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斯的"制度"谈起到中国的"供给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结合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编号020*******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主讲教师钟坚评分学号姓名专业年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结合诺斯的新制度题目:经济学理论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
当现有制度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时,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实,中国经济若要有所突破,创新制度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新1 道格拉斯•诺斯与新制度经济学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经济史分析中,成为新经济史学界的代表人物。
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上,诺斯创建了制度变迁理论。
他认为,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制度的产生是有代价的,除非其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否则这种新制度不会出现。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
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在看待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时,诺斯认为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
诺斯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研究,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使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更为成熟和完善,为人们思考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问题开阔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思路。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直接经济利益 ,这就给经济活动主体合理使用生产资源、优化配 当资源 出现稀缺 的时候 ,必须界定产权 。特别是 自然资源的
( ) 家理 论 。 产 权 是 制 度 的核 心 ,对产 权 的 尊 重一 方 面 来 置 资源 提 供 了动 力 ,促 进 我 国 经济 可 持 续 增 长 。 2国 家 的 制 度 功 能 出现 , 国家 理 论 也 就 围 绕 制 度 而展 开 。 国 家 制 定 产权 不 存 在 或 没 有被 履 行 时 .即 当经 济 资 源是 开 放 的 时候 .它 将 ” 制 度 、决 定 产权 结 构 ,且 最 终 对 造成 经 济 增 长 、衰 退 或停 滞 的 产 遭到各种可怕的攫取 。这种攫取 的界限是直到它们 的边际价值等 于 零 无论 从 经 济 、社 会 还 是 可持 续 发 展 的 角度 看 这 种 攫取 都 权 结 构 的效 率 负责 。 制 度 变迁 分 为 诱致 性 变迁 和 强 制性 变 迁 。前 者 指 个人 或 团体 极 具破 坏 力 。于 是 过 度 捕捞 、过 度放 牧 、过 度 抽取 地 下 水 以及 过 受 到 制 度潜 在 利 益 驱使 , 自发组 织 和 倡导 的制 度 变迁 , 自下 而 度 使 用 “ 球 共 用 品 ” 这 些行 为造 成 可 怕 的 后 果 .使 鱼类 的 生 是 全 。 上 的 变迁 后者 是 指 以法 律 和 命 令 等 形 式 推 行 和保 障 的 制 度 变 殖 循环 体 系受 到破 坏 、恢 复 困难 ;使 草 原 退 化 、沙 化 ;使 水循 环 迁 ,是 白上 而 下 的 变迁 。诺 斯 认 为 多 数情 况 下 制 度 变 迁应 采 取 系统收到破坏 . 可用水减少.使臭氧层破坏 . 造成温室效应等等。 渐 进 的 组 织 演进 方式 , 表 现 在社 会 文 化 中 的知 识 技 能 和 行 为规 没 有人 承 担 经 济 资源 损 耗 的 代价 ,没 有人 承 担 环境 退化 所 造成 的 范 使 制 度 变迁 绝 对 使 渐 进 性 的 且 是 经 济依 赖 的 但 制 度 变 迁也 全部损失 .结果经济资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 。这就形成了所谓 。 有 爆 发 性方 式 的 .如 战 争 、革 命 、入 侵 和 自然 灾害 就 是这 一 变 迁 的 “ 同使 用 的悲 剧 因 此 界 定 和 保 护 产 权 .是 合理 使 用 和 共 。 方式的原因。 保 护 经 济 资源 的有 力 工 具 。 明确 界 定 产权 可 以降 低或 完 全 消 除市 场 的不 确 定 性和 信 息不
从诺斯的"制度"谈起到中国的"供给侧"_规章制度_

从诺斯的"制度"谈起到中国的"供给侧"昨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公布了一则消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鼻祖道格拉斯·诺斯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印象中,经济学大师普遍高寿。
而这种高寿自然与他们在思想上的不断追求所迸发出的无限生命力不无关系。
诺斯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1946年开始了他长达70年的执教生涯。
诺斯开创性地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来研究经济史问题,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
如今斯人已逝,但诺斯留下制度思考范式依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理性光辉。
我们缅怀诺斯,不仅仅因为他是经济学的巨擘。
事实上,诺斯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一座绕不开的丰碑,他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中也拥有着特殊的地位。
提及新制度经济学,或许“学术范儿”略浓;但若谈到“供给侧改革”,绝对是近期的热词。
进入11月以来,中央高层频频提及供给侧改革。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而供给侧改革与新制度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更是千丝万缕。
何谓新制度经济学?制度是经济增长的终极决定方式,制度成本高,国家或成为失败国家,或者跨不过去中等收入陷阱;制度成本低,便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直至成为发达国家。
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降低制度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
从诺斯的制度范式来分析,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供给的顶层设计,一方面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将困扰企业种种制度性桎梏一举打破,实现企业的制度松绑;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更是通过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长期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被视做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面对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出口、投资已经逐步显现乏力,于是政府不断发力促进消费。
然而我们的消费不是需求不足,看看近两年愈发红火的跨境电商,看看每年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连马桶盖也要远渡重洋奔赴日本购买,便可知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十足。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社会变革评说.doc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社会变革评说7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社会变革评说一、中国:悄然兴起的“诺斯热”说明了什么?在中国,“史学危机”已是谈论了多年的话题,在一次更甚于一次的商业化大潮中,专家的呼吁不过如几只“泣血杜鹃”的哀鸣,根本无济于事。
然而,在大洋彼岸只有200 多年历史、也是世界上最为商业化的国家美国,道格拉斯·诺斯却名噪一时。
他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提出“制度变迁”理论,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5 年3月,诺斯教授应邀来华,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并作题为“制度变迁理论纲要”的演讲。
光明日报以“中国过渡经济学诞生”为题作了报道。
诺斯是美国“新经济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1989 年,他的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在中国翻译出版,诺斯开始为中国经济学界所知晓;1991 年,他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由中国两家权威出版社出版;1994 年,他的新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也在中国出版。
至此,诺斯在中国经济学界成名知名人物。
在中国,一段时期以来,历史及经济史如此之冷,而诺斯却如此之“火”,的确是一个强烈的反差。
那么,中国的“诺斯热”说明了什么?很明显,诺斯在中国走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处在改革过程中,处在由传统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用诺斯的专门术语讲,就是处在“制度变迁”中,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为我国的改革提供了某些颇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诺斯热”也说明,中国的经济改革遇到了传统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经济史:是远离现实的“学问”吗?中国改革需要制度变迁理论,呼唤过渡经济学产生。
这就是“诺斯热”的原因。
然而,改革模式的选择,发展道路的选择,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它都与我们自己的不可割断的历史有关。
正如诺斯反复强调的“你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你的过渡是怎么进行的”〔1〕。
然而,可悲的是,诺斯的学说,被中国经济学界所重视的,仍只是他的“经济”而不是“史”。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诺斯(Douglass Cecil North)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制度变迁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制度的概念及作用在诺斯的理论框架中,制度是指一系列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形式,旨在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的协调问题。
制度可以分为形式制度和非形式制度,形式制度包括法律、宪法、条例等明确规定的规则,而非形式制度则指习俗、行为习惯、信用等无形的规范。
制度在经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制度为经济主体提供了稳定的框架,使其能够有序地开展经济活动。
其次,制度对于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最后,制度还对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二、诺斯的制度变迁观点1. 制度演化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历史过程的产物,通过演化和适应的过程不断发展变化。
他提出了制度演化论,认为制度变迁是由于不断调整和演化的结果。
制度的变迁不仅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内在经济与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和调整。
2. 制度的路径依赖诺斯进一步提出了制度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制度的演化进程是具有惯性的。
过去的制度安排和历史上形成的习俗和规定会对现有制度的选择和变迁产生深远的影响。
路径依赖的存在导致了现有制度的惯性,并使得社会难以从一种制度转变为另一种制度。
3. 制度的转型尽管路径依赖的存在会使得制度难以转变,但诺斯认为转型是可能的。
当制度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制度会面临适应性危机,必须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变革。
在转型过程中,关键的改革策略是改变激励机制和重新分配权力,以促使新的制度产生。
三、制度变迁理论的现实意义1. 解释经济发展差异制度变迁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顺利,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安排和变迁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作用。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诺斯一直致力于发展一种分析长期制度变迁的框架,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是诺斯对制度研究的系统总结。
诺斯的结论和研究,不仅涉及到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对当今中国更有实践意义。
标签:诺斯制度变迁中国诺斯把制度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内,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和供求均衡分析法来分析制度的变迁。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制度变迁理论。
把诺斯的制度变迁引入中国近二十年,中国学者从介绍、传播新制度经济学,转向分析和研究,并应用其理论对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一、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1.制度变迁的定义。
诺斯给制度下了定义:“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指出“制度变迁一般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组合的边际调整”。
制度变迁包括制度创新。
2.制度变迁的原因和条件。
诺斯从相对价格变动中去寻找制度变迁的原因。
诺斯认为农奴制度的兴起是由于土地丰裕而劳动力短缺,因而建立一种农奴——领主契约是有效率的,随着人口增长,要素价格发生变化,于是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诺斯根据成本受益分析方法,只有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其产生的预期成本时,制度变迁才能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
潜在利润就是指外部利润,是指在现有制度下不可能得到的利润。
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规模经济、外部性的内部化、交易费用的降低和风险的分担。
由于生产中的规模经济的要求,以及实现外部性内在化、降低交易成本,经济组织有必要进行创新。
诺斯断言大多数都是风险的厌恶者,如果有能克服风险倾向的制度创新,制度就会发生变迁。
3.制度变迁的路径。
由于市场不完全,制度变迁不可能总是按过去的选择一直进行下去而不发生改变,可能一个偶然事件就会改变制度变迁的方向。
借鉴诺斯的理论探析中国改革的路径依赖特征及成因解析

借鉴诺斯的理论探析中国改革的路径依赖特征及成因对中国经济制度改革中的“路径依赖”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改革的整个历程当中,始终存在着对“路径依赖”的争议。
改革不能简单地认为大方向和总目标是明确的,就在旧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以为总有一天会实现改革的总目标。
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的路径依赖,在某一阶段的某一路径或决策的选择误差可能会导致经济进入无效率的状态,使改革迷茫和障碍。
中国改革总体的目标就是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体制变迁,在市场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然而,这些成效并不足以支持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完全进入市场经济。
制度变迁的实质是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财富、收入、政治权利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受到各利益集团的干扰和左右,一旦某一外部偶然性事件的反馈被制度变迁系统所接受,随着这种选择本身的发展和积累效应,经济体制的变迁会产生惯性,制度变迁发生时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条件,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都会造成改革过程变迁的路径依赖。
偶然事件可能会使制度变迁引入一种特定的路径,不同的路径最终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诺斯路径依赖的主要理论我国改革的路径依赖性是制约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因此,解决这一难题,是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的系统工程,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同时,还要借鉴其他国家一些成功的经验方法。
而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 C.North)的“路径依赖”理论,为我国经济制度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理论。
1.“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诺斯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理论。
诺斯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而人们一旦确定了一种制度选择,就会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
关于诺斯悖论的理解

关于诺斯悖论的理解诺斯认为,国家是以经济人的行为方式采取行动的,国家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规定竞争和合作的基本规则,以便为统治者的所得最大化提供一个产权结构;二是在第一个目标框架内,减少交易费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然而,国家的上述两个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第二个目标包含一套能够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的有效率的产权,而第一个目标是要确立一套规则以保证统治者自己收入的最大化。
在统治者自己收入最大化的产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
一方面,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
国家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国家权力及其代理人的介入,产权就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实施,其主导作用是其它组织无法替代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是维护有效产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有效产权。
另一方面,国家权力的介入常常侵犯私人的财产权利,危及有效产权制度,同时,由于国家及其代理人的经济人性质,还常常私利维护一些无效产权,从而制度残缺,导致制度失衡。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又常常成为有效制度和经济发展的障碍。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认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这就是有名的“诺斯悖论”。
“诺斯悖论”实质上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国家办不成的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
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国家是一种“制度”结构,它的职能是生产与出售一种确定的社会“产品”,即安全和公正。
但是,它如何去确保安全和公正?人们把权力的垄断权交给了国家,以便它能够完成人们要求它完成的任务。
但是,国家要收入才能运转。
国家的活动不是免费提供的,它必须付钱给公务人员。
税收的作用就在于国家获得稳定的财源,它实际上是公民支付给国家提供和保护公共财产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公正和安全的一种费用。
其实,在制度变迁领域也存在“诺斯悖论”。
如前所述,国家是制度变迁的显著主体,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进行制度供给。
然而,国家供给的制度可能实现了政府利益和民众利益的一致,但事实上,国家进行的制度安排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存在政府利益和民众利益的不相一致,导致制度缺陷,影响制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诺斯的"制度"谈起到中国的"供给侧"
昨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公布了一则消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鼻祖道格拉斯·诺斯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印象中,经济学大师普遍高寿。
而这种高寿自然与他们在思想上的不断追求所迸发出的无限生命力不无关系。
诺斯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1946年开始了他长达70年的执教生涯。
诺斯开创性地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来研究经济史问题,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
如今斯人已逝,但诺斯留下制度思考范式依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理性光辉。
我们缅怀诺斯,不仅仅因为他是经济学的巨擘。
事实上,诺斯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一座绕不开的丰碑,他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中也拥有着特殊的地位。
提及新制度经济学,或许“学术范儿”略浓;但若谈到“供给侧改革”,绝对是近期的热词。
进入11月以来,中央高层频频提及供给侧改革。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而供给侧改革与新制度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更是千丝万缕。
何谓新制度经济学?制度是经济增长的终极决定方式,制度成本高,国家或成为失败国家,或者跨不过去中等收入陷阱;制度成本低,便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直至成为发达国家。
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降低制度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各种税费、融资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等。
从诺斯的制度范式来分析,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供给的顶层设计,一方面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将困扰企业种种制度性桎梏一举打破,实现企业的制度松绑;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更是通过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长期以来,出口、投资、消费一直被视做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面对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出口、投资已经逐步显现乏力,于是政府不断发力促进消费。
然而我们的消费不是需求不足,看看近两年愈发红火的跨境电商,看看每年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连马桶盖也要远渡重洋奔赴日本购买,便可知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十足。
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下中国的消费面临着“供需错位”的矛盾。
一方面,传统中低端消费供给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供给不足。
所以我们才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将之转化为有效产能。
这也正暗合了诺斯的产权理论,即经济能否增长往往受到有无效率的产权的影响。
诺斯曾经说过:“历史总是重要的,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的。
”时间不会因为谁的伟大而停止,但思想确实可以超越眼下。
在人人都想成为大师的今天,诺斯这样的大师过于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