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碰撞安全法规

合集下载

rcw后方碰撞预警法规

rcw后方碰撞预警法规

rcw后方碰撞预警法规RCW后方碰撞预警是一项在汽车领域内的安全法规,旨在减少后方碰撞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RCW是“Rear Collision Warning”的缩写。

后方碰撞是指车辆行驶中,后方车辆冲撞前车的事故。

这种事故往往由于驾驶员疏忽或不注意前方交通状况导致,造成车辆损坏和人身伤害。

事实上,后方碰撞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为了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RCW后方碰撞预警法规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实施。

RCW后方碰撞预警法规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使用先进的车辆安全技术,识别和警示驾驶员前车的运动和距离。

这些技术包括雷达、摄像头和车载传感器等。

当系统检测到后方车辆接近并且存在碰撞的风险时,它会发出警告信号,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的行动。

RCW后方碰撞预警法规的实施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帮助驾驶员提高对于前方交通状况的认知和警觉性。

通过及时的警示,驾驶员可以注意到后方车辆的动向和速度变化,从而及时采取避让和制动等措施,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其次,RCW后方碰撞预警法规还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后方碰撞事故是由于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疲劳驾驶引起的。

利用RCW后方碰撞预警系统,可以在驾驶员疏忽的情况下提醒其注意前方交通状况,减少因为驾驶员的失误导致的事故,从而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此外,RCW后方碰撞预警法规对于车辆制造商和技术供应商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该法规要求车辆制造商在新车中安装具备后方碰撞预警系统的技术装置。

这促使车辆制造商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竞争力。

同时,技术供应商也会面临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机会。

然而,RCW后方碰撞预警法规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该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当前的技术虽然已经可以实现预警功能,但系统的误报率较高,可能对驾驶员的正常行驶造成干扰。

其次,该法规的价格和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将RCW 系统应用于汽车需要较高的成本和技术支持,这可能会增加车辆的成本和售价,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划分标准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划分标准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划分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碰撞或涉及车辆的意外事件。

当事故发生时,确定责任并划分责任是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划分的标准和原则。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标准1. 法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中违反交通法规的一方应承担主要责任。

例如,如果有驾驶员违反红灯信号造成了事故,该驾驶员应承担主要责任。

2. 直接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基于直接原因和结果。

当事故中一方的违规行为与产生事故的结果直接相关时,该方应承担主要责任。

例如,某车辆酒后驾驶与撞车直接相关,该驾驶员应承担主要责任。

3. 推定责任:根据常识和经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推定一方承担主要责任。

例如,在同车道发生追尾事故时,追尾的一方往往承担主要责任,因为驾驶员应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预防碰撞。

4. 共同责任:某些情况下,两个或多个当事方都存在责任,共同导致事故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责任大小进行责任划分。

例如,在交叉路口发生碰撞事故时,如果一方闯红灯而另一方超速行驶,责任可能被划分为六、四或五、五。

二、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原则1. 驾驶员违法行为:如果一方驾驶员在事故中存在违法行为,如酒驾、超速或闯红灯等,该驾驶员通常承担主要责任。

2. 事故发生地点:在某些情况下,事故发生的地点也会影响责任划分。

如果一方在无保护设施的非机动车道行驶,而与之发生碰撞的机动车在正常道路行驶,责任可能会更多地归咎于非机动车驾驶员。

3. 车辆类型: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也可能与车辆类型有关。

例如,当电动自行车撞击非机动车时,因为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较快且具有车辆属性,其驾驶员通常承担主要责任。

4. 驾驶员安全意识:在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措施也会影响责任的划分。

如果一方驾驶员在事故前没有采取适当的避让动作,而另一方驾驶员采取了适当的避让动作,责任可能更多地归于未采取避让措施的驾驶员。

在实际生活中,除了以上几个标准和原则,交通事故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线和交通标志等。

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Hybrid Ⅱ和Ⅲ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的主要参数
类 型


类 型


名 称
尺 寸(cm)
名 称
质量(kg)
头园周长
59.7
57.2

4.54
5.08
头宽
15.5
15.5

1.54
头长
20.3
19.6
上躯干
17.19
18.82
直立坐高
88.4
90.7
下躯干
23.04
16.28
试验前检查和确认项目 蓄电池:检查车辆蓄电池是否连接、是否达到额定电压以及安装是否牢固。车辆蓄电池可以被替换。 点火开关:点火开关应处于“ON”的位置。 气囊指示灯:应处于正常打开状态,仪表板上的安全气囊状态指示灯显示正常。 假人涂色:对假人头部、鼻子、下颚、膝部、小腿等部位进行涂色,所有部位涂到的面积要足够大,以能够看到假人与车身位置接触为宜。 车载记录仪:试验前应保证车载记录仪的电池电量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量触发开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车门及门锁状态:试验前应保证所有车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门锁没有锁止。
4、车辆变形量的测量 在试验过程中选取车辆后端结构作为测量参考点,车辆变形的测量都以此参考点为0 点。 测量部位: A、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和驻车制动踏板中心:调节到中间位置 B、转向管柱中心点: 置于中间位置。 将点火开关关闭,切断蓄电池电源,拆除安全气囊,测量转向管柱末端中心点 C、在乘员侧B 柱做标记点并测量和记录: Ⅰ 在门槛向上100mm 处; Ⅱ 在两侧窗框下沿最低点往下的100mm 处。 所有的点应该尽可能靠近车门上的橡胶密封条。 D、在驾驶员侧A 柱和B 柱做标记点并测量和记录: Ⅰ 在门槛向上100mm 处; Ⅱ 在两侧窗框下沿最低点往下的100mm 处。 所有的点应该尽可能靠近车门上的橡胶密封条。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
第二章 汽车碰撞平安法规
主要内容
交通事故概况
1.汽车交通事故概况
• 1.1 汽车交通事故与汽车平安的关系 • 1.2 现代汽车平安保障体系 • 1.3 汽车平安技术主要内容
3
1.1 汽车交通事故与汽车平安的关系
汽车交通事故定义〔中国〕: 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
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一些统计数字
• 美国:1972-1994年,304万人死于汽车交通 事故,是该国1972年以来战争死亡人数的 3 倍。
• 日本:2021年3月11日 , 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地 震引发海啸, 死亡人数1.5万人 , 9506人失踪。
25

1.2 现代汽车平安保障体系
• 亡羊补牢

从汽车诞生的那天起,就埋下了
认证制度 详细便于操作
表 1 美国 FMVSS 中有关被动平安性的法规:
条款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内容 内部碰撞乘员保护Occupant protection in interior impact 头部约束Head restraints 司机与转向机构碰撞保护 Impact protection for the driver from the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转向机构后移量Steering control rearward displacement 窗玻璃材料Glazing material 门锁及约束部件Door locks and door retention components 座椅系统Seating systems 乘员碰撞保护Occupant crash protection 安全带部件Seat belt assemblies 安全带固定点Seat belt assembly anchorages 保留Reserved 风挡玻璃安装Windshield mounting 儿童约束系统Child restraint systems 侧碰撞保护Side impact protection

国标碰撞法规认证要求

国标碰撞法规认证要求

国标碰撞法规认证要求
我国的碰撞法规认证要求主要基于国家标准(GB)和相关法规。

1. 正面碰撞法规:GB《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是乘用车强制性认证
的安全标准,参照欧洲法规制定,但采用了美国100%重叠正面碰撞的方式,对车辆的结构、整备质量、乘员舱的空间尺寸、汽车制造工艺及材料等都做了严格规定。

最新标准为《GB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对车辆行驶正
面碰撞中前排外侧乘员保护的相关内容进行规定和明确,包括技术术语、定义、要求及碰撞试验方法。

适用的对象增加至M1类汽车和最高总体重量小于吨的N1类汽车以及货运车。

2. 侧面碰撞法规:GB《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是基于ECER95基础上颁
布的,主要针对侧面碰撞的安全标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碰撞法规认证要求的文献、资料,或者咨询相关专家,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汽车安全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汽车安全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碰撞能量吸收
汽车应具备有效的碰撞能量吸收能 力,通过溃缩、变形等方式吸收碰 撞能量,以减少对乘客的冲击。
碰撞试验及评定标准
碰撞速度
碰撞试验通常在特定的碰撞速度 下进行,如56 km/h或64 km/h ,以模拟实际行驶中的碰撞情况

碰撞角度
碰撞试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对撞 、侧面碰撞或斜向碰撞,以评估 汽车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
提高汽车安全性
法规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增加乘员的安全保障。
推动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也推动了汽车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国 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02
法规主要内容解析
汽车安全标准
车辆稳定性
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应保持稳定 ,避免因车身翻滚或失控对乘
客造成伤害。
乘客保护
汽车应配备安全带、气囊等乘客保 护装置,以减少碰撞对乘客造成的 伤害。
VS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安全 正面碰撞法规的研究将不断深入,未来将 更加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应用研究, 以及复杂工况下的碰撞法规制定等。同时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 安全正面碰撞法规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 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汽车安全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2023-11-09
目 录
• 法规背景及目的 • 法规主要内容解析 • 法规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 法规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 • 法规实施建议及展望 • 结论
01
法规背景及目的
法规背景
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 ,交通事故频发,因此制定汽车安全正面碰撞法规势在必行。

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正面碰撞法规介绍

正面碰撞法规介绍正面碰撞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即两辆或多辆车辆在道路上面临对向碰撞而发生的事故。

正面碰撞是交通事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不仅易造成人员伤亡,还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正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和减轻其影响,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定。

正面碰撞的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驾驶员安全法规。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交通法规,如不超速、遵守交通信号、遵守车道规定等。

此外,驾驶员还应该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如专心驾驶、不疲劳驾驶、不酒驾等。

这些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旨在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减少因违规驾驶引发的事故,包括正面碰撞事故。

二、车辆安全法规。

车辆安全法规主要包括车辆技术规范和车辆制造标准等。

对于新车来说,车辆制造商必须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车辆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规定。

对于二手车来说,车辆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并取得合格证明,才能上路行驶。

车辆安全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旨在减少因车辆故障或不合格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包括正面碰撞事故。

三、道路安全法规。

道路安全法规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其中包括道路建设、道路维护、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等方面的规定。

在正面碰撞方面,道路的设计和建设要考虑到车流量和车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设置隔离带、减速带等,来减少正面碰撞事故的发生。

此外,道路的维护也很重要,对于损坏的路面、路基、交通信号等都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维护。

道路安全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旨在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减少因道路问题引发的事故。

四、交通管理法规。

交通管理法规主要包括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和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对于正面碰撞事故的管理,交通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执法效能,如增加巡逻和摄像头监控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此外,在事故发生后,交通管理部门还需要及时组织清理现场、保障交通畅通。

交通管理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旨在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公正性,减少因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事故,包括正面碰撞事故。

汽车后碰法规

汽车后碰法规

汽车后碰法规在如今的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交通事故也随之而来,尤其是车辆的后碰撞事故。

为了保障行车安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汽车后碰法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汽车后碰撞。

汽车后碰撞是指一辆车辆从后方撞击另一辆车辆的事故。

这种事故可能导致车辆受损,乘客受伤甚至死亡。

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法规来规范车辆后部的设计以及驾驶员的行为。

一项常见的汽车后碰法规是关于车辆后部的防撞设计。

根据法规,车辆后部应配备防撞杆或者防撞装置。

这些装置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吸收撞击能量,减轻车辆受损程度,保护车辆内的乘客安全。

此外,根据法规,车辆后部的设计应尽量光滑,避免突出的部件,减少碰撞时的损伤。

除了车辆后部的设计,汽车后碰法规还规定了驾驶员的行为。

根据法规,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保持安全的距离,以免发生后碰事故。

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员应保持足够的车距,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此外,驾驶员还应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后方的车辆动态,避免发生意外。

另外,许多国家还规定了后碰事故的责任划分。

根据法规,一般情况下,追尾的车辆承担主要责任。

这是因为追尾车辆在保持安全车距的情况下,应能够及时刹车避免碰撞。

然而,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前方车辆突然停车,追尾车辆来不及刹车,责任可能会共同承担。

汽车后碰法规的制定旨在保障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然而,仅仅依靠法规是不够的,驾驶员和车主也需要积极的参与和遵守。

驾驶员应该加强安全意识,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以减少发生后碰事故的可能性。

车主则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符合法规要求。

总结来说,汽车后碰法规对于车辆设计和驾驶员行为都有一定的规定。

车辆应配备防撞装置,减少碰撞时的损伤;驾驶员应保持安全车距,注意观察后方的车辆动态。

这些法规的制定旨在减少后碰事故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

然而,法规仅仅是一方面,驾驶员和车主的积极参与和遵守同样重要,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安全的驾车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4
12
交通事故图片
12:24
13
交通事故图片
14
交通事故图片
12:24
15
车况不佳造成的车祸
• 2009年9月3日14时50分,在吉林省境内 长平高速发生客货车相撞事故,造成17 人死亡、35人受伤。
• 据警方介绍,当时,青岛华旅运输有 限公司鲁BG3231号卧铺客车左前轮爆胎, 冲过护栏驶入对向车道,先是撞上一辆 捷达轿车的尾部,接着与辽宁省营 口经 济技术开发区金马物流有限公司的辽 H0196半挂集装箱货车正面相撞。
1) 速度越快,不安全隐患越大。 2)驾驶汽车的人,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26
1.2现代汽车安全保障体系
27
1.2现代汽车安全保障体系
道路交通系统由人、车辆、道路环境三 要素构成。
汽车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人、车辆、道路 环境、法规和管理。
人是系统的核心,车辆的设计与制造是 道路安全的前提,车辆的检测与维修是保证 车辆安全的必要措施,道路环境是系统的基 础,法规是依据,管理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手 段。
2. 碰撞过程门不能撞开。 碰撞后,不用工具应能:打开足够
的门,供正常进出、释放假人、移出内部设 备。不能产生对人体有伤害风险的变形。
4. 燃油泄漏量不大于 30g/min。若燃油 与其他液体混合且不能区分,则全 部记录在内。
试验: 1. 欧洲侧撞假人。可变形的移动壁,有避
免 2 次碰撞的装置。移动壁中心线与汽 车的中心线垂直。 2. 碰撞点:移动壁的中心通过座椅的 R 点, 偏差为 25mm。 3. 碰撞速度 50±1km/h
汽车交通事故定义(中国) : 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
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8.5.1施行
美国:
日本:
4
1.1 汽车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的关系
• 在由人、车辆、道路环境三者构成的道路 交通中。车辆是交通事故中的主要元素,各 类交通事故大多与车辆有关,确保汽车安全 是减少事故的主要内容。
试验内容: 障碍壁前碰撞试验。60 度夹角。 在汽车中心线与障碍壁的交点 两侧各 350 毫米处固定防滑装 置。前面板的角度应使得汽车的 司机侧先与障碍壁接触。碰撞速 度为 50+0 -2km/h。
试验内容: 1. 障碍壁前碰撞试验。碰撞速度 30mph,90±30 度
内。满足 1,2,3,4,5 要求。 2. 侧撞试验。20mph,平板移动壁,20mph,90 度
• 当今汽车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交通 工具,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多少?), 交通事故随之增加,汽车的安全性也尤为 主要。
1.1 汽车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的关系
• 汽车交通事故相关因素

请同学例举 想到的因素
道路交通事故图片
7
交通事故图片
8
交通事故图片
9
交通事故图片
10
交通事故图片
11
交通事故图片
峰值 12000 磅。
试验: 1. 可变形移动壁碰撞试验,美国侧撞假
人。速度:33.5mph(53.9km/h)。碰撞方式: 27 度接近,90 度碰撞面接触。
变形移动壁左边缘距离轴距轴心点 37 英 寸。若车轴距大于 114 英寸,则为前轴后面 20 英寸。(误差±2 英寸)
离地间隙:11 英寸(279mm) 2. 侧面静压试验
欧洲整车碰撞安全性法规
编号 12 29 32 33
94 95 34*
内容
发布年度
防止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认证规定
69 年
商用车辆驾驶室乘员防护认证规定
74 年
追尾碰撞中被撞机动车辆结构特性认证规定
75 年
正面碰撞中被撞机动车辆结构性能认证(不包括转向轮 75 年 中心
在全车长 1/4 内的汽车) 前碰撞乘员防护认证规定
第二章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
主要内容
1.汽车交通事故概况 2.世界汽车碰撞安全法规概况 3.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状况 4.汽车碰撞行人相关法规 5.汽车安全性研究展望
1.汽车交通事故概况
• 1.1 汽车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的关系 • 1.2 现代汽车安全保障体系 • 1.3 汽车安全技术主要内容
3
1.1 汽车交通事故与汽车安全的关系
2001 年前生产的低功率气袋试验中假人颈 部伤害指标 (a) 弯曲扭矩:190Nm SAE Class 600 (b) 外翻扭矩:57Nm SAE Class 600 (c) 轴向拉力:3300N 峰值,SAE Class 1000 (d) 轴向压力:4000N 峰值,SAE Class 1000 (e) 轴向剪力:3100N 峰值,SAE Class 1000
角度。满足 1,2 要求。 3. 滚翻试验。30mph。满足 6 的要求。 4. 有关低功率气袋试验。对不使用安全带的假人,
可用滑车试验。
表8 侧撞乘员防护认证规定
欧洲 ECE R95 要求:
1. 在司机侧试验,除非汽车两边的结 构明显不同会影响试验结果。 头部 HPC 不大于 1000。 胸部肋骨变形 RDC 不大于 42 毫米。 软组织指标 VC 不大于 1.0m/s 。 VC=max(D/0.15*dD/dt) D—肋骨变 形。 腹部力不大于 2.5kN 内力(4.5kN 外 力)。
Fuel system integrity of compressed natural gas vehicles 304 压缩天然气燃料容器完整性
Compressed natural gas fuel container integrity
前碰撞乘员防护认证规定
欧洲 ECE R94 要求:HPC 1000
18
法拉利458 Italia自燃
19
法拉利458 Italia自燃
20
2012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
• 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2012年上半年,全国 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万起,造成2.7万 人死亡、11.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1 亿元。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 路交通事故15起,同比增加3起。
215 保留 Reserved 216 顶部碰撞保护 Roof crash resistance 217 公共汽车紧急出口和车窗保持力及释放力
Bus emergency exits and window retention and release 218 摩托车头盔 Motorcycle helmets 219 风挡玻璃区域的侵入 Windshield zone intrusion 220 校车翻滚保护 School bus rollover protection 221 校车车身连接点强度 School bus body joint strength 222 校车座椅系统和碰撞保护
一些统计数字
• 美国:1972-1994年,304万人死于汽车交通 事故,是该国1972年以来战争死亡人数的 3 倍。
• 日本: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地 震引发海啸, 死亡人数1.5万人 , 9506人失踪。
2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现代汽车安全保障体系
• 亡羊补牢
从汽车诞生的那天起,就埋下了交通事故的祸 根。良好的汽车安全保障体系,只能减少交通事故、 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与损失,但绝对不会杜绝 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
• 宁夏中卫“6·26”一次死亡11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中,肇事客车停运期间擅自出车且超员121%。
2012年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
• (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
主要是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法停车导致的 追尾事故。
• (三)农村地区小型汽车事故比例上升。
因违法载人、超载等违法装载、无证驾驶肇事 导致的事故所占比例均高于全国同类交通违法行为 肇事平均水平。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内容
内部碰撞乘员保护 Occupant protection in interior impact 头部约束 Head restraints 司机与转向机构碰撞保护
Impact protection for the driver from the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转向机构后移量 Steering control rearward displacement 窗玻璃材料 Glazing material 门锁及约束部件 Door locks and door retention components 座椅系统 Seating systems 乘员碰撞保护 Occupant crash protection 安全带部件 Seat belt assemblies 安全带固定点 Seat belt assembly anchorages 保留 Reserved 风挡玻璃安装 Windshield mounting 儿童约束系统 Child restraint systems 侧碰撞保护 Side impact protection
美国 FMVSS 214 要求: 1. 动态碰撞试验要求
HIC:无要求 胸部加速度:=85g 骨盆加速度:130g 胸骨位移、燃油泄漏:无要求 撞击边车门不能脱离;非撞击边车门关 闭。
2. 静态压缩试验要求 无座椅时: 初始阻力 2250 磅,中间阻力 3500 磅,
峰值 7000 磅。 有座椅时: 初始阻力 2250 磅,中间阻力 4375 磅,
16
2009年9月3日长平高速车祸
17
法拉利458 Italia自燃
• 这款每辆售价388万元人民币(另外还有 60万元的选装配置)的超级跑车,在短 短3个月内就有10辆在欧美各地因不同事 故而报销。其中5辆458涉及意外,4辆因 自燃焚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