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兵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主张思想及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主张思想及代表人物

中国哲学流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主张思想及代表⼈物⼀、儒家: 代表⼈物:孔⼦、孟⼦、荀⼦。

作品:《论语》、《孟⼦》、《荀⼦》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的⾃⾝修养的⼀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尚的⼈。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道。

⾄战国时,儒家分有⼋派,重要的有孟⼦和荀⼦两派。

孟⼦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仁政”,在对⼈性的论述上,他认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之所以提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道家: 代表⼈物:⽼⼦、庄⼦、列⼦。

作品:《道德经》、《庄⼦》、《列⼦》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称「道德家」。

这⼀学派以春秋末年⽼⼦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为,万物⾃然化⽣,否认上帝⿁神主宰⼀切,主张道法⾃然,顺其⾃然,提倡清静⽆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国寡民」、「⽆为⽽治」。

⽼⼦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派:庄⼦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学派。

三、墨家: 代表⼈物:墨⼦。

作品:《墨⼦》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为墨翟。

这⼀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如⼰;兼爱,即爱⼈如⼰。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思想上提出尊天事⿁。

同时,⼜提出「⾮命」的主张,强调靠⾃⾝的强⼒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蹈⼑,以⾃苦励志。

兵家简介

兵家简介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汉初有张良、韩信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中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孙武像 孙武,齐国人,字长卿,春秋时兵法家。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经伍子胥的推荐,被任命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他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孙武著作有《孙子兵法》一书,为中国最杰出的兵书,并深受世界各地所重视。 孙膑,齐国阿鄄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於桂陵、马陵。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编辑本段8 其它著作
《黄帝阴符经》,简称《阴符经》,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今人陈撄宁认为是战国时代作品,王明认为,作者是北朝一个久经世的隐者。书中继承发扬老庄哲学思想,阐发了天人相盗的盗机论以及道教神仙长生学说。“阴符”的含义为暗合天道,天人合一。书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不仅在道教思想史,而且在中国哲学史上都有一定地位。历代注本繁多,见解不一。著名者有唐道士李筌、张果的《阴符经注》,宋朱熹的《阴符经考异》。後世道教定其为必诵经书,为《玄门功课经》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韩信雕塑 《六韬》,旧本题周吕望撰。《庄子·徐无鬼篇》,称《金版六弢》。《经典释文》曰:“司马彪、崔撰云:《金版六弢》皆《周书》篇名,本又作《六韬》,谓太公六韬:文、武、虎、豹、龙、犬也。”则战国之初,原有是名。然即以为《太公六韬》,未知所据。《汉书·艺文志》兵家不着录,惟儒家有《周史六弢》六篇,班固自注曰:“惠、襄之闲,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则《六弢》别为一书。颜师古注,以今之《六韬》当之,毋亦因陆德明之说,而牵合附会欤?《三国志·先主传》注,始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志意。”《隋志》始载《太公六韬》五卷,注曰:“梁六卷,周文王师姜望撰。”唐宋诸《志》皆因之。今考其文,大抵词意浅近,不类古书,中闲如避正殿,乃战国以后之事。将军二字,始见《左传》,周初亦无此名。其依托之迹,灼然可验。又《龙韬》中有《阴符》篇云:“主与将有阴符,凡八等,克敌之符长一尺,破军之符长九寸,至失利之符长三寸而止。”盖伪撰者不知阴符之义,误以为符节之符,遂粉饰以为此言,尤为鄙陋,殊未必汉时旧本。故周氏《涉笔》谓:“其书并缘吴起,渔猎其词,而缀辑以近代军政之浮谈,浅驳无可施用。”胡应麟《笔丛》亦谓:“其《文伐》、《阴书》等篇为孙、吴、尉缭所不屑道。”然晁公武《读书志》称:“元丰中,以《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颁武学,号曰七书。”则其来已久,谈兵之家,恒相称述。今故仍录存之,而备论其踳驳如右。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旧题黄石公撰,传与汉初张良得以问世(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黄石公传与张良的书为《太公兵法》,而非《三略》)。据当今学者考证,《三略》成书于西汉末年,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以论述政治战略为主,兼及军事战略。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政治家、兵家和学者的重视。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该书还先后传入日本和朝鲜,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共3800余字。现存之最早的刊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所刻《武经七书》本。

兵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兵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兵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兵家代表人物主要有《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孟子》的作者孟子、《论语》的作者孔子等。

孙武:他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也是战争理论家。

他提出“老将军三顾茅庐”,重视将帅领导能力;“守则多备,攻则多变”,强调变化;“智勇协同”,重视智慧与勇气;“救恤民生”,强调将士的生存条件。

孟子:孟子的思想主张以仁义为主,强调“仁”的原则,认为仁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

他还提出“自强不息”,以发展军事力量来保障社会的安全;“外交相虑”,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奉献精神”,提倡将士牺牲自我,无私奉献以保护社会。

孔子:孔子以“仁”为核心,强调“仁义”,大力推崇“仁政”,提出“天下为公”,主张将士必须以正义为戒,尊重群众的意见,把仁义之道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兵家思想主张什么

兵家思想主张什么

兵家思想主张什么兵家,诸子百家之一,是指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

兵家思想主张什么?兵家思想主张以武战胜无武之国、以智胜有武之国,强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讲究战争之道,注重实践。

兵家的代表人物:1、兵圣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其着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他撰着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着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亚圣吴起。

吴起,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人。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

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

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

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3、计圣孙膑。

孙膑,其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

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着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4、鬼谷子。

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

春秋战国时期人,华夏族,相传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人;一说陈国郸城人。

古代军事家及其思想

古代军事家及其思想

古代军事家及其思想自古以来,军事就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家卫国的重要手段。

军事思想家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战略思想,成为许多后代军事家们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一、孙子孙武,字长卿,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孙子兵法》虽是一部短小精悍的文献,但却蕴涵着丰富的军事思想。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孙子说兵法,先胜而后战。

”的思想,它强调了先胜的重要性,而先胜的关键就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战略。

孙子还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原则,意思是要尽力掌握敌情,了解敌军的实力和意图,进而制定有效的战略方案。

此外,“选将重要,用兵大胆”也是孙子兵法的精髓。

二、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的权臣,他在军事上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

吴起所倡导的重兵器和深耕田地的策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吴起最著名的战役是即将被消灭的楚灭项羽后代的藩王秭归之战,吴起以奇兵和重兵器打败了强大的楚军。

吴起的思想核心在于灵活性,他提出“韬光养晦,什伍制数”、“以逸待劳”的战略思想,使自己的兵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吴起的思想风格很独特,为日后的军事思想家们提供了很好的灵感。

三、曹操曹操是东汉时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善于策划战役和治理国家。

《兵书诡诀》是曹操的主要著作,它介绍了许多常用的攻城和攻坚战术,如“烽火连三月”和“声东击西”等。

曹操还在作战中提出了“虚实相生”和“暗藏杀机”的战略思想,这些都成为了后世军事家们的重要理论基础。

四、郭嘉郭嘉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和谋士,被誉为“神算子”。

郭嘉善于洞察大势、识人用兵,是一位顶尖的战争策略师。

他善于运用兵法,如在华容道之战中建议将诸葛亮留下,从而打破了蜀汉军队的形势。

郭嘉生前所作的总结“判时芜秋,谋虑之策”成为了后世军事家们的重要读本。

五、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将领,却创造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统一王朝。

第六组:兵家的管理思想

第六组:兵家的管理思想

二、兵家代表人物及著作
孙武(约前545年—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 (今山东广饶)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 兵学的鼻祖。 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 臣伍员举荐,被重用为将。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 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 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 《武经七书》之首。成为最著名的兵学典范。
因时
相时 及时
争时
3 .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甄选和培 训
1.管理能力
人员激励
榜样激励
关怀激励 士气激励 投险激励
人员组织
2.决断能力
3.应变能力
管理幅度原则
4 . 目标和决策管理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
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慎重初战,务求全胜” ——《孙子兵法》
四、兵家管理理念的优劣
兵家的优点是在残酷的战争现实面前,摒弃了迷信鬼神、命运占卜等 错误观念,重根据客观情况来判断和指挥。并且认识到人是决定战争胜 负的决定因素,在军事上重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倡导群体凝聚的精神。 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了诸多管理思想,至今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兵家的缺点在于管理思想不够系统全面,只是散见于诸多著作之中。 只是对有利于作战的经验进行一些并不成熟的总结。再者兵家更关心的是 实践,无心进行理论研究。它的思想涵盖了众多的管理领域,却没有更深 层次的探讨,只有广度没有深度没有形成一种科学的理论。

兵家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兵家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兵家思想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介绍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兵学思想体系的总称。

兵家的代表人物,如孙子、吴起、尉缭子、李牧、韩信、姜尚、商君、孟轲等,留下了许多重要兵学著作。

兵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文化传承和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基础兵家思想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理论基础。

其中,兵家思想的基础之一就是兵法。

兵法,就是制作和运用武器的技术和术语,以及具备抵御敌人和战争需要的技能和策略。

在古代,兵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兵器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时期,兵法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同时,兵家思想的理论基础也包括了政治、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尉缭子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战争法则,在当时被广泛运用。

而孙子则提出了“诱敌深入、乘虚出击”的战略,此后被各国军队所采纳。

应用兵家思想在古代的应用范畴极为广泛。

在中国古代,战争是国与国之间相互夺取领土和资源的重要手段。

因此,运用兵家思想来制定作战计划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兵家思想中的作战思路和策略也被广泛运用到了战争之外的领域中。

例如,商鞅变法中所实行的分封制度,就是受到了兵家思想的启示。

在古代,军队中的组织管理、物资采购、资源调配等方面,也都有广泛的应用。

现代运用虽然兵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古代中国,但其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仍然深远。

现代军事学者和战略家对于兵家思想的研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理论。

现代社会中的很多领域,同样需要有效的战略规划和战术实施。

例如,在政治、商业、教育、文化等领域,对于兵家思想的运用也相继出现。

在现代商业领域中,各种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都充分运用了兵家思想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

结语兵家思想不仅仅是一种军事思想,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体系。

它对于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些制订策略和战术的基本法则。

在现代,兵家思想的运用也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成为现代战略理论、商业策略、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家的领导谋略谢庆绵一兵家和《孙子兵法》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

兵家主要代表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

他们的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孙膑兵法》、《尉缭子》等。

这些著作均是当时战争和治兵经验的总结,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

兵家著作中以《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影响最大,该书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孙子》作者孙武,字长卿,人称孙武子、吴孙子,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月尚不详,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人。

据《史记》记载,公元512年,孙武从齐国出走至吴。

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以兵法进见吴王阖闾。

他以惊世骇俗之宏论,卓越远见之谋略,使吴王为之动心,于是重用。

此后,他被任为将军,和伍子胥共同辅助吴王,“西破强楚,入郢,北威章、晋,显名诸候”。

孙武主张改革图强,亩大税轻,“士少”、“富民”,鼓励发展小农经济,以求富国强兵。

从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18年,他在吴三十年,战功显赫,使吴国崛然而起,夺取晋国的霸主地位。

《孙子兵法》今存十三篇。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残篇,其中,除与今存之十三篇同外,尚有《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见吴王》等五篇佚文。

《孙子兵法》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它在世界军事文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孙子》被尊为“历代兵家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

宋代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

十八世纪之后,《孙子》陆续有了英、法、德、捷、俄、芬等译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兵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兵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

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⑥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主张运用武力通过战争来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创始人是孙武。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

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学的管理观点,它既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并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管理决策的统一整体同时又把战争主观指导,即主体的决策、指挥、组织、运筹等军事理素质(所谓的“将能”、“将才”)作为一项基本因素,并由此而引出争取战争胜利的一系列战法。

关于计谋(战略)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内容最丰富方面,它所揭示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是至今仍必须遵守的。

许多名言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先计后战”,“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以众击寡”,“兵
贵胜、不贵久”,“兵贵神速”;“兵贵其和,和则一心”,“三军一人,胜”,“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等等。

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与现代科学理的理论,不仅基本精神一致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代表人物:
孙武
孙武齐国(今山东临淄)人,字长卿,春秋时兵法家。

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