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廊研43号的选育过程、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冬小麦良种繁育栽培技术月历表

有病虫害发生时可可结合叶面施肥采用药、肥混喷,但要按农药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混配。当白粉病病叶率达到20%-30%时,锈病病叶率达到2%以上时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g或20%粉锈宁乳油30-40 ml,兑水30 kg喷雾;防治叶枯病可用70%代森锰锌或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进行防治;小麦抽穗后百穗蚜虫达500头或百穗蓟马达200头时可选用40%氧化乐果或20%杀灭菊脂进行防治。
7月
灌水
最后一次灌水不得灌水过晚,灌水量为60-70m3/亩,要避免在高温天气和五级以上大风天气灌水。
田间去杂
在分别进行苗期、抽穗期两次去杂后,成熟前还要严格去杂1-2次,主要看植株高低、穗形、落色等性状,有明显差异的要连根拔除。
收获
小麦适时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此时穗下节呈金黄色,子粒呈蜡质状,含水量≤25%,不同品种要单收、单运,经过晾嗮、清选,含水量不高于13%,净度不低于95%,持种子质量田间检验合格证交售。
播量
在适播期内一般播量17-19kg/亩,晚播可适当加大播量,但最大播量不超过23kg/亩。
苗期去杂
依据品种主要特征特性,识别苗相、叶色(大麦、燕麦)等形态,凡是异常者全部拔除,拉网式去杂1遍。
冬前管理
正常年份凡在适播期播种小麦,一般入冬前可达到5-6片叶,2-3个分蘖,5-6条次生根的壮苗标准;凡属早播或秋季高温多雨形成的旺苗,要及时进行耙地,使小麦断根伤叶(分蘖),抑制其生长过旺;凡属晚播或秋旱形成的弱苗,可在当地表水夜冻日消时进行冬灌,灌水量60-70㎡/亩。
田间去杂
依据品种主要特征特性,识别苗相、叶色(大麦、燕麦)等形态,凡是异常者全部拔除,拉网式去杂1遍。
施肥
当小麦进入拔节期,要及时进行追肥,一般可追施尿素8-10㎏/亩。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冬小麦是我国春季播种作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田土准备1.选择土地: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耕地选择适宜的小麦种植。
2.犁地深度:最好使用深耕犁,将土翻面,深度达到20-25厘米以上。
3.施肥:在犁地之前,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产量禀赋的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播种时间在最佳时间内播种是产量高的关键。
一般在10月底到11月中旬间进行冬小麦的播种,当土壤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时,可确保播种及时而又充分。
四、密度选择密度在产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每亩播种6至7斤左右,出苗率达80%以上,这种生长状态是最理想的。
五、管理技巧1.及时结缕:在小麦出穗后,应及时结缕,避免花部淋雨。
这有利于保持秆和叶子干燥,引起天气变化时的抗性。
2.及时灌溉:为了保持土壤湿度,最好在干旱季节适当灌溉,在生育期适时增加水分。
3.及时除草:在生长季节中,应及时除草,以免对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4.及时施肥:在生育期适时施肥,增加养分含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六、病虫防治1.及时发现:在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环境友好型、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以保持冬小麦的健康生长。
2.加强管理:加强冬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增强作物的抗病抗虫能力。
以上就是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逐步实施这些措施,加强管理和维护,可以大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疆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Z h i f u j i n g y a n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2020年我国创纪录的进口838万吨小麦,比上年提高140.2%,进口量相当于全年配额964万吨的87%,由此可见发展小麦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20字方针“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近年来,新疆冬小麦连创高产记录,如2018年新冬41号单产724kg/667m 2,2019年新冬22号实收产量736.3kg/667m 2,2020年新冬53号单产785.1kg/667m 2。
这些高产田的创建,为北疆麦区冬小麦均衡增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本文探讨冬小麦创高产的因素,以更好的指导新疆农民种植冬小麦。
一、选用品种及品种特性根据新疆北疆冬麦区的生态特点,应选择适应性好的高产冬性小麦品种,如新冬22号、新冬41号、新冬52号、新冬53号等品种。
品种的全生育期为260-280d ,越冬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株高78-85cm ,茎秆粗硬,抗倒性好;大穗,穗长6.8-8.0cm ,穗粒数43-48粒,千粒重45-50g ,耐干热风,抗病性强。
二、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选择地力条件好的地块、有农田灌溉设施条件、土地平整的地块。
2、精细整地合理轮作倒茬,秸秆还田,结合农机深耕将秸秆彻底粉碎深翻。
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在播种前进行灌水以蓄足底墒,为整地打好基础。
足墒的土壤持水量标准为:黏土持水量率20%,壤土持水量18%,砂土持水量16%。
伊犁地区降雨比较多,播种前不用灌水,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整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3、实施测土配肥技术施足底肥根据产量目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变传统施肥中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施用不足,适当使用有机肥,积极推动“前氮后施”的施肥方式。
高产田目标产量600kg/667m 2以上,667m 2基肥施尿素12.5kg 、磷酸二铵15kg ;目标产量500kg/667m 2以上,667m 2基肥施尿素10kg 、磷酸二铵12kg 。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冬季种植的主要作物。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指根据冬小麦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基础工作1. 土壤准备冬小麦要求土壤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丰富,透水性良好。
在秋季将前茬作物残余物及杂草清理干净,翻耕深耕,开沟排水,施入足量的有机肥料,并加入适量的基础肥料。
2. 品种选择在进行冬小麦种植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一般来说,冬小麦的品种应具有抗逆性强、抗倒伏性好、抗病害性强、产量高的特点。
3. 种子处理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浸种前先用适量的草熏剂处理种子,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然后在适量的水中加入种子的种衣剂,浸种10-12小时,晾晒到种子表面干燥即可。
二、田间管理1. 土壤肥力管理在播种前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
播种前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在土表施入底肥,促进种子的发芽生长。
播种后及时追肥,以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2. 杂草管理冬小麦生长期间,要加强杂草管理,及时进行除草。
可以通过除草剂喷施或者人工除草的方式,确保冬小麦的充分生长。
3. 病虫害防治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开展防治,减少病虫害对冬小麦的危害。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
4. 灌溉管理在冬小麦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灌溉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度,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5. 调控植株密度在冬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植株密度的调控,保证植株的充分生长和发育。
人工间苗,以达到均匀的植株密度。
6. 植株支撑在冬小麦生长期间,要注意植株的支撑工作,以减少倒伏的发生,确保充分的光照和通风。
三、收获管理1. 收获时机在冬小麦成熟后,要根据气候和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时机。
一般来说,选用阳光充足、风力较小的晴朗天气进行收获。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我国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制定一份科学规范的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非常重要。
下面就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土壤选择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pH值在6-7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
同时应选择有坡度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以便于排水和避免水涝。
二、品种选择在冬小麦生产中,品种选择非常重要,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优质抗病品种,如“华冬17号”、“冀冬15号”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三、秋季播种1. 老秧整地:将秋季轮种后的老秧整地,去除秸秆、根茬、杂草等。
将土壤犁松,使土壤结构疏松。
2. 施肥:在整地后,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底肥,一般施入有机肥2.5-3.5吨/公顷,磷肥30-40公斤/公顷,复合肥200-250公斤/公顷。
3. 播种:选择优质种子,每亩播种量一般为150-200克,播种后覆土约3-5厘米。
四、田间管理1.间苗:冬小麦苗期管理非常重要,应及时进行间苗,控制苗株数量,适当间距。
一般每亩保留健壮穗的苗株180-220株。
2.施肥: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适时进行追肥,分次施入氮肥、磷肥、钾肥,保证冬小麦的养分供应。
3.灌水:在冬季干旱和苗期应适时进行灌水,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冬小麦的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1. 除草: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保持田间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2. 防治病害:冬小麦的主要病害有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等,要及时进行防治,选用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
3. 防治虫害:冬小麦的主要虫害有蚜虫、稻瘟虱、螟虫等,要及时进行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的方法。
六、成熟收割1. 田间管理:在冬小麦成熟期,要控制灌水,适当刮伤根部,增加株体光合能力,促进籽粒充实。
2. 成熟期管理:在冬小麦成熟期,要及时进行收割,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秸秆霉烂,影响籽粒的品质。
小麦新品种新冬44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4) :81 -82 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shttp://dmkx. cbpt. cnki. net doi : 10.14069/j. cnki. 32 - 1769/s. 2016. 04. 024赵永刚,王志刚,刘彦,李林.小麦新品种新冬44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01^].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4):81 -82[2016- 12 - 19]. http ://www. cnki. net/kcms/detail/32. 1769. S. 20161219. 1749. Oil. html小麦新品种新冬44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赵永刚,王志刚**1,刘彦,李林(新疆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奎屯833200)摘要:冬小麦新品种新冬44号是新疆兵团第七师农科所2001年以新冬22号(奎冬5号)为母本,以奎花2号x冀麦26号的 R代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早熟、分蘖力较强、抗寒性强、成穗率高、抗干热风、落黄较好的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措施。
关键词:小麦;新冬44号;特征特性中图分类号:S512.1+1; S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 -6486 -20160246小麦是新疆重要的粮食作物,为提高小麦生产 的经济效益,实现“两早”配套的种植模式,就必须 对小麦品种的早熟性提出较高要求。
新疆兵团七师 农科所以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新冬22号为母本,以生物育种技术选育的花培品种与外引材料的杂交 后代为父本,系统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新冬44号,于 2014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员会审定(新审麦2014年02号)。
根据该品种在 自治区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田间表现,分析其特征特 性,可为种植者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1]。
1新冬44号品种的选育2001年以新冬22号(奎冬5号)为母本,以奎 花2号x冀麦26号F i代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
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

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第一篇: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1.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
切记住,根据水肥条件选择小麦品种。
高水肥品种有:邯4564、4589、衡4041、71-3、河农972等,抗寒品种有冀麦26、冀麦23等。
2.施足底肥:底肥的施用原则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增磷、补钾及其它微肥。
一般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纯氮5-5.5公斤,纯磷10- 11公斤(施用长效磷酸二铵的亩用40公斤左右,不再施用碳铵或尿素),硫酸锌1公斤,硫酸钾15公斤左右。
3.精细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
一般深耕25-30厘米,经常采用旋耕的,一次不宜过深翻耕,以免翻出大量生土。
秸秆直接还田的要清除过长的破碎秸秆。
整地时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层深浅一致,表土细碎,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无根茬的标准。
4.种子处理:种子处理主要是防治病虫害。
播前根据上茬的病虫害情况进行拌种,如小麦根病严重的可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按药种1:800的比例拌种,既可防小麦根病,又可防小麦黑穗病、黑粉病等,或用40%甲基异柳磷加15% 粉锈宁拌种。
地下害虫严重的可用40%的辛硫磷0.5公斤,对水50公斤进行拌种。
病虫害混发的地区可用17号种衣剂按药种1:60的比例包衣兼治。
5.蓄足底墒:足墒播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条件。
冬小麦出苗,适宜的耕层土壤含水量在15%-20%,所以含水量底的地块要浇足底墒水。
6.适期播种:冬小麦适宜的播期在9月25-10月10日,播深为4-5厘米;每亩播种量为10-20公斤,播早量多,播晚量要少。
7.冬前水肥:贷苗出齐后(因为是旋耕机打秸秆不实在)要浇一次水踏实,待到白天消,晚上冻时,节气是小雪时,在浇冬水。
根据苗长势确定施肥;壮苗不必施肥,弱苗可施8公斤/亩尿素,结合浇水施肥。
8.春季水肥:高产麦田起身亩茎数应达85-115万,浇好返青水、拔节水、孕穗扬花水、灌浆水。
农业生产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建议

冬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技术建议当前,冬小麦主产区气温较常年略微偏高、降水充沛,前茬作物生长发育正常,可适时收获腾茬,利于实现适期播种,加之土壤底墒充足,小麦种子数量足质量好,今年小麦秋冬种形势总体有利。
要紧紧围绕大面积单产提升,以提高小麦整地播种质量为主线,以配套使用高性能播种机为重点,推进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加强冬前管理,强化防灾减灾,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夏粮丰收的基础。
结合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前茬收获,适墒整地,高质量播种,科学管理,培育冬前壮苗。
(一)播种技术要点1.高质量秸秆还田。
及时收获前茬成熟作物,趁秸秆含水量较高时进行粉碎。
选择适宜农机具,秸秆粉碎1~2遍,作业后秸秆长度5~10cm为宜,3~5cm更佳,均匀铺撒于田间。
结合旋耕或深翻整地,将秸秆均匀混入或埋入土层,全面提高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发挥秸秆还田地力提升作用。
2.高质量深翻(耕)整地。
选用适配农机具开展深耕深翻作业。
建议2~3年至少深翻一遍,起到改善耕层结构和压低病原菌、虫卵、杂草基数作用。
深耕25厘米以上,而后进行耙压,破碎坷垃,沉实土壤。
示范推广使用无墒沟犁作业。
根据墒情掌握精细整地时间,达到无明暗坷垃、土地平整、上虚下实。
3.优选适宜高产品种。
根据生态条件、生产水平和近年表现,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节水品种。
今年主推的节水稳产品种为:等。
主推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为:等。
主推的特色小麦品种:等。
4.高效包衣拌种。
对于种传和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等偏重发生的地块,合理选择杀菌杀虫剂拌种,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和药剂拌种技术。
选择对路药剂,优选长效杀菌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随拌随用,科学防控苗期病虫害。
5.精准科学配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结合土壤基础养分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用量与合理配比,杜绝盲目乱用多用肥料,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
高产攻关麦田亩推荐底施纯氮8~11公斤,P2O5 7.5~9.5公斤,K2O 4~5公斤;中等地力麦田亩推荐底施纯氮6~8公斤,P2O5 7~9公斤,K2O 3~4公斤;沙薄漏地建议少量多次分施复合肥;缺钾麦田底施K2O增至5~7公斤,并适量增施锌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目的] 广 高产优 质冬 小麦品种廊 研 4 推 3号。 [ 法 ] 方 对廊 研 4 号 的 选 育过程 、 量表 现 、 种特 性及 栽 培技 术要 点进 行 阐述 。 3 产 品 [ 结果 ] 该品种具有 高产优 质 、 株型 紧凑、 高适 中、 株 抗倒 能力较 强 、 抗寒性 较好 、 蘖力 中等 等特 点 , 分 已于 20 年 通过 河 北省农 作物 品种 O5 审定委 员会 审定。[ 结论 ] 该品种适 宜在河北 省 中北部及 京 、 津等 同类型生 态区种植 。
学 院农 业研究 室 , 以高产 、 抗逆 、 抗寒 及分蘖 率高作 为育 种 目 标, 利用 09 作母本 , 4 1 51 京 1 作父 本杂交 , 多年定 向选 择培 经
员 会审定 , 审定 号为 200 3 05 1。
2 品种特性
廊 研 4 号 全生 育期 2 , 3 5 d幼苗半 匍匐 , 型紧凑 , 高 4 株 株 7 . ( 。穗 纺锤形 , 452 m 长芒 , 白粒 , 粒饱 满 ( 1。平 均穗 粒 籽 图 )
关键词 冬 小麦 ; 廊研 4 3号 ; 选育过 程 ; 品种特 性 ; 栽培技 术 中图分 类号 ¥ 1 . 文献标 识码 A 521 1 文 章编号 0 1 — 6 120 )9 0 07 0 57 6 1(0 8 1 — 85 — 2
Th e dn r c s ,Ch r c r n l ia in e h i e fa Ne W h a rey l I eBre ig P o es a a  ̄l a d Q l v to T c nqu s o w e tVa it aI s t 婴阳n 4 3
维普资讯
安徽 农 业科 学 , unl f n .c.O83 (9 :07— 08 J rao A l A Si20 , 1 )85 85 o mi 6
责任 编 辑
张 志转
责任 校 对
马君 叶
冬 小麦新 品种廊研 4 的选 育 过程 、 3号 特性及 栽培 技术 要点
田生 产实践
1 选 育过程及产 量表现
785万/ 。熟相 较 好 ( 1 。抗 倒 能 力 较 强 , 寒性 较 1. l 图 ) 抗
Ke r s y wo d W itrwh a;I g a 3;Bre igp oe s ne e t  ̄ yn4 edn rc s ;Va t h ree ;C liain tc nq e 五eyc aa tr u t to e h iu v
廊研 4 号( 审前 名称 为矮 丰 l 号 ) 廊坊 市 农林 科 3 报 1 是
A po eCo p rv mmie n2 0 o t e c l n h rcesicu ighg il t e i O 5 fri x el tc aatr n ldn ihyed,g o u lt t s e od q ai y,c mp c ln— p o a t a tt e,mo eaepa th ih n ieiga it p y d rt ln eg ta d tlrn bly, l i
数 2个 , 9 千粒 重 4 . , 重 70 2g L 04 g容 9 . / 。分 蘖力 中等 , 数 穗
育而成的高产小 麦 新 品种 。?0 年 8 通 过河 北 省农 作 物 J5 3 月
品种 审定委 员会 审 定 , 定号 为 2003 审 05 1 。笔 者认 真 总结 了
该 品种 的选 育过程 、 品种特性 及栽培 技 术要 点 , 以期 指导 大
S N -i ta ( U Ai ne l 哗幻[ oy cncIstt,I f g H bi 6o o q 】 P lehi ntue  ̄ a , e e o5o ) g t i n  ̄ s at 【 b cv ] a r e c ie ou r e nw h hy l wn r ha vr t L ny 4 .[ e o ]h r d gp cs, hr t s tc r O j t el e e a ha dt pp l i da e i e i e w et ae a a 3 M t d T e e i r e ca c r e i l s r m o az g id t iy g n h be n o s ae adc lvtnt h i e f a ̄a 3w r dsr e n utai e nq s n n4 ee eci d.【 eutⅢ1 e ait w sea n dadapoe yH bi rbneV r t E a n n i o c u oL b R slJ inw vr y a xmi n prvd b ee oic aiy xmi ad s e e P e e
s l rssnet ld adcl,adS n Cnls nl1 nw vr t I/ yn4 a ut l uta ntemidenr fH bi rv c l g eiac i n od n Oo .【 oc i 1 e aiy  ̄' a 3wssibet clvt i h dl-ot o ee poi e mr t o0 喂 u o 1e e ql g a o ie h n adtesm p clg a g n uha ej adW ̄ i. n a et eeo i lei ,sc sB i h y oc r o  ̄ n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