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观察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83%
60%
40% 20%
15.7倍
5.3%
60岁以上一般人群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1
0
美国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显示:
• 60岁以上的一般人群中,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 5.3%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83%出现认知和行为功能减退2
1.Hanninen T,et al. Acta Neurol Scand 2002 sep;106(3):148-54. 2.Aharon-pereta J,et al. J Neurol Sci 2002 Nov 15;203-204:53-5.
三、VCI的病因学
Hale Waihona Puke • 脑卒中高龄 遗传因素 ApoE4 Notch3
→CADASIL
• 高血压
• 糖尿病
其他(颈内动脉狭窄、高血脂、心脏病
等)
四、VCI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VCⅠ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很清楚 • 其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为血管性危险因素、脑梗 死部位、患者自身特征及遗传因素等多因素共 同作用所致。
2 VCI的分型
• ㈣根据有无遗传因素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VCl : • 1 散发性 VCl 包括非遗传性的、由血管因素或血管病包 括白质损害、腔隙性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出血等引起 的各类程度不同的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 • 2 遗传性 VCl 包括由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等引起的认知障碍;
Large cortico-subcortical lesions
皮 质 特 定 区 域 的 梗 死
额叶梗死
海马梗死 额叶底部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完整版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完整版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主要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到痴呆的整个过程。
如果患者的认知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达到痴呆标准则为重度VCI,即血管性痴呆(v ascular dementia,VaD)。
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6.0%,其中VaD为1.6%,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第二常见的痴呆类型;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中MCI患病率为20.8%,其中脑血管病及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的MCI为8.7%,占MCI总体的42%。
可见,VCI在轻度认知障碍中占很大一部分。
因此,准确认识VCI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可能有助于降低我国VCI的发病风险,对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负担也有重要意义。
一、VCI的临床分型VCI按照临床严重程度分为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和VaD。
1、VMCI:也被称为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 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指存在1个或1个以上认知域受损但不影响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或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2、VaD:存在1个或1个以上认知域严重受损并且影响IADL或ADL。
二、VCI的临床表现1、患者在卒中事件后6个月以内出现并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的认知相关症状,同时伴有局灶性高级皮质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其认知障碍的表现与卒中病灶大小和部位密切相关;认知相关症状也可在数次卒中事件后累积出现,呈阶梯式或波动样进展。
PPT医学课件脑小血管病专业知识宣讲讲义

概念
脑小血管指脑的小的穿支动脉和小动脉(直径40~ 200 μm)、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它们构成了脑组 织血供的基本单位,对脑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作 用。CSVD泛指上述小血管的各种病变所导致的 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综合征。
在BE和HH的SMC损失,常伴有 血浆或纤维蛋白渗出和微血管 瘤现象,而且这些变化往往BE 更频繁。在对照组标本,未发 现中膜平滑肌细胞的丧失。
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中提及与脑小血管 病相关概念
TOAST—小血管闭塞或腔隙(SVO)
(1)一个传统意义的腔隙综合征而无皮层功能障碍证据。
(2)高血压或糖尿病史。
Reconstructed medullary arteries of BE (A) and HH (B).
小动脉从皮质开始扩张。但BE和HH皮质下 白质小动脉扩张更突出。
内膜纤维化伴有或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外膜常纤维化,并且白质更为常见。
皮质内、皮质下血管 中膜平滑肌细胞损失, SMC损失不仅发生在 内膜纤维化区域,也 可在扩张伴或不伴内 膜纤维化段。
An acute small deep (lacunar) infarct on diff 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T1weighted imaging
In diffusion-weighted image, serial axial views from basal ganglia to centrum semiovale, left to right. In T1-weighted image, coronal view, right. Note the tubular shape in the coronal plane as the infarct follows the line of a perforating arteriole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8-OHdG、CX3CL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8-OHdG、CX3CL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刘懿;刘美香;刘辉;马丽丽【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2024(32)6【摘要】[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SVD患者128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与无认知障碍组两组,测定两组血清8-OHdG、CX3CL1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8-OHdG、CX3CL1水平与CSVD患者MoCA评分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并绘制ROC曲线研究血清8-OHdG、CX3CL1水平对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
[结果]认知功障碍组患者血清8-OHdG和CX3CL1水平分别高于无认知障碍组,但其MoCA评分低于无认知障碍组(均P<0.05)。
血清8-OHdG、CX3CL1水平均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715、-0.413,P<0.05)。
血清8-OHdG水平,重度认知障碍组分别高于中度和轻度认知障碍组(均P<0.05),中度认知障碍组高于轻度认知障碍组(P<0.05)。
CX3CL1水平,重度认知障碍组分别高于中度和轻度认知障碍组(均P<0.05),中度认知障碍组高于轻度认知障碍组(P<0.05)。
8-OHdG诊断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53%和80.00%(均P<0.05);CX3CL1诊断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86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73%和80.00%(均P<0.05);8-OHdG、CX3CL1二者联合诊断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2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78%和86.67%(均P<0.05)。
Hhcy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I l e c f ho o y t i n c g tv u c i n i a i n s wih e e a m a lv s e i e s Li a y n,Ta nf u n e o m c s e ne o o nii e f n to n p te t t c r br ls l e s ld s a e uH i a o
刘 海艳 陶 中海 魏 秀娥 翟羽佳
徐 州 2 10 206 徐 州 医 学 院 第二 附属 医 院神 经 内科
【 要】 目的 探 讨 高 同型 半 胱 氨酸 血症 ( c ) 脑 小 血 管 病 ( V 患 者 认 知 功 能 的 影 响 。方 法 1 2 S D 患 者 根 摘 Hhy 对 S D) 4例 V
据 认 知 功 能 分 为 痴 呆 组 、 知 功 能 障 碍 非 痴 呆 组 、 知 功 能 正 常 组 , 定 研 究 对 象 血 浆 同 型 半 胱 氨 酸 ( y 水 平 及 M MS 画 认 认 测 Hc ) E、
钟 测 验 评 分 。 结果 ( ) y水 平 痴 呆 组 明显 高 于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非 痴 呆 组 ( < O 0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非 痴 呆 组 高 于 认 知 功 能 1 Hc P .5 , 正 常 组 。 ( ) o i i 归 分 析 得 出 Hc 水 平 升 高 是 小 血 管 病 患 者 认 知功 能损 害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 )Hh y对 MMS 总 评 2 L gs c回 t y 3 e E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 1 0 1年 1 2月第 1 4卷第 2 3期 C ieeJ un l f rci l ro sDi hn s o ra o at a v u s P c Ne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任中秀辽宁本澳市铁路医院神经内科本溪117000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最初由Flicker等人提出,包括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的所有各种方式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目前尚无有关VCI的病理学诊断标准,病理学资料仅可在临床诊断之后用以支持或证明疾病的存在。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员的增加,VCI不断上升,对VCI研究成为现今的重大课题。
VCI是一个广泛的临床病理范围,各种血管病因和血管病理改变所致的各种类型VCI 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区别。
VCI的病理改变以白质损害为主,在组织病理学上,白质损害表现为病灶性病变与弥漫性病变。
两者呈现不同比例或不同程度组合。
其临床特征与病理改变关系还有待研究[m。
轻微的病理学改变包括脑血管病变,嗜银颗粒(AGs)及lewy小体出现,新皮层的老年斑(SP),以及颖叶腹内侧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
一般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血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且大多是微小的,包括急性微出血或小出血灶,微梗死,腔梗或小灶状的缺血或出血性梗死[m。
有意义的是皮层下弓状纤维和麟服体常常是相对保留的区域。
1关于分类标准对VCI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目前,多将VCI分三个临床亚型:(1)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IND);(2)血管性痴呆(V AD) ; ( 3)混合性痴呆(MD) e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表现与病变部位、体积和数量相关。
小的体积((1^}30m1)也可致痴呆,如在丘脑部位;但在皮层下各部位,梗死灶的数量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比体积更为密切。
在MRI上可见脑室扩大,白质内有多发的长T,、长T:信号。
皮层萎缩,海马萎缩。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发现额叶、颖叶、杏仁核和丘脑的氧代谢降低[3〕。
大多数认知障碍的患者,从病史中可发现有感情淡漠、定向障碍、人格改变,以及自我注意的减退等方面的变化。
在临床研究中,对脑组织进行CT扫描或MR影像学观察,通常可见进展缓慢的大脑皮质弥漫性萎缩,其特点是脑沟变宽和侧脑室扩大。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要点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要点1.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全面性认知能力损害。
这种损害对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交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2. VCI的病程进展和预后与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指南将VCI分为病理性认知功能损害(pathological cognitive impairment, PCI)和病理性认知功能障碍(pathological cognitive impairment dementia, PCID)两个阶段。
3.VCI的临床特点包括多个认知领域受损、记忆、执行功能和注意力功能减退、行为和情感改变等。
同时还可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步态异常、吞咽困难等。
4.VCI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
其中,脑影像学是最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头颅CT、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除此之外,还需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排除其他可能的认知障碍的原因。
5.VCI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剂、降压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为主。
康复训练包括认知刺激、生活技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锻炼和积极的社交活动。
6.VCI的预防和管理也是指南的重点。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合理饮食、适量锻炼和积极的社交活动等。
治疗管理主要包括对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7.指南还强调了医患沟通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医生应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而家庭支持则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就是通过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了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全面管理。
指南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干预。
脑小血管病(CSVD)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脑血管病被发现,然而未能得到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的同步跟进,使影像学发现的多种“异常”及其“临床意义”并未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最典型例子:无症状的梗死和脑白质病变。
●突出表现:●1、诊断概念和标准不正确,不能区分有症状与无症状的梗死,用神经影像学的发现代替临床诊断,使大量无卒中临床症状或有痛、头晕等无关症状的患者,被CT/MRI诊断为多发性腔隙性;●2、未能正确掌握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认知、情感、步态障碍),对重要认知损害、抑郁、淡漠、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临床表现不重视甚至忽视,相反子关注患者头晕、头胀(又不会对头晕、头痛进行鉴别诊断),笼统地用脑供血不足来解释和诊断,导致大量误诊●3、还有一些专家仍纠结与脑供血不足的研究,没能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大量使用无效去昂贵的活血化瘀、神经营养药,加重医疗资源浪费。
●脑小小血管病---散发型●1、深部脑梗死:指皮层下小梗死灶,和临床常用的腔梗同义,之在CT或MRI上3-20mm的病灶。
(典型的腔梗指局部小动脉闭塞后的梗死灶),MRI:T1像低信号,T2像高信号。
也可能是大动脉硬化、狭窄造成。
●2、脑白质T2高信号:如脑白质病变、白质高信号、脑白质疏松等,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损害:运动、认知及心理。
●3、血管间隙扩大:指围绕脑穿通动脉和小动脉血管周边的间隙,3-15mm;影像学上表现:T2高信号。
●4、深部脑出血:脑出血中超过50%是深部脑出血,其余是脑叶出血。
●5、脑微出血:又称点状出血、陈旧性脑微出血、静息性脑微出血、出血性腔梗等。
●脑小血管功能:1、血液运输;2、脑血流量调节;3、血脑屏障;●CSVD认知损害的突出表现:注意-执行功能障碍,记忆功能受累较轻,再认知功能相对保留,异于AD患者,。
通常有以下临床表现:腔隙综合征,如急性感觉运动障碍(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障碍,假性球麻痹)等,急性认知障碍,意思错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 10月第 14卷第28期 China Prac Med, Oct 2019, Vol. 14, No. 28
• 35 •
效疫苗预防结核病,但感染结核病后,一般经过长期服药均
能痊愈。经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核病是全球人类第九大致 死疾病,是最大的传染病杀手,比艾滋病还要严重;而中国 依然是高发国家,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患 者约90万例,位居全球第三位⑸。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目 前结核病痊愈几率较高,但临床医学在治疗结核病上依旧存 在两个挑战即结核病病例漏报及漏诊,尤其是漏诊情况,一 旦患者漏诊,除了延误病情外,还可因为传播性强而使其身 边正常人群感染结核病,进而增加医疗负担,同时也给人们 带来更多负担。结核病之所以出现漏诊,与临床还尚未清晰 结核杆菌的致病因素、致病机制及其与人体互动的情况有关。 一方面,在致病人群中,多数患者早期可能未有任何呼吸道 不适情况,仅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自然无法将其与结 核病相连。另一方面,疑似患者的痰涂片检测往往查不出结 核杆菌,有数据显示,仅有1/3患者痰涂片呈阳性,其余呈阴 性的患者则完全靠医生自身经验进行判断,自然无法避免漏 诊情况⑹。因此,临床已将结核病诊断作为研究的重点,也 在不断探究新的诊断方法,使结核病能够早发现、早确诊、 早治疗,以降低其漏诊率,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现率,以 缩短患者治疗周期,降低药物治疗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 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临床不断对多种结核病诊 断方法进行研究,其中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常规检测为研究内 容之一。在患者感染结核杆菌后,一旦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 巨噬细胞不断增值.聚集并杀死结核杆菌,并导致T淋巴细 胞形成众多细胞因子,导致免疫反应不断加剧,致使红细胞 沉降率持续升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也会随之增高,但并 不明显⑺。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组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比 例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当机 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免疫反应会随之升高,进而导致红细胞
沉降率升高。
而随着治疗的深入
,
红细胞沉降率也会随着病
情好转而不断降低。因此,
在评估结核活动期及结核病治疗
效果时,可以将红细胞沉降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在诊断肺结核时,
可将红细胞沉降率作为有
效指标,而血常规可提示患者细菌感染情况,但并不密切关
联结核杆菌感染。
参考文献[1] 汪海涛,凌敏•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在活
动性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临床肺科杂志,2014(8):1466-1469.
[2] 赵军喜•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肺 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中国处方药,2016, 14(6):134-135.
[3 ]曹顺民.肺结核患者CRP、ESR血常规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 医药前沿,2016, 6(8):108-109.
[4 ]
熊金梦,毛科稀,叶旭军.
联合检测血清
ESR、
CRP及
CA125
在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
23(11):1283-1285.[5 ]
玛力亚木•阿布力提甫.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
规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吉林医学,
2014,
35(20):4500.[6] 范立雪•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结核患者中
的应用价值•中国医药指南,2017, 15(4):10-11.
[7] 范春松,赵兵.血常规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
沉降率水平检测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价值.医疗装备, 2018(7):44-45.[收稿日期:2019-03-14]
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 关联性观察
张颖秦鼎顾启亮【摘要)目的 探究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160例脑小 血管病患者,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査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分组,分为A组(无认知功能障碍,85例)与B组(认知功能障碍,75
例)。回顾性分析两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结构影像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
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
吸烟史
、
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
2型糖尿病、脑白质病变(WM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B组患者MMSE评分、MoCA
评分均低于A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所占比例高于A组,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计数多 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LDL-CH是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高LDL-CH是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LI
病灶计数可作为脑小血管病的预测标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从而预防脑小血管病发生
。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结构影像学特征;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D0I :
10.14163/j.cnki.
11 -5547/r.2019.28.016
脑小血管病是由脑内小血管发生病变而引发疾病,常见
的脑内小血管有小静脉、毛细血管、小动脉与微动脉。脑小 血管病极易引发血管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人。脑
作者单位:102300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小血管病无明显临床症状,需使用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诊
断⑴,以腔隙性脑梗死与白质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也
正是因为其无症状性与隐秘性,使临床对其更加关注与重 视⑵。本文选取本院16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
探究。现报告如下。• 36 •
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 10月第 14卷第28期 China Prac Med, Oct 2019, Vol. 14, No. 28
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
的16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使用MMSE、McCA及HAMD进 行分组,分为A组(无认知功能障碍,85例)与B
组(认知
功能障碍,75例)。纳入标准:资料齐全;1年内未发生急 性脑血管疾病;A组MMSE评分>24分,MoCA评分>24
分,
HAMD评分<8分;B组MMSE评分<24分,MoCA评分<24分,
HAMD评分<8分;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
精神障碍;器质性疾病;抑郁症史;帕金森者;心肝等重要 器官功能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颅脑
MRI检查,
总结其MRI影
像学表现,进行WMLs评分与LI病灶计数以及评估动脉硬
化危险因素。1. 2. 1 WMLs评分与LI病灶计数 以白质改变评分量表区 分大脑的左右半球为幕下区(小脑、脑干)、额区、顶枕区、
额区和基底核区(岛叶、外囊、内囊、丘脑和纹状体)。由 专业医师行影像学评估,并以MRI图像的白质高信号不同范 围进行区域评级,每个区域分4级标准评分,共0~3分.满
分0~30
分。加强皮质下白质或深部灰质内的腔隙病灶(
直
径为3-15 mm)的观察,并对其数量进行详细记录。最终的 白质高信号评分是指白质高信号评分平均值,并对腔隙病灶
的数量做详细记录。1. 2.2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是否有高血
压、吸烟史、糖尿病与高脂血症,其中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为 TG>1.7 mmol/L, LDL-CH>3.37 mmol/L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为未服相关药物下.收缩压M 140 mm Hg(l mm 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 Hg ;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伴随糖
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
。
1.3观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
标之间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 以确定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G ±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 料以率(%)表不,采用乂‘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
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2. 1认知功能障碍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
身髙、体重、吸烟史、高血压、高TG、2型糖尿病、WML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B组患者
MMSE
评分
、
MoCA评分均低于A组,高LDL-CH所占比例高于A组
,LI
病灶计数多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o
见表L
2. 2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以MMSE评分、MoCA 评分、高I.DL-CH、I」病灶计数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回归
分析,其中高LDL-CH是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
立危险因素(P<0.05)
o见表2。
表1
认知功能障碍的单因素分析(n, x±s)
指标B 组(n=75)A 组(n=85)X%
P
性别(男/女)
40/3546/390.0099
>0.05
年龄(岁)
71.85 ±5.6171.54±5.310.3589
>0.05
身高(cm)
169.56 ± 12.46
168.98 ± 11.450.3068
>0.05
体重(kg)63.56 ± 8.76
63.32 ±8.320.1776
>0.05
MMSE评分(分
)
21.32 ±5.7627.89
土
5.317.5056
・
<0.05
MoCA评分(分)
23.67 ±5.6128.45
± 5.72
5.3226<0.05
吸烟史31350.0004
>0.05
高血压36420.0318
>0.05
高 LDL-CH46319.8657<0.05
高TG38
400.2076
>0.05
2型糖尿病7100.2480>0.05
LI病灶计数(个)5.89 ±
1.35
4.66 ± 1.25
5.9825<0.05
WMLs评分(分)
12.46 土
6.5312.56 ±6.42
0.0975>0.05
表2
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BWald-x1
POR
高 LDL-CH
1.6465.7840.0173.478
MMSE评分-0.6790.6570.6750.895
MoCA评分-0.8640.7460.7680.785
LI病灶计数-0.7850.7840.6190.945
3讨论患者的筛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
,以及独特的筛查
脑小血管病是由小血管梗死或缺血造成的皮质下血管损 伤,是多种因素对毛细血管、小静脉与大脑小动脉产生影响 而引发。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
,以及
MRI的应
用普及,更多的患者被诊断为脑小血管病⑶。目前,在临床
的脑小血管病影像学中存在白质高信号、大脑微出血与腔隙
性脑梗死。大量临床实践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