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学习资料自作

合集下载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范文10篇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范文10篇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范文10篇《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伯牙鼓琴改写范文一【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

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

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

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

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

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

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

伯牙子期的诗

伯牙子期的诗

伯牙子期的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伯牙子期的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伯牙子期的诗《伯牙绝弦》朝代:未知:佚名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白话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扩展资料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琴。

是叙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擅长演奏,锺子期擅长观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锺子期因病亡故,伯牙哀思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锺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二.有什么伯牙子期的诗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 俞伯牙《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伴侣,欲觅知音难上难。

”伯牙子期: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擅长演奏,钟子期擅长观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哀思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留意: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因钟子期遇伯牙,后人就把遇和伯牙连在一起,称俞伯牙。

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

)1、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解释绝:断绝.鼓:弹。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曰:说.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阔谓:认为之:他必:知道知音:理解自己心愿,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善:擅长念:想到2、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子之听夫
D、不使王、贡④擅弹冠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
(2)夫然,故交道可贵也。
(3)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达者知其然也所企及则必简乎胜己所降结则必料乎同志
4、(1)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 手法?(2 分)
③阮咸:阮咸曾任散骑侍郎,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荀勖每逢和他谈论音律,都
自以为远远比不上他。阮咸认为荀勖所作新律声高,高则悲,不合护和。神解:
融会贯通的领会。④直:使之直、正确;纠正。⑤黍:黄米。按:古代把一百粒
黍排列起来的长度认做一尺,用这个标佳尺寸来制律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2)伯牙善鼓琴
舍.琴. 鼓.琴.
(3)吾于何逃声哉?
逃.声.
二、【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
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
)(3 分)
A、伯牙善鼓.琴
可以调.素琴
B、而心谓.之不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每至.正会
至.石之半
D、卒.逢暴雨
卒.于官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
(2)荀试以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殿 庭 作 乐 自 调 宫 商 无 不 谐 韵。

《郢人、伯牙善鼓琴》

《郢人、伯牙善鼓琴》

思考探究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匠石和郢人非常的默 契和互相信任?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 立不失容。
2、写宋元君的例子有何作用?
以宋元君要求石匠人为他展示运斤成风的绝 技而匠人不能再展示的实例,意在说明搭档的重 要性,再次强调“郢人”与“匠人”之间绝妙的 配合,突出他们彼此信任的情谊。
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 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 “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 高雅精妙。
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 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我们一起来 读一读。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 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 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 白居易)
缘起: — —庄Βιβλιοθήκη 送葬,过惠子之墓。郢 人设喻: — — 匠石运斤成风 感慨: — —夫子之死,无以为质
知 音 难 遇
启示: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 信任,创造奇迹。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 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 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 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 《九方皋(gāo)相马》、《纪昌学射》、《齐 人攫(jué)金》、《杞人忧天》、《愚公移 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快乐。于是他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后, 庄子对于自己究竟是庄周还是蝴蝶感到惊奇诧异。 仔细想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呢,还是蝴蝶 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子的想法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 的人生态度。 ——庄周梦蝶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选范文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选范文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选范文3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精选范文一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法提示: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3.了解课文内容后,练习读文、尝试背诵。

读背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

学习准备:搜集并倾听《高山流水》乐曲,积累有关友谊的古诗或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课前一、课文导读1.同学们,学习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单元,相信大家诵读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走进有趣的古诗王国,去感受古诗的无穷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读了之后,你一定会被古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鼓琴”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3)我能将本课最难写的生字书写端正美观。

2.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伯牙

伯牙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景象,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意念出现流水的景象,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定能领会的到。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十分伤感,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

最初弹奏大雨琴曲,紧接着奏出山崩的声响。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让我的声音隐藏在何处才能逃过你的耳朵呢?”——选自《列子·汤问》字译1、得:领会,听得出。

2、卒:通“猝”,突然。

3、操:琴曲。

4、逃:隐藏。

5、志:志趣,心意。

6、伯牙善鼓琴,善:擅长,善于。

7、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8、峨峨:高耸的样子9、洋洋:宽广的样子10、鼓:弹弹奏11、所念:心中所想到的12、阴:山的北面13、援:拿,拿过来14、舍琴:丢开琴。

意思是停止弹琴。

15、逃声:躲开。

隐藏自己的声音。

逃,逃避。

思想感情文章记叙了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不管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表明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一种真知己的境界。

相关内容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范文10篇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范文10篇

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范文10篇《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伯牙鼓琴改写优秀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伯牙鼓琴改写范文一【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

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

”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

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

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

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

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

《伯牙鼓琴》 学习任务单

《伯牙鼓琴》 学习任务单

《伯牙鼓琴》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翻译全文。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的情谊,理解“知音”的内涵。

4、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善、鼓、志、念、得”等重点字词的含义。

(2)理解伯牙鼓琴时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钟子期的领会。

2、难点(1)体会“知音难觅”的深刻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2)感受文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人对友情和艺术的追求。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熟悉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注释解读法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理解字词和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3、小组讨论法针对文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共同提高。

4、情景想象法在阅读过程中,发挥想象,构建伯牙鼓琴的画面,感受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四、学习过程1、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相关背景故事。

(2)初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尝试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课堂学习(1)朗读课文①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③小组内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2)字词讲解①教师讲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善”“鼓”“志”等。

②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3)文意理解①学生结合注释,逐句翻译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②小组讨论,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故事。

(4)主题探讨①思考:伯牙为何视钟子期为知音?②讨论:“知音”的真正含义是什么?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知音难觅”的理解。

(5)情景再现①学生分组,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模拟伯牙鼓琴和钟子期听琴的情景。

②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6)拓展延伸①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

②阅读其他与友情或艺术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管鲍之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善鼓琴》学习资料
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对后代文学、哲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影响。

《列子》一书现存8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其中《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被选入教材。

本文选自《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译全注丛书•列子》(中华书局2011年5月版)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锺(zhōng)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é)兮(xī)若泰山!”志在流水。

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c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yuán)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cào),更(gèng)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zhé)穷其趣。

伯牙乃舍(shě)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第一段解词翻译:
伯牙(伯牙:古代传说中善鼓琴者)善(善:擅长,善于)鼓(鼓:弹)琴,锺子期(锺子期:古代传说中善于知音者。

)善听。

伯牙鼓琴,志(志:志趣,心意)在登高山。

锺子期曰:“善(善:赞美之词)哉(善哉:即为“好啊”)!峨峨(峨峨:高耸的样子)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锺子期曰:“善哉!洋洋(洋洋:宽广的样子)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所念:心中所想到的),锺子期必得(得:领会,听得出)之。

第二段解词翻译: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卒(卒:同“猝”,突然)逢暴雨③,止(止:停)于岩下;
心悲,乃援(援:拿,拿过来)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霖雨:连绵大雨)之操(操:琴曲)④,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舍琴: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逃:隐藏,躲开)声(逃声:隐藏自己的声音)哉?”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善于聆听。

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着登临高山。

锺子期便说:“好啊!巍峨雄壮如同泰山耸立!”内心向往着流水。

锺子期便说:“好啊!汪洋恣肆如同江河奔流!”只要是伯牙心中所念,锺子期必定能够领会。

伯牙在泰山北麓游玩,突然遇上暴雨,就在岩石底下躲避;他心中十分悲苦,便取过来琴来弹奏。

起初弹奏的声调如同哀怨的大雨,接着更是奏出了山崩地裂一般的声音。

每奏一支乐曲,锺子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好啊,好啊,你的欣赏力!你的志趣和想象就和我的心一样。

我又怎么能在琴音中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全文结构梳理
中心句: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找出文中概括锺子期善听的句子,写在下面。

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锺子期辄zhé穷其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