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合集下载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教学课件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教学课件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运用说明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
海水性质和 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运动对人类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
活动的影响。 系。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①热量收入:主要来自_太__阳_辐__射__的热量。 ②热量支出:主要是_海__水_蒸__发__所消耗的热量。 (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
2.分布规律 (1)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___变__化___。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 1 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但1 000米以下的深层 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水平分布: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___低__纬___向___高__纬___递减,相 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3)季节分布: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___高__于___冬季。
三、海水的密度 1.含义: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___盐__度___和___深__度___(压力),其中表层 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____高____, 密度越____低____。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___增__大___,同纬度
【学法指导2】 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知识链接2】 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影响海盐晒制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海岸类型、气候、地表径流 等方面。 (1)地势平坦,有利于盐田布局。 (2)泥质海岸有利于盐产量提高。 (3)纬度低,气温高;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有利 于晒盐。 (4)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有利于晒盐。 (5)陆地入海径流量小,海水盐度高。 莺歌海盐场和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有利于海盐晒制。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第一课时

导入: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图3.7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

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

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

关于该艇的失事原因有诸多猜测,其中之一认为该艇在水下遭遇了“海中断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国海军潜艇都经历过“海中断崖”事件。

你知道“海中断崖”是怎么回事吗?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概念: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与海洋热量收支情况。

海水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

2、分布规律展示海水温度垂直分布图,并提出下列问题:1、海水表层海水温度是多少?2、1000米深度左右的海水温度是多少?5000米深度左右的海水温度是多少?3、归纳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深度小于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降低速度很快;深度大于1000米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降低速度很慢。

展示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和南北半球海陆对比图,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赤道和极地附近的海水温度,归纳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2、对比南极和北极的海水温度有何不同?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海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2、南北极海水温度不同和它们的海陆分布有极大的关系,北极四周被海水包围,而南极有大陆分布。

展示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对比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表层海水的温度,由此引出海水温度的季节分布规律。

展示1月和7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1、对比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附近海水温度在1月、7月的不同?2、归纳表层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3、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有没有海区海水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律?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是多样的,除了太阳辐射、蒸发外,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都会影响海水温度,甚至海底火山喷发等也会影响海水温度。

配套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配套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什么是“海中断崖” ? 有时候,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可导致潜艇因海水浮力 突然变小,而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例3 海水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深度(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
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回答(1)—(2)题。
C. 0.4 ℃
D. 1.7 ℃
谢谢观看
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盐度


海水的密度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距今
大约560 万年前,因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直布罗陀海峡发生构造抬升,曾阻断了地中海与大西
洋的联系。下图示意的是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分布。据此回答1—2 题。
同一地点,由于冬季和夏季气温和降水不同,盐度也会发生变化。
2.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1)纬度(温度):温度高→盐度高 (2)气候:蒸发量>降水量→盐度高 外海或大洋
蒸发量<降水量→盐度低 (3)径流 :有淡水汇入→盐度低 (河口、近岸) (4)洋流:暖流流经→盐度高
寒流流经→盐度低 (5)海区形状:封闭海域减少本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海水交换。
(1)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区为什么不是赤道,而是副热带海区? (2)高纬地区的盐度为什么会降低? (3)同样是高纬度地区,为什么北半球盐度更低? (4)同一地点,冬季、夏季的盐度是否相同?
(1)盐度最高的海区为什么不是赤道,而是副热带海区? 纬度较低,蒸发旺盛,盐度较高,但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而盐度并不是最高。副热带海区蒸发强
①深度差异: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②纬度差异:纬度不同,海洋生物的类型不同。 ③季节差异:海温变化导致某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补充)海水的化学性质(共15张PPT)

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补充)海水的化学性质(共15张PPT)

下的深度)情况有何变化(参照死海)?
吃水越来越深
3.洋流
比较①、②、③、④四个海区盐度的高低。 第一步:不同纬度海区之间的比较
位于副热带海区的③、④大于位于副极地海区的①、② 第二步:同纬度海区之间的比较
(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海区,蒸发旺盛,盐度较高; 海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 所以,③<④,①>② 结论:④>③>①>②
盐度=
=
100g海水
可溶性盐类(g) 可溶性盐类(g)+ 淡水
二、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的因素 1.蒸发与降水的对比关系 2.入海河流 3.洋流 4.融冰、结冰
1.蒸发与降水的对比关系 就全球、长时间来看,从水平衡的角度分析,海洋的水分收入(降水+径流)与支出 (蒸发)大体相当。因此,全球从较长时间来看,海水盐度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D
A. 降水
B. 暖流
C. 寒流
D. 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化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0月
3.如果有一艘轮船沿图中虚线方向航行驶向上海港,沿途轮船吃水(船体在水面以
海水的盐度
一、概念 二、影响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1.蒸发与降水的对比关系 2.入海河流 3.洋流 4.融冰、结冰 三、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水平) 四、特殊海区盐度分布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 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概念 每100克海水所容纳的可溶性盐类的量。
可溶性盐类(g)
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是?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①热量来源:太阳辐射。

②支出渠道:海水蒸发消耗热量。

(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

(2)水平分布规律。

3.产生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2)影响海洋运输:冰封海域航行时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3)影响气候特征:从全球尺度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二、海水的盐度1.盐度: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通常用千分比表示。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分布规律: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利用海水晒盐。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影响海水养殖。

(4)随着科技发展和观念改变,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三、海水的密度1.概念: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

(√)②在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幅度增大。

(×)③海洋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

(×)在下列坐标系中画出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示:大连市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

(1)大连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提示: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大,夏季比沿海地区增温慢、冬季降温慢。

(2)海洋温度的变化对大连市有哪些影响?提示:海洋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大连市的气温、降水等方面,从而影响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变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Sea temperature
影响海洋渔业活动
概念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 水温的要求。
海水的温度
Sea temperature
概念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影响海洋运输
考察北极月份:7月 考察南极月份:1月 原因:为当地夏季,温度高,暖和; 冰川融化,利于通航; 有极昼。
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 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雪龙”号是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和极地破冰船图为“雪龙”号正在破冰前行
海水的温度
Sea temperature
影响大气温度及沿海地区的气温
概念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
大尺度: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温差变小。
时令河
3、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狭窄
狭窄
狭窄
红海、波罗的海都比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弱,盐度受外海影响小
活动探究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原因
位于副热带海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气候炎热,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两岸多干燥的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纬度高,以温带海洋气候为主,气温较 低,降水丰富,蒸发弱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与高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海水的盐度
Sea salinity
概念
人类对海水的开发利用
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降水 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海水盐度的开发利用

(完整版)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等知识点

(完整版)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等知识点

(完整版)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等知识点海水是指海洋中的水,通常指沉淀物含量低于1000毫克每升(mg/l)的清澈的水,比其他水体的沉淀物含量要多得多。

它是全球许多生活物质的重要来源,水质改变动物生活和人类活动,它也是动物和植物群落的支撑。

海水比水体中的其他组分更具活力,充满了有机物、无机物和水溶液等大量成分,主要由水、钙、镁、钠、氯和硫酸根组成的水体的混合物。

因此,在研究海水的性质时,需要考虑其常见的组分。

海水的性质包括海水的密度、海水的 pH 值、海水的抗碱性和海水的温度特性。

(一)海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比淡水的密度大,一般在1.029-1.044之间。

海水的密度大于淡水,其原因是由海水中所含的大量盐分和懊氨酸引起的。

(二)海水的pH值:海水具有一定的酸碱性,也称为 pH 值,常测量的范围为6.5-8.5之间,具体取决于海洋深度和时间,近海多为7.5-8.5,远海一般为7-8。

(三)海水的抗碱性:海水的抗碱性,指的是海水对碱金属元素的抗性。

一般来说,海水的抗碱性越高,这时的碱金属吸收及其所带来的副作用也会越强。

(四)海水的温度特性:海水的温度特性与几何参数有关,如海水的深度、流速和潮汐的强度。

深海的温度一般比浅海低,mo)潮汐的强度也会引起浅层海水的温度急剧变化。

海水的运动是指由于温度、盐度和气压梯度等因素引起海水形成不同运动形式的过程。

运动可以分为三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输运。

(一)水平运动:是指海水在沿着海底的水深任意方向的运动,运动的形式可以是圆形、环形等。

一般来说,水流的水平运动按照从内海向外海的方向,大致可分为水温冷却运动、近岸流体运动、深海平流运动和基础流体运动四种。

(二)垂直运动:是指在某一方向上,海水从海床向海面或从海面向海床的运动,主要有蒸发、凝华、温度对流、盐度对流和涡旋等。

(三)输运:是指海水循环过程中,处于某一流动方向上的大范围空间的输运过程,常见的有地球的气旋转动、全球的气压效应的输运和桅杆气候模式的输运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含答案)

3.2 海水的性质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说明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和成因,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能够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说明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和成因,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说明海水密度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01 海水的温度(一)海水温度分布规律1,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

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

2,从垂直分布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

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3,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从季节分布看,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还受到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二)海水温度的影响1,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2,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即学即练1】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A.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B.亚洲东部沿岸海区C.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D.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答案】D【详解】2月份,北半球是冬季,气温低,北美洲西部沿岸和亚洲东部沿岸位于北半球,AB错误;2月南半球是夏季,海水表明温度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一、选择题(2010·临川测试)读某地近海海水盐度(‰)分布状况图,完成1~2题。

1.甲处形成盐度高值中心的主要原因是()A.海域封闭,降水稀少B.河流淡水注入较少C.暖流水温高,蒸发强D.降水少,温度高,蒸发强解析:甲处远离大陆,靠近副高控制区,降水少,温度高,蒸发强;河流淡水注入及洋流的影响不会形成闭合的线圈;该海域位于大西洋,海域开阔。

答案:D2.乙处等盐度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下列关于此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洋流是本格拉寒流B.该洋流是在信风吹拂下形成的C.该洋流向北与南赤道暖流汇合D.该洋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解析:由题可知乙处等盐度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该洋流是巴西暖流;流向由北向南;成因并非东南信风吹拂;该洋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D读“沿20°W所作的海洋剖面盐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地点,盐度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根据图示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和分布,可以看出②处盐度最低。

答案:B4.①点盐度比同一深度南北两侧高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副热带海区,蒸发旺盛B.地处海盆,盐类物质下沉C.受地中海底层海水流入影响D.受红海底层海水流入影响解析:①点位于20°W,40°N附近,受地中海底层海水流入影响,盐度比同一深度南北两侧较高。

答案:C读“海水冰点温度、最大密度温度与盐度关系图”,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地海水没有结冰,说明水温在0℃以上B.当冰点温度和最大密度温度相同时,海水盐度接近25‰C.淡水在0℃时密度最大D.海水的盐度越高,其最大密度温度越高解析:从图中分析可知,a为最大密度温度线,b为海水冰点温度线,从两线交点可知B选项正确。

答案:B6.波罗的海海水达最大密度时,其温度大约是()A.-2.3℃B.-0.6℃C.0.4℃解析:波罗的海盐度大约为10‰,由此可知,波罗的海海水密度最大时其温度约为1.7℃。

答案:D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解析:据图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它们都与所在半球的反气旋运动方向一致,且大陆的东岸都为暖流,西岸都为寒流。

答案:C8.日本暖流()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解析:日本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加了沿岸地区的降水量、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该洋流向北流,会加快海轮北上的速度;在它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北海道渔场;该洋流会将污染物带至其他海域,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物的污染范围。

答案:A右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

据此回答9~10题。

9.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①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②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③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④南大西洋中高纬洋流系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分别在水中悬挂冰块和加热器以表示北半球的寒流和暖流,以下悬挂位置合理的是()①F3附近悬挂冰块,F2附近悬挂加热器②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③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④F1附近悬挂冰块,F4之间悬挂加热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成因和分布规律。

第9题,东西两侧的风扇代表风向,即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表示南侧受西风影响,北侧受东风影响,而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就是受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受信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即形成的洋流可能为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或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

第10题,若在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即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则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寒暖流分布;若在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则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寒暖流分布。

答案:9.B10.B(2009·江苏高考)右图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A.甲丙B.乙丁C.丙丁D.甲丁解析: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大陆西岸,甲地位于35°N,属于地中海气候,1月份(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乙地位于25°N,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丙地位于赤道上,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丁地位于35°S,属于地中海气候,1月(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答案:A12.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①同属暖流②同属寒流③增温增湿④降温减湿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根据洋流运动的分布规律,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均属于副热带大洋环流的东岸的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答案:D读“甲、乙两海域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海域都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B.乙海域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甲海域反之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D.甲海域位于大洋西岸,乙海域位于大洋东岸解析:根据洋流模式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反映的海域位置可知,甲海域位于赤道大洋东侧附近海域;乙海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洋西侧,有寒暖流交汇,有利于大型渔场的形成。

答案:B14.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A.都是寒流B.都是暖流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解析: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的特点可推断: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答案:C15.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途经a处,流向为自东向西②途经b处,流向为自西向东③途经c处,流向为自东向西④途经d处,流向为自西向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赤道大洋东侧附近的甲海域有南北赤道暖流从东向西流经a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洋西侧的乙海域有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的暖流从西向东流经d处。

答案:D二、综合题16.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分布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主要原因是。

(2)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主要原因是。

(3)2月,黄海的等温线呈舌状自南向北凸出,原因可能是()A.寒流B.暖流C.大陆的影响D.径流的影响(4)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5)2月的水温与8月的水温相比较,水温梯度最大的是月,请简述你的判断依据。

解析:第(1)题,渤海面积最小,而且四周都被大陆包围,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

第(2)题,南海纬度低,水温年较差最小。

第(3)题,等温线自南向北凸,表明水温比同纬度两侧偏高,最可能是暖流影响。

第(4)题,8月份长江正值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受陆地温度高的影响,使入海口处的水温偏高。

第(5)题,根据等温线的密集程度可以看出,2月份水温变化大,梯度也大。

答案:(1)渤海渤海为中国的内海之一,四周都被大陆所包围,所以水温受大陆的影响最大(2)南海在四大海域中,南海的纬度位置最低,水温年较差最小(3)B(4)径流(5)22月的等水温线远比8月密集,说明2月的水温变化大,梯度也大。

17.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08年1月13日至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属建国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

此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有关。

材料2:(1)造成图甲所示海区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来自。

(2)标出图甲中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

(3)正常年份在图甲所示海区上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请在图中标出。

(4)简述在上题所述热力环流影响下,大洋东、西两岸天气状况。

(5)图乙中赤道附近标注-2.5℃,其含义是。

(6)与正常年份相比,此时图乙海区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有何变化,对东、西两岸天气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读材料1须明确南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需两个条件:①冬季风势力强;②充足的水汽。

此处还要了解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实质。

读图甲,要明确表层洋流是信风造成的,其结果是使大洋西部形成一个水温较高的“暖水池”,大洋东部形成一个水温较低的“冷水池”,从而形成高低气压差,进一步形成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强弱变化影响东西两岸的天气,甚至全球气候。

读图乙,应明确此时大洋西部水温偏高,东部水温偏低,出现拉尼娜现象。

西部水温偏高,使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加强,并给我国带来大量水汽,这是形成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两个主要原因。

答案:(1)信风(2)略(注意是上升补偿流)(3)(4)大洋东部水温低,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干燥晴朗。

大洋西部水温高,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5)本海区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低2.5℃(6)热力环流势力加强。

使大洋东岸更加干旱,大洋西岸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