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远-系统集成综合训练期末考试项目设计报告
系统集成期末考试

四 设备选型
4.1核心交换机
华为 S12700 系列敏捷交换机 参数及配置原因参考WOD文档四 Nhomakorabea设备选型
4.2二层交换机
S1700系列企业交换机 参数及配置原因参考WOD文档
五 综合布线系统保护
综合布线系统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电
气故障对综合布线的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的损
坏,同事避免终端设备或器件的损坏,保障系 统的正常运行。所以进行保护措施的建设,详 细参数参考WOD文档。
系统集成作品
一 项目需求分析
1.1 系统所在地的地理布局
实训楼为大众传媒学院综合办公场所,内有教师办公室, 实验室,值班室,设备间等房间,实验,学习,教学于一体, 入驻人员多,网络需求各异。
1.2 网络区域环境分析 根据办公用途和网络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实训楼网络 区域划分为一下几个区域:教师办公区域,实验室区域, 教室区域,实验区域。
三 综合布线设计
3.2 垂直子系统
垂直子系统提供建筑物的垂直电缆,负责连接管理子系统 和设备间子系统并提供建筑物垂直电缆布线路由及各连接电 缆。 干线系统应选择干线电缆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由,干 线电缆的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中心位置,缆线不应布 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强电筹竖井中。实训楼三楼 组成垂直子系统,该子系统的垂直高度为 16 米,按照实际情 况应分配 20-22米光缆,且实行路由最短原则。注: 1.垂直电 缆的拐弯处不要直角拐弯,应该有弧度以防电缆受损。 2 垂 直电缆要安装在 PVC 管内或槽内,架空电缆邀防止雷击。 3 每层楼及整幢大楼都要有防雷击设施.
七 今后服务
7.1免费电话技术咨询
当用户系统发生故障或用户有疑问时,用户可拨打电话寻求 技术支持,专业工程师将及时回答客户提出的各种有关技术问 题。当客户报告的故障通过技术电话支持不能被解决时,将 按照合同规定的响应时间派遣工程师赴客户现场排除故障, 进行维护。包括故障设备的取回和送还。
系统集成测试报告

系统集成测试报告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简介.......................................................1.1.文档目的..............................................1.2.适用范围..............................................1.3.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1.4.术语和缩写词 (5)2.参考文档 ..................................................3.软件集成测试环境与测试工具.................................4.测试结果记录 ..............................................5.测试结果分析 ..............................................5.1.测试案例统计..........................................5.2.发现问题统计与分析....................................6.测试假设及局限 ............................................7.测试结论 ..................................................1.简介1.1.文档目的1.2.适用范围1.3.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提示:如需求和设计文档的关系1.4.术语和缩写词2.参考文档提示:列出本文档引用的所有标准、文档及其版本号3.系统集成测试环境与测试工具提示:介绍软件集成测试用到的环境、配置以及所用到的测试工具等。
4.测试结果记录提示:按照软件集成测试规范中的测试案例记录实际测试的结果。
系统集成测试报告

系统集成测试报告一、测试概述。
系统集成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验证各个系统组件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系统整体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本次系统集成测试主要针对XXX系统进行,测试内容包括XXX功能模块的集成测试,XXX接口的测试以及XXX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交互测试。
二、测试环境。
1. 硬件环境,XXX服务器、XXX数据库、XXX网络设备等。
2. 软件环境,XXX操作系统、XXX数据库系统、XXX中间件等。
3. 测试工具,XXX测试工具、XXX性能测试工具、XXX接口测试工具等。
三、测试目标。
1. 验证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是否正常。
2. 验证系统各功能模块的集成是否正确。
3. 验证系统对外部系统的接口和数据交互是否稳定可靠。
4. 发现并修复系统集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四、测试内容。
1. 功能模块集成测试,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集成测试,验证模块之间的交互和数据传递是否正常。
2. 接口测试,验证系统内部各个接口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包括数据接口、服务接口等。
3. 系统交互测试,验证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口和数据交互是否正常,确保系统对外部系统的依赖能够稳定运行。
4. 异常处理测试,测试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包括网络异常、数据异常、服务异常等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
五、测试方法。
1. 黑盒测试,针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模块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白盒测试,对系统内部的接口和交互进行测试,验证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和处理流程。
3. 性能测试,对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情况下的性能进行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4. 安全测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测试,验证系统在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测试结果。
1. 功能模块集成测试,通过功能模块集成测试,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正常,功能运行稳定。
2. 接口测试,系统内部各个接口的测试结果良好,数据传递和处理正常,接口稳定可靠。
系统集成 实验报告

系统集成实验报告《系统集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系统集成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通过对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综合实验,验证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集成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的子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引言: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功能和性能。
在现代工程领域中,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系统集成实验,深入理解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系统集成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三个独立的子系统: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
传感器系统负责采集环境信息,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决策,执行系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执行动作。
实验设计包括系统集成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两个方面,以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效通信和协作。
实施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进行了硬件连接,将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通过适当的接口连接起来。
然后进行了软件编程,编写了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控制逻辑程序和执行动作程序。
在编程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以确保信息的正确传递和解析。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集成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的子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可以准确地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决策,并将控制指令传输给执行系统,执行系统能够准确地执行控制指令。
整个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并且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了系统集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系统集成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的子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为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网络系统集成项目综合实训报告书

网络系统集成项目综合实训报告书—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指导教师:计算机技术系二〇一四年09月姓名:学号:所在专业:所在班级:成绩:目录一、校园网络系统概述 (1)二、系统集成设计方案概述 (2)2.1 网络系统 (2)2.2 服务器系统 (2)2.3 应用系统 (4)三、校园网络系统建设的意义与要求 (6)3.1 系统建设的意义 (6)3.2 系统建设的要求 (6)四、系统设计原则与设备选择原则 (7)4.1系统设计原则 (7)4.2主要网络设备的选择原则 (8)五、新建校园网络拓扑结构 (10)5.1 设计说明 (10)5.2 网络拓扑结构图 (11)六、河北工院校园网现状和问题分析 (12)6.1 校园网现状 (12)6.2网络存在的问题 (12)七、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 (13)7.1 项目管理原则 (13)7.2 项目的组织机构 (13)7.3 项目组的职能描述 (13)7.4 项目进度安排 (13)7.5校园网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14)八、综合布线 (16)8.1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6)8.2 工作区子系统 (16)8.3 水平子系统 (17)九、设备配置 (22)9.1 网络系统部分 (22)9.2.服务器系统部分 (41)9.3.应用系统部分 (43)十、校园网络系统经费预算 (45)10.1经费预算分析 (45)10.2 布线系统报价书 (45)10.3 校园网络系统整体报价表 (46)十一、售后服务 (47)11.1服务支持的内容 (47)11.2 系统维护服务 (47)十二、总结 (49)十三、小组分工 (50)参考文献 (51)校园网络系统概述一、校园网络系统概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九十年代,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下,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如今,不仅计算机已经和网络紧密结合,整个社会都不可能脱离网络而存在。
网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主流,人们对网络的认识也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而迅速改变。
系统集成测试报告

系统集成测试报告一、测试背景。
本次系统集成测试是针对公司新开发的XXX系统进行的测试工作。
该系统是一个集成了多个子系统和模块的大型软件系统,涉及到多个业务流程和功能模块的协同工作。
系统集成测试的目的是验证各个子系统和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以及整个系统的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
二、测试目标。
1. 验证各个子系统和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是否正常;2. 验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3. 发现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4. 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
三、测试范围。
本次系统集成测试的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 各个子系统和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2. 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3. 系统的业务流程和逻辑;4. 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测试环境。
1. 硬件环境,XXX服务器集群、XXX存储设备、XXX网络设备;2. 软件环境,XXX操作系统、XXX数据库、XXX中间件;3. 测试工具,XXX测试工具、XXX性能测试工具。
五、测试方法。
本次系统集成测试采用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包括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将模拟用户的实际操作场景,对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全面的验证和评估。
六、测试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工作,我们发现系统在接口和交互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功能模块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同时,系统在高并发和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性能表现不佳。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已经将这些问题记录并反馈给开发团队进行修复。
七、测试总结。
本次系统集成测试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也验证了系统的基本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下一阶段的测试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
八、测试建议。
1. 加强对系统接口和交互的测试,确保各个子系统和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正常;2. 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更加细致的测试,发现并修复潜在的缺陷和问题;3. 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高系统在高并发和大数据量情况下的稳定性和性能表现。
集成测试总结报告

高精度远程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MASD)集成测试报告xxxx公司2009年3月18日文档修订记录文档审批信息目录1引言 (5)1.1目的 (5)1.2适用范围 (5)1.3背景描述 (5)1.4术语表 (5)1.5参考资料 (5)2测试环境 (5)2.1硬件环境 (5)2.2软件环境 (6)3测试需求策略 (6)3.1测试需求 (6)3.2测试策略 (6)4测试结果分析 (6)4.1缺陷统计和分析 (6)4.2测试覆盖情况评估 (8)4.3确定是否已完成测试 (8)5质量评价 (8)6测试工作总结 (9)6.1测试进度分析 (9)6.2提交和确认问题统计 (9)6.3测试总次数统计 (9)6.4资源使用情况 (9)6.5经验教训 (9)6.6缺陷列表 (9)1引言1.1目的通过测试的分析、度量对高精度远程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集成测试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
1.2适用范围该测试总结报告所从属的软件系统是高精度远程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本阶段为集成测试,采用黑合测试、功能测试的方法,测试项覆盖系统所有需求,预期读者为客户、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公司领导。
1.3背景描述项目立项,项目开发计划,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单元测试测试执行已经完成。
1.4术语表无1.5参考资料《远程形变监测与自动报警系统—项目开发文档》2测试环境2.1硬件环境◆主机(1台)⏹CPU Intel (R) Pentium(R) Dual E2160 1.80GHZ⏹内存512MB RAM(最低),1G以上RAM(推荐)⏹磁盘空间4GB或以上◆目标机(1台)⏹CPU SAMSUNG S3C2440A,主频400MHz⏹SDRAM 64MB⏹NAND Flash 64MB⏹2个标准5线串口,1个九线异步串口(16C654外扩)⏹1个10M/100M网口⏹1个USB1.1 HOST接口⏹1个USB1.1 Device接口⏹1个音频接口⏹1个SD卡接口⏹RTC(带有后备锂电池)⏹1个标准JTAG接口⏹开关电源供电,带电源开关和指示灯⏹1个EEPROM(AT24C02)⏹1个50芯2毫米间距双排标准连接器用作扩展口,引出了地址线、数据线、读写、片选、中断、IO口、ADC、5V和3.3V电源、地等信号2.2软件环境◆主机⏹OS:Windows Xp SP2;Ubuntu 7.04◆目标机⏹OS:linux-2.6.123测试需求策略3.1测试需求◆全面集成测试远程形变监测与自动报警系统中所有模块的集成。
系统集成测试报告

系统集成测试报告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总结系统集成测试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以及提供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2. 测试概述
在系统集成测试阶段,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以验证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互操作性,并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测试范围包括以下方面:
- 模块间接口测试
- 数据交换和传输测试
- 各个功能模块的协同测试
3. 测试结果
在系统集成测试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缺陷。
具体问题如下:
1. 模块A与模块B之间的接口不稳定,经常出现数据传输错误的情况。
2. 某些功能模块在高并发情况下性能不稳定,导致系统响应变慢。
3. 某个功能模块的输入验证不完善,存在安全风险。
4. 建议和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和缺陷,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解决方案:
1. 对模块A和模块B的接口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测试,并修复数据传输错误的问题。
2. 对性能不稳定的功能模块进行性能优化,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 对输入验证不完善的功能模块进行安全性测试,加强输入验证,防止安全漏洞的发生。
5. 测试结论
通过系统集成测试,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建议根据这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对系统进行改进和修复,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6. 参考资料
- 系统集成测试计划
-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 系统设计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湖学院《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系统集成综合训练》项目设计报告项目名称: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学院:南湖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N131姓名:徐思远学号:201245209120指导教师:宋柱芹完成日期: 2016.12.221需求分析及网络技术方案设计1.1应用背景需求分析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益和教学质量,开展学校现代化教育建设,建设具有规模的校园网络,internet技术的高校多媒体校园网是必要的。
整个高速多媒体校园网建设原则是“经济高效、领先实用”,既要领先一步,具有发展余地,又要比较实用。
校园网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
1.2网络环境需求分析学院西区I,II,III,IV区为教学楼,需构建联通这些大楼校园网并且接入internet。
1.3 信息点分析由于本校园网属于中学校园组网,相对大学校园网来说信息点要少一些,组网建筑物也不是很多,在考虑到校园网未来的升级改造等因素,信息点的设计稍留有空余,Ip地址的划分也备有以后信息点增加的需求,以便本校园网全方面的灵活应用。
1.4 业务需求分析校园网是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目的的,以一个学校的管辖区域为覆盖范围的局域网,是通过与Internet的互连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本校园网设计的需求目标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设备互连起来,形成校园内部的Intranet系统(内部网络系统),对外通过接入设备接入CERNET,实现与Internet的互连,即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
将学校的各种PC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CERNET相连,在网上发布和获取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求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和应用系统,为学校中的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主要提供以下几种功能:校园网为中小型规模的组网,节点数为890个,校园网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第三层交换),呈星型结构。
二级交换机采用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服务器采用千兆网卡。
电子邮件系统、网管软件、自动备份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其他网络应用和开发软件。
1.5 管理需求分析随着网络复杂度的增加,给网络管理带来成级数增长的工作量。
网络管理要求解决问题包括:⑴虚拟局域网管理、分配。
目前的虚拟局域网只要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如果一个部门扩展新的入网点,扩展将改换交换机端口设置。
管理软件需提供原地虚拟网的修改功能。
接入层网络设备需要支持基于MAC地址的802.1X功能和基于端口802.1X功能,以保证帐号的唯一性;同时,支持远程telnet管理远程开关交换机端口功能;此外还要求适应大量用户并发认证及复杂的工作环境等。
能够实现对用户名、IP地址、MAC地址、交换机端口的同时绑定,以杜绝非法用户恶意盗用合法用户的用户名、密码、IP和MAC等现象,确保计费工作。
1.6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校园网安全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各部门访问网络的控制,网络需要建立防火墙,禁止外部用户未经许可访问内部的数据,或者内部用户未经许可访问外部数据。
校园网是个开放的系统,不需要像政府,公司那样的网络安全保密性;另外校园网应该是安全的,它不应该受到恶意的攻击而无法运行,一些科研成果也不应该对任何人都开放。
主要利用虚拟网技术和防火墙技术来合理解决安全与开放的问题。
2方案设计1校园网设计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特点,在设计中特别强调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结合,应采用成熟的网络技术,保证校园网实用;跟踪国际网络技术的新发展,设计技术先进的网络。
在保证校园网可靠、实用、先进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研究先进网络技术的科研环境,方便学校的科研与开发。
●开放性和标准化整个校园网的设计采用开放的网络体系,以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展和互联。
同时,在选择服务器、网络产品时,强调产品支持的网络协议的国际化。
2 网络协议选择在此校园网的设计中主要采用以下标准:oIEEE802.3 IEEE工作组为快速以太网制定了IEEE802.3的标准。
3 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的优点:与现有大多数网络设施兼容。
权威统计表明大多数网络都是以太网,因此千兆以太网与现有网络具有天然的兼容性。
千兆以太网在与100M以太网通信时不存在需要损耗性能的转换操作。
简便的网络升级操作。
千兆以太网由于完全与以前的100M以太网兼容。
因此,自然简便的网络升级使得千兆以太网可以“无缝”融入现存的以太网环境中,解决了网络管理员所面临的如何升级现有网络,但不至于造成网络瘫痪的问题。
用户总是倾向简单实用,厌恶繁琐复杂的工作。
因为升级的挑战过程和额外的知识学习并不是用户建网的目的。
4 主干网的选择结合本校园实际情况,信息点不是很多,且大多数分布在学校五大楼。
就目前来说,楼宇相对集中,建筑物之间的分布距离不算远,楼宇层数也不多,所以,校园网主干用千兆以太网技术(Ethernet)完全能满足本校的网络需求,主干中的核心交换机具备升级为万兆功能,为网络以后的升级改造留有充足的空间。
5 校园网详细网络拓扑校园网也是一个局域网,因此,在设计校园网的拓扑结构时,可以选择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星状结构、树状结构和环状结构。
在这几种拓扑结构中,可以根据所选用的网络技术、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等来选择。
就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应用状况来看,以太网技术是目前校园网建设的主流技术,在这种技术条件下,总线型结构由于整体可靠性差,已经不会作为一个校园网的总体拓扑结构来选择。
用以太网技术组建环状结构的校园网在很多规模较大的大学中普遍使用,这种结构最大的优点是可靠性高,但是,它至少需要3台路由器或路由交换机,所需的设备投资较大,而中小学校园网规模相对较小,过大的投资不一定显示出高效性,所以,中小学校园网不宜采用这种结构。
本学院校园面积不大,建筑物相对集中,结合本校的信息点分布和校园的实际需求情况,拓扑结构选用树状结构。
树状结构是星状结构的拓展,它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较高的可靠性,且安装方便、易管理、投资小。
网络拓扑结构图和布线设计学院共有I,II,III,IV区为教学楼,有五个部门分布在这四栋楼里面,连入中心交换机并且每个部门可以在这四栋楼里随意搬动,而不需要更改IP地址。
故每栋楼的交换机都要划分四个vlan。
申请到一个C类IP地址:210.37.44.0/24,分配给五个部门。
中心交换机和外侧的CENTER、PSTN通过一个路由器相连中心交换机和各种校园服务器相连,用户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访问校园内部I,II,III,IV区,每栋楼交换机的F0/3-6划入vlan2,F0/7-10划入vlan3,F0/11-13划入vlan4,F0/14-17划入vlan5。
路由器F0/0口接交换机SW01的F0/1口;交换机SW01的F0/2口接交换机SW02的F0/1口;交换机SW02的F0/2口接交换机SW03的F0/1口;交换机SW03的F0/2口接交换机SW04的F0/1口;在四个交换机上没分别划分四个vlan2,vlan3,vlan4,vlan5.每个部门占用一个vlan。
网络设备的选型及其简要说明2本方案设计特点:二层功能:S8500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实现了高密度10GE、GE接口之间的全线速二层交换,提供整机180Mpps-432Mpps的报文处理性能。
支持802.1Q VLAN协议,支持4K个VLAN;每接口板支持16K个MAC地址表项,并具有源MAC地址学习、静态MAC 地址配置的功能。
三层交换与路由:S8500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除了实现三层交换外,还具备了高端路由器的路由功能。
具体的特性有:支持基本的TCP/IP及常规应用协议;支持丰富的路由协议:RIP1/RIP2、OSPF、Page of 62 IS-IS和BGP4等,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支持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工配置,简化网络配置,提高网络性能;支持128K路由表项,适应城域网/大型企业园区网的复杂环境;支持不同子网VLAN的三层互通功能。
Diff-Serv/QoS S8500核心万兆路由交换机作为城域网络的汇聚中心设备和企业网的骨干核心设备除具备强大的二/三层转发能力与性能外,还具备完善的服务保证功能,确保不同业务流享受不同级别的服务。
支持基于端口、MAC地址、IP地址、TCP/UDP端口号、ToS(Type of Service)/Diffserv 值和CAR(Committed Access Rate)的带宽管理,带宽管理的粒度为64kbit/s。
安全特性支持配置安全,对登录用户进行认证,不同级别的用户有不同的配置权限,提供两种用户认证方式——本地认证和RADIUS认证;支持受限的IP地址的Telnet的登录和口令机制;支持协议报文认证,支持OSPF、RIP2及BGP4的报文明文认证和MD5密文认证;支持基于用户定义的策略,可以对报文进行过滤,支持ACL包过滤;支持防火墙具备的一些报文过滤机制;支持安全过滤,可以将过滤的报文重定向到某个固定端口,便于利用仪器设备抓包分析;支持数据同步机制,定期检查配置信息,提供主备机数据备份机制,对程序、配置数据定时和人工备份,提供对程序、配置数据的掉电保护能力。
3交换机配置及PC配置地址划分部门IP 子网掩码网关Vlan 主机数部门1 192.168.44.65~94 255.255.255.224 192.168.44.65 Vlan2 30部门2 192.168.44.97~126 255.255.255.224 192.168.44.97 Vlan3 30部门3 192.168.44.129~158 255.255.255.224 192.168.44.129 Vlan4 30部门4 192.168.44.161~190 255.255.255.224 192.168.161 Vlan5 30部门5 192.168.44.193~222 255.255.255.224 192.168.44.193 Vlan6 30vlan的划分VLAN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用VLAN ID把用户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
VLAN的划分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按照IP地址来划分,按照端口来划分、按照MAC地址划分或者按照协议来划分,常用的划分方法是将端口和IP地址结合来划分V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