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
南宁五象新区情况

南宁五象新区情况一、发展定位“两基地一中心一商圈”(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现代先进加工制造基地、总部企业及金融中心,五象商圈),建设成为南宁市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具有壮乡首府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宜居生态新城。
二、基本情况新区由原概念性总体规划确定的175平方公里,以及2011年增加的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龙象谷项目组成。
(一)功能规划布局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由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设计了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由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了总部基地金融街概念性规划。
规划布局总部基地、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体育产业城、文化产业城、南宁—台湾健康产业城、龙象谷九大板块以及蟠龙、龙岗、玉洞三大片区。
(二)九大板块总部基地(金融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是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金融中心、泛北部湾经济区品牌企业总部的聚集地。
目前,已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建、中国南方电网、绿地集团、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世界500强企业,宝能、合景泰富、恒大、富力、雅居乐等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入驻。
总部基地不仅具备商务、商业、休闲三大核心功能,还将打造以绿色生态公园为核心的金融街与旅游商业区两个大的功能板块,并综合演化成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总部办公、行政办公四个核心功能区,将建设智能化、生态型的楼群组合,形成集办公、金融、展示、科研、信息交流于一体的企业总部集聚地。
目前,总部基地95%以上土地已落实项目,大部分项目正开工建设。
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板块规划面积约5.76平方公里,以公益性项目为核心,集文化交流、行政办公、商贸、旅游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区。
目前,广西美术馆、广西规划馆等公益性项目已经完工;商务街、文化街、民族风情街等“三街”用地已挂牌出让。
整个片区正在进行道路和土方工程。
宁市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宁市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图)(2007-7-31 15:58:24)分类:未分类五象新区,是南宁城市规划中一个全新的城区,是邕江之南的一个辽阔区域,包括了——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和那马组团为主的175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象新区规划让城市南部未开发的这片土地,一跃成为城市未来的建设区域,也将在未来被建设成为我们城市的形象代表。
规划中的五象新区核心区,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区,也是一个以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为主,集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更是一个融入自然的生态城市典范。
五象新区,这个175平方公里的区域,虽然还只是刚刚绘就的一幅蓝图,但已经引发了我们城市许多的激情和豪情:因为她的未开发,因为她的无限可能,更因为她的即将崛起和必然腾飞。
虽然认真说来,五象新区至今还只是一个就是思维时空、规划时空。
但那些与“五象新区”关联的词句,已经构筑了一种南宁生活的“新时空”,而从现在开始,这个新时空会一点一点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五象新区的建设序幕已经拉开。
2006年4月28日,五象大道的开工、兴建,标志着五象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而从现在开始,五象新区已经成为我们城市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
建的是一个新区,也是一个新南宁。
这个新的造城传奇,让我们一起关注。
因为,五象的发展建设周期虽然还很长,但我们城市美好的远景已经指日可待;而其中的一切理念、设想,都将成为我们城市的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五象·时间2005年2005年4月,时任广西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奇葆同志,在视察南宁时提出,南宁市应该重视加大向南发展,江北主要是完善为主。
根据这一思路,南宁市委、市政府开始进行向南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经多方论证、马飙书记多次现场视察,市委、市政府最后确定五象新区为新一轮城市建设重点区域。
五象新区的整体规划

铁路:市内有湘桂、黎湛、南防、南昆等干线,并规 划六条高铁线路。 普通公路:境内有209国道、210国道、322国道、 324国道、325国道以及渝湛线和衡 昆线等8条国道在此汇集。 高速公路:南宁绕城高速、南友高速、南北高速、南 百高速、兰海高速、广昆高速等。 机场:吴圩国际机场距离市区35公里左右。
五象新区规划路网及桥梁密集,高效通达其他区域,具备承接城市商务转移的基础。
道路交通:“三纵三横” “三纵”:银海大道、平乐大道、龙岗大道;
“三横”:堤园路大道、五象大道、玉洞大道;
桥梁规划:南宁大桥、五象大桥、英华 大桥、良庆大桥、青山大桥等。
五象大道 南宁大桥
五象大桥
目录
1 2
交通规划(三纵三横、10座大桥、地铁、高铁)
3
未来规划(发展前景)
交通1:南宁轨道交通
南宁定位为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将打造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道、轨 道“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改善现有交通格局。
• 2013年交通规划: • 铁路方面:重点推进南宁火车东站、云桂铁路(南宁至 昆明铁路新线)等项目,全力保障柳州至南宁客运专线 、 南广高铁年内开通,南钦高铁实现运营。 • 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桂林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来宾 至马山高速公路、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等项目,实现南 宁外环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 民航项目方面:重点推进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及 进站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配套设施建设。
区域规划(七大板块:三大基地、四大中心)
交通规划(三纵三横、10座大桥、地铁、高铁)
3
未来规划(发展前景)
未来规划(发展前景)
在未来“一轴两带三中心”的城市整体规划发展下,五象新区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中心。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1.13•【字号】南发〔2015〕2号•【施行日期】2015.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南发〔2015〕2号建设五象新区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五象新区启动建设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城市功能成型、产业加速集聚和开发建设全面提速的关键时期。
为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是南宁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首府城市竞争力、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实现南宁首位度大提升的希望所在。
五象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全面提速,突破难点、全力推进。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高档次高品质全面推进五象新区建设。
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着力构建五象新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坚持适度超前、科学规划,着力优化五象新区功能布局,塑造城市特色;坚持突出重点、明确时序,着力推进五象新区核心区域建设上规模见成效;坚持产城融合、人城和谐,着力提升五象新区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2015年,五象新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总部基地金融街项目全面开工并提速推进,五象湖周边、沿江地带的建设率先突破,“两基地一中心一商圈”(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现代先进加工制造基地、总部企业及区域金融中心、五象商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
五象新区规划布局

五象新区规划五象·现在看埌东,未来看五象2005年,南宁“十一”五规划提出“城市建设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确定五象新区为新一轮城市建设重点区域,作为南宁市全面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打造面向东盟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广西南宁拟投资2800亿元开发五象新区对接东盟,全力推进以“再造一个新南宁”为目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建一个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宏大理想从那时启航。
五象·规模按照正在修编的五象新区总体规划,新区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那马组团、100平方公里龙象谷项目为主的275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象·定位五象新区定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泛北部湾的总部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信息、文体、商业商务中心,并将新区建设成为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五象·交通五象新区龙堤路、五象大道、玉洞大道和银海大道、平乐大道、龙岗大道构成五象新区“三横三纵”路网格局。
水路:邕江穿城而过,沟通各地;海运:五象新区紧逼钦州湾,是南宁面向大海的快捷出口。
陆路:新区通过南宁大桥、仙葫大桥等跨江大桥与市中心区连为一体;规划中青山大桥、英华大桥、五象大桥、五合大桥等项目规划待建;五象大道、玉洞大道、堤路园、银海大道、南宁大桥南岸和龙岗大桥延长线、环城高速公路、南北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南蒲路等道路连接内外交通。
另外,新区新建有一个南钦高铁五象南站。
铁路:铁路,湘桂铁路黎南段复线穿越新区,与正在建设中的南钦城际铁路会合于规划中的五象火车站,玉洞火车站也将落户新区;航空:新区核心区距吴圩国际机场仅30公里,与外界空中沟通十分便捷。
五象·区域功能五象新区以环城高速南段、东段及南北高速为界,分为:中部、东部、西南三个板块。
南宁市五象岭总体规划(2015-2025)文本

南宁市五象岭总体规划(2015-2025)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 (3)第一节性质和范围 (3)第三节总体布局 (3)第四节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4)第三章生态文化建设 (4)第一节规划原则 (4)第二节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4)第四章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5)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第二节游线组织规划 (5)第五章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第一节游客容量控制 (5)第二节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第六章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6)第一节规划原则 (6)第二节植被规划 (6)第三节森林景观规划 (6)第四节风景林经营管理规划 (6)第七章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7)第一节规划原则 (7)第二节保护分区及保护措施 (7)第三节生态环境及生态资源保护 (8)第四节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 (8)第八章基础工程规划 (9)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9)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9)第三节供电规划 (9)第四节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0)第九章防灾及应急管理规划 (10)第十章土地利用规划及居民点调控规划 (10)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0)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10)第三节居民点调控规划 (11)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 (11)第一节近期(2015~2016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第二节中期(2017~2019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第三节远期(2020~2025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第四节实施保障措施 (12)第十二章附则 (12)第一章总则第1条本规划基于《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0-2025)》进行编制,在保护既定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现状用地的预控和调整。
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南宁市五象新区发展的新背景,结合森林公园自身保育和发展需求,根据相关规划管理规定,编制本规划。
南宁五象新区规划

五象新区规划范围包括良庆区、 邕宁区部分区域以及江南区部分 区域,总面积约175平方公里。
规划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推进,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现 代服务业基地的定位日益凸显。五象新区作为南宁城市发展的战略要地,其规划建设对于提升南宁城 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五象新区规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南宁城市空间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改善和民生福祉提升 ,为南宁建设成为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总体定位
五象新区将被打造成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示范区、具有岭南特色和生态宜居的 现代化新城。
监督评估机制完善
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五象新区建设的监督机制,包括政府监督、社会 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确保新区建设按照规划要求有序推进 。
评估机制
建立五象新区建设评估机制,定期对新区建设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奖惩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在五象新区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划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进 行惩罚和问责。
生态网络
依托五象岭森林公园、五 象湖公园等生态资源,构 建“绿脉相连、蓝绿交织 ”的生态网络。
景观风貌
塑造“山、水、城”共融 的城市景观,展现具有岭 南特色的现代城市风貌。
功能分区及布局
商务商业区
围绕五象湖布局高端商务、商 业设施,形成城市商业商务中 心。
科技创新区
布局科技创新产业,打造南宁 科技创新高地。
多元参与合作模式探索
政府引导
南宁五象新区规划

2.2.1 区域规划分析 2.2.2 区域住宅市场分析 2.2.3区域商业市场分析
区域规划
五象新区的区位
五象新区位于南宁市向南发展轴线的核心位置,是强化和完善南宁市作为中国与东盟双向 交流的窗口作用,构筑南宁市在“两廊一圈”和北部湾经济区中的中心枢纽和区域性国际 城市地位而重点开发建设的城市新区,也将成为未来城市新中心。
公园绿地 五象广场
学校
南宁26中五象校区
效果图
规划情况
建设计划
无
已建成
由一栋地下1层、地上14层的报关中心大楼和一栋 地上12层的备勤楼组成。该项目建成后,明年南 已建成 宁海关将成立下设机构———邕州海关。
占地80亩,是一个集休闲、娱乐、交通等多种功 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休闲广场
未定
无
已建成
实景图
本项目
区域规划
重点板块一:总部基地
总部基地范围及功能定位:
用地面积约2.9平方公里。板块涵盖商务、商业、 办公、休闲等功能,是五象新区的金融、商务、信 息中心,其中金融街规划面积约1.35平方公里。
总部基地功能分区
2
•总部基地出让土地以商务金融商业用地
为主。
•目前已入驻南方电网、海尔青啤、交行
金融中心、移动总部、武钢总部、中国
信息来源:广西辉煌地产监测 实景图
广西区政协会馆(已建成)
南宁海关报关中心
26中五象校区
区域规划
重点板块二: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
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以公益项目为核心, 集文化交流,行政办公,商贸,旅 游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 性新区;是服务东盟、广西的行政 文化中心区;是体现南宁山水特色 的景观风貌示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编者按 ] 近年来,在绿色低碳经济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掀起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热潮, 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我国关于绿色生态城区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理念、规划设计和指标体系等方面,结合绿色生态城 区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方面探讨具体的规划应对方法较少。本期“专题研究”栏目以“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实践”为主题,刊发 一组文章,探讨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下的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智慧城市规划、绿色低碳产业规划和绿色 建筑空间布局规划等内容,以期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2.3 海绵城市建设刚起步,水资源利用 效率低
依据《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 市实施方案》中的规划目标,规划提出 “五象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 80%” 的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标 准。 目 前, 五象新区现状建成区用地占规划总用地 的 11.0%, 在 建 区 占 4.4%, 未 建 区 占 84.6%,足以有效保证海绵城市相关控 制指标的落实。而五象新区海绵城市建 设刚进入起步阶段,部分海绵城市示范 工程项目已建设完成 ( 如体育中心、广 西美术馆和总部休闲公园等 ),多个海绵 工程建设项目也在相继展开 ( 如五象湖 公园水质环境治理工程、滨江公园护岸 工程等 )。
52
利用”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融合 可持续发展及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 雨水系统理念,构建“生态海绵”水资 源高效利用模式。该模式基于改变传统 雨水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提高海绵城 市建设的生态性,强调系统水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以节水为核心,推进水资源 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向雨水污水“排 水量零增长”的目标推进,这也符合环 境保护及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要求 [4]。
0 引言
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在相关专项规划设计、土 地出让等前端引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从宏观层 面指导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 [1]。而海绵城市是近两年 建设的热点,能有效减轻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环境造成
的不利影响,符合绿色生态城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 面的建设目标,也是实现绿色生态城区水环境生态建 设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在编制绿色生态城区总体 规划时需从水资源节约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完善与 补充,并将海绵城市规划相关内容纳入总体规划和实施 计划之中 [2]。
3.2 建设系统构建 规划按照五象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城
区的总体要求,以解决城市运行中的积 水内涝等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城 市雨水径流控制率与水资源循环利用为 目标,以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为核心, 确定生态海绵城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系统 构建路线 ( 图 1)。
3.3 生态海绵城区水资源利用规划 规划以五象新区用地功能分区为基
表 1 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分期、分项目标
控制目标项
建设分期
五象新区 南宁市
备注
径流 年径流总 近期 ( 至 2017 年)
80%
总量 量控制率 中期 ( 至 2020 年 )
80%
控制
远期 ( 至 2030 年 )
80%
综合径流 已建 近期 ( 至 2017 年 ) ≤ 0.6
系数
区 中期 ( 至 2020 年 ) ≤ 0.6
1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策略
海绵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仅为包含给排水 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对海绵城市建设内 容的支撑作用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生 态优先、安全为重,统筹规划、因地制 宜,技术创新、高效利用”的规划策略, 以期有效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1.1 生态优先,安全为重 规划以城市排水防涝为主,兼顾城
(2) 分期、分项目标。年径流总量控 制目标是实现开发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 建设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排放量,通过 完成部分径流的下渗、储存和缓排,减 少雨水管道系统的压力 [5]。由于径流污 染控制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可通 过径流总量控制实现,本文选取年径流 总量控制目标作为首要目标,其余为分 期、分项目标 ( 表 1)。
2.2 传统规划局限多,内涝风险大 传统给排水规划具有局限性,主要
为自来水取水、污水处理和雨水污水排 放方案、管网建设等市政基础工程规划, 涉及给排水系统的节水与节能、非传统 水源利用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内容较少,
难以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目标相适应。
此外,结合对五象新区土地利用情 况的综合分析,可将下垫面划分为建设 用地、水体及农林用地等类型,并由此 估算出城市综合径流系数为 0.72。通过 分析发现,硬化面积比例大,水域、绿 地等调蓄和透水下垫面比例过低是径流 系数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五象新 区的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常规灰色雨 水基础设施使雨水峰值流量增高,峰值 出现的时间缩短,暴雨径流较易在已建 成区积聚,引发城市内涝,单纯地提高 管网设计重现期也不足以解决问题 [3]。
2016 年第 11 期 第 32 卷 51
南宁五象新区核心区于 2014 年获 批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015 年 开展《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 的编制工作,规划通过建立绿色生态示 范城区的指标体系,高起点、高标准地 将五象新区打造成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特 殊示范作用的绿色生态新城区。在此背 景下,本文以五象新区为例,探讨南方 多雨地区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中的海 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并结合当地 水资源情况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深化五象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海 绵系统,为下一步开展的海绵城市专项 规划设计提供指引,并为其他类似地区 的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和借鉴。
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 设施;采用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 的方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的要求,坚持“利用在前、排放在后” 的原则,多渠道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 等非传统水源,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需 求量。
2 南宁五象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存在
的问题
通过对南宁五象新区城市发展现状 进行分析,发现区域水系统在水资源、 水安全和水环境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五象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单一, 主要使用市政自来水,少量建设项目根 据绿色建筑的要求采用了建筑中水回用、 雨水收集利用,但非传统水源总体利用 效率低,节水任务重。
3 南宁五象新区海绵城市规划实践
3.1 总体目标及分期、分项目标 (1) 总体目标。五象新区海绵城市规
划的总体目标为结合“生态排水 + 循环
与农业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 水,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
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因地制宜地统筹海绵城市建设,采取蓄、 滞、渗、净、用、排相结合的方式,制 定合理的海绵化措施;加强地表水源涵 养,充分利用雨水的下渗补充地下水, 建设良好的水生态循环,提升城市人居 环境。
1.3 技术创新,高效利用 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以先进
市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治理,通过海绵 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式实现 对降雨径流的控制,并以生态优先为原 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过程 中对原有水系系统和水环境的影响;同 时,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 经济安全为出发点,实现生态排水,增 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1.2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
径流 雨水管渠 新建区
峰值 设计重现 重要地区、一般地区
控制 期
内重要道路
一般地区内除重要道
路以外地区
3~5年
5年
5年
3年
3年
各阶段的控制目标以阶段 内的开发范围统计
径流 年径流污 近期 ( 至 2017 年 )
55%
55%
—
污染 染控制率 中期 ( 至 2020 年 )
础,考虑在生态海绵城区理念下的不同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组合,将规划区内的 水资源利用划分为Ⅰ、II、Ⅲ、IV 4 个区, 并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 ( 表 2,图 2)。
3.4 核心区生态海绵规划 五象新区核心区位于五象新区中北
部,包含居住、大型公建和高层办公建筑, 为近期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优先实施 “生态海绵”建设的示范性区域。目前, 核心区正处于快速开发建设阶段,部分
远期 ( 至 2030 年 ) ≤ 0.6
新建 近期 ( 至 2017 年 ) ≤ 0.45
区 中期 ( 至 2020 年 ) ≤ 0.45
远期 ( 至 2030 年 ) ≤ 0.45
75% — — ≤ 0.6 — — ≤ 0.45 — —
五象新区未建区总面积约 占 规 划 总 用 地 的 84.6%, 绿地占比约为 28%,有较 大的潜力建设生态海绵城 区, 能 有 效 保 证 海 绵 城 市 相 关 控 制 指 标 的 落 实, 因 此五象新区取值较南宁市 整体指标略高
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
□ 农佳莹,李毅明,尹锦艳,陈真钰
[ 摘 要 ] 海绵城市是近两年建设的热点,能有效减轻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实现绿色生态城区水环境生态 建设的最佳途径之一。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中,海绵城市规划起到了完善和补充的作用,能够缓和目前城市内涝的问题,实现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文章以南宁五象新区为例,探讨了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路,并结合区域水 资源情况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深化五象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海绵系统,以期为下一步开展的详细规划设计提供 指引。 [ 关键词 ]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6)11-0051-04 [ 中图分类号 ]TU984.11+9 [ 文献标识码 ]B
Sponge City Planning Of Wuxiang Green Ecological District, Nanning/Nong Jiaying, Li Yiming, Yin Jinyan, Chen Zhenyu
[Abstract] Sponge city development may ease the negative urban development impact on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water ecology development. Sponge city planning is important in green ecological district planning in that it solves city flooding problems and realizes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 The paper studies sponge city planning strategy in Wuxiang green ecological district planning, establishes sponge city indices system, realizes recycling of water resource of the district,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next step detailed design. [Key words] Green ecological district, Sponge city, Master plan, Indices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