml前述稀释液(除利多卡因外)加入1g瓶装中,制成每1ml 含100mg头孢曲松的溶液,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
成人常用量肌内或静脉给药,每24小时1~2g或每12小时0.5~1g。
最高剂量一日4g。
疗程7~14日。
小儿常用量静脉给药,按体重一日20~80mg/
头孢哌酮
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成人1g~2g,每12小时1次,每日2~4次。
严重感染可增至1次4g,每12小时1次。
儿童每日50mg~200mg/kg,分2~4次给药。
静注或静滴可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供输注
头孢呋幸钠
本品可深部肌内注射,也可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肌内注射前,必须回抽无血才可注射。
肌内注射给药时,每0.25 g用1.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缓慢摇匀得混悬液后,方可深部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0.25 g至少用2.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0.75 g至少用6.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1.5 g至少用12.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摇匀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也可加入静脉输注管内滴注。
本品成人常用量为一次0.75 g~1.5 g,每8小时给药一次,疗程5~10天。
对于生命受到威胁的感染或罕见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应每6小时使用1.5 g剂量。
对于细菌性脑膜炎,使用剂量应每8小时不超过3.0 g。
对于单纯性淋病应肌内注单剂量1.5 g,可分注于二侧臀部,并同时口服1 g丙磺舒。
预防手术感染:术前0.5-1.5小时静脉注射本品1.5 g,若手术时间过长,则每隔8小时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0.75 g剂量。
若为开胸手术,应随着麻醉剂的引入,静注1.5 g;以后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总剂量为6 g。
3个月以上的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 mg,分3-4次给药。
重症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不低于0.1 g,但不能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
骨和关节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0.15 g(不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分3次给药。
脑膜炎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0.2-0.24 g,分3-4次给药。
小儿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6 g。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来调整用法用量,推荐调整方法见下表。
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亦应参照下表进行调整。
用法:口服。
成人:一次0.25g,一日3次。
严重感染患者剂量可加倍,但一日总量不超过4g。
小儿:按体重一日20~40mg/kg,分3次给予,但一日总量不超过1g。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推荐:肌酐清除率在10-50ml/min时,使用正常剂量的50%-100%;肌酐清除率低于10ml/min时,正常剂量减半。
头孢克肟
(1)成人和体重30kg以上的儿童:口服,每日2次,每次服 50~100mg,重症可增至200mg/次。
(2)小儿:口服,每日2次,每次服1.5~3mg/kg。
此外,可以根据症状适当增减,对于重症患者,每次可口服6mg/kg。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及早产儿、高龄患者均应慎用。
肾功能不良者应减量应用。
[制剂与规格]胶囊剂:50mg/粒,100mg/粒。
颗粒剂:50mg/袋。
头孢噻肟钠
成人一日2~6g,分2~3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严重感染者每6~8小时2~3g,一日最高剂量不超过12g。
治疗无并发症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或急性尿路感染,每12小时1g。
新生儿日龄小于等于7日者每12小时50mg/kg,出生大于7日者,每8小时50mg/kg。
治疗脑膜炎患者剂量可增至每6小时75mg/kg,均以静脉给药。
严重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本品时须适当减量。
血清肌酐值超过
424μmol/L(4.8mg)或肌酐清除率低于20ml/分时,本品的维持量应减半;血清肌酐超过751μmol/L(8.5mg)时,维持量为正常量的1/4。
需血液透析者一日0.5~2g。
但在透析后应加用1次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