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考周年事件解读知识点分析
历史初三历史重要事件与人物归纳与分析

历史初三历史重要事件与人物归纳与分析近代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对于世界的发展和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一些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主要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间,涉及到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在内的多个国家。
该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战后对全球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战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各国之间的殖民地争夺、领土扩张和军备竞赛等因素。
二、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是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这场革命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开启了苏联的诞生。
苏联的建立对于全球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政治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战争,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间。
该战争涉及到全球范围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导致几千万人丧生。
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残酷的战争形式以及核武器的使用,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悲剧。
战后,世界经历了殖民地解放、冷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四、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1775年至1783年,是美国殖民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战争。
该战争最终导致了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场战争通过启发了其他国家的独立运动,对殖民地的解放和民族自决构成了重要影响。
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
这一思想体系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为核心,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
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上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归纳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于全球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们不仅改变了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还塑造了当今世界的面貌。
2020年中考历史 周年热点解读(一)

2020年中考历史周年热点解读(一)周年纪念是历史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为了备战2020年中考,笔者特推出2020年历史周年纪念热点解读专题,供广大同行借鉴,欢迎同行点评矫正,以资交流补益。
热点一:《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1842—2020年)1.考点预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鸦片战争的爆发及深远影响等。
2、命题角度猜想:角度一:分析《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角度二:中外历史结合,主要考查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及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角度三: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分析,认识这三大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不同影响。
角度四:通过列强的侵华战争的结果,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趋势,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落后(社会制度的落后与经济的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
热点二清帝退位,中国结束帝制、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1、考点预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的历程及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后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如剪发、服饰、称呼等。
2、命题角度猜想角度一以民国成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我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起步。
角度二结合世界史上的启蒙运动的影响,以思想解放为切入点考查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角度三中华民国成立与孙中山其他的活动结合考查,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角度四从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入手,证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政治上的近代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热点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创立85周年1.考点预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等。
2.命题角度猜想角度一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及苏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合十月革命传播到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共产主义在中国由理想变为现实的艰辛历程。
角度二联系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的垮台,证明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周年热点:2020中考历史周年热点

周年热点:2020中考历史周年热点周年专题的事件是历史热点,热点也是知识点,也是中考的考点。
通过周年热点的复习,把历史和时政热点紧密联系起来。
同学们看这些周年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来把热点和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
(二)整体看历史,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地区的历史。
(三)历史知识点是固定的,但历史方法是活的,是动态的,复习时要动态看历史,活学活用。
【“逢五大事”】【“逢十大事”】【中国历史·部分热点】1. 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1840年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5周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岛、赔两亿、增开四口、开设工厂。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120周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光绪帝。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赔款最多,禁止反帝,拆毁炮台、驻兵要地,划使馆界、设外务部。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 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2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6. 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资料图:2019年4月4日,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初中历史2023中考复习中国史逢“十”周年大事详解(共14件)

中国史逢“十”周年大事详解
1.张骞通西域
西域范围
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背景
匈奴控制西域并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
概况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作用Leabharlann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淝水之战
背景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对峙
时间
383年
目的
苻坚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结果
晋军乘机发动猛烈攻击,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地位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影响
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3.杂交水稻
成功培育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袁隆平;同时,袁隆平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战斗英雄
人物
战役
事迹
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英勇牺牲
邱少云
——
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热点解析专题复习.doc复习课程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热点解析专题复习.d o c2019-2020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热点解析专题复习1、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75周年)(1)考点预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鸦片战争的爆发及深远影响等。
(2)命题角度猜想:角度一:分析《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角度二:中外历史结合,主要考查第一次科技革命成就及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角度三: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分析,认识这三大条约对中国民危机全面加深的不同影响。
角度四:通过列强的侵华战争的结果,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趋势,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落后(社会制度的落后与经济的落后)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
2、1862年,在北京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55周年)(1)考点预览: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内容、结束标志、及深远影响等。
角度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通过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对比分析,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
角度二:旧中国教育的变迁: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1905年废除科举制。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
4、1912年,推翻清朝统治,中国结束两千年封建帝制,中华民国成立(105周年)。
(1)考点预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的历程及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后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如剪发、服饰、称呼等。
(2)命题角度猜想角度一:以民国成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我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起步。
角度二:结合世界史上的启蒙运动的影响,以思想解放为切入点考查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角度三:中华民国成立与孙中山其他的活动结合考查,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角度四:从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入手,证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政治上的近代化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2024年中考历史周年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历史周年知识归纳总结(全国通用)结合部编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4本,世界历史2本)内容,整理了2024年逢“5”和逢“10”的周年历史知识点,供师生中考复习时使用。
一、中国古代史1.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的号召下,900多个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的农民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他们砍削树木,做成兵器,举起反抗的旗帜。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2.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3.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
4.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5.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由于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起义。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6.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8.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
9.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10.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六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11.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12.1234年,蒙古灭金。
13.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4.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1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023届中考历史周年事件热点解析

专题02 中共“三大”召开一百周年 (1923年)
【两次国共合作比较】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革命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实现标志 合作方式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党内合作
的
(3)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
建
时保持组织上、纪律上的独立性。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把
党
国民党由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改组为“四大阶级”联盟(工人阶 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精
(4)“八七会议”……
神
(5)遵义会议……
(6)“七大”……
(7)西柏坡会议……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 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 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党外合作
合作基础 反帝反封建
反对日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危亡
作用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取得抗战胜利
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及其他党派应摒弃前嫌、通力合作,为祖国统一大 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专题02 中考高频考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根据材料四指出回答:“中国精神”的内涵。任选材料中其他精神的一种精神 ,结合史实, 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中国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 他精神理解示例: 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建立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理想、百 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前赴后继。 长征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抱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坚忍不拔,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
初中历史2023中考复习周年事件汇总(逢十周年+逢五周年)

中考历史周年事件汇总一、2023年逢“十”周年的重大历史事件1.843年————距2023年1180周年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2.1453年————距2023年570周年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灭亡。
3.1733年————距2023年290周年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奏。
4.1783年————距2023年240周年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5.1793年————距2023年230周年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
6.1853年————距2023年170周年1853年,美国舰队入侵日本,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7.1903年————距2023年120周年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人类迈入航空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8.1933年————距2023年90周年(1)1933年纳粹党头目希特勒上台,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9.1943年————距2023年80周年1943年2月,苏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最重要的转折点。
10.1953年————距2023年 70周年(1)1953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3)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1973年————距2023年50周年1973年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成功,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2.1993年————距2023年30周年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成立意义:①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历史中考周年事件解读
1、逢“10”周年
(1)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1840—2010年)
(2)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50周年(1860—2010年)
(3)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10周年(1900—2010年)
考点链接
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各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备考角度
角度一:把列强的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综合来考查,认识侵华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角度二:中外历史结合的角度考查如工业革命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角度三: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对比分析,认识这些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不同影响。
(4)发动百团大战70周年(1940—2010年)
考点链接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命题角度
百团大战与抗日战争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役结合考查。
(5)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1950—2010年)
考点链接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个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命题角度
角度一:以此为切入点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民族英雄及其事迹及抗美援朝战争审理的历史意义。
角度二: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战争相联系考查。
角度三:与美国二战后推行的冷战政策相结合,考查中美关系等相关知识。
(6)《土地改革法》颁布60周年(1950—2010年)
考点链接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命题角度
角度一:以三农问题或民生问题等热点与政治学科综合考查。
角度二:与中国历史其他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综合考查,如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后执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角度三:与世界历史知识结合,如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等。
(7)建立经济特区30周年(1980—2010年)
考点链接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加深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改革开放仍然是今年备考的重点。
命题角度
角度一:考查改革开放3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角度二: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角度三: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影响及启示。
角度四:与世界历史上其他国家的改革结合比较考查,如改革的共同原因是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共同目的是维护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过程是曲折性艰难性等。
角度五:与世界历史上如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结合考查。
角度六:与政治结合,考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联系。
备考中不要紧局限于“开放沿海城市”这一点,要结合政治课内容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并能谈就取得成就的原因。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370周年(1640—2010年)
考点链接
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备考角度
角度一:作为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大。
结合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横向复习,全面掌握异同点。
角度二:《权利法案》颁布320周年》这一周年问题与民主法制进程密切相关,《权利法案》是人类社会由人治到法治的开端,可纵向联系世界历史上其他国家颁布的法律文献,如《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了解世界历史民主法制的进程;同时要注意与中国历史的横向联系,探讨中国近现代史上民主法制的轨迹。
与政治相结合,关注依法治国等知识点的综合考查。
角度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颁布《权利法案》也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项举措,可结合英国发展史的其他重大事件,纵向考查英国发展的历史。
这一角度在2008年河北中考的32题已经出现过。
(9)纳米比亚独立20周年(1990—2010)
考点链接
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的斗争。
备考角度
作为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个点,综合考查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内容。
2、逢“5”周年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1945—2010年)
图片解读
2009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人民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一起,隆重纪念这个日子,记住我们65年前取得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65年前的9月2日,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礼炮鸣响,彩旗纷飞,中国代表身着礼服,庄重地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在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抗日战争中,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
考点链接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相关史实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点。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我们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备考角度
角度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原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这段历史留下的教训,这场战争留给我们的启示。
角度二:正确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以此引出国共两党关系及国共合作相关知识。
正确理解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角度三: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非凡气魄。
角度四: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并走向胜利的历史事实,并谈说明的问题。
抗战中几次著名的战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几次著名战役及其意义。
角度五:结合中国近代史上的外国列强的侵略,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角度六: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的考查。
角度七:以时政材料引入考查中日关系、中美关系、日美关系、德日的发展等内容。
(2)国共两党重庆谈判65周年(1945—2010年)
考点链接:
重庆谈判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和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命题角度
角度一:重庆谈判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与国民党的谈判联系在一起综合考查,注意分析理解两个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中国革命形势产生的影响。
角度二:结合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把“重庆谈判”作为一个点,分析在当时艰难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与国民党独裁内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角度三:2010年是国共两党重庆谈判65周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基本的知识点如原因、中共代表人物、重要成果、最终落实情况等。
角度四:以当今海峡两岸形势发展的大好局面为切入点,回顾历史上国共两党关系,认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角度五:通过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真实目的和谈判过程中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等内容认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3)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55周年(1955——2010年)
考点链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等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考点概述:
1955年4月,亚非拉国家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讨论了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
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这对会议中出现的尖锐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命题角度
角度一:万隆会议是我国建国后外交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要结合基本知识点注意选择题的的考查。
角度二:把我国外交成就分成三个时段来综合考查。
①建国后至20世纪50年代②20世纪70年代③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角度三:万隆会议也成亚非会议,注意与世界历史相联系,亚非会召开的背景正因为二战后亚非许多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赢得了独立,他们迫切要求发展本国经济,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