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周周练——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有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 ( )A 、冰会增多,水减少B 、冰会减少,水增多C 、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D 、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 、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 、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5、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 )A 、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B 、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B 、关闭房门 D 、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 、铁的密度比锡小B 、铁比锡硬C 、铁传热比锡快D 、铁的熔点比锡高7、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 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C 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 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8、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B.37.50℃和38.60℃C.36.90℃和37.50℃D.37.50℃和37.50℃10. 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在CD 段是固态B. 海波的熔点是48℃C. 海波在BC 段不吸收热量D. 海波熔化经历了12 min11、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1)湖面结冰: ;(2)烧水时看到“白气”: ;(3)自来水管“出汗”: ;(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 ;(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C : 摄氏度;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
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周练(物态变化)

八年级第四周物理周练出题教师:刘宁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家长签字: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A.冬天雾淞的形成B.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
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物质状态依次是()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D.气态、固态、液态4.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6.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7.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O℃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二、填空题8.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一定不变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 、放热,温度不变C 、吸热,温度不变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B. 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时间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熔化后汽化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 、37.5℃和38.5℃B 、37.5℃和38℃C 、38℃和38.5℃D 、38℃和38℃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 、用自来水冲洗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D 、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 也能够沸腾 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依次应该是 、 、 .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三章物态变化)(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周周练(第三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宿迁中考)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2.(宿迁中考)关于下列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3.(天津中考)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第3题图第4题图4.(邵阳中考)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5.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水分能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6.(盘锦中考)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8.(凉山中考)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广东中考)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原理制成的,如图1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读数是________℃,如图2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10.(宁波中考)2018年1月21日,“霸王级”寒潮来袭,狂风大作,当晚宁波气温低至-7 ℃.第二天,东钱湖岸边树木的枝条上挂满冰凌.在大风作用下,湖水拍击到岸边的树木上,水在低温下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冰凌.11.(广东中考)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______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 ℃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______减小而降低.12.(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13.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________(填“高”或“低”).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这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 ℃,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1)“舞台仙境”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2)你认为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15.在零下20度左右的无风严寒天气里,走出室外吹出一个肥皂泡,当肥皂泡轻轻落在雪地上时,你会看到肥皂泡已经冻成水晶球,里面还有晶莹剔透的冰花,如图所示,试分析说明水晶球内的冰花形成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0分,共26分)16.(娄底中考)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汽”冒出,“白汽”是________(填序号).A.水蒸气 B.小水珠(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min.17.(漳州中考)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2)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水温记录如表,其中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该错误数据是________;水在第________min(3)实验中,若用盖子将烧杯盖严,则水的沸点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三章)1.C 2.A 3.B 4.B 5.B 6.D 7.C 8.A 9.热胀冷缩-3 晶体10.凝固11.汽化水蒸气气压12.凝华放出13.低汽化液化14.(1)升华、液化;(2)做制冷剂,用于冷藏保鲜食物(做灭火剂等,答案合理即可).15.刚吹出的肥皂泡温度较高,内部有较多的水蒸气,水晶球落在雪地上时,温度明显降低,内部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成为冰花.16.(1)秒表(2)慢(3)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萘中不能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使萘各处的温度一致(4)B (5)晶体1017.(1)B (2)95 4 98 (3)升高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用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 kg/m3 B.1.16×10 3 kg/m3C.1.75×103kg/m3 D.1.2×103kg/m33.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C.实像是光经过折射后形成的,虚像是光经过反射后形成的D.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4.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5.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小鸟,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光线的传播大致路径的是A. B. C. D.6.电视机的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来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A.次声波B.超声波C.紫外线D.红外线7.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选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1.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C)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3.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3℃.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6.在珠穆朗玛峰上,水沸腾的温度只有72 ℃,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低(填“高”或“低”).7.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8.小杜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78℃;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9.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吸(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液态,在G 点是固态.(均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 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物质/min 冰萘4.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B)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5.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A.草叶上的露珠B.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C.草叶上形成的“霜” D.湖面上的冰化成水6.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D)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9.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东营”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大量水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且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10.如图所示,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的橡皮塞上分别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用注射器通过玻璃管给烧瓶抽气(填“充气”或“抽气”),水又重新沸腾.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80℃.12.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的温度数据,描绘出的对应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4.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5.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方案一】(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水、两只相同的烧杯;(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方案二】(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2)可以使用量筒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交流与评估】你准备选择方案一(或二)来进行探究,其优点是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或操作简单),不足之处是天平的操作较为烦琐(或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一、填空题1.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
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周周练(第1

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人的正常体温是47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2.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4.北方的冬天,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冻坏,其主要原因是()A.水蒸发吸热B.水降温,凝固放热C.水的凝固点较低D.水可以保持菜湿润5.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烛6.(常德中考)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 ℃时,地沟油变成了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 A.密度B.硬度C.凝固点D.沸点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像中表示该材料熔化的是()8.(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9.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________现象.10.物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下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上述过程说明冰______(填“有”或“无”)一定的熔点.11.细心的小明在万德隆超市里发现出售的海鲜周围都铺着一层碎冰块,很快他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冰块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保鲜的作用.12.(广元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其中两条: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__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该物质在12~18 min内是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三、简答题(第14题7分,第15题10分,共17分)14.十月末的一个夜晚,抚顺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东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而小东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以下,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写出理由.(已知此时水的凝固点为0 ℃)15.夏季的市场上有一种凉垫出售,它的外包装上写着“主要成分为优质晶体”,这种凉垫在使用时里面的晶体会逐渐熔化.(1)请你解释坐在凉垫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人还会感到凉快吗?(3)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再次发挥它的作用?四、实验探究题(第16题9分,第17题12分,共21分)16.(北京中考)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1)实验前小刚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实验中持续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冰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______℃.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min温度/℃-4 -2 0 0 0 0 0 0 0 0 0 1 2 317.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6 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A 2.D 3.D 4.B 5.B 6.C7.A8.D9.凝固10.凝固熔化有11.熔化吸收12.该物质是晶体该物体的熔点是80 ℃13.B45吸热14.水凝固成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不断放热,只有气温降到0 ℃以下水才能够向外放热,才会凝固,因此小东的说法正确.15.(1)当人坐在凉垫上时,里面的晶体会熔化吸热,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会升高,凉垫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所以人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当里面的晶体全部熔化,且温度升高到与人体相同时,达到热平衡,热传递停止,人就不再感到凉快了.(3)这时可将凉垫放在冰箱冷藏室或放在凉水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降低后再使用.16.(1)26(2)晶体017.(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2)试管内物质受热不均匀,温度升高太快,实验现象不明显。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填空题1.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有一定的熔点,而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刻度是.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C,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C),测量的结果是;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C),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和;蒸发现象是在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C.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和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现象.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C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C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11.水银的熔点是-39°C,它在-38C时处于态;它在-40C时处于态;它在-39°C时处于态或态.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二、选择题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C,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C(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C,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A.29CB.32CC.30CD.35.5C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15.小昌同学在26°C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CB.先下降,后上升到26CC.低于26CD.等于26C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达到100C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水的温度达到100C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17.(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B.熔点低于0C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1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9.如果把5000g0C的水和5000g0C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C的冰好B.用0C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2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2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C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C,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C,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C、-30C、-117C,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24.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C、纸的着火点是183C、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C~500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26.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B.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C.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Q形的伸缩管D.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二、实验题27.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物质?(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28.请你把关于六种物态变化的表格填写完整:【物态变化】参考答案:1.固体,晶体,非晶体,相等2.35°C~42°C,0.1°C,36.8°C,37°C3.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剧烈4.液化,吸5.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6.507.升华8.液化,汽化,液化,凝华9.压缩体积10.气压降低,沸点降低11.液,固,液,固12.48C,5min,海波13.C14.B15.B16.B17.ABC18.B19.A20.A21.C22.D23.B24.A25.D26.A27.(1)水(2)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3)BC段吸热融化,DE段吸热沸腾(4)熔点是0°C,沸点是100°C28.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练习——物态变化1.女子冰壶比赛时两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使表面的冰 成薄薄的一层水(填物态变化名称). 2.江苏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 ▲ 较大.(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升高B .逐渐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先降低后升高(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 .30%B .40%C .60%D .90%(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4.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______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5.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清水,将A 杯盖上杯盖,B 杯敞开,。
将它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桌上,经过两个小时, 杯中的水温较低,这是由于这杯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更快所致。
5.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
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6.某实验小组在我市新化县大熊山森林公园山顶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a 、b 所示. 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3)实验得到的结论 (填“大于”或“小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其原因可能是 .7.体温计的的量程是 ℃,它的分度值为 ℃。
8.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C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D .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9.小华通过图9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计的示数不再上升,它的读数是 ℃。
这说明 。
10.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11.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实验中的做法。
正确的是:( ) 12.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B .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C .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D .盘子里放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 13.图4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 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 BC 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 BC 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15.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 .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C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16.用图22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2,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3)t 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 17.如图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
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先减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18.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
下表是明明同分析上表可知:(1)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答出两点: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2)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的.(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20. 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___.21.将放在冰箱中经过冷藏的瓶装矿泉水取出后放置在空气中,发现外表面会有小水滴生成,这些小水滴是通过怎样的物态变化过程产生的 (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华 D .熔化 22.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春天,雨笼山峦B .夏天,雾绕群峰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冰封谷底 23.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16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7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18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A B C D24. 图1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 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B. 海波在CD段是气态C. 海波的熔点是48 ℃D. 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5.安徽蚌埠二中21.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围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相同的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选填“多”或“少”)。
26.在盛夏,以下方法中你认为降低室内温度的最佳做法是()A.打开电风扇 B.关闭门窗C.向地面洒水 D.打开房间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门27.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28.(浙江湖州)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A.沸点低B.密度小C.凝固点低D.比热大29.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
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
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
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D.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30.如图2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31.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32.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
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
33.三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_。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34.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13所示。
按实验要求,应选择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14所示。
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
35.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华,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C.先汽化,后液化D.先凝固,后汽化36.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