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基础试卷A

合集下载

运动学基础测试题

运动学基础测试题

运动学基础测试题以[运动学基础测试题]为题,本文将提供一系列与运动学相关的问题,供读者进行测试。

请读者阅读问题并思考答案,然后在文章末尾查看答案解析。

1. 什么是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门物理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与时间的关系。

2. 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可以通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除以时间来计算。

公式为: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

3. 什么是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看作是一个极小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4. 如何计算加速度?加速度可以通过物体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来计算。

公式为: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

5. 何为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是相等的,即速度保持恒定。

6. 何为匀加速运动?匀加速运动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相等的,即加速度保持恒定。

7. 如何计算自由落体的速度?自由落体的速度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

公式为:速度 = 重力加速度 * 时间。

8. 何为水平抛体运动?水平抛体运动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方向进行抛掷,并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

9. 如何计算水平抛体的飞行时间?水平抛体的飞行时间可以通过将竖直方向的位移除以竖直方向的速度来计算。

公式为:飞行时间 = 2 * 初速度 * sin(发射角度) / 重力加速度。

10. 何为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指物体在固定中心点周围进行的运动,通常包括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概念。

11. 如何计算圆周运动的周长?圆周运动的周长可以通过将圆的半径乘以2再乘以π来计算。

公式为:周长 = 2 * 半径* π。

12. 何为离心力?离心力是圆周运动物体受到的一种惯性力,它指向物体远离圆心的方向,大小与物体质量、角速度和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答案解析:1.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着重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2. 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

运动学基础题集

运动学基础题集

运动学基础题集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左图所示的位置,经过7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7.1 m/s2B.5.7 m/s2C.1.6 m/s2D.2.6 m/s22.(2007理综北京卷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

该照片经放大后分辨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象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

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A.10-3s B.10-6s C.10-9s D.10-12s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奥运会3米跳板冠军吴敏霞的跳水动作时,可以把她看做质点B.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只有前半句所描述的情景是真实的C.在时间轴上,第2秒末和第3秒初是指同一时刻,第100秒内所指的是时间,大小为1秒D.位移为零,路程一定为零4.2011年9月25日20时,在武汉体育中心进行的亚锦赛决赛中,中国男篮以70∶69战胜约旦男篮,获得唯一一张直通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

在篮球比赛中存在的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一维坐标系描述主裁判的位置变化B.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篮球的平均速度几乎为零C.研究运动员的位置变化时,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D.比赛7:15开始,这里的7:15指的是时间间隔5.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B.0~5 s内的位移为10 m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如图所示)中,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秒~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秒~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7.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卷)A.自转中的地球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C.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8.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小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9.(2010·山东青岛训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成功举办,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10.对以a=2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0年南京模拟) A.在任意1 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B.第n s末的速度比第1 s末的速度大2n m/sC.2 s末速度是1 s末速度的2倍D.n s时的速度是s时速度的2倍11.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甲、乙两物体由不同地点同时出发,t0时刻两物体相遇C.0~t0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一样大D.0~t0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时刻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s-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②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0③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0④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A.①②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③④13.如图所示,有一质点从t=0时刻开始,由坐标原点出发沿v轴的方向运动,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0年常州质检)A.t=1 s时,离开原点的位移最大B.t=2 s时,离开原点的位移最大C.t=4 s时,质点回到原点D.0到1 s与3 s到4 s的加速度相同14.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A的位移最大B.质点C的平均速度最小C.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D.三质点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C.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作为质点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作为质点16.2009年9月18日上午,十一运火炬传递运行团队携带火种抵达青岛,19日上午,在青岛举行传递活动.观察图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火炬手在同一地区)()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17.一足球以12 m/s的速度飞来,被一脚踢回,踢出时速度大小为24 m/s,球与脚接触时间为0.1 s,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 (2010年黄冈模拟)A.120 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B.120 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C.360 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D.360 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18.下列情况中运动的物体不能被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绕地球运转的“神舟”七号飞船的运行情况B.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的木箱D.研究飞行过程中的炮弹19.物体第1s由静止向右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加速运动,第2s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不变,以后每隔1s加速度的方向都改变一次,但大小不变,则1min后物体在( )A.原位置B.原位置左0.5mC.原位置右5mD.原位置右30m20.一物体t0=0时刻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发生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设位移中点时刻为t1,速度为v1,时间中点时刻为t2,速度为v2,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v1=v2B.t1>t2,v1>t2C.t1<t2,v1<v2D.t1<t2,t1>v221.下图是作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其中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图( )2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23.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C)甲与乙同时着地(D)甲与乙加速度一样大24.某质点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6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在6~14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在6~10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D.在t=2s末,质点的即时速度大小为3m/s25.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6.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A.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变化相等B.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相等C.速度变化始终相等D.瞬时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方向一定不变27.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下列图象中可以反映小球的这一运动过程的是( )28.一个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5t+5t2(s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2.5m/sB.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10m/s2C.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10m/sD.这个物体加速度方向一定与初速度方向一致29.质点做单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A.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B.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C.即时速度的大小改变,但方向不变D.加速度为零30.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4.m/s2,a 乙=-4m/s2詹,那么对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B.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C.甲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做加速运动;乙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D.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31.关于加速度,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B.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C.加速度很大时物体速度可能很小D.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一定很大32.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质点在第3s末速度比第2s末速度大2m/sC.质点在任何1s的末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sD.质点在任何1s的末速度都比前1s的初速度大2m/s33.根据给出的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值,下列对物体运动种类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v0>0、a<0,则物体做加速运动B.若v0<0、a<0,则物体做加速运动C.若v0<0、a>0,则物体做减速运动D.若v0>0、a>0,则物体做加速运动34.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只要每分钟的位移相等,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出相应的s-t图象,图象的长度即质点的路程C.在不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物体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其s-t图象一定是倾斜的直线35.关于位移和路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位移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也一定相同C.几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时,它们的位移可能相同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零,其位移也一定不等于零36.我国运动员王军霞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创造了女子50000m的奥运会记录: 14min59.88s,北京西站服务处都有《旅客列车时刻表》出售,记录和表分别指的是( )A.时刻和时间间隔B.时间间隔和时刻C.都是时刻D.都是时间间隔37.下列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A.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增大的B.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减小的C.不管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D.因为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故其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38.对于公式vt=v0+a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适用于任何变速运动B.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C.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D.v0和vt只能取正值,不可能为负值39.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D.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40.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讲平均速度,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讲平均速度,必须说明是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D.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能精确的描述变速直线运动41.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有( )A.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C.任意相等时闻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42.一平直铁道线旁沿线每隔50m等距离竖立着电线杆,测得列车依次经过1、22、25、30、42、90号电线杆所用时间分别为8.8s、8.7s、8.7s、8.9s、8.8s、8.8s,则这列车 ( )A.肯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肯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43.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哪些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A.某人向东走了2m,用时3s,再向南走2m,用时3s的过程B.某人向东走了10m,用时3s,再向东走20m,用时6s的过程C.某人向东走了20m,用时6s,再转身向西走20m,用时6s的过程D.某人始终以3m/s的速度向西走44.关于参考系,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C.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考系D.参考系就是被选做假想不动的物体45.下列关于质点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C.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要看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D.一个物体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看做质点,那么在另外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做质点46.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为时间,短的为时刻B.两个时间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间C.第3s末和第4s初是同一时刻D.第3节下课和第4节上课是同一时刻47.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就是路程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C.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D.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无方向.路程是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48.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的运动越快B.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的运动越慢C.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通过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长的运动越快D.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通过的位移大小,位移越长的运动越慢49.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的是( )A.μ1=0,μ2=0B.μ1=0,μ2≠0C.μ1≠0,μ2=0D.μ1≠0,μ2≠050.假设汽车紧急制动后所受的阻力的大小与汽车所受重力差不多。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库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库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库一、基本概念1. 请列举运动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

2. 简述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 什么是速度?它有哪几种形式?4. 请解释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5. 如何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二、直线运动1.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10秒后速度达到20m/s,求汽车的加速度。

2.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为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请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5m/s,求它在3秒内的位移。

4. 一物体从A点出发,以2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过5秒后到达B点,求AB两点间的距离。

5.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3m/s,末速度为12m/s,运动时间为5秒,求物体的加速度。

三、曲线运动1. 请简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m,周期为4秒,求物体的线速度。

3. 在水平面上,一物体受到一个恒力作用,做曲线运动,请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

2rad/s,求物体在最高点的向心加速度。

5.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其线速度为10m/s,半径为5m,求物体的角速度。

四、相对运动1. 一列火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车内一乘客以相对于车厢5km/h的速度向前走,求乘客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2. 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分别为10km/h和8km/h,它们在同一河流中相向而行,河流速度为3km/h,求两船的相对速度。

3. 一飞机以500km/h的速度向东飞行,同时受到风速为100km/h的西风影响,求飞机的实际速度。

4. 一物体在甲船上以2m/s的速度向北运动,甲船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3m/s向东,求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5.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司机看到路边的一棵树以5m/s 的速度向后移动,求汽车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五、力学问题综合1. 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求它在5秒内的位移。

2.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向东,大小为10N,另一个向北,大小为15N,求物体的合力。

第一章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1. (0018)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 =3t -5t 3 + 6 (SI),则该质点作(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2. (0251) x 轴作直线运动,其v -t 曲线如图所示,如t =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则t =4.5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A) 5m . (B) 2m . (C) 0. (D) -2 m . (E) -5 m. 3 (0015)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A) t r d d (B) t r d d (C) t r d d (D) 22d d d d ⎪⎭⎫ ⎝⎛+⎪⎭⎫ ⎝⎛t y t x 4. (0519)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E) 若物体的加速度a 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5. (5382) 质点作半径为R 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v 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A) t d d v . (B) R2v . (C) R t 2d d v v +. (D) 2/1242d d ⎥⎥⎦⎤⎢⎢⎣⎡⎪⎪⎭⎫ ⎝⎛+⎪⎭⎫ ⎝⎛R t v v .6.(0686) 某人骑自行车以速率v 向西行驶,今有风以相同速率从北偏东30°方向吹来,试问人感到风从哪个方向吹来?(A) 北偏东30°. (B) 南偏东30°.(C) 北偏西30°. (D) 西偏南30°.7. (0007) 一质点沿x 方向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为 a = 3+2 t (SI) ,如果初始时质点的速度v 0为5 m/s ,则当t为3s 时,质点的速度v = .-128. (0011)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坐标x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该质点在第秒瞬时速度为零;在第 秒至第 秒间速度与加速度同方向.9. (0005) 一质点作半径为 0.1 m 的圆周运动,其角位置的运动学方程为:2214πt +=θ (SI) 则其切向加速度为t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0006)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学方程为 223t +=θ (SI) ,则t时刻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为a n = ;角加速度β= .11.(0253) 已知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j t t i t t r )314()2125(32++-+= (SI) 当t = 2 s 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 = ; 加速度a 与x 轴正方向间夹角α = .12(0689).有一旅客站在沿水平轨道匀速开行的列车最后一节车厢后的平台上,(1) 手拿石块,松手释放;(2) 沿水平方向向车后掷出石块,使石块相对车的速度等于火车相对于地的速度.则站在铁路路基旁的观察者所见石块的运动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0265)有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t 时刻的坐标为x = 4.5 t 2 – 2 t 3 (SI) .试求:(1) 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2) 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3) 第2秒内的路程.14.(5626) 一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为a = 4t (SI),已知t = 0时,质点位于x 0=10 m 处,初速度v 0 = 0.试求其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式.15.(5007)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质点所经过的弧长与时间的关系为221ct bt S += 其中b 、c 是大于零的常量,求从0=t 开始到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时所经历的时间.516.(0692)当火车静止时,乘客发现雨滴下落方向偏向车头,偏角为30°,当火车以35 m/s的速率沿水平直路行驶时,发现雨滴下落方向偏向车尾,偏角为45°,假设雨滴相对于地的速度保持不变,试计算雨滴相对地的速度大小.。

《运动学基础》题库-无答案(14.5)

《运动学基础》题库-无答案(14.5)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运动学基础》题库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题)第一章运动学绪论1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运动动作B 运动行为C 运动治疗方法D 运动动作与运动行为2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方法有A 描述与分析B 动物实验C 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D 以上都是3 运动学研究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 关节运动与骨骼肌运动力学原理B 运动中能量的供应方式C 物理治疗D 运动动作分析4 学习运动学课程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的关系A 人体与环境B 结构与功能C 局部与整体 D以上都是5 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因有A 髋、膝与踝关节同时运动B 仅髋关节活动C 仅膝关节活动D 仅踝关节活动6 写字时,上肢运动链处于开放运动链A 仅有肩关节活动B 仅有肘关节活动C 仅有腕关节活动D 有前臂与腕关节活动7 环节是指人体身上A 活动的每个关节B 相对活动的肢体C 相对活动的节段D 相对活动的关节8 打羽毛球时手臂挥拍向下扣球的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蹬伸9 举重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0 腾空起跳落下时的屈膝与屈髋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1 骑自行车,腿的动作有A 推B 拉C 鞭打 D蹬伸12 步行时,伴随骨盆和肢体的转运的运动形式为A摆动 B 扭转C缓冲 D蹬伸13 仰卧位时,上下肢互相靠拢的运动形式为A 扭转B 摆动C 相向运动D 鞭打14 无氧运动是指()运动A 小强度B 中等强度C 大强度 D极量强度15 关于有氧运动错误的是A 运动时间较长 B 中、小强度 C 一般健身锻炼 D极量强度16 动力性运动错误的是A 产生加速度B 产生位移C 抗阻力D 维持躯体姿势17 运动动作可以A 消除肢体肿胀B 使肌力下降C 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粘连D 使韧带挛缩18 主动运动是指肌力达()时,即可由骨骼肌主动收缩完成肢体的运动A 1级B 2级C 3级D 4级19 相当于本人最大吸氧量55%-65%的运动强度是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小强度20 打太极拳,其运动强度属于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小强度第二章运动学基础1 人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A 力B 力矩C 力和(或)力矩D 速度2 骨骼肌张力相对于人体环节而言是A 均为内力B 内力和外力C 外力和内力D 均为外力3 人体整体的主动运动的必要条件是A 摩擦力B 重力C 肌力D 支撑反作用力4 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称为A 动量B 冲量C 动能D 势能5 人体缓冲动作可以A 增大冲击力B 减小冲击力C 减少重力D 增大重力6 物体的惯性与下面哪个物理量有关A 长度B 重量C 速度D 质量7 人体站立姿势平衡为A 上支撑平衡B 混合支撑平衡C 上下支撑平衡D 下支撑平衡8 人体上支撑平衡从平衡能力来说是A 有限稳定平衡B 稳定平衡C 不稳定平衡D 随遇平衡9 对于人体下支撑平衡,稳定角的个数是A 2个B 4个C 8个D 16个10 骨的塑形与重建是通过适应力的作用而发生的,这是A 牛顿定律B 动量定理C 沃尔夫定律D 阿基米德定律11 人体活动减少或肢体伤后固定,骨的力学特性改变是A 强度与刚度均下降B 强度增加,刚度下降C 强度与刚度均增加D 强度下降,刚度增加12 手臂持球以肘关节为支点构成的杠杆是A 平衡杠杆B 省力杠杆C 费力杠杆D 混合杠杆13 坐位时肌松弛,腰部的负荷A 小于直立B 大于直立C 大于侧卧D 小于侧卧14 人体主要由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是A 前交叉韧带B 髌韧带C 后交叉韧带D 黄韧带15 激光和热治疗对于肌腱的影响是A 强度下降,横截面积增加B 强度下降,横截面积减小C 强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D 强度增加,横截面积增加第三章运动氧供应1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效应主要通过A 促进心输出量增加B 血流重新分配C 骨骼肌氧供增加D以上都是2 运动过程中心率加快主要是()的结果A 心输出量增加B 骨骼肌氧供增加C 血流重新分配D 心血管中枢调节3 运动训练使心泵功能提高,主要表现为A 心房舒张末期容积增加B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C心肌收缩力增加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4 经长期运动训练后错误的是A 心肌纤维增粗B 射血充分C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D 安静时心率加快5 运动过程中,各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主要通过A 肾血流减少B 皮肤等部位的血管收缩C 骨骼肌血流量增加D 以上都是6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心血管中枢的调整作用是A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升高B 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下降C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升高D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下降7 运动状态下,调节冠状血流量最主要的代谢物质是A 腺苷B 二氧化碳C 乳酸D H+8 有氧运动对冠状血流影响错误的是A 冠脉血管收缩B 侧支循环的形成C 更多的冠脉侧支吻合D利尿与排钠9 动力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B 外周阻力变化很明显C 心输出量增加不明显D收缩压升高,收缩压变化不大或略下降10 静力性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变化不大B 舒张压升高C 收缩压下降D 舒张压下降11 腹式呼吸是以A 肋间内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B 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C 腹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D 肋间外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1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A 肺顺应性升高B 肺弹性阻力增加C 呼气困难D 呼吸道阻力下降13 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被破坏,表现为A 肺顺应性增加B 肺弹性阻力增加C 呼吸道阻力下降D 肺泡通气量增加14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呼吸加深加快,可导致A 潮气量变化不大 B 补吸气量变化不大C 补呼气量变化不大D 肺通气量增加15 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选择深慢呼吸形式,可有效提高A 潮气量B 解剖无效腔C 补呼气量D 肺泡通气量16 深慢呼吸可以减少克服()所做的功A 非弹性阻力B 弹性阻力C 气道阻力D 胸廓顺应性17 运动状态下,骨骼肌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左右A 50%B 40%C 60%D 80%18 剧烈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增加至A 2--3L/minB 5--10L/minC 15--20L/minD 35--40L/min19 缩唇呼吸可以A 增加气道阻力B 减少肺泡内气体排出C 增加弹性阻力D防止呼吸道过早被挤压20 剧烈运动使氧离曲线A 右移B 左移C上移 D 下移21 运动开始时,呼吸运动调节受到()的影响A 骨骼肌传入冲动B 肌腱传入冲动C 关节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D 条件反射22 大强度运动时,通过()刺激化学感觉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强A PCO2升高B PO2升高C pH升高D K+浓度升高23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A 心脏的泵血功能B 肌利用氧的能力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4 影响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是A 心脏的泵血功能B 肌利用氧的能力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5 浅快呼吸可以减少克服()所做的功A 非弹性阻力B 弹性阻力C 气道阻力D 胸廓顺应性第四章运动能量代谢1 运动供能的主要形式是A 糖酵解B 糖异生C 脂肪酸氧化D 产生酮体2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A 甘油三酯B 磷酸C 胆固醇及其酯D 非酯化脂肪3 当训练时间小于30分钟或长于30分钟时,各主要以什么方式供能A 糖、脂肪B 脂肪、糖C 糖、类脂D 糖、磷脂4 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出多少能量A 8KJB 18KJC 39KJD 58KJ5 运动时糖异生的意义哪项除外A 维持运动中血糖稳定B 有利于乳酸利用C 促进维生素代谢D 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6 乳酸的清除率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而(),运动可以()乳酸清除A 加快加速B 减慢加速C 加快减慢D 减慢减慢7 在70%--80%VO2max强度下持续运动多长时间,可几乎完全耗尽肌糖原而出现衰竭A 10--20分钟B 30--40分钟C 1--2小时D 2--3小时8 当VO2max强度在多少时,摄入的葡萄糖才能取代肌糖原为活动肌肉所利用A 15%B 30%C 50%D 80%9 运动中脂肪能量供应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A 降低增高B 降低降低C 增高增高D 增高降低10 消除脂肪需要怎样的运动形式A 微量运动,小于30分钟B 微量运动,超过30分钟C 亚极量运动,少于30分钟D 亚极量运动,超过30分钟10 关于糖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支的大分子多糖B 糖原是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C 肌糖原分解,为肌肉自身收缩供给能量 D糖原合成来自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11 肌肉中糖原约占肌肉总重量的百分比和肝脏中糖原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A 0.1%-0.2%,0.6%-0.8%B 1%-2%,6%-8%C 10%-20%,6%-8%D 1%-2%,60%-80% 12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3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的过程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有氧氧化14 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5 由多个葡萄糖组成带分支的大分子多糖的过程是A 糖原形成B 糖酵解C 糖异生D 单糖16 运动时脂肪供能的形式除外A 脂肪酸氧化B 糖异生C 糖酵解D 氧化不完全,产生中间产物乙酰乙酸17 关于运动与蛋白质代谢描述正确的是A 正常成人体内蛋白质分解的速率大于合成速率B 长时间运动时氨基酸的合成速率超过氧化速率C 长时间耐力运动,体内糖原消耗基本不变,蛋白质分解代谢亦无变化D 蛋白质分子分解成氨基酸后通过糖异生、直接被氧化等作用维持血糖稳定18 关于氨基酸描述不正确的是A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B 蛋白质分解代谢首先在酶的催化下水解为氨基酸C 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D 氨基酸可转变成维生素19 交感神经的作用是A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强,具有升血糖作用B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强,具有降血糖作用C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弱,具有升血糖作用D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弱,具有降血糖作用20 能量代谢时糖酵解是指A 血糖合成 B 糖变质 C 发酵的途径 D无氧条件下的糖代途径21 一般不参与能量代谢的成分是A 游离脂肪酸B 血糖C 肝糖原D 蛋白质22 在一般运动情况下,如下哪种物质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糖和脂肪23 为减少体内脂肪,每次运动的时间至少要达到A 10分钟B 15分钟C 20分钟D 30分钟24 糖原储存最多的组织或器官是A 肝脏B 脑C 肌肉D 脂肪组织25 机体吸收的糖原远超过消耗量时,其主要的储存形式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血糖D 脂肪26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物质A 肝糖原B ATPC 肌糖原D 脂肪酸27 体内能源储存的主要形式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脂肪D ATP28 正常情况下,人体消耗的物质中,脂肪占A 10%-20%B 20%--30%C 30%-40%D 40%-50%29 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源是A CKB 酮体C 葡萄糖D ATP30 关于能量代谢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影响最大B 脑组织代谢水平很高C 蛋白质为机体主要供能物质D 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31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是A 4.4-6.6mmol/LB 6.6-8.8mmol/LC 9.9-10mmol/LD 11-12mmol/L32 在剧烈运动时,心肌对ATP的需要量可增加A 5倍B 10倍C 15倍D 25倍第五章骨骼肌运动1 下列不符合白肌Ⅰ型纤维特征的是A 线粒体数量少B 对Ca+亲和力低C 糖酵解能力强D 大a运动神经元支配2 肌的黏带性受()的影响A 肌伸展性B 肌弹性C 肌温度D 肌纤维类型3 经过神经-肌接头释放()与肌膜结合,引起骨骼肌收缩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多巴胺4 每一条肌纤维只接受()运动神经元的支配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 运动单位所支配的肌纤维多少,与()有关A 肌张力大小B 肌的黏滞性C 肌的伸展性D 肌的弹性6 运动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高时A 肌的伸展性增加B 肌的收缩力降低C 肌的弹性增加D募集的运动单位多7 影响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因子是A Na+B K+C Cl-D Ca+8 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的电变化,主要变现为A 静息电位传导B 动作电位传导C Ca+传导D Na+传导9 屈曲肘关节时,肱二头肌收缩运动形式属于A 向心收缩B 离心收缩C 拉长-缩短周期D 等动收缩10 骨骼肌收缩起到缓冲、制动、减速与克服重力作用的属于A 向心收缩B 离心收缩C 拉长-缩短收缩D 等动收缩11 骨折或手术后早期等制动情况下,为减缓失用性肌萎缩,促进局部血循环常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肌力练习A 等长收缩B 等张收缩C 等动收缩D 拉长-缩短收缩12 人体姿势的维持,主要以()为主A 动力性运动B 静力性运动C 等速运动D 相向运动13 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是A 粗肌丝B 细肌丝C 肌小节D 运动单位14 屈髋的拮抗肌有A 臀大肌B 缝匠肌C 耻骨肌D 股薄肌15 随着前负荷的增大,肌的初长度逐渐增加,使A 肌收缩张力增大B 肌收缩张力下降C 肌收缩张力不变D 肌收缩速度增加16 骨骼肌处于最适初长度是,产生最大张力的原因是A 粗肌丝被拉长B 细肌丝被拉长C 粗细肌丝缩短D 粗细肌丝处于最好的重叠17 当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时,肌已不能再收缩,此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D 减慢18 骨骼肌负荷减小到零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D达最大19 力量训练时,要使骨骼肌做最大功,必须选择A 大负荷B 中等负荷C 小负荷D 最适合的负荷20 运用电刺激方法刺激骨骼肌,正确的说法是A 刺激强度越大治疗效果越好B 刺激频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C 刺激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好D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时间与频率21 温热刺激治疗可以使骨骼肌的A 黏滞性下降B 伸展性下降C 弹性下降D 肌结缔组织缩短22 横桥理论认为,肌收缩过程中阻力较大时,收缩的张力也随之增加,其原理是处于结合状态的横桥数目A 不变B 增加C 减少D 达最大23 以下哪个结构数目不可变A 肌小节B 肌纤维C 肌原纤维D 白肌纤维24 运动员刘翔的110米跨栏跑能力较强,证明他肌肉中哪种成分的比例相对较多A 肌小节 B 肌原纤维 C 白肌纤维 D 红肌纤维第六章运动控制1 在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动物将出现A 脊休克B 昏睡C 共济失调D去大脑僵直2 维持人体正常姿势的基本反射是A 肌紧张反射B 对侧屈肌反射C 伸展反射D 腱反射3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在A 中央前回B 中央后回C 枕叶皮层D大脑皮层内层面4 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A 梭内肌收缩B 梭外肌收缩C 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D梭内肌梭外肌都收缩5 腱器官是一种A 张力感受器B 长度感受器C 压力感受器D 温度感受器6 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A 疲劳B 负反馈C 回返性抑制D 腱器官兴奋7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功能A 调节内脏活动B 维持身体平衡C 维持姿势D 协调随意运动8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硬挺,表现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大脑僵直,其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A 抑制区活动增强B 易化区活动增强C 组织受到破坏D 组织受到刺激9 某人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面以下的一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比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

人体运动学基础考试

人体运动学基础考试

人体运动学基础考试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关于行走的冠状面运动错误的是A、当右下肢支撑体重时,左半侧骨盆逐渐下降B、踝关节跖屈时伴随着轻度的内翻与内收C、在支撑下肢的骨盆-股骨间总的内收和外展幅度大约为10°-15°D、膝关节在冠状面上有较大的关节运动发生E、踝关节背伸时可伴随轻度的外翻与外展正确答案:D2、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主要是使()上抬和下沉、前伸和后缩以及上旋和下旋。

A、锁骨B、胸骨C、肋骨D、肩胛骨E、肱骨正确答案:D3、关于踝关节叙述错误的是()A、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B、外侧副韧带比内侧副韧带更易损伤C、关节背屈时比跖屈时稳定D、可单独作屈伸、内外翻运动E、特点是稳中有灵活正确答案:D4、足部位置最高的一块骨骼是()A、内侧楔骨B、跟骨C、骰骨D、足舟骨E、距骨正确答案:E5、以下是单轴关节的是A、椭圆关节B、车轴关节C、鞍状关节D、平面关节E、球窝关节正确答案:B6、踝关节的类型A、平面关节B、椭圆关节C、鞍状关节D、滑车关节E、屈戌关节正确答案:D7、()不是同时作用于膝关节和髓关节A、缝匠肌B、股薄肌C、胴绳肌D、腓肠肌E、股直肌正确答案:D8、以下关于人体运动形式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圈属于转动B、复合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C、人体转动时各点与轴的距离不同,可以简化为刚体处理D、运动员沿直线跑50米属于平动E、人体平动时,身体上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可简化成质点处理正确答案:A9、关于行走的矢状面关节运动学错误的是A、由踝关节背侧屈肌的向心收缩引起的踝跖屈使足平放于地面B、在足跟离地不久,踝关节开始跖屈,最大到15°-20°C、在摆动期,踝关节再次背伸到中立位以使足趾完全离地D、当足跟触地时,踝关节处于轻度0°-5°的跖屈E、当胫骨前移越过支撑足时,踝背伸增加到10°正确答案:A10、参与踝关节组成的骨有()A、胫骨、跟骨、距骨B、胫骨、腓骨、距骨C、胫骨、腓骨、跟骨D、胫骨、跟骨E、胫骨、距骨正确答案:B11、属于脊柱主动稳定系统的是A、肌肉B、神经C、椎间盘D、椎骨E、韧带正确答案:A12、关于白肌纤维的描述,错误的是A、极易陷入疲劳B、对刺激常产生快速地收缩反应C、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张力D、也称为快肌纤维E、对刺激产生较缓慢地收缩反应正确答案:E13、关于解剖学的“鼻烟窝”,不正确的是()A、内有槎动脉通过B、近侧界为楼骨茎突C、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D、豌豆骨骨折时该结构肿胀,凹陷消失E、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正确答案:D14、足部有多少块趾骨A、15B、8C、5D、14E、7正确答案:D15、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成倍增长,健康成年人最心出量可达A、25-301B、10-151C、15-201D、30-351E、5-101正确答案:A16、人体中最普遍的杠杆是()A、第一类杠杆B、第二类杠杆C、省力杠杆D、速度杠杆E、平衡杠杆正确答案:D17、关于行走的水平面运动学错误的是A、当股骨后伸时,同侧的肱骨前屈B、在步态周期的50%肩关节和肘关节最大前屈角度约为10°和45°C、肩带骨的旋转与骨盆的方向相同D、行走时,躯干活动受限将导致能量消耗提高10%E、在步态周期的后半部分肩关节后伸25°,肘关节回到20°屈曲正确答案:C18、股关节有多条韧带加强,其中()限制髓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运动学基础题库-无答案

运动学基础题库-无答案

运动学基础题库-⽆答案2013-2014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运动学基础》题库⼀、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第⼀章运动学绪论1 ⼈体运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运动动作B 运动⾏为C 运动治疗⽅法D 运动动作与运动⾏为2 ⼈体运动学的研究⽅法有A 描述与分析B 动物实验C 建⽴抽象的数学模型D 以上都是3 运动学研究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 关节运动与⾻骼肌运动⼒学原理B 运动中能量的供应⽅式C 物理治疗D 运动动作分析4 学习运动学课程要⽤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的关系A ⼈体与环境B 结构与功能C 局部与整体 D以上都是5 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因有A 髋、膝与踝关节同时运动B 仅髋关节活动C 仅膝关节活动D 仅踝关节活动6 写字时,上肢运动链处于开放运动链A 仅有肩关节活动B 仅有肘关节活动C 仅有腕关节活动D 有前臂与腕关节活动7 环节是指⼈体⾝上A 活动的每个关节B 相对活动的肢体C 相对活动的节段D 相对活动的关节8 打⽻⽑球时⼿臂挥拍向下扣球的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蹬伸9 举重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0 腾空起跳落下时的屈膝与屈髋动作属于A 推B 拉C 鞭打D 缓冲11 骑⾃⾏车,腿的动作有A 推B 拉C 鞭打 D蹬伸12 步⾏时,伴随⾻盆和肢体的转运的运动形式为A摆动 B 扭转C缓冲 D蹬伸13 仰卧位时,上下肢互相靠拢的运动形式为A 扭转B 摆动C 相向运动D 鞭打14 ⽆氧运动是指()运动A ⼩强度C ⼤强度 D极量强度15 关于有氧运动错误的是A 运动时间较长 B 中、⼩强度 C ⼀般健⾝锻炼 D极量强度16 动⼒性运动错误的是A 产⽣加速度B 产⽣位移C 抗阻⼒D 维持躯体姿势17 运动动作可以A 消除肢体肿胀B 使肌⼒下降C 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粘连D 使韧带挛缩18 主动运动是指肌⼒达()时,即可由⾻骼肌主动收缩完成肢体的运动A 1级B 2级C 3级D 4级19 相当于本⼈最⼤吸氧量55%-65%的运动强度是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强度20 打太极拳,其运动强度属于A 极量强度B 亚极量强度C 中等强度D ⼩强度第⼆章运动学基础1 ⼈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A ⼒B ⼒矩C ⼒和(或)⼒矩D 速度2 ⾻骼肌张⼒相对于⼈体环节⽽⾔是B 内⼒和外⼒C 外⼒和内⼒D 均为外⼒3 ⼈体整体的主动运动的必要条件是A 摩擦⼒B 重⼒C 肌⼒D ⽀撑反作⽤⼒4 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称为A 动量B 冲量C 动能D 势能5 ⼈体缓冲动作可以A 增⼤冲击⼒B 减⼩冲击⼒C 减少重⼒D 增⼤重⼒6 物体的惯性与下⾯哪个物理量有关A 长度B 重量 C速度 D 质量7 ⼈体站⽴姿势平衡为A 上⽀撑平衡B 混合⽀撑平衡C 上下⽀撑平衡D 下⽀撑平衡8 ⼈体上⽀撑平衡从平衡能⼒来说是A 有限稳定平衡B 稳定平衡C 不稳定平衡D 随遇平衡9 对于⼈体下⽀撑平衡,稳定⾓的个数是A 2个B 4个C 8个D 16个10 ⾻的塑形与重建是通过适应⼒的作⽤⽽发⽣的,这是A ⽜顿定律B 动量定理C 沃尔夫定律D 阿基⽶德定律11 ⼈体活动减少或肢体伤后固定,⾻的⼒学特性改变是A 强度与刚度均下降B 强度增加,刚度下降C 强度与刚度均增加D 强度下降,刚度增加12 ⼿臂持球以肘关节为⽀点构成的杠杆是A 平衡杠杆B 省⼒杠杆C 费⼒杠杆D 混合杠杆13 坐位时肌松弛,腰部的负荷A ⼩于直⽴B ⼤于直⽴C ⼤于侧卧D ⼩于侧卧14 ⼈体主要由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是A 前交叉韧带B 髌韧带C 后交叉韧带D 黄韧带15 激光和热治疗对于肌腱的影响是A 强度下降,横截⾯积增加B 强度下降,横截⾯积减⼩C 强度增加,横截⾯积减⼩D 强度增加,横截⾯积增加第三章运动氧供应1 有氧运动对⼼⾎管功能的效应主要通过A 促进⼼输出量增加B ⾎流重新分配C ⾻骼肌氧供增加 D以上都是2 运动过程中⼼率加快主要是()的结果A ⼼输出量增加B ⾻骼肌氧供增加C ⾎流重新分配D ⼼⾎管中枢调节3 运动训练使⼼泵功能提⾼,主要表现为A ⼼房舒张末期容积增加B ⼼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C⼼肌收缩⼒增加 D ⼼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4 经长期运动训练后错误的是A ⼼肌纤维增粗B 射⾎充分C ⼼肌收缩能⼒增强D 安静时⼼率加快5 运动过程中,各器官⾎流量重新分配主要通过A 肾⾎流减少B ⽪肤等部位的⾎管收缩C ⾻骼肌⾎流量增加D 以上都是6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对⼼⾎管中枢的调整作⽤是A ⼼交感中枢紧张性升⾼B ⼼迷⾛中枢紧张性下降C 交感缩⾎管中枢紧张性升⾼D ⼼交感中枢紧张性下降7 运动状态下,调节冠状⾎流量最主要的代谢物质是A 腺苷C 乳酸D H+8 有氧运动对冠状⾎流影响错误的是A 冠脉⾎管收缩B 侧⽀循环的形成C 更多的冠脉侧⽀吻合 D利尿与排钠9 动⼒性运动对⾎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B 外周阻⼒变化很明显C ⼼输出量增加不明显 D收缩压升⾼,收缩压变化不⼤或略下降10 静⼒性运动对⾎压的影响表现为A 收缩压变化不⼤B 舒张压升⾼C 收缩压下降D 舒张压下降11 腹式呼吸是以A 肋间内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B 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C 腹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D 肋间外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12 肺泡表⾯活性物质减少时A 肺顺应性升⾼B 肺弹性阻⼒增加C 呼⽓困难D 呼吸道阻⼒下降13 肺⽓肿时,肺弹性成分被破坏,表现为A 肺顺应性增加B 肺弹性阻⼒增加C 呼吸道阻⼒下降D 肺泡通⽓量增加14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呼吸加深加快,可导致A 潮⽓量变化不⼤ B 补吸⽓量变化不⼤ C 补呼⽓量变化不⼤ D 肺通⽓量增加15 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选择深慢呼吸形式,可有效提⾼A 潮⽓量B 解剖⽆效腔D 肺泡通⽓量16 深慢呼吸可以减少克服()所做的功A ⾮弹性阻⼒B 弹性阻⼒C ⽓道阻⼒D 胸廓顺应性17 运动状态下,⾻骼肌⾎流量约占⼼输出量()左右A 50%B 40%C 60%D 80%18 剧烈活动时的⼼输出量可增加⾄A 2--3L/minB 5--10L/minC 15--20L/minD 35--40L/min19 缩唇呼吸可以A 增加⽓道阻⼒B 减少肺泡内⽓体排出C 增加弹性阻⼒ D防⽌呼吸道过早被挤压20 剧烈运动使氧离曲线A 右移B 左移 C上移 D 下移21 运动开始时,呼吸运动调节受到()的影响A ⾻骼肌传⼊冲动B 肌腱传⼊冲动C 关节本体感受器传⼊冲动D 条件反射22 ⼤强度运动时,通过()刺激化学感觉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强A PCO2升⾼B PO2升⾼C pH升⾼D K+浓度升⾼23 影响最⼤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A ⼼脏的泵⾎功能B 肌利⽤氧的能⼒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4 影响最⼤吸氧量的外周机制是A ⼼脏的泵⾎功能B 肌利⽤氧的能⼒C 年龄D 运动训练程度25 浅快呼吸可以减少克服()所做的功A ⾮弹性阻⼒B 弹性阻⼒C ⽓道阻⼒D 胸廓顺应性第四章运动能量代谢1 运动供能的主要形式是A 糖酵解B 糖异⽣C 脂肪酸氧化D 产⽣酮体2 ⼈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A ⽢油三酯B 磷酸C 胆固醇及其酯D ⾮酯化脂肪3 当训练时间⼩于30分钟或长于30分钟时,各主要以什么⽅式供能A 糖、脂肪B 脂肪、糖C 糖、类脂D 糖、磷脂4 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出多少能量A 8KJB 18KJC 39KJD 58KJ5 运动时糖异⽣的意义哪项除外A 维持运动中⾎糖稳定B 有利于乳酸利⽤C 促进维⽣素代谢D 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6 乳酸的清除率随着乳酸浓度的升⾼⽽(),运动可以()乳酸清除A 加快加速B 减慢加速C 加快减慢D 减慢减慢7 在70%--80%VO2max强度下持续运动多长时间,可⼏乎完全耗尽肌糖原⽽出现衰竭A 10--20分钟B 30--40分钟C 1--2⼩时D 2--3⼩时8 当VO2max强度在多少时,摄⼊的葡萄糖才能取代肌糖原为活动肌⾁所利⽤A 15%B 30%C 50%D 80%9 运动中脂肪能量供应随运动强度的增⼤⽽(),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A 降低增⾼B 降低降低C 增⾼增⾼D 增⾼降低10 消除脂肪需要怎样的运动形式A 微量运动,⼩于30分钟B 微量运动,超过30分钟C 亚极量运动,少于30分钟D 亚极量运动,超过30分钟10 关于糖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的⼤分⼦多糖B 糖原是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储存在肌⾁和肝脏中C 肌糖原分解,为肌⾁⾃⾝收缩供给能量 D糖原合成来⾃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11 肌⾁中糖原约占肌⾁总重量的百分⽐和肝脏中糖原占总量的百分⽐分别为A %%,%%B 1%-2%,6%-8%C 10%-20%,6%-8%D 1%-2%,60%-80%12细胞在⽆氧条件下,胞浆中分解葡萄糖⽣成丙酮酸的过程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D 单糖13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过程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D 有氧氧化14 ⾮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是A 糖原B 糖酵解C 糖异⽣D 单糖15 由多个葡萄糖组成带分⽀的⼤分⼦多糖的过程是A 糖原形成B 糖酵解C 糖异⽣D 单糖16 运动时脂肪供能的形式除外A 脂肪酸氧化B 糖异⽣C 糖酵解D 氧化不完全,产⽣中间产物⼄酰⼄酸17 关于运动与蛋⽩质代谢描述正确的是A 正常成⼈体内蛋⽩质分解的速率⼤于合成速率B 长时间运动时氨基酸的合成速率超过氧化速率C 长时间耐⼒运动,体内糖原消耗基本不变,蛋⽩质分解代谢亦⽆变化D 蛋⽩质分⼦分解成氨基酸后通过糖异⽣、直接被氧化等作⽤维持⾎糖稳定18 关于氨基酸描述不正确的是A 氨基酸是构成蛋⽩质分⼦的基本单位B 蛋⽩质分解代谢⾸先在酶的催化下⽔解为氨基酸C 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质D 氨基酸可转变成维⽣素19 交感神经的作⽤是A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增强,具有升⾎糖作⽤B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增强,具有降⾎糖作⽤C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减弱,具有升⾎糖作⽤D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减弱,具有降⾎糖作⽤20 能量代谢时糖酵解是指A ⾎糖合成 B 糖变质 C 发酵的途径 D⽆氧条件下的糖代途径21 ⼀般不参与能量代谢的成分是A 游离脂肪酸B ⾎糖C 肝糖原D 蛋⽩质22 在⼀般运动情况下,如下哪种物质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A 糖B 脂肪C 蛋⽩质D 糖和脂肪23 为减少体内脂肪,每次运动的时间⾄少要达到A 10分钟B 15分钟C 20分钟D 30分钟24 糖原储存最多的组织或器官是A 肝脏B 脑C 肌⾁D 脂肪组织25 机体吸收的糖原远超过消耗量时,其主要的储存形式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糖D 脂肪26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是直接供能物质A 肝糖原B ATPC 肌糖原D 脂肪酸27 体内能源储存的主要形式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脂肪D ATP28 正常情况下,⼈体消耗的物质中,脂肪占A 10%-20%B 20%--30%C 30%-40%D 40%-50%29 肌⾁收缩时的直接能源是A CKB 酮体C 葡萄糖D ATP30 关于能量代谢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肌⾁活动对于能量代谢影响最⼤B 脑组织代谢⽔平很⾼C 蛋⽩质为机体主要供能物质D 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主要来⾃糖的有氧氧化31 ⼈体正常⾎糖浓度是A B C L D 11-12mmol/L32 在剧烈运动时,⼼肌对ATP的需要量可增加A 5倍B 10倍C 15倍D 25倍第五章⾻骼肌运动1 下列不符合⽩肌Ⅰ型纤维特征的是A 线粒体数量少B 对Ca+亲和⼒低C 糖酵解能⼒强D ⼤a运动神经元⽀配2 肌的黏带性受()的影响A 肌伸展性B 肌弹性C 肌温度D 肌纤维类型3 经过神经-肌接头释放()与肌膜结合,引起⾻骼肌收缩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酰胆碱 D多巴胺4 每⼀条肌纤维只接受()运动神经元的⽀配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 运动单位所⽀配的肌纤维多少,与()有关A 肌张⼒⼤⼩B 肌的黏滞性C 肌的伸展性D 肌的弹性6 运动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时A 肌的伸展性增加B 肌的收缩⼒降低C 肌的弹性增加 D募集的运动单位多7 影响⾻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因⼦是A Na+B K+C Cl-D Ca+8 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的电变化,主要变现为A 静息电位传导B 动作电位传导C Ca+传导D Na+传导9 屈曲肘关节时,肱⼆头肌收缩运动形式属于A 向⼼收缩B 离⼼收缩C 拉长-缩短周期D 等动收缩10 ⾻骼肌收缩起到缓冲、制动、减速与克服重⼒作⽤的属于A 向⼼收缩B 离⼼收缩C 拉长-缩短收缩D 等动收缩11 ⾻折或⼿术后早期等制动情况下,为减缓失⽤性肌萎缩,促进局部⾎循环常采⽤什么⽅法进⾏肌⼒练习A 等长收缩B 等张收缩C 等动收缩D 拉长-缩短收缩12 ⼈体姿势的维持,主要以()为主A 动⼒性运动B 静⼒性运动C 等速运动D 相向运动13 ⾻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是A 粗肌丝B 细肌丝C 肌⼩节D 运动单位14 屈髋的拮抗肌有A 臀⼤肌B 缝匠肌C 耻⾻肌D 股薄肌15 随着前负荷的增⼤,肌的初长度逐渐增加,使A 肌收缩张⼒增⼤B 肌收缩张⼒下降C 肌收缩张⼒不变D 肌收缩速度增加16 ⾻骼肌处于最适初长度是,产⽣最⼤张⼒的原因是A 粗肌丝被拉长B 细肌丝被拉长C 粗细肌丝缩短D 粗细肌丝处于最好的重叠17 当负荷增加到某⼀数值时,肌已不能再收缩,此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D 减慢18 ⾻骼肌负荷减⼩到零时,肌缩短速度A 不变B 加快C 等于零 D达最⼤19 ⼒量训练时,要使⾻骼肌做最⼤功,必须选择A ⼤负荷B 中等负荷C ⼩负荷D 最适合的负荷20 运⽤电刺激⽅法刺激⾻骼肌,正确的说法是A 刺激强度越⼤治疗效果越好B 刺激频率越⾼治疗效果越好C 刺激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好 D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时间与频率21 温热刺激治疗可以使⾻骼肌的A 黏滞性下降B 伸展性下降C 弹性下降D 肌结缔组织缩短22 横桥理论认为,肌收缩过程中阻⼒较⼤时,收缩的张⼒也随之增加,其原理是处于结合状态的横桥数⽬A 不变B 增加C 减少D 达最⼤23 以下哪个结构数⽬不可变A 肌⼩节B 肌纤维C 肌原纤维D ⽩肌纤维24 运动员刘翔的110⽶跨栏跑能⼒较强,证明他肌⾁中哪种成分的⽐例相对较多A 肌⼩节 B 肌原纤维 C ⽩肌纤维 D 红肌纤维第六章运动控制1 在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后,动物将出现A 脊休克B 昏睡C 共济失调 D去⼤脑僵直2 维持⼈体正常姿势的基本反射是A 肌紧张反射B 对侧屈肌反射C 伸展反射D 腱反射3 ⼤脑⽪层的主要运动区在A 中央前回B 中央后回C 枕叶⽪层 D⼤脑⽪层内层⾯4 脊髓前⾓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A 梭内肌收缩B 梭外肌收缩C 腱器官传⼊冲动减少 D梭内肌梭外肌都收缩5 腱器官是⼀种A 张⼒感受器B 长度感受器C 压⼒感受器D 温度感受器6 当⼀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A 疲劳B 负反馈C 回返性抑制D 腱器官兴奋7 下列哪项不属于⼩脑功能A 调节内脏活动B 维持⾝体平衡C 维持姿势D 协调随意运动8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硬挺,表现出抗重⼒肌的肌紧张加强,称为去⼤脑僵直,其原因是脑⼲⽹状结构A 抑制区活动增强B 易化区活动增强C 组织受到破坏D 组织受到刺激9 某⼈在意外事故中脊髓受到损伤,丧失横断⾯以下的⼀切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但数周以后屈肌反射、腱反射⽐较简单的反射开始逐渐恢复。

运动学基础测试题

运动学基础测试题

2018年机电类对口升学11月份月考试题《物理》一、填空题(本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1.平常我们说的太阳升起和落下,是用作参考系;我们说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是用为参考系的。

2.一辆汽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了36km,然后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36km,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km/h。

3.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在第2s末至第6s末的位移为60m,则质点在前4s内的位移是 m。

4.加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相同,物体的速度;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填“增大”或“减小”)5.有两列列车沿两条平行的直铁轨向同一方向行驶,第一列列车长L1=120m,行驶速度v1=72km/h;第二列列车长L2=600m,行驶速度v2=36km/h。

第一列列车完全超过第二列列车所用时间t= 。

6.一辆汽车先向东行驶了40km,又向南行驶了40km到达了目的地,则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是,方向是,路程是。

7.在水平木板上放一物体,把木板的一端逐渐抬起至竖直的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

8.物体从甲地向乙地作直线运动,前一半距离速度为v1,后一半距离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9.一列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20s内速度从4m/s增加到10m/s,则火车加速度大小是,方向。

10.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4s内的位移是64m,则物体经过前一半位移所需的时间是,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是。

二、判断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1分,共12分)1.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大小。

2.某同学绕操场跑了一圈,他的位移为零。

3.物体的速度在减小,但加速度却可以不变。

4.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却很小。

5.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

6.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逐渐减小。

7.物体的速度增加,则加速度一定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2015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期末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平衡角(稳定角) 2、 向心收缩 3、 肩肱节律 4、 牵张反射 5、 人体运动分析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 人体步行时的运动形式包括 、 、 、 。

2、 力量训练的原则有 、 、 、 。

3、 表示运动强度的常用指标有 、 、 。

4、 制定运动处方应遵循的原则有 原则、 原则、 原则与 原则。

5、 关于心指数,人体安静时, 与 呈线性关系,与 、 不成比例 6.状态反射包括 反射与 反射 7、 姿势的方向性就是 与 间适当关系的能力。

8、 步态控制的三个任务就是 、 与 。

9、 肌筋膜包括 、 与 ,就是与肌纤维 的弹性成分。

三、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 屈伸运动就是指( ) A 、环绕冠状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B 、 环绕矢状轴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C 、环绕垂直状轴在水平状面上的运动 D 、 环绕矢状轴在水平状面上的运动 E 、环绕垂直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 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因有 ( ) A 、髋、膝与踝关节共同活动 B 、仅髋关节活动 C 、仅膝关节活动 D 、仅踝关节活动 E 、 仅肢体活动 3、 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 ) A 、合力、合力矩为零 B 、 合力为零、合力矩大于零 C 、合力矩为零、合力大于零 D 、多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E 、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4、 刚体角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对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指的就是( ) A 、角速度 B 、角加速度 C 、角位移 D 、角动量 E 、角冲量 5、 运动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高时( ) A 、肌的伸展性增加 B 、肌的收缩力降低 C 、肌的弹性增加 D 、肌的粘滞性增加 E 、募集的运动单位多 6、 骨骼肌收缩起到缓冲、制动、减速与克服重力作用的属于( ) A 、 向心收缩 B 、 离心收缩 C 、拉长-缩短收缩 D 、 等动收缩 E 、等速运动
7、 当上臂上举150°,盂肱关节运动约就是( )
A 、80°
B 、 90°
C 、 60°
D 、 70°
E 、100°
8、 限制髋关节过伸的组要结构就是( )
A 、 髋臼
B 、 关节囊
C 、耻股韧带
D 、坐股韧带
E 、髋股韧带
9、 肌自身的形态结构与神经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就是力量素质的( )
A 、生理基础
B 、解剖基础
C 、物理基础
D 、生化基础
E 、组织结构
10、下列哪项运动属于静力性力量训练( )
A 、引体向上
B 、俯卧撑
C 、蹲马步
D 、仰卧起坐
E 、杠铃
11、运动训练使心泵功能提高,主要表现为( )
A 、心房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B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C 、心房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E 、心肌收缩力增加
12、运动供能的主要形式就是( )
A、糖酵解
B、糖异生
C、脂肪酸氧化
D、产生酮体
E、产生乙酰乙酸
13、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动物将出现( )
A、脊休克
B、昏睡
C、共济失调
D、死亡
E、去大脑强直
14、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
、维持人体正常姿势的基本反射就是( )
A、调节内脏活动
B、维持身体平衡
C、维持姿势
D、协调随意运动
E、调节肌紧张
15、制动后骨密度降低最明显的就是( )
、维持人体正常姿势的基本反射就是( )
A、脊柱
B、下肢骨
C、颅骨
D、上肢骨
E、跟骨
16、周某,女,60岁,脑血管意外入院,病情急性期以卧床为主,为了预防卧床期间的并发症,应采取的康复原则就是( )
A、病情稳定后,尽早接入
B、3个月之后介入
C、6个月之后介入
D、转入康复中心后介入
E、何时康复开始介入无时间限制。

17、运动学就是力学的一门分支,它研究范围不包括( )
A、位移
B、角速度
C、加速度
D、角加速度
E、重力
18、人体运动时各个部位的质量分配会发生变化,通常将时常发生内在物质变化的人体简化成( )
A、物体
B、质点
C、刚体
D、球体
E、整体
19、斜方肌瘫痪表现为( )
A、翼状肩
B、肩关节半脱位
C、方肩
D、圆肩
E、塌肩
20、孟某,女41岁,情绪激动后倒地,意识不清,二便失禁2小时后入院。

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偏,右侧上下肢瘫,刺激无反应,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患者会采取哪种异常步态来进行代偿( )
A、屈髋步态
B、醉酒步态
C、共济失调步态
D、剪刀步态
E、划圈步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肩关节运动的动态稳定性机制包括哪些?
2、简述踝关节的韧带。

3、运动控制理论的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