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业交际差异之研究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与解决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与解决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与解决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跨文化交际问题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比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沟通方式不同等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特点,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特点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涉及到的人群、语言、文化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语言、视觉、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沟通,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达到和谐共处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各种语言、文化和传统,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面对多元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2. 动态性:跨文化交际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和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跨文化交际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3. 矛盾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跨文化交际需要协调和解决各种矛盾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1. 语言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各种语言,语言障碍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基本的问题。

2.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如礼仪、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或矛盾。

3. 沟通方式不同: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如在中国,说话时一般比较委婉、含蓄,而在美国,人们则更注重直接表达和说话技巧。

4. 价值观不同: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如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在亚洲国家,人们则更重视集体意识和家庭观念。

三、跨文化交际的解决方法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上述问题,使得交流和合作更加顺利呢?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1. 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是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商务礼仪差异研究毕业论文答辩模板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商务礼仪差异研究毕业论文答辩模板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商务礼仪差异研究毕业论文答辩模板一、概览本次毕业论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商务礼仪差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对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根源,进而为减少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沟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务礼仪已经成为企业展示自身形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商务礼仪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于跨国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本研究通过对中西商务礼仪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阐述中西商务礼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其次,对比分析中西商务礼仪在交际方式、言谈举止、宴会礼仪等方面的差异;再次,深入挖掘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及心理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如何有效运用礼仪知识,减少误解和冲突的策略和方法。

本次毕业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深入分析中西商务礼仪差异;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研究内容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备实践指导意义。

同时论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研究范围的局限性、数据样本的代表性等,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完善和改进。

本论文通过系统研究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旨在为企业和个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接下来将详细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核心论点等。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商务交往日益频繁。

中西方的商务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差异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与对策研究基于语境的分析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与对策研究基于语境的分析

对策和建议
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应用中西方商务礼仪,首先,我们需要树立跨文 化意识,尊重并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其次,加强语言交流能力,避免因语言障 碍而造成的误解和冲突。再次,培养高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 最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
结论
本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及其对策。中西方 商务礼仪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全球化背景下,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沟通技巧, 培养合作精神,以应对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带来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及其对国际商务合作的影响,为跨文化交际提供 更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针对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跨文化意识。在商务交往中,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商务礼 仪习惯,尊重对方的差异,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提高沟通技巧。学习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和 理解对方的需求。采用直接、坦率的沟通方式,避免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达。
3、建立互信机制。在商务合作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加强企业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结果与讨论
中西方商务礼仪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国商务人士往往注重关 系和情感的建立,而西方商务人士更具体业务和合同的签订。此外,中国式的热 情和谦虚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专业或缺乏自信的表现,而西方的直接和坦 率的交流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或冒犯。
然而,这些差异并非绝对优劣之分。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中,中西方商务礼仪 各有其优点和适用性。例如,中国式的热情和好客可以营造友好的合作氛围,有 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西方的直接和坦率的交流方式则可以提高沟通 效率,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的需求和立场。

浅谈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浅谈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浅谈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冲突问题姓名胡磊专业国贸12级03班学号 12502344得分2015年6月19日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往沟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

在交往沟通过程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双方在商务沟通中难免出现误解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化、非语言文化、价值观念、思维差异、道德规范差异等方面。

如何应对由文化差异引发的商务沟通障碍,化解文化冲突,是目前跨文化商务沟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冲突隐形文化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我国经济的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也不断密切,在国家商务部的网站上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2010年春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5096.51亿美元到2009年的22072.19亿美元,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近10年来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在国家商务部的网站上发布2010年1-8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中指出“据外资快报统计,2010年1-8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721家,同比增长18.33%”。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加速度之快。

这两组数据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我国对外交流沟通的频繁性和密切性的增强。

但是由于交往中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着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会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以及企业内部交往中产生不可避免的一些冲突,阻碍了交往。

因而在经济交往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尽量减少和避免文化冲突,构建和谐交往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一、对文化及跨文化冲突的认识文化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至今还未得到最终的结论。

文化的定义至少有300多重,各个不同学科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定义从广义上讲,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艺术的产品,技术等)和精神产品(人们的习俗、信仰、价值观、知识、交际方式等)的总和。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第一章: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商务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各种跨国公司已经遍布全球。

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商务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协作的能力。

为了实现国际商务的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及其意义。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和特点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认识并识别不同的文化特征,了解文化间的差异并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在国际商务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成功执行跨国业务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可以增强在跨国界会谈、合作和交流中的信任、理解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中的特点包括:1.对文化的理解: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做出相应的反应。

2.语言能力:能够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3.个人魅力:具备吸引人的交际技能、自信和礼貌。

4.文化敏感度:尊重不同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第三章: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中的意义在国际商务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它影响了不同国家商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以下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中的意义:1.促进商务合作: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从而更加顺畅地开展商务合作。

2.增强信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建立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加强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3.提高效率: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利用不同文化的优势,更好地协作和沟通,从而提高业务效率。

4.避免文化冲突:如果不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会影响到商务谈判和合作,造成冲突和失败。

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避免文化冲突。

5.全球化趋势下的必备技能: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在国际商务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第四章: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1.学习其他语言:学习其他语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跨文化交际研究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为紧密和频繁。

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做一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历程跨文化交际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层面上,以寻找与文化有关的语言差异和问题为主要方向。

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发现文化因素在语言交际以外的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身体语言、时空观念、价值观、思维模式等,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畴也日益扩大。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1. 研究内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已经逐渐扩展到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层面、文化差异、沟通策略、人际关系、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等。

而且在各个领域内,如商务、教育、政治等也都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这些领域中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2. 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除传统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外,还包括了跨文化交际模拟、跨文化交际情景分析、跨文化交际桥接等多种新方法,以便更好地探索文化交际问题。

3. 研究现状当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注重实证研究,而在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比研究。

透过这样的对比研究,研究者可以发现交际中与文化有关的差异、以及文化因素对交际的影响。

同时,研究者也越来越注重对文化交际中的个体差异的考察,认为不同的个体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和思维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特征。

三、应用价值跨文化交际研究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更是一种应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商务、教育、医疗、国际关系等。

透过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可以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更加顺畅,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的发生,更好地推进全球化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跨文化交际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学科研究细分越来越细,现在跨文化交际已经派生出许多分支。

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研究

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研究

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地涉及跨国交流。

这种跨文化交际在商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商务沟通。

本文将研究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以帮助商业人士更有效地与外国合作伙伴进行交流。

首先,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

在商务沟通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例如,一些文化倾向于更加正式和礼貌的交流方式,而另一些文化更注重直接和坦率的沟通。

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适应并调整我们的沟通风格,以避免产生误解或冲突。

其次,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商务沟通中的重要因素。

虽然英语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熟练使用它。

当与非母语人士进行交流时,我们应尽量使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并避免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和俚语。

此外,使用简单的句子和交流中经常确认对方是否理解,可以更好地实现沟通的目的。

除了语言之外,非语言沟通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存在差异。

在商务沟通中,我们需要注意并了解对方的非语言行为,避免因误解而导致沟通失败。

此外,适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激发兴趣和积极参与,可以增加合作伙伴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另一个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是避免使用俚语、幽默和隐喻等语言技巧。

这些技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引起误解或困惑。

为了确保准确的沟通,我们应尽量使用简单、明确和直接的语言。

此外,我们还应避免使用过于流行或新兴的词汇和短语,以防止对方无法理解我们的意思。

此外,文化背景下的礼仪和礼节也是商务沟通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交换名片时需要使用双手,并在接收名片时表示敬意。

在一些国家,商务午餐或晚宴可能需要遵循特定的礼仪规范。

了解并遵守对方的礼仪和礼节可以产生积极的印象,并加强商务关系。

中美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沟通障碍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美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沟通障碍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美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沟通障碍及应对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美之间的商务交流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中美之间的沟通在商务交流中常常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本文将探讨中美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沟通障碍及应对策略,并为有意参与跨文化商务的人士提供指导和建议。

首先,中美之间的语言差异是沟通障碍的一个主要方面。

汉语和英语在词汇、语法和语气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给双方在商务交流中造成了困难。

例如,英语中通常使用直接而正式的表达方式,而汉语则更注重委婉和尊重的表达方式。

此外,各自的俚语和习语也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困惑。

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中美商务人士应努力学习对方的语言,通过专业的翻译人员进行沟通,或在商务会议中使用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的语言。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中美商务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沟通障碍。

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行为方式都存在差异。

例如,在商务场合中,美国人习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中国人通常更为保守和委婉。

此外,中美两国的工作方式和商务礼仪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会议中,美国人倾向于开放和讨论,而中国人更倾向于遵循权威和层级。

为了解决这些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建议中美商务人士应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进行适当的跨文化培训,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且灵活应对,以便更好地促进有效的沟通。

第三,不同的沟通风格与沟通方式也可能导致中美商务交流中的困难。

中美两国在沟通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

美国人普遍更加注重直接、开放和明了的沟通方式,而中国人更看重尊重和含蓄的沟通方式。

此外,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

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困难和误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美商务人士应尝试理解对方的沟通风格和方式,并灵活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以满足对方的需求。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互相信任也是有效沟通的关键。

最后,中美商务交流中的时间观念差异也可能成为沟通障碍。

美国人一般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准时性,而中国人在时间观念上更注重灵活性和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商业交际差异之研究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涉外商务活动日益增多,从而引起了跨文化交际这一问题。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商务活动中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中英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语言现象的差异。

特别指出群体依存和个体自主这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乃是中国和英美文化间最主要的差异。

只有认识并重视这些文化差异才能在涉外商务活动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对外贸易、跨国商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中国加入WTO,逐步与世界接轨,对外交流商贸往来日益频繁。

无论是外交外贸,还是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这一问题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所谓跨文化交际实质上是不同民族之间不同语言的交际。

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影响中国和英语国家间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通过概念、推理和判断,从而揭示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英美人的思维模式继承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顺序,这一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呈线性顺序进行演绎推理,而中国人则偏重于直观、直觉,多用意象思维方式。

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这种不同表现在:英语国家的人着眼于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中国人则着眼于对对方发出的信息或表明的态度所作出的直接反应。

比如,对某一产品或某一设计,不管满意与否,英美人倾向于先给予赞扬,而中国人往往更挑剔。

对来自对方的赞扬,中国人和英美人的反应和回答也是不同的。

英语国家的人对‘称赞语’作出的反应,往往是欣赏、高兴,认为对方的赞扬是对自己某件事的认同和认可,对待这种赞扬,英美人觉得应表达自己的谢意,所以通常用“Thank you.”,“I’m glad to hear that.”。

而中国人觉得,谦逊是一种美德,得到他人赞赏时,常常表现出不好意思和受之有愧之感,往往会以“哪里,哪里”,“过奖,过奖”,“还差得很远”等作为回答,则会使英语国家的人感到迷惑不解。

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影响,是与非、好与坏有时有着不同的界定和评判,同一事件,同一事物上就可能有不同的标准。

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导致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某些事物理解不同,造成在商务活动及语言交际中不能相互沟通。

中国的传统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道家和佛教的思想,而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崇尚民主和自由。

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实现中,英美文化强调个人,推崇自我,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普遍接受的,他们将其理解为“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任其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等的钳制”,强调个体自主的价值观。

而中国文化突出的是群体依存,恪守“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教诲,强调集体的和谐和相互依赖,倡导的是集体主义(co11ectism),因而把individualism理解为汉语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双方也不同。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霍尔提出人类时间观念有两种文化模式:“时间的单一性”(mono-chronic time or M-time)和“时间的多样性”(poly-chronic time or P-time)。

单一性时间要求做任何事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安排的时间结束,不论完成与否必须停止,不能影响下一项安排或让下一个人等候。

持多样性时间观念的人却没有安排日程的习惯,也不注意遵守时间,该干什么事的时候可能没有按时去干,该结束的时候可能又不结束,不允许时间限制、妨碍事情的完成。

霍尔认为,多样性时间的缺陷是一切取决于头头的所作所为,要办好一件事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关系才行;单一性时间的缺陷是只关心时间表而不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情况以及与之打交道的人的需要。

霍尔认为单一性时间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时间模式,多样性时间是亚非拉地区国家的模式。

风俗习惯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在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细节、爱好、忌讳等方面体现出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

中国有春节、中秋和国庆等传统节假日,有历史悠久的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而英美人过的却是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和圣瓦伦丁节等,并有西方民族特色的习俗和审美情趣。

英美人的称谓较为简练,熟悉的人包括亲朋好友一般直呼其名,不熟悉的、受尊重的人一般在姓氏前加上Mr.Mrs.Ms.Miss.等,对不认识的人则用Sir或Madam。

但中国人的称谓则显得含蓄、复杂,较熟悉的人可直呼其名,也可“老张、小李”地呼来唤去,但有一点,对有职位的人在姓氏后加上其职衔以示尊重,如“王部长”、“陈经理”之类。

在喜好和忌讳上双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如果听到“You are a l ucky dog”时,会感到不快,因为汉语中多借用狗(dog)一词来骂人,但在西方社会,人们对狗的爱甚至超出对家庭成员的爱,而“You are a lucky dog”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是个幸运儿”。

中国人喜欢“666”、“888”,不喜欢数字“4”,而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数字“13”,若13日又是星期五,则更不喜欢举行或参加社交活动。

中国人没有这一忌讳,但是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往中,就不能不注意避开这个数目了。

在接待宴请时,中国人更殷勤好客,非常注重面子,规格、档次、品味、数量,都要考虑周全;而英美人较注重礼貌、得体和实效,并给客人一定的自由空间。

英语国家的人请客,饭菜一般比中国简单,习惯是每人一份,在饭馆请客也是主客各点自己的饭菜,饭后也可能各付各的账。

这种分食法、AA制是西方个人独享主义在饮食文化中的典型反映,中国人却是一种共享方式。

对“女士优先”指的是男性在各种场合都给女性以优先权。

女士优先在西方和国际交往场合仍是广泛遵循的原则。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无视这一原则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在现代各种交际场合遵循的“女士优先”的礼仪很多:走路和进出门时让女士先行;下楼时男子要走在前面保护女子,上楼时却是男子走在后面给以保护;在大街的人行道上行走时,男子走在靠马路的一侧,以确保女子不受车辆伤害,等等。

语言现象的差异美国文化学家萨姆瓦认为,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的文化因素,除了中国和英美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外,还有语言形式和内涵的差异。

不同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语言内涵的客观存在影响着对语言的理解,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并造成商务活动中的误会和冲突。

语言现象的差异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1、某词句、某事物或某现象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另一文化没有对应物,即存在全空缺词汇。

例如,中国的道教文化中,“阴阳八卦”,在基督教文化的语言中,就没有准确的词汇与之对应。

再如,汉语中的“包子、混饨、(合川)桃片、(宜宾)芽菜”等词在英语中也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翻译时,只得音译加解释。

自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又增加了大约2700多条新词,其中如:“下海、大锅饭、两手抓、五讲四美、四个坚持、三个代表”等等,在英语中也都是空缺词汇,对这类词,只能用一组词汇或一句话来进行解释,反之亦是如此。

2、两种文化中都具有某词句、某事物或某现象,但两种文化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或感情色彩,因而影响语言的准确表达,造成误会,即存在半空缺词汇。

如汉语中的“知识分子”在英语中对应词为intellectual,但它们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义大不相同。

在美国,intellectual只指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不包括普通大学生;而在中国,“知识分子”几乎指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中小学教师也包括在内,包含的范围广泛得多。

又如businessman,我们常理解为“商人”,但实际上在英语国家,businessman不光指“商人”,还指“小业主”和“实业家”,其外延比“商人”要宽得多。

3、冲突词汇,指在两种语言中,那些字面意义相同,但引申意义不同甚至褒贬含义截然相反的词汇。

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和各国意识形态的不同是形成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里所承载的内涵不同的原因,也是冲突性词汇形成的原因。

如,“鹤(crane)”在中英两种语言中字面意义都是指一种涉禽。

中国人称“鹤”为“仙鹤”,是长寿的象征。

而在英国,它却无此引申意思,相反,它被英国人看作是丑陋的鸟。

“龙(dragon)”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而西方人对“龙”没有好感,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龙”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

再如,颜色虽然相同,但在不同的文化中含义也不尽相同。

“红色”,中英文的字面意义都是指一种颜色,但其引申意义却褒贬不同。

在中国,“红色”象征“顺利、喜庆、成功、革命和政治觉悟高”,而英美却更多地把红色看作:流血的、暴力的、亏损及危险。

综上所述,中国和英美文化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表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语言现象等方面,但最主要的差异则是突出群体依存还是强调个体自主这一价值观念的不同。

以群体观念为特性的中国文化认为每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群体网络上的一分子,是大集体中的一员,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外在的“礼”是内在的“仁”(爱)的体现。

跨文化交际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的干扰,正确对人,正确待已,相互尊重,平等交往。

只有这样,才能在涉外商务活动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书目: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汪榕培《实用英语词汇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3、喻云根《英汉对比语言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4、《新英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5、王力《龙虫并雕斋琐语——劝菜》(《中国烹饪》1986年第6期)7、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8 、Hall E. T. Beyond Culture Anchor Books 19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