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和中国新闻:乏味和喜感
FOX对国内新闻频道的启示

对国内新闻频道的启示FOX.新闻台对报导新闻的公平及客观的承诺是史无前例的。
其分布世界各地的新闻分社拥有大批获奖记者,提供直接而有力度的新闻报道。
新闻台是唯一一个每小时提供最新消息的亲闻传播网络。
由早上六时至下午五时(美国东部时间),新闻台在每个小时开始及结束时均会提供最新的新闻报告,然后深入探讨各个不同专题,例如:健康、娱乐、体育、金融、生活方式、宗教、家庭、心理及政治等。
而每晚新闻台亦会制作一个一小时的特别来分析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
内容包括采访新闻人物,以及继续报道事件的最新消息等。
Fox News新闻频道致力于为观众提供透明度高,准确客观的新闻消息,并为观众呈献有关国际问题的全面可靠的报道。
FOX对国内新闻频道的启示1996年10月7日,已经拥有价值亿万资产的新闻集团的传媒大亨默多克从时代华纳手中购买了1700万注册用户,确定了电视台可能覆盖到的辐射面,在纽约建立了一个24小时连续播出的新闻频道——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 Channel)。
该频道开播短短数年后,收视率就大幅攀升。
目前,福克斯新闻频道(FOX)的收视率已经大大超过了首创“新闻频道”概念的,已经有24年的历史的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根据尼尔森媒体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2005年1月,福克斯新闻频道(FOX)的平均观众人数大约为65.6万人,CNN为59.6万;而在黄金时段,FOX的观众人数达到了110万人,CNN为92.1万。
到8月份,FOX黄金时段的收看人数超过200万,这一数据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CNN黄金时段的收视率降低了19%,观众数量只有74.8万。
从2002年1月首次击败CNN以来,福克斯新闻频道已连续三年成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界的收视冠军。
FOX栏目设置情况深度访谈、辩论类栏目,滚动新闻栏目,杂志类栏目构成了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主要内容。
其中深度访谈、辩论类栏目为频道基点,提供新闻背景、分析、体现自己与其他频道的差异,塑,评论、综述、意见等,增加新闻的深度和广度.造频道的品牌形象;滚动新闻栏目为频道主线,以最快速度全面报道国际国内发生的时事、政治、军事、财经、体育、环境、科技、健康等领域的事情,突出新闻的主体地位和实时报道的优势,强化新闻特征;杂志类栏目为频道的延伸面,拓展新闻频道的报道范围,从政治、经济到科技、娱乐等无所不包。
美国和中国的客观新闻报道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客观新闻报道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全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国际社会中,美国的新闻媒体一直被认为是客观、公正、真实的代表,而中国的新闻媒体则被指责为宣传口径统一、内容受限、比较传统的代表。
那美国和中国的客观新闻报道究竟有何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新闻报道的内容美国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价值,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尽量不能主观臆断和偏颇。
如果出现失实报道,媒体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更正或者道歉。
而且在美国,权力监督媒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
媒体是监督政府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报道的形式,揭露政府或企业的不法行为,惩治腐败现象。
相反,中国的新闻报道受到官方宣传的干扰,被政府机关统一控制。
新闻报道不允许公开讨论一些敏感的问题,可能会被证明与中国的重要利益相抵触。
因此,在中国,重点关心官方的政策言论和政策调整,而不是新闻事件的客观报道。
二、社会信息监控美国的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信息监控相对较严格,尤其在涉及个人隐私的议题上更是如此。
他们强调新闻道德和职业道德,比中国更加重视信息真实度,从而减少凭借主观判断编造内容的可能性。
中国的新闻媒体对社会信息进行了大规模严密的监管,这是由于中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所产生的。
新闻媒体有必要坚定维护中国国家整体利益和国家安全,并在各个方面宣传中国的优势议题。
但是他们并不像美国的主流媒体一样避免旁观者的立场参与,所以就会出现偏颇。
三、对事件的政治敏感美国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时注重保持敏感度,尤其是在政治敏感性事件上。
例如,在国际关系和政治问题上的报道中,美国媒体经常以人权、民主和自由等标准来指导其报道,遵循公正、平衡和多元化的原则。
相反,在中国,政治因素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很多官方新闻推广活动都要获得官方批准。
有时候它们够得到来自官方的正式新闻线索,以此来帮助他们及时反映重大新闻事件。
然而,这种控制也导致中国新闻媒体的思想和立场多次出现过失误,例如反映国际关系时的官方反应和立场有误。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

由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透视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1、关注重大题材与关注个人中国的新闻媒体往往更关注重大题材,很多报道离不开国家领导人和政治人物。
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西方媒体则更关注个人,以个体为视角,更多报道普通人的经历和生活。
中国新闻奖设立了特别奖,这一奖项可以反映评奖评委对某一类型题材的偏好。
中国新闻奖一共设立了14次,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是有关先进人物或重大事件的报道,题材都属于当年的宣传热点或者国家大事。
普利策新闻奖则着力于报道个人的生存状态。
2、重宣传与重客观中国媒体坚持“喉舌论”的政策指导,新闻媒体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
使用“用事实说话”的报道手法,虽然报道“实事”,但是仍要“说话”,说符合党性的话。
西方新闻媒体讲究客观性报道,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报道新闻事实。
客观性的兴起与人们普遍厌倦了政党报刊的恶斗有关,所以客观性的首要要求就是彻底排除党派偏见,强调中立和无党派色彩,可以说,这跟中国媒体强调党性几乎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3、重正面报道与重负面报道根据新闻事实的性质,我们可以把新闻报道分为三类,即正面报道、中性报道、负面报道等。
对2006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科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普利策新闻奖14项获奖作品中无一正面,负面作品达到了11件,占总数的79%,负面报道占绝大多数。
中国的新闻媒体奉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
西方新闻价值观则强调“揭黑”。
西方新闻界向来有“扒粪运动”的传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镀金时代”,以“揭丑”为主的负面报道兴起。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异同分析中西新闻价值差异产生的原因2.1 文化背景首先,中西新闻价值产生的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
中国以“儒学”作为国学,传统文化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提倡“和”、“仁”等观念,实际上是在推崇集体主义观念。
而西方社会强调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解放,认为个人权利“神圣而不可侵犯”,是典型的个体主义。
美国广播新闻的特点

美国广播新闻的特点一、均衡发展的多样化播出形式美国的广播新闻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各种形式发展也较均衡,从整体来看主要有三种形式:新闻联播、新闻专题节目和新闻谈话节目。
1、新闻联播是最传统的新闻广播形式。
联播节目要求新闻短小精炼,时效性强。
以美国的1010WINS电台为例,它每条新闻时长一般只有1到2分钟。
每隔10分钟就播报—次当地的交通和天气情况,逢15分和45分播报—次体育新闻。
2、新闻专题节目是指选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度剖析,运用各种广播语言进行深度报道的新闻节目。
它与新闻联播节目是一种互补关系,但风格要轻松许多,平均时长为15分钟,最长的则有23分钟。
3、新闻谈话节目是指以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为谈话主题,以广播和受众之间的实时交流为传播形式,实现介绍新闻背景、分析新闻事件、反映民众意见等功能的节目。
美国的广播谈话节目呈现两种特色:新闻和娱乐相互影响,更看重主持人的风格而不是选题。
如美国收听率排名第一的广播节目拉什•林堡秀,节目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以当天新闻为基础的主持人独白、接听听众热线以及各种搞笑环节。
这档节目之所以广受欢迎,首先是因为它善于以娱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栏目主持人林堡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忠实听众。
二、突发新闻的应对策略对突发新闻的报道是衡量一个节目甚至是一家电台优劣的重要指标,以“9•11”恐怖袭击为例,很多美国人是通过广播获悉这一重大事件的。
在第一架飞机撞上世贸大楼时,美国的许多广播电台就停止了—切商业性和音乐类节目,有的转播兄弟电台的相关新闻节目,有的播放与其平时风格迥异的爱国音乐更有许多电台及时推出谈话类节目以利听众表达自己的感受。
阿比创的数据显示,9•11当天有超过13000家广播电台临时改为全新闻电台。
三、联网式的经营模式在新闻的制作和销售上,美国业已形成—套高度成熟的运行机制。
各台的新闻类节目主要由本台自制和向各种节目辛迪加公司购买。
节目辛迪加公司根据节目播出者的设计与计划,精心制作所需的节目:各广播电台自己制作的新闻如果质量高,也会成为辛迪加节目,从而被其他电台购买。
美国的新闻娱乐化

国际新闻界中华新闻报/2003年/01月/17日/第006版/美国的新闻娱乐化杨晓刚吴洪霞 新闻娱乐化在美国新闻史上由来已久。
美国便士报的出现、黄色新闻、爵士新闻泛滥及现代电视新闻娱乐化都表明:经济(市场)驱动才是其延续百年的根本原因。
不久前,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金字塔考古直播引发了不小的争论:这到底是一场严肃的直播还是作秀?其实这种现象在美国电视上并非罕见,这就是美国娱乐化的新闻。
近20年来美国媒体新闻娱乐化的现象日趋显著,信息娱乐(infotainment)和信息娱乐表演(infotainment shows)在新闻中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掀起了一个高潮。
但是回顾美国新闻史,我们就会发现这并非是一个新现象,长期以来新闻娱乐化一直伴随着美国新闻业的发展。
19世纪30年代以后,便士报以前的政党报纸迥然相异的面目进入市场,到19世纪末期黄色新闻泛滥时达到顶点。
黄色新闻滥用煽情手法,充斥着犯罪、性、丑闻等庸俗内容,在形式上“使用大写字煽动性标题(黑体字或套红色印刷),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黄色新闻记者……用骇人听闻、华而不实的、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塞满了普通人赖以获得消息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庸俗的闹剧,把新闻变成最适合报童大声叫卖的东西。
”这种作法有着很强的新闻娱乐化色彩,即以尽可能软性、情感化甚至刺激性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强占媒体市场,因此便士报初期的人情味新闻和黄色新闻的泛滥可以看做是美国新闻娱乐化的起步和第一次高潮。
而黄色新闻的兴起和泛滥,对美国报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从此奠定了商业化报纸在美国新闻市场的主流地位,新闻娱乐化也从此延续至今。
这股黄色新闻的浪潮直到20世纪初才平息下来,而到了20年代把黄色新闻耸人听闻的报道手法同小型报的版面和摄影技术的广泛使用结合起来的“爵士新闻”再度兴起并波及到整个美国报业,20年代也因此被称为“爵士新闻”流行的十年。
最新时事随笔

时事随笔科技的发展,消息的迅速传播,使我们能了解到了许多事情,也对此发表的自己不同的看法。
时事随笔【第一篇】:国在前,家在后对于国事、政治,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典型的“小女子”,向来缺乏深刻抑或独到的见解。
所有问题,于我,无异于雾里之花。
所以,我没有资质叫嚣,胸无点墨也叫嚣不了,只是在这里留一些随机的白噪音而已。
宏观紧缩、市场调控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以及物价的一路飙升,政府调控政策频频出台。
结果就是所有家庭抱着菜篮兴叹,所有股民跟着股指坐云霄飞车,也许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房虫或者其他类型的投资投机者。
但是朝令夕改的政策真的收到预期效果了吗?希望能乐观的拭目以待。
也许央行觉得调整利息、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国债等举措,对恢复国民的信心已失去疗效。
今天终于染指印花税,一开盘就让股指直接趋向涨停收敛。
我不知作何评价,仅以我浅薄的经济、金融知识来测度:理论上来看,政策出台直至奏效通常都会有一个滞后期。
在一个政策预期尚未充分显现之前,又下其他猛料进行调整,不仅混淆了内在趋势,更让事情复杂化,尤其是在拐点的时间区域内。
我难以自控的想问一个问题:调控掌控者在下手之前能否悠着点呢?现在中国的宏观环境确实有悖常态,不调控不行,但如此调控就能行吗?民众力量,小有气候。
对于这个问题,我斟酌已久,鉴于确实缺乏能力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只能随心爬几个格子。
2008年,中国似乎就真的没有平静过,每个角落的上空都弥漫着不安的粉尘,微风轻扫便能集聚成云。
藏独、疆独、家乐福事件、奥运圣火事件、CNN事件……表面沸沸扬扬,背后更是暗波涌动。
尽管链接中的Video不乏戏谑的成分,但任何形式的作品究其根源来自于现实。
有别于过往由政府呼吁直至民众回应的对抗方式,此次民众表现出现180度逆反:MSN红心照耀中国、QQ中国心标志漫布视野、抵制法货、反家乐福游行……民众通过切实行动以及网络渠道,向当局传达普遍意识,并通过当局反馈给当事国。
最让民众爽气的当属外交部的发言:“就中国网络上正在发起的号召民众抵制法国商品尤其是法国超市家乐福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十五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说,这些都是事出有因,法方应很好地深思和反思。
美联社的新闻报道 [1500字]
![美联社的新闻报道 [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4ad6b5b852458fb770b568a.png)
美联社的新闻报道:一、在新闻报道中的独特地位“给地球各个角落带来光明的来源有两个:天上的太阳和地下的美联社”——19 世纪晚期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碰到的第一个人会是一名美联社的记者”。
——印度的圣雄甘地二、强大的新闻收集能力? 美联社 2006 年成为了第一个在朝鲜长期设立办公室的西方新闻机构。
?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
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
? 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
? 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
正因为如此,有西方学者认为美联社是世界上最大、也是运营成本最高的新闻机构。
三、独特的新闻报道风格1. 突出强调时效性。
在报道重大的新闻事件时,美联社允许记者编辑可以先报道后核实,通常美联社都是抢在第一时间发布一条简短的事实性消息以争取时间,随后跟发多条后续报道,不断验证或更正先前的内容,补充新的内容;2.简单的程式化写作。
美联社要求每个记者尽量用较少的词语撰写报道,甚至要求每个句子在 20 个词之内,要求具体、直截了当地报道新闻;3.“客观”、“中立”的报道立场。
美联社的写作文体:美联社历史悠久,在西方新闻史上属于文体较早成熟和不断创新的领先者。
1865年4月14日,美联社记者戈布赖特获悉林肯遇刺后,写出了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导语之一:“华盛顿,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总统今晚在剧院遭枪击,可能已受致命伤。
”1889年,又是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出了第一条六要素齐备的真正意义上的导语。
新闻导语的产生,直接促成了由导语、主体、背景等构成的倒金字塔新闻文体结构的诞生,并逐渐形成了以消息、特稿、评论构成的基本新闻文体格局。
而美联社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将各种结构综合运用或交叉使用,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新闻文体。
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

cnegne 原义 是 “ ovrec ” 集中 ” “ovrec d ” 顾 , cn egnemei 。 a
名思义就是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介集 中在一起 。最早的想
法是通过机顶盒, 电视和 电脑合为一体 。 将 随着网络技术的 发展 , 媒介融合的前景大大超 出人们想像。 对 已经拥有若干种类的媒介并期望在未来市场上获取
世纪初开始对现有媒介进行融台的尝试 ,这种业务流程的 整 合无疑 为将来运用新媒介争夺市场打下了基础。最早做
这 项 实 验 的 是 论 坛 公 司 ( h r u eC m ay 和 媒 介 综 合 T e i n o p n ) Tb
一
年同期 增加了31 . 个百分点 ,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 月到3 从2 月
读《 芝加哥论坛报 》 于是报 社研究了 如何 让这 个庞大的人 , 群成为报纸读者——专 门办一张报纸 , 这就是刚办了两年 、 在年轻 人中很走红 的新生代都市小报 《 红眼报》 R d v ) ( eE e ,
其娱 乐版至今还叫“ t x 闻” 网站品牌效应 在传统媒 Me mMi 新 , 体上延续 。 这算得 上是第一家由网络派生的报纸 , 据说美仿
看到报纸与网络结伴的良好前景 ,美国纽约时报 公司
等传统媒体公司纷纷收购网站 ,意在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
势转化成新媒体的市场利润 , 推进媒介融合。
作操作模式” 。该集团设立“ 多媒体新 闻总编辑” 岗位 , 该总编 的责任是统管各类媒介的新闻报道 ,负责对各重大新闻报道
论坛公司在芝加哥除了拥有著名的《 芝加哥论坛报》 等
报纸 , 还拥 有 多家 电视 台 、 电台 和 网 站 。《 加 哥 论 坛 报 》 芝 新
的第一渠道 ,5 4 %的网民从报纸网站上查 阅新闻 。在美国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 蠢的 时代 :这是 信仰 的 时期 , 这 是 怀 疑 的 时 期 :这 是 光 明 的 季 节 ,这 是 黑 暗 的 季 节 ;这 是 希 望 之 春 ,这 是 失 望 之冬 :人 们 面 前
随便 搜 了 一 下 中 国 新 闻 ,就 有 不 少 自然 笑 料 。 从 上 海 黄 浦 江 打 捞 的 死 猪 早
美国新闻和中国新闻: 乏味和喜感
圃 ; 勿 伟
1 . 中 国 记 者 和 作 家 遇 到 一 个 题 材 最 丰富 的 时代
如 今 是 一 个 情 感 战胜 理 智 的 时 代 。这 个 年 代 ,一 切 趋 于 娱 乐 化 。 文 艺 作 品 如 此 ,新 闻 也 不 例 外 。读 者 离 严 肃 新 闻 越 来 越 远 ,人 们 基
乏味 ,弄 得 媒 体 早 已黔 驴 技 穷 ,十八 般 武 艺 用 尽 ,观 众 就 是 不 买 账 。
中 国 是 一 个 发 展 中 的 大 国 ,每 天 都 在 发 展 变 化 。一 个 不 断 变 化
中 的 国 家 ,每 天 都 会 有 新 闻看 点 。 如 今 美 国 媒 体 和 西 方 媒 体 每 天 的
然宣称死猪 不会影响饮用水水 质 ! 一 万 三 千 头 腐 烂 死 猪 都 没 影 响 ,那 你 的饮 用 水 质 量 得 有 多 差 啊 7 哦 ,其 实 跟 平 时一 个 味 J L n R,我 就 喜 欢
熏肉味的饮用水。 ”
不怪 别 人 取 笑 , 官 方 这 种 解 释 也 实在 是 好 笑 。
么事情都 可能 出现 的 ,从领 导人
有一 条 宽 约1 毫 米 的 白边 时 代 , 这 是
正 版 一 元 钱 纸 币所 没 有 的 。 中 国 央 视 曾 经 播 出 了 防 范 骗 子 使 用 三 十 六 计 的 专 题 节 目, 骗 子使 用包 括 “ 声东击西” 、 “ 偷 梁 换柱 ” 、 “ 金 蝉 脱 壳 ” 骗 人 之
范 , 这 类 节 目很 有 中 国 特 点 , 引 起 很 多 人 兴 趣 。 人 们 说 在 中 国 生 活 多 么 不 容 易 啊 !普 通 人 需 要 具 有职业侦探 的能力。 青 年 导 演 黄 伟 凯 制 作 的 纪 录
在直下地狱 。 ( 狄更斯 《 双 城 记》 )普 通 人 这样 简单 慨 括 中美
已超 过 万 头 。 2 0 1 3 年 3月 1 9日下
有着 各样事 物 ,人们 面前 一无所
有 ;人 们 正 在 直 登 天 堂 , 人 们 正
午 , 四J I I 彭 山县 南 河 的河 道 惊 现 上 千 只 死 鸭 ,这 些 死 鸭 已腐 烂 。
死鸭子被 胡乱打 包 , “ 足 足 有 近 6 0 个编 织袋 ” 。 当 地 环 保 部 门 的
两 边 的生 活 :好 山好 水好 寂 寞 , 好挤好乱好快活 。 中 国 新 闻每 天 看 点 很 多 ,一 个 处在 不 断 发 展 变 化 的 时 代 是 什
说 法 ,备 受 民 众 抨 击 。 有 民 众 调 侃 ,中 国 大 陆 现 在 是 猪 鸭 前 仆 后 继 — — 猪 领 头 ,接 着 鸭 子 来 了 , 后 面 来 的 会 是 什 么 ? 民 众 还 调 侃 :环 保 部 门 称 ,检 测 结 果 跟 死 猪 一 样 ,水 质 未 受 到 污 染 j 有 评 论 说 :继 一 江 猪 水 向 东
新 闻 中 都 会 有 中 国 内 容 ,可 以 说 是 中 国 的 影 响 扩 大 ,也 可 以 说 西 方 媒 体 在 利 用 中 国 新 闻 的 看 点 取 悦 美 国读 者 和 观 众 。 记 得 那 年 当黄 浦江 出 现 死 猪 时 , N B C 著 名 脱 口秀 节 目主 持 人 杰 7
雷诺 ( J a y L e n o )在 “ 今 夜 秀 ” 电视 节 目中 犀 利 吐 槽 ,嘲 讽 上 海 黄 浦江 死 猪 事件 。 杰 ・ 雷 诺 在 美 国 是 家 喻 户 晓 的 人 物 ,从 1 9 9 2 年 至 2 0 0 9 年7 月 ,他在 N B C电视 台 主 持 脱 口 秀 《 杰・ 雷 诺 今 夜 秀》 ( T h e T o n i g h t S h o w wi t h J a y L e n o )共 1 7 年 期 间 ,该 节 目一 直 保 持 着 高 收 视 率 ,位 于 每 周 收视 榜 首 。
杰・ 雷诺调侃说 : “ 上 海 市 江 水 中漂 浮 死 猪 的总 数 已超 过 一 万 三
千 头 , 官 方 怀 疑 原 因是 上 游 农 民将 病 死 的猪 扔 进 江 中 , 不 然 就 是 有
人在 玩世界上最 大 的 愤怒 小 乌 ’游 戏 。 我 觉 得 好 玩 的 是 ,官 方 竟
流 后 的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还 有 民
片 《 现 实 是过 去 的未 来》,将广
州 不 同 时 期 发 生 的 故 事 巧 妙 组 合 在 一 起 : 水 管 破 裂 后 涌 出 的 水
柱 、小 巷 淌 着 雨 后 积 水 进 出 的 人 们 ,与之对照 的是高 喊 “ 勤 政 为
本 不 愿 意 从 新 闻 中 去 思 考 ,只 要 看 新 闻时 满 足感 官 需 要 就 行 。 媒体 只 好 千 方 百 计 取 悦 读 者 。 美 国人 对 政 治 早 已 失 去 兴 趣 ,媒 体 主 要 靠 战 争 、枪 击 案 和 凶 杀 案 等 突 发 事 件 吸 引 读 者 眼 球 ,但 是 突 发 事 件 也 是 久 等 不 来 ,加 上 人 们 早 已对 此 类 案 件 见 多 不 怪 甚 至 感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