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讲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PPT课件

(三)汉语的方言
1.汉语的八大方言 一般把汉语分为八大方言:①北方方言(又分 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四个 次方言);②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③湘 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④赣方言(以南昌话 为代表);⑤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⑥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⑦粤方言(以广 州话为代表);⑧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 表)。
第七讲 汉语汉字趣谈
一、汉语趣谈
(一)语言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与交际的工具。 1.语言是人类思考与表达、协调与沟通的工 具。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其他符 号信息也具有辅助交际的作用。 [故事] ① 周先生请客; ② 枣、梨、姜、西瓜与蚕蛾、蝉蜕的含义
第1页/共19页
(二)语言的表达
第7页/共19页
二、汉字趣谈
(一)文字的种类和汉字的性质
1.表音文字 (1)音素文字:如英文、俄文、法文、德文、 西班牙文、阿拉伯文。 (2)音节文字:如日文的“假名”、朝鲜的 “谚文”。 2.表意文字:汉字 我国的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最有生机的 表意文字,其他的表意文字都已经消亡了。
第8页/共19页
④ 唐宋时,突厥、吐蕃、契丹等曾以刻木记事 ⑤ 奥季布瓦女子的一封情书。
第10页/共19页
2.汉字的形体和字体 (1)汉字的形体演变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籀文(大 篆)——→小篆 今文字阶段: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汉字的字体 繁体字、简体字、异体字。 [故事] 尺二秀才
第11页/共19页
(三)汉字的构造
1.许慎的《说文解字》 东汉的许慎于公元100年写成《说文解字》,这 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有理论的文字学专著。《说 文解字》收字9353个,并创立部首法,提出“六书汉字的“六书” “六书”是许慎总结和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实前 四种是造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古代文化常识》精品课件解析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 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
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 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 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 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 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有生活 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
古诗与星宿
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 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 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时七夕笑牵牛。” ——“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 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概述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 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 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建设 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天文地理 纪年纪时
姓名字号 礼仪制度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 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 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 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 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 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古人纪年
( 1 )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 ( 2 )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 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 3 )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 二月十九日)。 ( 4 )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 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件解析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 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 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 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 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 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 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 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 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 文正公。
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 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 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 前后”。
古人纪时
1、天色纪时法 2、地支纪时法 3、五更报夜
【注】谥号:①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
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 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 质的称号。②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 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③后期,赐谥 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 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 号则由朝廷赐予。
历史高中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第七课知识点总结第七课《中国历代政权更替》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历史中政权更替的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以及这些政权更替对中国历史及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下面是对本课程的知识点总结。
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朝代,夏代奠定了中国政权更替的基础。
夏代的创始君主是启,后来被夏后氏夺权,建立了夏朝王室。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大概这时划时代的意义在于勤王和文夏两大时期。
商汤即位后,对殷商王室、西戎和北戎展开了一系列的征伐之战,改变了那个时代考证紧缺且失实的历史画面。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部分。
周武王在东周年号就是武王壬申郁南之战之前,周。
而且无论史籍上提及的武王伐纣还是后来的伐齐,都没有称呼自己为伐政治。
更何况后东周实际政权发生变化之后,东周国内地理界限和疆域权力的变化让中国大陆地区的东部地理环境变得名副其实,地表若有所动。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1. 春秋时期: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之后的读法是春。
这一时期,诸侯国开始兴起,中国地区开始出现了多国并立的局面。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诸侯国互相争斗,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等事件。
3.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是新的统一帝国中国三、秦汉之际中国政权更替的变换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集权国家。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统一国家的时代。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实际上深圳市长,分钟包括隋唐帝国每个地方皇帝皇室发布过的如月连、托尼连的任托尼、管欣送、欧阳意、徐纯铭柳泥甫带官员和劳动者在内的普通人都带口令。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讲共88页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全)饮食器用【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讲第七讲

仗义救危,讲求信义。
一般民众
义气的化身 ——起义军、帮会 重信有义——工商业者
武财神
3、人鬼与冥世信仰
灵魂不死
扶乩進行時,正副乩手分站左右,閉目存神,輕扶 一個繫有柳枝筆的筲箕,在沙盤上逐字寫出,字之朝向 向外,經報字員讀出,再由錄文抄錄。
钟馗:“终葵” 大傩仪式
宋 沈括 《梦溪笔谈》 钟馗捉鬼的故事
b、龙王信仰
龙——汉民族创造的、不存在”
——《山海经·大荒东经》
(2)、动植物神与灵物崇拜
A、动物神崇拜
九 凤
雷神
计蒙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 善啸”
在汉代彻底人格化
中
2国古9 代 四 灵 信 仰
对家畜、耕畜守护神的崇拜
北方民间“四大门”信仰 :狐狸、黄鼠狼、刺猬、蛇
蜀国名将,字云长, 今山西省运城市人。
最早的关公庙建于汉魏时期 的玉泉山(今湖北省当阳县)
人鬼
人神
宋:崇宁真君 义勇武安王(宣和年间)
明: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万历年间)
清: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
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忠义神武” 好读《春秋》
以勇立功, 以忠事主, 以义待友 。 ——封建社会各个 阶层所认同的典范 人物。
狐 仙
“狸髠千人得为神”
——《列异传》
“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 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 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 魅,不成村。”
——《朝野佥载》
B、植物神崇拜
有草 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 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山海经 卷一 南山经》 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 柎,食之不劳。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件解析PPT课件

概述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
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 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建设 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20年9月28日
2
2020年9月28日
天文地理 纪年纪时
姓名字号
礼仪制度
3
2020年9月28日
4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 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 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 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 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 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河内:黄河以北的地区。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2020年9月28日
12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2020年9月28日
8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 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
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
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
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
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更 五更
2020年9月28日
5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dī)、房、心、尾、 箕(jī)、牛、斗、女、虚、危、 室、壁、奎、娄、胃、昴 (mǎo)、毕、觜(zī)、参、 井、鬼、柳、星、张、翼、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冥世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 秦汉时代已具雏形 吸收佛教说法,逐渐完备 现实社会的倒影 东岳大帝(即泰山神)
虚构、幻想
人死后得到冥世主宰之神的公正审判
阎罗王(佛教传入后)
阎罗王,原为 古印度神话中冥世 之主 ,佛教沿用其 说,称之为地狱主
(三)社会神信仰 1、社会神信仰的起源
祈求自然力量的保护 祈求社会力量的保护
狐 仙
“狸髠千人得为神”
——《列异传》 “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
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饮与人同之, 事者非一主。当时有谚曰:无狐 魅,不成村。”
——《朝野佥载》
B、植物神崇拜
有草 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 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山海经 卷一 南山经》 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 柎,食之不劳。 ——《山海经 卷二 西山经》 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
雨 神 崇 拜 和 雷 神 崇 拜
a、日神崇拜
夏商周最为鼎盛,周以后,日神的地位逐渐为“天帝”所代替。
b、月神崇拜
秦汉以后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习俗
“中秋之夕,人家各置月宫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 饼面绘月中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北京岁华记》
C、雷神崇拜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 而人头,鼓其腹则雷也。” ——《山海经》
(2)行业神信仰
维护本行业的利益,加强行业内部的凝聚力。
自然神(蚕神) 行业保护神的来源 神话人物或历史人物(鲁班、仓颉、 药王、关羽、黄道婆)
4、城隍神信仰
行政官吏系统在鬼神世界的反映
城市的保护神
南北朝时期 ,《北齐书· 慕容俨传》,只局限于南方部分地区,未 出现人神化的倾向。 唐宋时期,职权范围大为扩展形成了由正人直臣死后充当城隍神 的观念 。 明朝 ,朱元璋按其行政区划大封城隍神、建造城隍庙,赋予城隍 神“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的职能,成了封建 社 会地方官吏的化身 。
b、龙王信仰
龙——汉民族创造的、不存在 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
“旱而为应龙之状, 乃得大雨。” ——《山海经· 大荒东经》
(2)、动植物神与灵物崇拜
A、动物神崇拜
九 凤
雷神
计蒙
在汉代彻底人格化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 善啸”
29
中 国 古 代 四 灵 信 仰
对家畜、耕畜守护神的崇拜
北方民间“四大门”信仰 :狐狸、黄鼠狼、刺猬、蛇
祭之。”
——《风俗通义· 祀典》
C、灵物崇拜
(二)、人神、人鬼信仰 1、灵魂崇拜与祖先崇拜
2、人的神化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
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
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礼记· 祭法》
托塔李天王
李靖 唐朝名将、 兵部尚书
蜀国名将,字云长, 今山西省运城市人。
“图画之工,图
雷之状,累累如连鼓 之形。又图一人,若
力士之容,谓之雷公。
使之左手引连鼓,右 手推椎,若击之状。”
——《论衡•雷虚》
“今俗所塑 之雷神,状若力 士,裸胸袒腹, 背插两翅,额具 三目,脸赤如 猴,下颏长而 锐,足如鹰鹯, 而爪更厉,左手
执楔,右手持
槌,作欲击状。 自顶至膀,环悬 连鼓五个,左足 盘蹑一鼓,称曰 雷公江天君。” ——《集说诠真》
——《山海经 卷五 中山经》
媚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日‘女尸’ ,化为媚草,其叶胥成 , 其花黄 ,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山海经 卷五 中山经》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武在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树
而血出。又掘徙梨,根伤而血出。魏武恶之,遂寝疾,是 月崩。” ——《搜神记》
“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
3、财神、行业神信仰 (1)财神信仰
财富神化的结果 财神形象:赵公明、比干、关羽 近代南方民间多以赵公明为财神
赵公明: 原是道教中冥神、瘟神一类 的神灵 元明之后,封正一玄坛元帅, 成为道教的执法天神,而且具备了 财神的初步形态。 “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 瘟 翦虐,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 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 能使之宜利和合。”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 《封神演义》 中被姜子牙封 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 下辖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
第七讲 古代民间的神鬼信仰
一、概说
民间传统信仰 中国民间杂乱的神鬼信仰体系 各种宗教信仰
中国俗文化的根基
二、神鬼信仰的分类
由自然崇拜而演化成神、人鬼,
由社会力量崇拜而演化成的社会神。
(一)、自然神信仰 1、自然神信仰的起源
神秘的异己力量 灵魂观念的产生 自然神的雏形
大地之神“后土”
“社,土地之主。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地为社,以报功也。” ——《孝经纬》 “太社”或“王 “社稷坛” 社” “国社”和“侯社”
西周时代:
秦代后:
“县社” 把一些人鬼列入县社配食
汉末后: “社祠”或“社庙”
“土地祠”或“土地庙”
宋代以后 :土地神信仰盛行
成为城隍神的下属 有着明确辖区、职能有限的小神
2、自然神信仰的种类 天地诸神崇拜
动植物神与灵物崇拜
(1)、天地诸神崇拜
农业生产的成败取决于季节和天气的变化,以及地理条件的影响
A、古人对“天”的信仰 对天体(日、月、星辰)的神化崇拜
对天象(风、雨、雷、电)的神化崇拜
日 神 崇 拜 和 月 神 崇 拜
文 昌 神 崇 拜
文曲星和武曲星崇拜
最早的关公庙建于汉魏时期 的玉泉山(今湖北省当阳县)
人鬼
人神
宋:崇宁真君 义勇武安王(宣和年间)
明: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万历年间)
清: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
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忠义神武”
好读《春秋》
以勇立功, 以忠事主, 以义待友 。 ——封建社会各个
三、神鬼信仰与民众心态
依赖心理 ——人们对未知世界感到困惑的表现 畏惧心理 ——起到了维护正统伦理道德的作用
单元思考题:
简要分析中西文化中的龙在形象和
象征意义上的区别。
“今俗又塑电神像,其容如女,貌端雅,两手各执镜,号电母秀天君。” ——《集说诠真》
B、古人对“地”的信仰
对土地、山、川、湖、海的神化崇拜
土地神崇拜
山神崇拜
河神崇拜 海神崇拜
a、土地神崇拜
“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 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 ——《礼记· 郊特牲》
“皇天”与“后土”
秦琼
尉迟恭
三星门神
(2)灶神信仰
俗称灶君、灶王、 灶王爷、东厨司命
先秦时代 祭灶已列入天子“七祀”和诸侯“五祀”之中 掌管饮食
汉代 祭灶变成了一种民间风俗 掌管人的寿夭祸福 阴子方的故事(见于《风俗通义》、《后汉书》等书 )
魏晋时代 督察人间过失,定期向天帝汇报 “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 者 夺算。算者,三日也。” ——《抱朴子· 微旨》
给原先崇拜的一些自然神、 人神加上了保护、监督、管理的 社会职能 社会神(门神、灶神、财神、行业神、城隍神等 )
2、门神、灶神信仰
家庭守护神 (1)门神信仰
铺首: 原始门神观念的遗存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
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 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 郁垒,主阅领万鬼。恶鬼之 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论衡· 订鬼篇》
阶层所认同的典范
人物。
仗义救危,讲求信义。
一般民众
义气的化身 ——起义军、帮会 重信有义——工商业者
武财神
3、人鬼与冥世信仰
灵魂不死
扶乩進行時,正副乩手分站左右,閉目存神,輕扶 一個繫有柳枝筆的筲箕,在沙盤上逐字寫出,字之朝向 向外,經報字員讀出,再由錄文抄錄。
钟馗:“终葵”
大傩仪式
宋 沈括 《梦溪笔谈》 钟馗捉鬼的故事 唐明皇 吴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