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八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含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19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原卷版)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19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原卷版)

专题19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B.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机制C.真正实现我国境内各民族平等D.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2.“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一国两制”3.1952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为46.5亿元,到2014年,增长到1352.3亿元。

“增长”的原因有()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读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②“一五”计划的实施③改革开放的推动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

”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B.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6.它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外媒称:“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

该铁路是()A.青藏铁路B.宝成铁路C.鹰厦铁路D.京沪高铁7.1997年6月30日,英国国旗在香港缓缓降落。

这一瞬间标志着()A.“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B.中国结束半殖民社会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8.有专家指出,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直击中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直击中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直击中考1.(乐山中考改编)下图表明的信息是(B)A.我国给少数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援助B.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D.图中标注地区成为独立王国2.(义乌中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硕果累累: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产总值比成立之初增长了642倍;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增加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

这主要得益于(B)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乌鲁木齐中考改编)下图是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所做的学习笔记。

这篇学习笔记的主题是(C)A.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B.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C.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4.(潍坊中考)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

这表明(B)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C.“台独”基础被铲除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5.(淄博中考)李红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

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D)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6.(泰州中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B)A.三民主义B.一个中国原则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D.军事力量强大7.(永州中考)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A)A.一国两制B.国共合作C.和平共处D.统一战线8.(安徽中考)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成功实践。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现代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现代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发
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是
( B)
A.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
D.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3.(2018·云南第 16 题 2 分)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
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 世纪末实行的哪一战略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大开发。
材料四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史清楚表明,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促进 了国家大一统和中华文明大发展,每一次国家大一统和中华文明大发展 都强化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和谐之道在于不同区域的农耕、绿洲、山 地与不同草原文明的交流交融;在于不同民族的政权对于先进文明的主 动选择与弘扬;在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始终具有不断完善的制度实 践与体制支撑。
——潘岳《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与国家大一统、中 华文明大发展相辅相成,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完善的制度实践 与体制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需要,有 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 C)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战略
4.(2019·昆明第 13 题 2 分)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 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是 ( B ) A.试办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 B.“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坚持“九二共识”的成果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单元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答案】A
3.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比例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
数的14.7%,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少数
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为8.49%。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点拨】我国新修订的选举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应当有适 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至少一名代表。题 干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A符合题意;B、C与题意不符;D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7.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 本建设费用已达200多亿元人民币,目前仍保持每年不少 于10亿元的投入。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 区的发展,是为了( C ) 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打击分裂祖国的 “藏独”分子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优先发展西藏经济
8.【2019•河北唐山古治区期末】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 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 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 C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B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 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制定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央视快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我国提出什么战略?取得了哪些成就?(举出1例) 西部大开发战略。 建成青藏铁路等。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华书局版复习巩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华书局版复习巩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华书局版复习巩固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A、海协会成立B、海基会成立C、九二共识D、汪辜会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武力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国共合作D、民族区域自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 )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钓鱼岛问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和台湾的两个民间团体开始对话,即后来的“汪辜会谈”,推进了两岸经贸和科技文化的交流。

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是( )A、和平共处,互不干涉的原则B、贸易往来平等互利的原则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首先实行“三通”的原则【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天才创造”首先是针对哪个问题提出来的( )A、台湾B、香港C、澳门D、深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A、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D、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改革开放D、和平共处【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0分)1.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A.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新中国成立后C.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D.土地改革后3.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5月26日召开会议,探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工作。

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贯穿到新疆工作各个方面。

下列属于我国民族政策的是()①民族平等政策②民族团结政策③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④“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政策⑤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政策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4.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4周年。

64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西藏民主政治建设成果丰硕,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C.坚持了改革开放这一立国之本D.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5.我国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今新疆地区的治理,采取了下列举措,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设立新疆行省③设置西域都护④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处治制度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6.历史上有些年代注定不平凡,让人无法忘记。

1997年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让人无法忘怀。

香港的回归与哪一国策的成功实施有关()A.科教兴国B.依法治国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7.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①三地的现状②三地的历史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④大陆的社会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政府为开辟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少数民族问题9.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地位的提高B.综合国力的增强C.军事力量的壮大D.“一国两制”的构想10.图一、图二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A.民族团结B.祖国统一C.国防建设D.文化繁荣11.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关系形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A.一个中国原则B.两种制度设想C.政治谈判形式D.加强联系手段12.“你好,台湾”网站登录了许多信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信息()①“汪辜会谈”②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D.③①④②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学情检测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学情检测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学情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内蒙古自治区自成立后,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

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C.实施“求同存异”的方针D.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

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B.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C.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D.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3.改革开放以来,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为防止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国家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在少数民族地区尽量多办一些能源、原材料加工业项目,以保持各民族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这体现了我国( ) A.关注少数民族的工业发展B.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C.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D.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4.信息科技课上同学们制作了下面的资源包,为其命名最恰当的是( )传记:《孔繁森》歌曲:《爱我中华》《翻身农奴把歌唱》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视频:广西举行“壮族三月三”嘉年华活动A.各民族大团结B.西藏民主改革C.特别行政区建设D.高等教育大发展5.1979年首届“省港杯”足球赛后,香港各界人士组成参观团在赛事期间到广州交流访问逐渐成为惯例,不少香港工商界人士回乡投资。

这反映体育活动的开展( )A.成为粤港沟通的主要渠道B.增进粤港的交流与合作C.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施D.加快了香港回归的步伐6.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以上讲话主要阐述(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一国两制”构想7.《七子之歌·澳门》中唱道:“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概念一 民族团结
知识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年1考) 共同繁荣发展(3年2考)
[八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P60—64]
2022版课标: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
涵及意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含义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
制度
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完善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022年北部湾12】
(1)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__平__等__自__由____权
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
广西地方史
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进入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新的历史时期
单元概念二 祖国统一
知识点1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保持香港、澳 门长期繁荣稳定 海峡两岸的交往《反分裂国家法》通过20周年 2022版课标: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 稳定
——文字与图表均摘编自李波等《“这十 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调查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党和国家为发展民族地区实施的扶持政策,(3分)并根据 材料中的图表信息说明其成效。(1分) 【答案】扶持政策: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每点1分,共 3分)成效:民族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9•贵港)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改革开放政策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选:A。

2.(2019•绥化)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的共识是( ) A.解放台湾 B.坚持一国两制 C.调整“三不”政策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前提。 【解答】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故选:D。

3.(2019•莱芜)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解答】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针对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选:B。

4.(2019•连云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 ) 2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分析】本题以“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考查台湾和一国两制相关知识。 【解答】依据“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可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其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但争取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论调,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故“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故选:D。

5.(2019•泰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个中国的原则。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怎么统一都可以考虑,但是这个前提不得改变,这个原则不得破坏。 【解答】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故“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 故选:B。

6.(2019•梧州)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B.“台湾特别行政区”得到台胞普遍认同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奠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相关知识的掌握。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解答】A项,题干中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他们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故A项正确。 B项,题干中未体现“台湾特别行政区”相关信息,故项B错误。 3

C项,题干不包含该信息,且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D项,题干不包含该信息,且20世纪90年代港澳回归,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故选:A。

7.(2019•北京)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解答】从材料中可知涉及到的事件有三个,分别是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都是关于我国在统一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应为祖国统一,其他各项均未涉及。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8.(2019•乐山)右图表明的信息是( )

A.我国在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援助 B.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 D.图中标注地区成为独立王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选项B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

制度,正确。 故选:B。

9.(2019•潍坊)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的相关史实。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解答】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19•包头)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解答】据“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实践,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我国于1997年7月1日收回了香港,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故选:B。

11.(2019•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 5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渡江战役使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退到台湾,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解答】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台湾。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1988﹣1949=39年,此时他们“离家”长达39年。 故选:B。

12.(2019•宁夏)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A.英国、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西班牙、葡萄牙 D.英国、西班牙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解答】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1982年,我国政府作出收回香港的决策,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政权交接仪式;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两国政府举行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英国和葡萄牙统治之下。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