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四年级数学复习题答案
新课标人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自测试卷附答案总复习精彩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自测试卷附答案第一单元一、填空题。
(共25分,每空1分。
)1.10个一千万是(),一百亿里面有()个十亿。
2.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的个数是()的。
3.在数位顺序表中,千万位在右起第()位,它左边的一位是()。
右边的一位是()。
4.在8和5之间添上()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八百万零五。
5.一个十位数的最高数位是()位,最大的十位数是()。
最小的十位数(),他们相差()。
6. 由9个亿、8个千万和6个万组成的数是(),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把它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7.30060005000读作(),它是一个()位数,6在()位上,表示6个(),3在()位上,表示()个()。
8.≈82万, 方框里面最大填()。
9.一个九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五位、第九位数字都是9,其余数位是0,这个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二、我来选一选。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每题1分。
)10. 最小的自然数是()。
① 0 ② 1 ③没有11. 下面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① 700030 ②703000 ③ 700300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计数单位。
B 、4936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49。
C 、604000是由6个十万和4个千组成的。
13. 7040600读作()。
A、七百零四零六百B、七百零四万零六百C、七百零四万六百14. 一个十位数,最高位上是7,万位上是3,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A、700030000B、7000030000C、700003000五、读一读,写一写。
(18分,每空2分。
)15.2002年我国固定电话用户大约有216000000户。
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用“亿”作单位是:16.去年全国有中学生62580000人。
读作: 用“万”作单位是: 17.中国人口总数是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练习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一、看清题目,巧思妙算直接写出得数240÷80=×20=120×8=16×30=19y+y=24×30=65÷13=00÷600=40÷60=12×5÷12×5==30=930÷30=0×70= 10a-a=+14×2=用竖式计算24×415=40×15=※00÷70=计算下列各题49×49+4÷271×24-24×17188×122×[168-] 1200÷25101×32不计算,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40÷35×2□24+0-24× □-40÷ □22二、认真思考,对号入座1.写出36的因数;写出84的因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25°,那么另一个锐角是°;.钟面上从4:00到4:10,分针转动了°;4.一个热水瓶大约能装2水,一瓶眼药水大约15。
. 如果24×3=72,那么24×300=;×3=72000;.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y厘米,底边是x厘米,那么一条腰长厘米;.字母a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在7,27,57,29,49,23,63,1,11,81,2,42中,偶数有个,合数有个,素数有个,有因数3的数有个;10.把46+30=76,76÷19=4,20×4=8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11.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72,那么这三个偶数分别是、、; 12.一根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若长是7厘米,宽应该是厘米;13.小红,小军,小华,小明在儿童节互相打电话问候,一共打了次电话;如果互相发一张电子贺卡,需要发张电子贺卡。
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一个数由6个十和5个一组成,这个数是____。
一个数的十万位、万位和百位上的数字都是8,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____。
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6,最低位是2,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____。
在算式△÷5=8…☆中,☆最大是____,这时△是____。
在○里填上“>”“<”或“=”。
54070800000○547080000048万○480001二、选择题下面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A. 1010101010B. 11001100C. 11100010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五位数的和是()A. 18999B. 19000C. 19999下列算式中,商最接近9的是()A. 470÷60B. 287÷30C. 400÷50一个数的近似数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A. 54999B. 49999C. 54499三、计算题直接写出得数。
120×7= 630÷30= 4500÷15= 300×60=3400÷20= 7200÷90= 25×40= 16×6=用竖式计算。
708×62= 540×60= 306×25=脱式计算。
175-75÷25 25×8+120 (16+24)×35四、应用题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一场音乐会票价有80元、120元、180元三种,其中80元的有150张,120元的有230张,180元的有120张。
这场音乐会一共售出360张票,票房收入最多可能是多少元?最少呢?答案及解析填空题解析【答案】65【解析】一个数由6个十即60,和5个一即5组成,所以这个数是60+5=65。
【答案】880080【解析】根据整数的数位顺序表,十万位、万位和百位上的数字都是8,其余各位上都是0,写作880080。
2006年四年级试卷

2006年四年级试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 201. 计算﹙1+2+…+6﹚×﹙1+2+3+…+13﹚=2. 如下图,将两个同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是18cm ,则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cm ²。
3. 下面的△,□,○各代表一个数,则“○”=__。
△+△+△=24 △+□=48 □÷○=124. 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若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为78,那么去掉的数是__。
5. 一串彩灯,它是按“三红、二黄、四绿”的规律串起来的,那么第50盏彩灯是__色的。
6.下图中共有__个正方形。
7.学校文艺组的每位同学至少会演奏钢琴和手风琴中的一种乐器,已知会演奏钢琴的有24人,会演奏手风琴的有17人,其中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8人,则文艺组一共有__人。
8.将13,15,17,19,21,23,25,27,29这九个数分别填到下面的正方形的9个格中,使得每行、每列以及每个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1 1721 299.华英学校四年级有三个班,其中1班比2班多5人,2班比3班多3人,如果从1班调2名同学到3班,则1班比3班还多__人。
10.将下面算式中的“□”换成适当的数字。
□□□×□□□ ̄ ̄ ̄2 □□1 □□ ̄ ̄ ̄ ̄ ̄ ̄□□□1 011.有一系列等式:1+2=34+5+6=7+89+10+11+12=13+14+15……那么第20个等式左端最大的数是__。
12.如下图,在正方形中套一个长方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而且其每条边都被长方形的顶点分成长、短两端,其中长的一段是短的一段的3倍,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__平方厘米。
13.小明和小华同时分别从甲、乙两村相对出发,小明每分钟走80米,小华每分钟走75米,两人在距中点10米处相遇,则甲、乙两村相距__米。
14.若小数A=0.1234567891011……997998999,则数字“3”在小数A中共出现了__次。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解答问题复习题(附答案)(1)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解答问题复习题(附答案)(1)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超市要给25名员工订购服装,每套208元,准备5000元钱够吗?解析:不够【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每套衣服的单价208元乘数量25名,即可解答需要的总价,然后和5000元对比即可。
【详解】208×25=5200(元)5200元>5000元答:准备5000元钱不够。
【点睛】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是解题的关键。
2.有一块等腰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80米,上底55米,腰长28米,如果要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米?解析:191米【解析】【详解】80+55+28×2=80+55+56=191(米)答:篱笆的长是191米。
3.有8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120克,那么8盒中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7盒茶叶的质量相等。
原来一共有茶叶多少克?解析:7680克【解析】【详解】120×8×8=7680(克)。
取出的茶叶质量正好是1盒茶叶的质量。
4.王阿姨每天跑多少米?解析:4000米【分析】一个来回是2个这段路的长度,即8个来回是16个这段路的长度,因此用250乘16。
【详解】8×2=16(个)250×16=4000(米)答:王阿姨每天跑4000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计算出8个来回是16个这段路的长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蓝天小学四年级师生共有204人,准备包车去研学。
租车的价格是25元/人。
请问,带队老师带5000元钱够吗?解析:不够【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用每人的价格乘总人数,求出实际需要的总钱数,然后和带队老师带的5000元钱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204×25=5100(元)5100元>5000元答:带队老师带5000元钱不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006年秋季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

2006年秋季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一、我会填。
20%1.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千米。
这个数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大约是()千米。
2.2米=()厘米300分米=()米()日=72小时540 秒=()分3.在○里填上“>”、“<”、或“=”号30000○30万19999○100000 72×600○60×720 平角○900 4.钟面上3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较小的角是()度,较大的角比较小的角多()度。
5.992÷28是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6.一个九位数最高位和万位上的数字都是7,十万位和百万位上的数字都是5,这个数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7.经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8.从600里每次减去15,减()次后结果是0,从437里连续减19个()结果是0。
9.小明一家每月收入约3000元,那么小明家一个月最多收入()元,最少收入()元。
10.小明期中考语、数、英的平均分是90分。
如果小明的语、数都考92分,英语考了()分。
二、我会当“小法官”。
(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6%1.一条直线长6厘米,它的一半是3厘米。
…………………………………………()2.最小的六位数比最大的五位数多1。
………………………………………………()3.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缩小4倍,另一个因数扩大2倍,积缩小2倍。
…()5.把40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是4000。
………………………………………()6.3400除以80,商4,余2。
……………………………………………………………()三、我会选。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6%1.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A、90058670B、95678000C、950086702.两数相除,商为20,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扩大5倍,商是()。
小学数学四年级小四数学答案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四年级数学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5小题每空0.5,其余每空1分,共19分)①500,120000,12,380 ②十二分之五,5,127(或7个121) ③51000,4,八百六十万零九百 ④8686,36 ⑤略 ⑥51,200 ⑦同时扩大(同时乘),商 ⑧260.4二、判断每题1分,共6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三、选择。
每题2分,共12分。
①C ②B ③C ④B ⑤B 、C ⑥B 、A四、计算、共20分。
1、每题0.5分,共5分。
①720 ②240 ③36000 ④2000 ⑤43 ⑥9600 ⑦6 ⑧11 ⑨83 ⑩75 2、每题2分,共6分。
①428-199 ②125×32 ③2400÷25÷4=428-200+1 =125×8×4 =2400÷(25×4) =228+1 =1000×4 =2400÷100=229 =4000 =243、每题3分,共9分。
①x +378=1200 ②23×x =2415 ③x ÷45=20x =1200-378 x =2415÷23 x =20×45 x =822 x =105 x =900五、操作与思考。
14分①画出长方形2分,标出长、宽2分,共4分。
②2分 ③2分 ④3分 ⑤3分六、应用题29分。
1、①设:增加了x 人 ②设:梨树有x 棵52+x =78---------3分 5×x =325-------------3分 x =822--------4分 x =65--------------4分答:增加了26人。
-----5分 答:梨树有65棵。
-------5分2、52+51=53-------2分 3、116×14×8------------3分 1-53=52-------4分 =12992(人)----------4分 答:略-----------5分 答:略-----------------5分4、①3×3=9(平方米)---2分 ②(4+4+3)×(5+3)×1300=114400(元)--2分 答:略--------3分 答:略-------------3分③每个问题1分,解答1分,共3分。
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试卷真题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试卷真题带答案解析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一个未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水50克,3个水龙头1小时滴水多少克?合多少千克?2.有一块等腰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80米,上底55米,腰长28米,如果要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米?3.有8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120克,那么8盒中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7盒茶叶的质量相等。
原来一共有茶叶多少克?4.王阿姨每天跑多少米?5.关爱老人活动,李叔叔给敬老院送20箱苹果,每箱8千克,每千克18元。
李叔叔买这些苹果花了多少元?6.黄英和李华分别同时从家出发走向电影院(如下图),黄英每分钟走50米,李华每分钟走70米,15分钟后两人在电影院门口相遇。
两家相距多少米?7.爷爷家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360平方米,宽9米,爷爷要把这块菜地的宽增加到36米,长不变。
扩大后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8.一批零件有3800个。
李师傅平均每天能加工零件132个。
李师傅28天能把这批零件加工完吗?9.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5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
洒水车行驶13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10.张大伯家有一块菜地(如图),种黄瓜的面积比种西红柿的面积多多少平方米?11.王师傅6天能加工9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一个月能加工多少个零件?(一个月按30天计算)12.一辆压路机,每分钟行驶100米,压路机的前轮宽度是20分米。
这辆压路机压路40分钟,可以压平路面多少平方米?13.超市要给25名员工订购服装,每套208元,准备5000元钱够吗?14.如图,将一张纸折起来,∠2=140°,则∠1是多少度?15.甲地到乙地有352千米,一辆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92千米,4小时能到达乙地吗?()小丁:92≈9090×4=360(千米)360>3524小时能到站()小明:352≈360360÷4=90(千米)90<924小时能到站()小红:92×4=368(千米)368>3524小时能到站16.28名老师带着664名同学去春游,每辆大车可坐45人,租金900元,每辆小车可坐18人,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17.游黄山成人;1200元/人;游上海成人;1500元/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搜集整理。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四年级数学期中复习题参考答案
重要提醒:学会画线段图是解决算术问题的关键,先画图或画对图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学习的好习惯,克服粗心的好办法,考试时只要图画对就可以得一半分,让画图成为习惯,让优秀成为自然。
加油!!!!专题一:和差问题(关键是找“和”与“差”,利用和差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求解,学习了解变化和与差的求法)
1、甲乙两人共有图书106本,甲比乙多24本,问甲乙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106+24)÷2=65,65-24=41,
答:甲有图书65本,乙有图书41本。
2、小到大的连续8个自然数,如果最小的数与最大的数之和是77,那么最小的数是多少?
解: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为7(为什么?),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和为77,
小数=(和-差)÷2=(77-7)÷2=35
3、小明比小红多65本书,小明要给小红多少本书,才能使小明的书比小红多3本?
解:(65-3)÷2=31本
答:小明要给小红31本书。
4、小李用272元买了一件上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
上衣比鞋子贵60元,鞋子比帽子贵70元。
求上衣、鞋子和帽子各多少钱。
解:设法将三个量化整齐,如全部按照上衣的价格对齐。
方法1:化成与上衣一样(图略)
(272+60+70+60)÷3=154(元)——上衣价格,154-60=94(元)——鞋子价格
94-70=24(元)——帽子价格
方法2:化成与帽子一样(图略)
(272-60-70-70)÷3=24(元)——帽子价格,24+70=94(元)——鞋子价格
94+60=154(元)——上衣价格
方法3:化成与鞋子一样(图略)
(272-60+70)÷3=94(元)——帽子价格,94+60=154(元)——上衣价格
94-70=24(元)——帽子价格
答:上衣154元,鞋子94元,帽子24元。
5.在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这三个的数的和是256,减数比差小24,求差是多少?
解:256÷2=128 ——减数与差的和
(128+24)÷2=76 ——差 答:差是76。
专题二:倍数问题(理解一倍数、倍数和对应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线段图理解和倍、差倍问题的数
量关系式。
能用画图的策略分析复杂的倍数问题。
理解和倍、差倍问题)
1、甲、乙共有图书200本,甲的图书数量比乙的图书数量的2倍还多20本,则甲有多少本?
解:设乙是1份,甲是2份多20本,则(200-20)÷(2+1)=60,则乙有60本书, 从而甲有200-60=140(本)。
答:甲有140本。
2、小明有书和光碟若干,光碟的数量比书的数量的3倍少5盘,比书的数量的2倍多3盘,那么小明有光碟多少盘?
解:(5+3)÷(3-2)=8本 8×3-5=19盘
答:小明有光碟19盘。
3、过年拿压岁钱,姐姐拿了320元,弟弟拿了180元,弟弟如果给姐姐多少钱,姐姐的钱就比弟弟的钱多3倍?
解:(320+180)÷(3+2)=100,180-100=80(元) 答:弟弟给姐姐80元,姐姐的钱就比弟弟的钱多3倍。
4、高一(3)班买了4个足球和2个篮球,共用去162元。
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贵3元,问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的价格分别多少钱?
解:(160-3×4)÷(2+4)=25(元),25+3=28(元) 答:每个足球28元,每个篮球25元。
专题三:年龄问题(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正确解答两人的年龄差,会解答年龄问题中的和差问题和倍数问
题。
)
1、父亲今年37岁,儿子今年9岁。
再过多少年,父亲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
解:(37-9)÷(3-1)=14岁
14-9=5年
答:再过5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2、小华比爷爷小55岁,爷爷的年龄是小华的6倍少5岁。
那么今年小华多少岁?爷爷多少岁?
解:(55+5)÷(6-1)=12岁
12+55=67岁
5
岁
55岁
爷爷
小华
答:小华12岁;爷爷67岁。
3、今年小明8岁,爸爸37岁,妈妈35岁。
多少年后,父母的年龄之和是小明的6倍。
解:(37+35)÷2=36岁 (36-8)÷(6÷2-1)=14岁
14-8=6年
答:6年后父母的年龄之和是小明的6倍。
4、今年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5倍,25年后,哥哥的年龄比弟弟的年龄的2倍少16岁,
今年哥哥、弟弟各多少岁?
解:通过线段图可知,弟弟年龄的3倍对应的是:25×2-25-16=9(年),由此可以求
出弟弟的年龄,使问题得解,即:9÷3=3(岁)——弟弟年龄,3×5=15(岁)——哥哥年龄。
答:弟弟今年3岁,哥哥今年15岁。
专题四:还原问题(一)(会用列流程图的方法解还原问题。
会用列表法解还原问题。
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还原问题。
)
1、数加上7,再乘以7,然后减去7,最后再除以7,结果是23,求某数
解:还原问题,23×7=161,161+7=168,168÷7=24,24-7=17 答:这个数为17。
2、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4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8米,第三次用去12米,最后剩下7米。
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解:还原问题,
(7+12-8)×2=22米 (22+4)×2=52米 答:这捆电线原来52米。
3、将某数的3倍减5,计算出答案,将答案再3倍后减5,计算出答案,反复4次,最后计算结果为691,那么原数是多少?
解:(691+5)÷3=232,(232+5)÷3=79,(79+5)÷3=28,(28+5)÷3=11, 答:原数为11
4、小张把自己所有桃子的一半又一个分给第一个朋友,把余下的一半又一个分给第二个朋友,……,这样一直到他分给第四个朋友以后,第五个朋友只分到一个,求他原来有桃子多少个?
解:分给第五个朋友之前,他只有1个;
分给第四个朋友之前,他有(1+1)×2=4个; 分给第三个朋友之前,他有(4+1)×2=10个; 分给第二个朋友之前,他有(10+1)×2=22个;
25岁
16岁
25岁哥哥
弟弟
分给第一个朋友之前,他有(22+1)×2=46个
答:他原来有桃子46个。
题五:还原问题(二)
1、甲、乙两个车站共停了195辆汽车,如果从甲站开到乙站36辆,又从乙站开出45辆,这
时候乙站停的汽车数量是甲站的2倍。
原来甲、乙两站各停放多少辆汽车?
解:总数变为195-45=150,150÷(2+1)=50(辆),
最后乙站停100辆,甲站停50辆,100+45-36=109(辆),195-109=86(辆)
答:甲站停了86辆,乙站停了109辆。
2、甲、乙两桶各有汽油若干千克,如果从甲桶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汽油放入乙桶,再从乙桶
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汽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汽油恰好都是24千克。
问两桶汽油原来多重?
解:用逆推法。
乙倒入甲后,甲桶24千克,乙桶,24千克;乙倒入甲之前(即甲倒入乙之后),甲桶12千克,乙桶36千克;原先,甲桶30千克,乙桶18千克。
3、一框鱼连框重122千克,卖出一半后,再卖出剩下的鱼的一半,这时连框还重35千克,
原来框和鱼各重多少千克?
解:卖掉的鱼的重量为122-35=87千克。
87千克对应的是第一次卖出的一半鱼和第一次卖出后剩下的鱼的一半的重量,这相当于把鱼的总重量平均分成4份,剩下的鱼的重量占了其中1份,卖出的鱼占了4-1=3份。
87÷3=29,则鱼的总重量为29×4=116,则框的重量为122-116=6(千克)。
4、三堆苹果共48个,先从第一堆中拿出与第二堆个数相等的苹果放入第二堆;再从第二堆
中拿出与第三堆个数相等的苹果放入第三堆;最后从第三堆中拿出与这时第一堆个数相等的苹果放入第一堆。
这时,三堆苹果个数一样。
问:三堆苹果原来各有多少个?
解:还原过程见下表:
第一堆第二堆第三堆
原来 8+14=22 28÷2=14 12 第一堆放入第二堆后 8 16+12=28 24÷2=12
第二堆放入第三堆后 16÷2=8 16 16+8=24
第三堆放入第一堆后 16 16 16
答:原来第一、二、三堆依次有22个、14个、12个苹果。
附加思考题: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38。
甲数除以乙数与乙数除以丙数的结果都是商4余2。
乙数是多少?
解:(138-2-2-2×4)÷(1+4+4×4)=6
6×4+2=26
答:乙数是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