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生素特点及使用精华版
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特征及作用

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特征及作用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特征及作用抗生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多个类别,每种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最早被发现和应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广谱效应。
这类药物的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这个结构对于抗菌作用至关重要。
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破坏其结构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经过长期的药物研发和改进,青霉素类药物的种类繁多,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而选择使用。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特别是对于耐药性细菌的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这类药物的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糖苷环,它可以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进行给药。
三、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含有喹诺酮环。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代谢,阻断DNA合成和复制,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特别是对于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这类药物的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含有大环内酯环,这个结构是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通过口服给药或静脉注射进行使用。
五、糖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是一类由两个不同类别的抗生素结合形成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同时含有糖环和肽环。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糖肽类抗生素对抗肺炎球菌和嗜血杆菌等细菌具有较好的疗效。
总结起来,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常用抗生素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最新】

常用抗生素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最新】抗生素在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生素种类,并提供用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常用抗生素种类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生素种类:1. 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G和青霉素V等。
青霉素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对许多细菌感染有效。
2. 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头孢曲肤等。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对一些青霉素不敏感的细菌有较好的效果。
3. 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4. 氟喹诺酮类: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5. 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糖肽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肺炎、结膜炎等感染。
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处方,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不要自行更改药量或停药,以避免药效不彰或产生抗药性。
2. 注意可能的过敏反应。
某些人对特定抗生素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3. 不要滥用抗生素。
未经医生指导,不应随意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对感冒等病毒感染无效的情况下,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4. 不要与特定食物或药物同时使用。
某些抗生素可能与食物或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吸收或导致不良反应,应避免同时使用。
5. 孕妇、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需特别谨慎。
这些人群的生理状况不同,剂量和用药方式可能有所区别,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关于常用抗生素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的简要介绍。
使用抗生素是一项严肃的医疗行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抗生素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代表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 霉素等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导致细菌死亡
使Hale Waihona Puke 注意事项:不宜长期使用,以 免产生耐药性;避免与其他抗生素 联合使用,以免产生交叉耐药性。
特点: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效。 代表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使用方法:口服或注射,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注意事项: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需要咨询医生。
01
02
03
04
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应根据病情和抗生素的半衰期来确定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应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应遵循药品说明书,不可随意更改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作用较弱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 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 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耐
药菌株的抗菌作用较弱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 蛋白质合成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 疗革兰阳性菌感染, 如肺炎、扁桃体炎等
代表药物:红霉素、 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等
使用方法:口服或注射, 根据病情和药物说明书
确定用量和疗程
特点: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 耐药性低等特点
磺胺类抗生素的作 用机制是抑制细菌 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抗生素的使 用方法包括口服和 注射两种方式。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抗生素的使用 必须在医生的 指导下进行
严格按照医生 的处方剂量和 用药时间使用 抗生素
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药。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氨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教青霉素长。
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他G+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链球菌、肠球菌及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
、,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球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最强。
1、1、1、5 抗G-杆菌只用于抗G-杆菌,对G+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如美西林、替莫西林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类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及军团菌无效。
1、1、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唑林、头孢拉定。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
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分类及特点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抑制粘肽转肽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膨胀、破裂、自身溶解而杀灭细菌。
1、青霉素类窄谱抗生素:代表药物青霉素G。
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皮肤过敏(荨麻疹、药疹),如出现可用肾上腺素0.5-1.0mg im、抗组胺药。
(2)赫氏反应:青霉素G治疗梅毒螺旋体时,大量病原体杀死后释放物质,引起寒战、发热、肌痛、心跳加快等。
广谱抗生素:代表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药物特点:耐酸,可口服、但不耐酶。
耐酶抗生素:代表药物: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药物特点:本类药不易被青霉素酶水解,适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金葡菌一旦对此药物耐药,则与β-内酰胺酶无关,系产生了新的PBPs,如PBP2a,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抗铜绿菌:代表药物: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羧苄西林脂。
抗G-杆菌:代表药物:美西林、替莫西林、匹美西林。
2、头孢菌素类3、碳青霉烯类代表药物: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加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就是“泰能”。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氨基酰-tRNA移位和(或)抑制转肽反应,阻止肽链延伸,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代表药物: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临床应用: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支原体、衣原体、青霉素过敏者。
三、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作用机制: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林可霉素一般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下,对高度敏感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
代表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厌氧菌,对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
四、多肽类抗生素作用机制:阻碍细胞壁合成。
代表药物:万古霉素、去甲氧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临床应用:对G+菌强大杀菌作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作用为显著。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兽医学领域。
抗生素的种类繁多,每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机理。
本文将对常见的抗生素种类和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详细介绍。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代表药物是青霉素。
青霉素抑制了一种叫做“破坏横向连接酶”的酶活性,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生长和修复受阻,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好的疗效。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其特异性作用机理是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举例来说,庆大霉素就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但是,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常用于呼吸道和皮肤感染,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
这类抗生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具体机理是与细菌核糖体结合,阻断肽链的延伸和释放。
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
5. 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阻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抗生素中最常见的代表是磺胺甲恶唑。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抗生素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这是由于不同抗生素作用于细菌不同的生物学部位或过程。
然而,抗生素并非万能药,过度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的增加,从而降低抗生素的疗效。
因此,正确的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医生的处方和药物使用指导十分重要。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具有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的特点。
其中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G、双氯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广谱抗假单胞菌类。
青霉素G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而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但对其他G球菌较青霉素G 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阿莫西林的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杆菌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但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和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XXX、孟多、替安、美唑和西丁等,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
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和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和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G-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青霉素类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
青霉素V 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2)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
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
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
对G 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
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
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hjhjk 超级细菌(NDM-1带有金属 β-内酰胺酶)等。
结果
使用抗生素档次越来越高, 剂量越来越大, 疗程越来越长, 用法越来越乱, 疗效越来越差。
9
hjhjk
要走出抗生素使用误区
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抗生素可以外用;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 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 不管是何种致病菌单凭个人经验选用抗菌药;重视用 药经验,而忽视判断致病菌种类; 只求熟悉几种广谱抗菌药对付多种细菌感染;不论患 者具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千篇一律地选用抗菌药。
5
hjhjk
后果
浪费了金钱; 产生了不良反应; 出现了耐药性; 增加了病人在医院内感染的危险性; 损伤了人体免疫功能; 延长了病程,影响了病人的治愈,甚至导致病 人死 亡。
6
hjhjk
耐 药 性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耐药的速度越来越快, 耐药的程度越来越重, 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 耐药的频率越来越高, 耐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棘手, 耐药造成的负担越来越不堪承受。
合理用药建议之二:
1、可用口服就不用静脉给药。 2、可以单用就不用联合用药。 3、避免同一类药物多种联合。 4、避免同一类药物之间换药。 5、避免无指征地使用高档药。
13
hjhjk
合理用药建议之三:
1注意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2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注意的问题: 1)序贯疗法。 2)时间差攻击疗法。 3)周期性更换疗法。 4)降阶梯疗法。 5)策略性换药。 6)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7)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用药。 8)β--内酰胺类和氨基苷类给药方案制定。 9)关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10)注意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4 hjhjk
hjhjk
10
用药的正确原则
1、正确的病人 2、正确的药物 3、正确的剂量 4、正确的给药途径 5、正确的时间
11
hjhjk
合理用药建议之一:
12
1、经验用药应规范。 2、经验用药的基础是循证医学。 3、经验用药之前留取样本(血、尿、痰)。 4、有了病原学结果改目标性用药。 循证医学:有目的正确地运用现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 对每位病人的治疗。 三大要素组成: 即收集最新、最好的科学研究依据。 熟练的临床经验。 就诊病人的特殊情况。 hjhjk
时间依赖 (长PAE)
AUC24/MIC
链阳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氟康唑、 阿齐霉素
浓度依赖
Cmax/MIC 或 AUC24/MIC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B
37
hjhjk
时间依赖
时间依赖型杀菌剂其最高血药浓度相对不重要,而
药物浓度维持在MIC以上的时间对预测杀菌力更为重 要。是治疗的关键。如β-- 内酰胺抗生素在感染部 位药物浓度超过 MIC 的持续时间为间隔时间的 50%-60%时杀菌率最高。 此类药物如果半衰期短 ,且无明显抗生素后效应 (PAE)。应将日剂量分次给药,确保其在给药间隔内 能 有 50%-60% 的 时 间 内 , 药 物 的 血 药 浓 度 大 于 MIC (C>MIC)。β--内酰胺类属于时间依赖型杀菌剂。
hjhjk
7
应特别注意
耐青霉素金葡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PRSP)、 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 耐氨基苷类肠球菌(HLAR)、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G(一)菌、 产生β--内酰胺酶(AMPC酶)的G(一)菌、 耐氟康唑的念珠菌、
抗菌药物分类-来源
抗生素(Antibiotics) 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 有抗其它微生物作用的活性物质。 完全来源于微生物的称为天然抗生素; 在天然抗生素母核上加入不同侧链或通过母核结构改 造而获得的为半合成抗生素。 合成抗菌药物(Synthetic antibacterials) 完全化学合成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等
hjhjk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抗菌药物等知 识的认识水平,避免和减少感染性疾病救治中 滥用抗菌药物,培训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一环, 所以就有了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 机会。
2
hjhjk
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
1940年青霉素首次应用于临床,开创了抗生素世纪, 新型抗菌药物品种不断问世,使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 斗争取得了辉煌战绩 抗感染治疗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乱用也带来了很 多不良反应与后果,严重时可致残或致死 在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下,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 逃避抗菌药物的作用而产生耐药,耐药导致病死率增 加和医疗资源浪费使医药界面临严重挑战
35
hjhjk
抗菌药物分类-用途
抗肿瘤
感染部位浓度
抗生素 抗菌药物 合成抗菌药
抗真菌 抗结核 抗细菌
36
hjhjk
抗菌药物分类-PK/PD分类
(给药方案制定)
分 类
时间依赖 (短PAE)
PK/PD参数
T>MIC
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 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3
hjhjk
就全国而言,治疗性用药的滥用比例约为40%, 而预防性用药的滥用比例却高达50%,至少50% 的住院病人抗生素的使用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 ADRs (1/3) 医药资源的浪费和医药费用的增加 诱导细菌耐药性:
hjhjk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指征或指征不明确应用抗生素,如病毒感染应用抗生 素。 (2)盲目首选昂贵的、新的广谱抗生素,忽视价廉且有效的 抗生素。 (3)忽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时间掌握不当,术前应用过早, 术后停药过晚。 (4)忽视给药方案的制定,剂量过大或过小,给药方法不妥, 疗程过长。 (5)忽视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药物选择不当。 (6)忽视抗生素更换的品种和时机,过于频繁更换抗生素。 (7)忽视抗生素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8)忽视特殊人群的药物选择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