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雁山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 新人教版

新课讲解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 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 多,产品精良。 不是普遍出现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 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 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人。 2.商业的繁荣 (1)概况: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新课讲解
2. 表现
耕地面积增加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 许多荒山旷野 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 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 面积比明朝鼎盛时 期增加了近3亿亩
兴修水利
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 人力修建了许 多堤坝、渠堰、海塘
庄稼种植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 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A.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B.全国商业网形成
C.工商业市镇兴起
D.大商帮出现
当堂小练
5.下表是清朝前期土地与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C ) A.土地兼并有所好转 B.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重农抑商政策失败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 大计”。由此统治者大力推行的政策是( ) C A.发展海外贸易 B.改进生产工具 C.推行垦荒政策 D.招募农民屯田
当堂小练
2.清朝前期,全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与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有着特别重要的联 系。清朝前期推广的高产粮食作物主要有( B ) A.棉花、甘蔗等 B.玉米、甘薯等 C.烟草、甘蔗等 D.茶叶、棉花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同步训练
6.清朝前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 了这一时期( D ) A.出现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 C.商帮得到发展 D.工商业市镇兴盛
7.乾隆时,山西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 全国各地开设“票号”的商帮是( A ) A.晋商 B.浙商 C.潮商 D.徽商
同步训练
8.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 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 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同步训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人口增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根据材料三说一说:黄河流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其原因。
盲目垦田,水域面积缩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 灾严重。人口增长,耕地有限。
同步训练
(3)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 么认识?
同步训练
4.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 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这些机户生活在( B ) A.北京 B.江宁 C.长安 D.洛阳
5.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C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 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④中国的经济总量 居世界首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 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 解清朝前期社会的兴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doc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作业•1.清朝前期重视农业发展的帝王不包括()• • •A.皇太极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2.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是在()A.顺治末年B.康熙末年C.雍正末年D.乾隆末年3.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 • •A.北京B.江宁C.扬州D.吴江县盛泽镇4.清朝前期商业繁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其中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的商帮是()A.晋商B.徽商C.鲁商D.浙商5.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是在哪一时期()A.顺治末年B.康熙时C.雍正时D.乾隆末年6.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來的社会问题的是()• •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1.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的是()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贸易的兴盛D.商帮的活动2.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表现的是()• • •A.耕地面积扩大B.治理黄河等河流,兴修水利工程C.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D.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日•薯等作物3.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的是()A.吴江县盛泽镇B.湖北汉口镇C.北京D.江宁4.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 被称为“四大镇”。
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A. 农村集市B. 城镇市场C. 区域性市场D. 全国性市场★5.右面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斜桥漓市。
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漓 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6.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
下面两幅图片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的 剧照。
这两个最著名的商帮来自()A. 浙江广东B. •安徽山西C. 山西江苏D. 广东福建7. 识读下图,冋答问题。
【复习必备】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紧接前面的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组成的商业网。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
进行商业活动。
如晋商和徽商。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的又一突出现。
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
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
最新人教部编版文档。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农政全书》
( 二
明长城 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
建 北京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
筑
的皇家建筑群。
中中考真考题真演题练
(2022·吉林长春)明朝某部著作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地记
录了纺织、冶铸等生产过程,在当时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是( )
努尔哈赤
落实课标
考点5.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
边疆的巩固。认识台作湾、用西藏:、使新疆统是一中国多不可民分族割的国一家部分得。 到巩固和发展
康熙时期, 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西北
西南 顺治时期, 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时期,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雍正时, 设置驻藏大臣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 为重要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思想,使应试的人成 度;唐玄宗力求以才学选官。 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明清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明清时期日益僵化,禁锢思想,忽视实用性学 问,不利于科技的创新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设立军机处
废丞相
分化事权
三省六部制
“推恩令” 三公九卿制
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秦
汉
唐
宋
明
清
考点1.1:明朝建立与君主专制的加强
落实课标
明 领域
措施
朝
加 强 思想 专 文化
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内容只许在 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发挥 自己的见解,文体限于八股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业课件

(3)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 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至少三点)。 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康乾盛世”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高峰; 国力空前强盛;奠定了中国版图;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康乾盛世”时皇权高度膨胀;加强思 想控制,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与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 来越大等。(言之有理即可)
◆易混辨析 我国古代出现的盛世局面。 西汉:文景之治。 东汉:光武中兴。 隋朝:开皇之治。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清朝:康乾盛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巧记歌诀 顺康雍乾诸帝王, 重视农业推垦荒; 农业恢复大发展, 奠定基础更兴旺; 耕地面积大增加, 高产作物得推广。 棉甘烟茶及药材, 种植面积更扩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5.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 A.晋商与徽商
B.徽商与浙商
C.苏商与鲁商 D.鲁商与晋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6.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 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 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C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__会_______的稳定和繁荣。农
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
_______城__镇__商__品__经__济____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 (1)清朝前期,__丝__织____、棉织、印染、_制__瓷_______等方面,品种 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手__工__业_______工场等。
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紧接前面的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组成的商业网。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
进行商业活动。
如晋商和徽商。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的又一突出现。
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
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
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紧接前面的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组成的商业网。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
进行商业活动。
如晋商和徽商。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的又一突出现。
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
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