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章课件: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快乐读书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章课件: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快乐读书吧

结构梳理
陶 罐 和 铁 罐
铁罐:傲慢 陶罐:谦虚
多年后不见了 多年后依旧美观
正确看待自 己和别人的 优点和缺点
主题概括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的 对话和两个人的结局告诉我们,要 (正确看待)别人和自己的短处和长 处,不能( 只看到别人的短处 ), (看看不不到到自己自的己不的足不)。足。
流逝
jiāo ào
奚落
liú shì
轻蔑
xī luò
二、选择合适的近义词。 美丽 羞愧 轻视 愤怒 软弱 傲慢
骄傲—— 傲慢
羞耻——羞愧
美观—— 美丽
懦弱——软弱
恼怒—— 愤怒
轻蔑——轻视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国王御厨里的陶 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那 么,这件事情究竟是怎样的?今天,老师 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国王的御厨,去听听 他们在说些什么。
耕牛jì冀北Fra bibliotek我会写
守 株 待 宋耕 触 颈释其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株 待耕 触 颈释
上下 结构
守宋其
识字方法
加一加:角+虫=触
木+朱=株
换偏旁:珠—株
付—守
字理识字: 耕 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是犁田。
生活识字:

人体的重要部位。
易写错
zhū gēng shì qí
株耕释其
这是一点,别写成一捺
我知道,告诉我们不要 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 成是不断发生的事情,要勤 劳务实,不能心存侥幸。
说一说:种田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做事急于求成,对意外心存侥幸。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说课稿品文言小故事悟人生大道理我国著名的儿童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曾经说过:“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今天,我说课的《守株待兔》也是一篇寓言,下面我将以《品文言小故事悟人生大道理》为主题,从八个方面对《守株待兔》进行说课。

一、紧扣内容说教材:首先我对这一单元作简要分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故事”单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也有诗歌。

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接下来分析一下本篇课文,《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

全文共39个字,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章法美妙,细节生动,寓意深刻。

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宋国的种田人,无意中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的兔子,从此守着树桩,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的可笑行径。

故事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当成必然事件。

旨在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感悟,感悟这小故事所蕴含的大道理。

二、立足学生说学情:要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要了解学生。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在朗读课文这方面有难度,教学中需要加强古文诵读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运用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明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比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等,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编排的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习作范文:看图画,写一写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习作范文:看图画,写一写

第二单元习作范文:看图画,写一写范文一:放风筝春天的阳光是那么明媚,风儿是那么温柔,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呢!瞧!人们正在那片开阔的广场上放风筝。

近处,一个小男孩拉着风筝线向前奔跑,而他的小伙伴将一个“燕子”风筝高高举过头顶。

“三,二,一,放!”小伙伴将风筝松开,风筝一下子迎着风飞了起来,一只快乐的“燕子”飞上了蓝蓝的天空。

不一会儿,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在一旁观看的妹妹,手里拿着一个“蝴蝶”风筝,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远处是温馨的一家三口。

只见那个小男孩开心地放着风筝,爸爸妈妈站在一旁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此时他们的心里一定在想:看,咱家的小宝贝已经能自己放风筝了。

他们一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一会儿,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了,有蜈蚣形状的、金鱼形状的、老鹰形状的……各种各样的风筝飞在天空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名师点评:小作者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到上的顺序,把图画的内容写得很清楚。

同时,小作者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图画上人们放风筝的情景描写得很生动。

全文结构紧凑,行文流畅,语言精练,表达生动,详略得当。

范文二:第一次放风筝今天真是一个放风筝的好天气,我和小伙伴们约好一起去小区后面的空地上放风筝。

这是我们第一次放风筝,我们都感到很兴奋。

来到广场一看,啊,这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半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美丽的“金鱼”、长长的“蜈蚣”、神气的“老鹰”……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放起了风筝。

我和小希一起拉着一只“燕子”风筝就跑,可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

这时,丽丽说:“我们都不会放风筝,不如找人问问怎么放吧!”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对!对!”这时,我们看到远处有个小弟弟在放一个彩色的三角形风筝,他的爸爸妈妈正站在旁边教他呢。

我们赶紧跑过去请教了一番。

这次,我们按照叔叔阿姨说的方法,迎风站着,我在前面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风筝线,小希在后面双手向上高高地举着风筝。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三下二单元解读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解读关于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的镜子。

”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很明显,这一单元主要就是要讲寓言故事。

那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一种文体,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属于民间文学的一种。

编者结合不同的年段,主要将这一文体分布于中低年级。

例如,一年级的《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二年级的《狐假虎威》《坐井观天》《亡羊补牢》以及《揠苗助长》,三年级的《守株待兔》《南辕北辙》《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还有《池子与河流》。

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以上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对民间文学有一定的接触,给予一定的感情认识。

本单元想要告诉学生,寓言是一面“生活的镜子”,那么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道理。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寓言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下来的,它们不仅仅能够使人们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明白某些深刻的道理,更是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关于阅读训练要素前文提到,这一单元不是第一次出现寓言故事。

既然不是第一次出现,那么在这一单元的寓言故事学习又和之前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单元又要怎样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二年级的几篇寓言故事都是出现在教材的什么位置,而相应的阅读训练要素又是什么。

《乌鸦喝水》出现在一年级上册第13课,它的课后题是“朗读课文,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水的”(课后题),《狐狸和乌鸦》出现在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中”。

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的要求是“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和“朗读课文,说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等到二年级下册,出现在第12课《寓言二则》,讲了“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小故事。

这篇课文的阅读题有两个:一是“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二是“选做: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和同学交流”。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原文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原文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原文5.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

兔走②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③而守株,冀④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6.陶罐和铁罐国王的御(yù)厨里有两只罐子,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xī)落他。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nuò)弱(ruò)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语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biàn)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chéng〕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nǎo)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一天天在流逝(shì),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盖满了厚厚的渣(zhā)滓(zǐ)和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duī)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yō),这里头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sù)、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他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7.狮子和鹿(美丽的鹿角)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鹿。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通用36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通用36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通用3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篇1时间过得真快,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又到了,趁着这长假,我和妈妈回家去看望爷爷、奶奶。

10月1日早上,我们坐车回家去。

坐在车上,我一路看着深圳的高楼大厦,想到家乡那又矮又破的瓦房,真是天渊之别呀!汽车一路飞奔,行了两个多小时,差不多到站了。

想到就要见到爷爷、奶奶和伙伴们了,我心里无比高兴。

透过车窗看到成片成片粗壮的稻苗,绿油油的,微风吹过,潋起了一层层的微波;成园成片的果树郁郁葱葱,枝头结满了果实,果香迷人;清新的空气,碧绿的水真是美极了!不知不觉到站了,我下了车,只见宽阔又平整的水泥公路四通八达,代替了以前那凹凸不平的黄泥路。

叔叔早已经开着摩托车在等我们了。

叔叔载着我们走进了我没见多久家乡,今天变了样,那些又矮又破的瓦房多数都不见了,变成了一座座镶着瓷片、平顶的新楼房。

猪肥牛壮,鸡鸭成群,我突然感觉到,家乡变了,变得漂亮了。

嘟嘟的摩托车在一座小楼房前停下来,到家了。

这时,屋里人听到我们回来的摩托车声,有两位体态龙钟的老人笑哈哈地迎出来,还有好多亲戚、邻居和小朋友,嘘寒问暧好不热闹。

奶奶笑眯眯地对我说:“既然回来了,就多住几天吧,要买什么东西,在村东头的超市就可以买到,可方便了。

”这时,叔叔也放好摩托车回来,他笑着对我们说:“今年猪卖了一万多块钱,鸡、鸭、鹅共卖了一仟多,几头牛还能卖三仟左右吧。

看,现在咱家还添了dvd和一辆摩托车哩。

”妈妈听了,很高兴。

10月2日早上,我们又要返回深圳。

途中,我在车上,想想家乡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党的领导下,国泰民安,人民勤劳致富,假想几年后,我们家乡又会怎么样呢?──一定会更美丽、更富裕。

三年级下册二单元

三年级下册二单元

三年级下册二单元
您说的可能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围绕“寓言故事”这一主题展开,收录了《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和《惊弓之鸟》三则寓言故事。

1. 《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个人丢了一只羊,开始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弥补损失,后来又补救的故事,说明了“出了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继续损失,还有可能补救”的道理。

2. 《南辕北辙》则讲述了一个人本来要往南走,却驾车往北的故事,说明了“行动和目的相反,无法达到目标”的道理。

3. 《惊弓之鸟》讲述了一个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通过观察和分析,不用箭就射下了一只受伤的大雁的故事,告诉人们“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道理。

这个单元除了寓言故事外,还有一些语文园地的内容,如“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赠花卿》,“趣味语文”中的“我来讲一讲”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地区差异等因素有所不同。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三年级语⽂下册第⼆单元三年级语⽂下册第⼆单元说课稿说单元教材:本组的四篇课⽂中,《翠鸟》、《燕⼦专列》讲述的是⼈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个⼩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最后⼀篇是略读课⽂。

四篇课⽂从不同的⾓度、不同的侧⾯,以具体⽣动的实例引导学⽣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使其在内⼼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有所触动和感悟。

说单元⽬标:1、认识本组“秆、绣、⾚”等31个⽣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课⽂的主要内容。

3、能够联系上下⽂和⽣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些观察⽅法和表达⽅法。

5、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保护环境的意识。

说单元教学重难点:1、够联系上下⽂和⽣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些观察⽅法和表达⽅法。

说教学课时安排:《翠鸟》2课时《燕⼦专列》2课时《⼀个⼩村庄的故事》2课时《路旁的橡树》1课时《语⽂园地⼆》4课时5翠鸟说课稿⼀、说教材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和意义《翠鸟》是⼈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植物,关爱⼤⾃然,保护环境。

这篇⽂章共五个⾃然段,通过对翠鸟美丽的⽻⽑、⼩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机敏特点的描写,最后归纳到对翠鸟的喜爱,进⽽升华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然。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导学⽣读懂课⽂,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学习课⽂第⼀⾃然段感受作者的语⾔美,让学⽣受到爱鸟情感的陶冶。

难点:抓住动物特点,⽤⽣动准确的语⾔有顺序的描写。

⼆、说⽬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理解课⽂内容。

背诵⾃⼰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词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爱护野⽣动物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稿)主备人肖丽莉本单元法制教育渗透点1.第五课《翠鸟》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第六课《燕子专列》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一、教材分析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二、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

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

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

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3、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四、教法学法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课时安排第五课翠鸟 2课时第六课燕子专列 2课时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课时第八课路旁的橡树 1课时语文园地二 3课时第五课翠鸟授课日期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翠鸟外形特点及活动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读文明理等活动,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学习的成功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翠鸟的美;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时课型: 1课时新授课教法学法:自主识字交流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了解翠鸟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

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它是春的使者。

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

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二、揭示课题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三、初读课文,小组交流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读音: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

四、抽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五、课堂作业:写生字,抄写生词。

六、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下节课交流。

课后作业练习生字,组词。

板书设计5 翠鸟外貌特点生活习惯翠翁秆透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授课日期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及按观察顺序描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读悟结合,体会作者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教育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描写的顺序,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应运。

学会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于翠鸟的喜爱之情,联系生活实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时课型 1课时新授课教法学法读悟结合综合学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小组交流,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活动。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

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2、课堂训练: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

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

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

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

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

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

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

好,大家开始吧。

(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3、师述: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

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

(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

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二、评读感悟,凸显个性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2、共同评议。

3、师小结: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

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三、拓展延伸,放飞个性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臵一道家庭作业题。

选作: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

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四、全课小结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

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小练习册。

板书设计5 翠鸟爪子----------红色、小羽毛----------鲜艳眼睛----------小巧玲珑嘴----------又尖又长课后反思第六课燕子专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课时课型: 1课时新授课教法学法:自主识字理清课文脉络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了解瑞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日期审核人一、复习交流1、背诵第一课《燕子》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开来了勃勃生机。

可是有一年春天,在瑞士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人类)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瑞士的资料多媒体出示: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

面积4 13万平方公里。

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

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

城市绿化率约61%。

首都在伯尔尼。

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

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

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

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

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

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二、初读课文,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