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学校教育的差异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引言概述:学校是培养人材的重要场所,不同国家的学校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别国的学校与我们的学校,包括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
一、教育体制1.1 别国的学校普遍采用分科制度,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科进行学习。
这种分科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深度思维。
1.2 我们的学校则普遍采用综合教育的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各个学科,通过广泛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分科制度和综合教育体制各有优势,取决于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2.1 别国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践和实验。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我们的学校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建立起扎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课程设置应该综合考虑实际应用和理论知识的平衡。
三、教学方法3.1 别国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采用启示式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量能力。
3.2 我们的学校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听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课和笔记掌握知识。
3.3 启示式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各有利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四、学生评价4.1 别国的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生通过各种考试、作业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评价,综合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
4.2 我们的学校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
学生通过各种考试进行评价,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
4.3 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术成绩评价应该相辅相成,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一、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东方教育注重纪律和刻苦,追求分数的高低,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而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东方教育强调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多元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东方国家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而西方国家注重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保障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致力于打破社会阶级对教育的束缚。
三、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差异
东方教育体制相对严谨,教育内容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
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从小就参与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东方教育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五、学生压力和学习成果的差异
东方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强调竞争和分数的重要性,但也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存在诸多差异,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压力和学习成果等方面。
虽然各自有其优势和劣势,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有能力、有素质的国民。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吸纳两种教育制度的优点,以实现教育水平的平衡与提高。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中西方学校教育的对比_PPT课件

• 同时,不同学科对学位的要求也不一样。 一个好的高等学校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培养 多少硕士生和博士生。据统计,我国研究 生的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三,建立一个比 较合理的高等学校结构,使之符合教育发 展规律,并能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是非 常重要的
• (四)高校的内部结构不同。这一差异导致了学 生培养方法上的根本不同。任何高等院校的内部 结构都是纵横交错的,纵的方向是本科教学,横 的方向是科学研究。不同的学校其内部结构是不 一样的。国外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纵向简洁,横向 丰富;但一流的高等职业学校纵向丰富,而横向 简洁。我国的高校却趋于雷同。依国际经验,对 复旦、北大这样的学校来说,本科教学的方向不 能多,横向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可以多些。但 我国的高中生考入高校,往往被分入几十个不同 的系、院,像被领到了一个个窄胡同里面,怎能 培养出创新人才?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 把广博教育放在培养本科生的首位,把专业培训 放在次要位置。
理科学生都必须从这十个领域中选修八个领域的 课程,并在大学前两年内修完(主要是前三学期)
• 〈二〉学生进校门的途径不一样。 • 在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考试。考试本身并
不坏,但一卷定终身、一分定终身不好。我们来 看看那些有成就的人。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法 拉第,13岁在装订百科全书的时候,看到“电学” 这个条目,就着了迷,从此对电学发生兴趣,后 来发明了发电机。而麦克斯韦青少年时在博物馆 里看到法拉第发明的发电机,十分有兴趣,从此 决心钻研电磁学,并创立了麦克斯威尔理论----19 世纪经典物理的基石之一。很多例子说明,一个 人在小时候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他的一生都会有 很大影响。然而,今天中国的高考制度已成为学 校教育的指挥棒,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扼杀了许 多青少年的兴趣与爱好。
中西教育差异

中西教育差异中西方存在巨大的差异,文化差异更为巨大,教育、宗教、饮食、礼仪、生活方式等,都是文化差异的不同体现形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方这两片截然不同的文化大地,养育出了截然不同的中西方人。
中西文化一直还在传承,两者的差异也还存在。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形式。
中西教育的差异,传承了各自的文化,同时也延续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从学校教育来看,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学生,中国的学生学的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太多,自己却想的很少。
西方的学生学的不多,该学的都学,自己想的比较多。
学的东西太多,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怪不得中国学生厌学较多。
中国社会教育思想重视打实基础,唯书是从。
长期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按部就班。
西方的教育思想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按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
中国的课堂,是越整齐越好,还记得上小学时老师教过的上课时的标准坐姿,每个人都整齐划一,学生就认为这是对老师的尊重,中国的社会就是要强调“守规矩”,这思想在我们最容易接受事物的年纪就牢牢地灌输给了我们。
西方的学校课堂上学生们可没有这样的规定,完全不可想象。
从家庭教育来看,中西方家庭教育思想的差异也甚为巨大。
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关系,自身也生活在这个东方文化的社会环境中等等各种因素,极少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内心的真正想法,总认为孩子的话没什么道理,自己想的一定是孩子要的。
前几天在车上听到后座一位妈妈带着刚放学的孩子,孩子不大,因为知道生孩子很痛而说以后不要结婚,她妈妈说,你那么小不要想别的,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给我想怎么考100分回来。
中国家长的要求很多没有想到孩子实际的能力。
西方家长鼓励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尊重别人。
两者差别巨大。
教育是培养,不是灌输。
中西方教育差异

中方
犯罪
西方
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刑法》等等的 法律条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学生的生活,再加上他 们从小就受中国的传统教育,从内心深处就比较保守,因 此,犯罪的中学生属于个别的情况。 国家保护学生的条款有些过于刻薄,造成学生有恃无恐, 易冲动,更有甚者为了寻求刺激而犯罪。
网络不 良信息
1、老师讲课时间少,课堂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实 践机会多,把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
优点
2、老师对学生不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 使学生的大脑从满疑问,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二、社会教育
大众化的社会教育以其他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影响着当代 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由于其实践功 能的二重性,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激荡有 时表露有时内隐。
三、早恋。
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是其最突出的矛 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三、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青少年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中西方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家庭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 的不同。这是造成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
家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家庭成员要洁身自好,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应特别注意。
一、青春期闭锁心理。
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表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 于一个体,可以说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二、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历史背景,学校教育,中国]历史背景下中国与西方学校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历史背景,学校教育,中国]历史背景下中国与西方学校教育的比较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7065b027d3240c8447efde.png)
历史背景下中国与西方学校教育的比较与分析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教育,是千百年来一个严肃的话题。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的主要发展形式,它为了适应人类社会而不断发展。
西方的自由教育,西欧教育,中世纪大学;中国的古代学者的游学、讲学,官学,私学到书院,学校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以历史为基础,解读中西方学校教育,对比分析,寻找历史根源。
一、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灿烂文化的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学校教育发达较早。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原始的教育活动,有了学校教育的萌芽。
而正式的学校教育则产生于奴隶社会,此时为了满足奴隶主的需要,学校教育也经历了从萌芽到产生的过程。
夏朝是我国文明的开端,其奴隶制官学也开始创立,是为奴隶主阶级的成员及其子弟而服务的。
据文献记载,夏代的学校有庠序校,统治阶层得到内容十分广泛的训练,也经受非常严格的考校,其中校已经发展为比较完备的军事性质的教育机构。
商代则在夏代学校的基础上增加了瞽宗。
此时主要靠宗教与军事来统治国家,这就决定了它的学校教育是以宗教和军事为主。
西周建立后,它的经济和上层建筑日臻完善,学校教育也在大力发展,学校系统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级。
国学设立在王城或诸侯的国都,乡学设在王都郊外,它门都是专为上层贵族子弟和奴隶主贵族子弟服务的。
西周的学校教育对以后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居于领先地位。
此时的教育内容有:三德、六行、六艺、六仪。
其中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它包括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内容,具有开创意义,对我们今天教育问题的思考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在春秋时代,奴隶制度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直至战国末期,发展到封建社会。
学校教育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
此时私学盛行,儒、墨、道、法各个学派都创立了私学,其中以儒、墨两大私学影响广大,形成百家争鸣的教育局面。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
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
”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
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
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的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
”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
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
”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
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这种教学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一点好处是,比较有耐心,比较了解要学好一样东西,需要努力,有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学到手。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首先,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西方对于教育的看法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教育被视为个体全面发展的手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在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定,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法的不同。
其次,中西方学生对待教育的态度差异。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
因此,中国学生普遍对于学习抱有较高的期望和动力,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在西方国家,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可能更为随意,他们更强调追求个人兴趣和快乐,在学习中更注重个人感受。
此外,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异也会导致教育差异。
在中国,教育制度较为统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较为严格。
学生上课时间较长,学科安排较多。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制度相对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
另外,中西方教育方法的差异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在中国,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复习,学生被要求听讲和记忆大量的知识点。
而在西方国家,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采用启发式教育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最后,中西方学校文化的差异也会影响教育。
中国学校注重纪律和秩序,注重学生的服从和遵守规则。
而在西方国家,学校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表达自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社团,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体而言,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学生态度、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学校文化等方面。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跨文化教育交流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学校教育的差异
班级:高一(11) 班级:高一(11) 指导师:Echo 指导师: 执笔: 执笔:张静嫣子 林妮 编辑: 编辑:刘鸥 资料提供: 资料提供:张静嫣子 徐帆 郑明慧 刘禾 采访人员:刘鸥 刘禾 采访人员: 审稿: 审稿:臧正银
英格兰的中学, 英格兰的中学,很多科目都可以自 由选修, 由选修,家庭作业也多半要学生到 图书馆找资料写报告, 图书馆找资料写报告,“社会学研 一科还要做社区服务陪养爱心, 究”一科还要做社区服务陪养爱心, 为将来身力融入社会打基础。 为将来身力融入社会打基础。英语 课要求活学活用, 课要求活学活用,老师常带他们到 超市去读商品,去邮局实地演习。 超市去读商品,去邮局实地演习。
而美国人则爱说爱因斯坦几岁算术 而美国人则爱说爱因斯坦几岁算术 还考不及格, 还考不及格,牛顿几岁如何如何不 你才几岁?你一定会行的! 行,你才几岁?你一定会行的!美 国教育是鼓励式,重在抓未来; 国教育是鼓励式,重在抓未来;而 中国是鞭策式,重在抓今天。 中国是鞭策式,重在抓今天。
中国初等教育+ 中国初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 =最佳教育 ?
西方文化尊重孩子的个性, 西方文化尊重孩子的个性,教育 在千方百计考虑如何适合孩子的 个性化上发展, 个性化上发展,而在国内我们都 是在按大人的要求来规定孩子的 教育, 教育,而没有顾及孩子们内心的 需求、愿望和苦乐。 需求、愿望和苦乐。
中美教育还存在着向导性差异。中 中美教育还存在着向导性差异。 国人教育孩子总是说: 国人教育孩子总是说:“为了你的 明天,在今天你要付出代价, 明天,在今天你要付出代价,为可 明天的发展,今天要刻苦。 明天的发展,今天要刻苦。而美国 人对孩子说的是: 人对孩子说的是:“你的美丽就在 今天,你的今天不美丽何谈明天? 今天,你的今天不美丽何谈明天?” 也就是说,中式教育一再强调孔融4 也就是说,中式教育一再强调孔融4 岁让梨,司马光8岁砸缸,甘罗12岁 岁让梨,司马光8岁砸缸,甘罗小梦在英国的肯特中学读书,她所 在的班每天都有人缺课, 在的班每天都有人缺课,大抵是陪 父母去度假。 父母去度假。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 的,但英国校方却鼓励家长多带孩 子去见见世面, 子去见见世面,但要求一定得办请 假手续,以免孩子钻空子旷课, 假手续,以免孩子钻空子旷课,甚 至发生不测, 至发生不测,英国的老师并不以诱 导学生读书为己责, 导学生读书为己责,认为那是家长 与孩子去沟通的问题。 与孩子去沟通的问题。然而他们却 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山野教育” 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山野教育”, 让学生经受磨练,训练学生的体能, 让学生经受磨练,训练学生的体能, 冒险精神和生存能力。 冒险精神和生存能力。
英国的学校都是九点钟才上课, 英国的学校都是九点钟才上课,所 以未出现中国中小学生常见的景观: 以未出现中国中小学生常见的景观: 大清早, 大清早,家中就传出一阵喧闹的声 你干嘛不叫我? 音,“哇!妈,你干嘛不叫我?还 15分钟就上课了 我死定了! 分钟就上课了, 有15分钟就上课了,我死定了!” 说完, 说完,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学校 奔去。 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