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导学案
《穷人》导学案

《穷人》导学案主备人:岳向明授课时间:【学习目标】一、预习目标1.认读、掌握生字:搁(板)、帐(子)、(抱)怨、揍(一顿)、掀(起)、寡(妇)、魁(梧)、(倒)霉、熬(过去)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
3.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
二、课堂目标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入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任务一、基础预习1、掌握课本上的注音词。
2、查字典,给课后方格内的字注音并组两个以上的词语。
3、查资料,了解并掌握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及代表作。
二、课文预习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是谁。
第三遍,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
课堂学习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啸汹澎湃佑寡蜷揍黧搔2、根据拼音写汉字ge( )板抱yu m ( ) xi a(()起a(i )声叹气屮0()紧ku ( )w u ( ) s()开倒mei ()3、填空本文作者是_________ 国的_________________ ,他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4、反馈阅读情况:⑴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9穷人11人教新课标

《穷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的能干、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4.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通过感悟语言,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预设:(预习:)一、自学单元导读。
自读单元导读,勾画并明确本元的学习要求。
二、自学目标。
用以往的方式学习本课目标及重难点。
三、挑战自我。
1.用以往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注:本次朗读比拼只选一个自然段,请各小组做好准备。
)2.利用6分钟练习字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简单批注,准备交流。
三、独特理解。
1.我能做到。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简单批注体会。
(2)独具慧眼。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写在文章结尾的空白处。
(交流:)2.组内交流,二次批注。
按4321号的顺序对以上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要认真倾听,提出质疑和补充。
结合别人的建议再进行梳理,查缺补漏。
四、老师分工。
(展示:)五、准备汇报。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根据任务组内分工。
3、组内准备汇报。
(注:根据学案问题汇报。
)六、作业。
1.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续写《穷人》。
(运用课文中用环境、心理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七、课外书屋。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其他作品。
教师活动预设(预习课:)一、导入。
1.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本组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三组之人间真情。
自学导读提纲,标注单元要求。
2.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教学过程: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2.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课件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4.理解第三层:(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五、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必做)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选做)【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概括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比较准确地理解桑娜的心情,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神态中感悟人物善良的品质,并做出评价。
3.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教学重点: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方法: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去朗读,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学习表达。
设计理念:对于这样一篇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堪称典范的文章,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取舍的。
从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需处处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的。
因此,教学本课,进行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取舍得当,长文短教”,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直奔重点,上挂下联;一气呵成,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根据教学设计制作的幻灯片,查阅作者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 出示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二、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品质( 预设:如果学生说到7自然段,教师可作两方面引导——①母爱是相通的,虽然贫穷,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一细节描写中真切地感受到西蒙对孩子强烈的爱。
②是啊,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桑娜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回家,这种本性的善良怎不令人感动呢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
《穷人》导学案

《穷人》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外按要求独学、学科组长评好分——课内小组交流3分钟——领学、点评5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
搁(ɡē)板仍(rénɡ)然自作(zuò)自受黧(lí)黑张罗(luo)2、仔细观察,寻找书写规律,然后把每个字在括号里抄写一遍:澎湃掀淋()唉嘿嘛()3、查阅工具书,查找资料借助书中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
汹涌澎湃:马灯:搁板:黧黑:【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小组交流6分钟——老师分配任务,小组合学3分钟——领学、点评16分钟)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概括主要内容,梳理主要情节。
1、学生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画出人物关系图)2、这篇课文围绕这几个人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讲清楚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3、这篇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情节?试着给每个情节提炼小标题。
(1)(2)(3)二、品读语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1、初步感知故事中“穷人”形象。
小说的题目是“穷人”,可小说中没有一个‘穷’字。
你从哪里看1 / 2出他们确实很穷?画出相关句子,圈出关键词并加以体会。
(1)关注第一自然段、第七自然段,通过环境描写感受安娜、渔夫和西蒙的贫困。
(2)关注安娜的心理活动加以体会,画出关键词句,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从“古老的种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睡觉还早。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
”这些细节描写中感受穷人的“穷”。
▲三、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1、阅读“资料袋”,用直线画出重要信息。
2、搜集资料,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拓展部分】(学习程序:优等生领学——点评、总结,共5分钟)小练笔: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表现“感动”,而文中不出现“感动”这个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三、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学习课文,弄清人物关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试读课文,讲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二、三两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o托尔斯泰写的。
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二、范读课文三、读后谈话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四、自学课文五、理清人物关系有哪些人物?板书:桑娜五个孩子渔夫(桑娜的丈夫)西蒙寡妇一个孩子谁是主要人物?六、分段1.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
2.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
3.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
七、试读课文结合解释"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
八、读讲第一段(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1.我们先看第一段。
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
16《穷人》导学案

《穷人》导学案备课人:耿丽娜审核人:孙花莹目标导航: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欣赏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前置性学习要求:1、熟读课文,自学本课出现的会认字和会读字。
2、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书,了解以下成语意思:溅起帐子眼帘魁梧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缝缝补补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诱思导学:一、解题导入: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二、前置性学习检测:①我会读:溅起帐子眼帘魁梧寡妇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缝缝补补②造句:忐忑不安缝缝补补三、疑难点拨:根据学生检查情况,对有共性的问题,教师作必要的点拨。
【二】感知研学:1、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3)本文写作顺序?3、理清脉络:(快速浏览课文,填空)①、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
②、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__!③、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
④、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三】读悟品学:(一)、引导品学: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4、请找出描写环境、心理活动、人物对话的句子,用“──”勾出来。
《穷人》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三、研读课文,感受品质(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
2.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引导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抓住描写心理的句子,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贫穷。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然后交流:桑娜家的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温暖、贫穷。)
2.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抓住屋外的“寒风呼啸”与屋内的“温暖而舒适”进行对比,感受桑娜的勤劳。
3.品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抓住“从早到晚”“勉强”等词语,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
4.小组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感受到桑娜是个善良、勤劳的人。
4.小组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感受到桑娜是个善良、勤劳的人。
在学生回答“环境描写对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可能不够全面,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示、补充。
四、总结回顾,拓展练习(用时:3分钟)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请你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来描述一下“桑娜的一天”。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
4.学生想象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
1.“课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加深认识,指导以后的习作练习,学生可联系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2.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说到本文的主题上即可,不必要求太全面。
3.学生续写得合理即可,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通过“朗读——抓重点——讨论”的形式,感受渔夫的善良。
1.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内容,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导学案
主备人:杨群玲编写时间:2011年11月
教师寄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知识链接: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
他出身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典型的贵族教育。
1851年参军,不久开始创作小说《童年》。
1856年退役后两度出国游历、考察。
1863年起,用六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后来又写成《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著名作品。
他的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语言质朴洗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词语。
bào yuàn miǎn qiǎng xiān qǐshūshì
( ) ( ) ( ) ( )
kuíwúdǎo méi sīpîgēbǎn
( ) ( ) ( ) ( ) 2、词语解释
呼啸:
抱怨:
自作自受:
魁梧:
倒霉:
忧虑:
3、比一比,再组词
帐()怨()捧()账()怒()揍()
惨()优()魁()掺()忧()愧()
4、速读课文,
复述故事内容
【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
】
•
•
•
•
•
第一部分:课文第自然段,讲
•第二部分:课文第自然段,讲
•第三部分:课文第自然段,讲
二、合作探究
(一)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找一找
(二)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这样做”指什么?比较一下“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读了这段话后,你能体会出什么?文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你又能体会出什么呢?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从这段话中你能看出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4、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你看到这一情景,你想说点什么呢?
5、有人说他们是最富有的人,你同意吗?
三、当堂检测(续写)
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
孩子的命运会怎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