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1考点一物质的分类基础小题快练新人教版.docx

2-1-1考点一物质的分类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A.NasSOt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D.ALOs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解析:A项都是根据其组成而划分的;B项根据组成分为一元酸,而依据不同性质可分为强酸和挥发性酸;C项屮的难溶性碱是根据其性质划分的;D项中ALOs依据不同性质可分别屈于两性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答案:A2.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单质④化合物⑤金属⑥非金属⑦酸⑧碱⑨盐⑩氧化物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C.①③D.全部解析:rtl H和C1能组成氯化氢(属于酸、化合物、纯净物);He和Ne组成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不同的同位素;II和汨能组成氢气(属于非金屈单质);不同的同位素型a和即a 组成的金属Na(属于金属);Na和C1组成NaCl (属于盐);由Na和H组成NaOH(属于碱); Na 和0组成Na-0 (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答案:D3.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解析:A项,光导纤维属于酸性氧化物,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C项,电解质是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D项,出SO彳是含氧酸,但含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
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而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B.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组成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组成混合物的物质可能只有一种元素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解析:D项,可能为混合物,如滋0、Na202o答案:C5.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冰酷酸、纯碱、芒硝、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B・HC1O、HzSOM浓)、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漂白粉、福尔马林、冰水、王水、氯水均为混合物D.NaO NaOH、Na2C03> NaCl. N/SO” N出0?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解析:纯碱是Na2C03的俗称,属于盐,A错误;HC10、H2SOH浓)、HNOs均是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都是氧化性酸,B正确;冰水中含固体水、液态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属于纯净物,C错误;NaCl屮没有氧元素,不是钠的含氧化合物,D错误。
近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后即练1新人教版(20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2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后即练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3-2 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7.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和I-,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的试剂是()A.Cl2B.KMnO4C.FeCl3D.HCl解析: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顺序为KMnO4〉Cl2>FeCl3>I2,选项D不具备氧化I-的能力,而A、B项中两物质除能氧化I-外,还能氧化Fe2+,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8.已知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FeBr2+Br2===2FeBr3,现向100 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3.36 L Cl2(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 mol·L-1B.1 mol·L-1C.0.4 mol·L-1D.0。
2 mol·L-1解析:由题意可知,Fe2+的还原性强于Br-,若Cl2只氧化Fe2+,Cl-和Br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会相等,故部分Br-被氧化。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基础2.3.2氧化剂与还原剂考点课件新人教版

二、典例剖析
-3 2.(2015·上海化学,18)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3+5O2
还原剂 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双选)( BC )
A.2Na+2NH3→2NaNH2+H2↑
再见
-3
0B.2NBiblioteka 3+3CuO→3Cu+N2+3H2O
-3
0
C.4NH3+6NO→5N2+6H2O
D.3SiH4+4NH3→Si3N4+12H2
熟悉氧化还原反应 加深对口诀的理解 升失氧 降得还
三、反思归纳
根据影响因素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 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 浓HCl>稀HCl。 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 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3.酸碱性: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 (还原性)越强。
氧化剂与还原剂
01 教材 高考 02 典例剖析 03 反思归纳 04 思维建模
一、教材 高考
3.(溯源题)(2017·北京理综,8)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Cl2变为Cl-,被还原 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K12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三化学总复习练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综合检测2含解析

第二章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钠可称为碳酸盐、钠盐或碱式盐B.鸡蛋清、浑浊的河水不可能属于同一类别C.强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发生了显著的化学变化D.直径为10-8 m的微粒不一定属于胶体解析:选项A,对于盐的分类可以从阴、阳离子的角度进行,根据其组成的阳离子为Na+来看碳酸钠属于钠盐,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为CO2-3来看碳酸钠属于碳酸盐,虽然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式盐。
选项B,鸡蛋清属于胶体,浑浊的河水属于悬浊液,但它们都可归为混合物。
选项C,强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出现丁达尔效应,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选项D,胶体属于混合物,而直径为10-8m的微粒可能是纯净物。
答案: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厂常使用Cl2和FeSO4·7H2O进行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B.硝酸、纯碱、醋酸钾和硅石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从分类的角度看,混合物、分散系、胶体的从属关系如图所示:D.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解析:Cl2能消毒,和FeSO4反应生成的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净水,A正确;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B错误;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是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D正确。
答案:B3.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涉及的化学反应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AgS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D.每生成1 mol X,反应转移2 mol电子解析:根据原子守恒X应为Ag2S,A项错误;B项,O2作氧化剂应得电子,错误;C项,根据化合价变化,Ag作还原剂,错误。
答案:D4.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2++2H3AsO3+6H++18Cl-===2As+3SnCl2-6+6M。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C.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2.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均能够电离,下列关于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X一定为电解质B. X可能为非电解质C. X只能是盐类D. X只能是碱类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①固体食盐①溴水①CuSO4·5H2O①液溴 ①蔗糖①氯化氢气体①盐酸①液态氯化氢A. ①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D.要实现Fe2+到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 KClO做还原剂B. KCl是还原产物C. K2FeO4中铁的化合价为+7D.制备K2FeO4时,1 mol Fe(OH)3得到3 mol电子6.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B.C.D.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铁与醋酸:Fe2O3+6H+===2Fe3++3H2OB.碳酸钠与盐酸:Na2CO3+2H+===2Na++CO2↑+H2OC.铁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D.向盐酸中加入适量氨水:H++NH3·H2O===NH+H2O8.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C.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时,能确定有Cl-存在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9.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 根据一分子酸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等①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①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① 根据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① 根据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A. 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只有①10.臭氧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化学方程式为KI+O3+H2O―→KOH+I2+O2(未配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O3在反应中被还原为O2B.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I2C. 1 mol O3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D.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①311.下列变化过程不一定有电子转移的是()A. HCl→MgCl2 B. Na→Na+C. CO→CO2 D. Fe3+→Fe2+12.2017年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雾霾”天气,“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乳浊液C.悬浊液D.胶体1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 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干冰、铁、氯化氢B.生石灰、白磷、纯碱C.烧碱、液态氧、碘酒D.空气、氮气、胆矾(CuSO4•5H2O)15.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3Cl2+6KOH===5KCl+KClO3+3H2O①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①SnCl4+2H2O===SnO2+4HCl①NaOH+HCl===H2O+NaCl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二、填空题(共3小题)16.以下6种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Cu、①NaHSO4、①SO3、①H2SO4、①CaCO3、①Cu(OH)2;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基础2.3.3真题演练考点课件新人教版

01 真题1 题1
1.(2015·四川理综,1)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 的是( D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命题视角 常见的氧化还原应用 备考指南 要熟练掌握生活中涉及的氧化还原知识与应用
命题视角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与可逆反应综合 备考指南 理解概念,把握实质,灵活运用。
再见
二、真题2
2.(2016·北京理综,10)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2H+。用 K2Cr2O7 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氧化剂
可逆反
还原剂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 Cr2O27-被 C2H5OH 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 K2Cr2O7 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 70%H2SO4 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新课标)2019版高考化学: 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质检卷

单元质检卷(二)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e 79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7黑龙江大庆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漂白粉、水玻璃、冰醋酸、聚乙烯都是混合物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3.向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1 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 Fe粉,充分搅拌后Fe粉溶解,溶液中不存在Fe3+,同时析出0.1 mol Ag。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氧化性:Zn2+>Cu2+>Fe3+>Ag+B.Fe3+的氧化性强于Cu2+C.溶液中Cu2+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1 mol Fe可还原2 mol Fe3+4.(2016江苏化学)制备(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
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A.通入过量Cl2:Fe2+、H+、N、Cl-、SB.加入少量NaClO溶液:N、Fe2+、H+、S、ClO-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S、OH-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Cl-、ClO-、OH-5.常温下,下列有关离子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B.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 HS+NC.向NaClO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OD.c(H+)水电离=1×10-13mol·L-1的溶液中,Na+、K+、S、C可能大量存在6.(2017江苏江阴模拟)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 Al+4N+2H2OB.用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 Cl2↑+H2↑+2OH-C.硫酸亚铁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4Fe2++O2+2H2O4Fe3++4OH-D.小苏打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2HC+Ba2++2OH-BaCO3↓+2H2O+C7.(2017江西模拟)下列对物质或离子的检验,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含有Fe3+B.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证明气体为乙烯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气体为CO2D.加入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盐酸,证明原溶液含有S8.二氧化硒(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测评新人教版必修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Mn—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为反应Fe+CuSO4Cu+FeSO4中电子转移的关系图,则图中的元素甲、乙分别表示( )A.Fe,SB.Cu,SC.Fe,OD.Fe,Cu解析:在反应Fe+CuSO4Cu+FeSO4中,Fe为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CuSO4中Cu2+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答案:D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将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开来C.光线通过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D.只有胶状物如胶水、果冻类的物质才能称为胶体解析:胶体也是均一、稳定的,A错误;区分胶体与溶液应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是所有微粒在溶液中的运动方式,B错误;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D错误。
答案:C3.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解析:纯净物是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在两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盐酸为HCl的水溶液,为混合物,则A错误;C项中铁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碳酸钙为电解质,则C 错误;D项中Na2CO3为电解质,则D错误。
答案:B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离子方程式中盐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B.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H2O表示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解析:大部分难溶的盐如BaSO4、CaCO3等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以离子形式表示,A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可称为碳酸盐、钠盐或碱式盐B.鸡蛋清、浑浊的河水不可能属于同一类别C.强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发生了显著的化学变化D.直径为10-8 m的微粒不一定属于胶体解析:选项A,对于盐的分类可以从阴、阳离子的角度进行,根据其组成的阳离子为Na +来看碳酸钠属于钠盐,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为CO2-3来看碳酸钠属于碳酸盐,虽然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式盐。
选项B,鸡蛋清属于胶体,浑浊的河水属于悬浊液,但它们都可归为混合物。
选项C,强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出现丁达尔效应,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选项D,胶体属于混合物,而直径为10-8 m的微粒可能是纯净物。
答案: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自来水厂常使用Cl2和FeSO4·7H2O进行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B.硝酸、纯碱、醋酸钾和硅石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从分类的角度看,混合物、分散系、胶体的从属关系如图所示:D.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解析:Cl2能消毒,和FeSO4反应生成的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净水,A正确;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B错误;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是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D正确。
答案:B3.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涉及的化学反应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S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D.每生成1 mol X,反应转移2 mol电子解析:根据原子守恒X应为Ag2S,A项错误;B项,O2作氧化剂应得电子,错误;C项,根据化合价变化,Ag作还原剂,错误。
答案:D4.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2++2H3AsO3+6H++18Cl-===2As +3SnCl2-6+6M。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氧化剂是H3AsO3②还原性:Cl->As ③每生成1 mol As,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 ④M为OH-⑤SnCl2-6是氧化产物A.①②④⑤ B.①③⑤C.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③解析:首先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判断出M是H2O,④错误;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砷元素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0价,H3AsO3被还原,是氧化剂,①正确;每生成1 mol As,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③正确;锡元素由+2价变为+4价被氧化,是还原剂,SnCl2-6是氧化产物,⑤正确;该反应中Cl-不是还原剂,②错误。
答案:B5.在离子浓度都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后,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在含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Cu2+、Fe3+、H+B.在含I-、SO2-3、Br-的溶液中不断通入氯气:I-、Br-、SO2-3C.在含AlO-2、SO2-3、OH-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氢钠溶液:OH-、AlO-2、SO2-3D.在含Fe3+、H+、NH+4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烧碱溶液:Fe3+、NH+4、H+解析:氧化性Fe3+>Cu2+>H+,A项错误;还原性SO2-3>I->Br-,B项错误;D项,加入烧碱,首先发生中和反应,错误。
答案:C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水电离出的c(H+)·c(OH-)=10-22的溶液:K+、Na+、SO2-4、S2O2-3B.澄清透明溶液:Mg2+、Cu2+、Cl-、SO2-4C.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H+4、K+、AlO-2、NO-3D.含0.1 mol·L-1 KI的溶液:Fe3+、Na+、NO-3、Cl-解析:A项,c(H+)水=10-11mol·L-1,所以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条件下,S2O2-3+2H+===S↓+SO2↑+H2O;C项,NH+4与OH-结合生成NH3·H2O;D项,Fe3+能氧化I-。
答案:B7.下列有关FeBr2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滴加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B.该溶液中Cu2+、NH+4、SO2-4、Cl-可以大量共存C.与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并放出气体D.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解析:还原性:I->Fe2+>Br-,滴加KI-淀粉溶液,无现象,A项错误;离子之间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项正确;Ag+与Br-形成淡黄色沉淀AgBr,Fe2+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气体,C项正确;由于还原性:Fe2+>Br-,所以Cl2先氧化Fe2+,D项正确。
答案:A8.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该反应可表示为a HClO3===b O2↑+c Cl2↑+d HClO4+e 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HClO3>O2B.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3>H2SO4C.若氯酸分解所得1 mo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45 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3HClO3===2O2↑+Cl2↑+HClO4+H2OD.若a=8,b=3,则生成3 mol O2时转移20 mol电子解析: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只能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故B错误。
答案:B9.下列离子方程式或有关离子共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4OH-===2FeO2-4+3Cl-+5H2OB.向BaCO3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BaCO3+2H+===Ba2++CO2↑+H2OC.常温下,c(OH-)/c(H+)=1012的溶液中,SO2-3、NH+4、ClO-、K+能大量共存D.常温下,pH=0的溶液中,Al3+、Ag(NH3)+2、Cl-、SO2-4能大量共存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项B,离子方程式应为BaCO3+2H++SO2-4===BaSO4+H2O +CO2↑;选项C,结合K w可计算出c(OH-)=0.1 mol·L-1,NH+4能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且ClO-能氧化SO2-3而不能共存;选项D,酸性条件下,Ag(NH3)+2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A10.已知某反应体系中存在I2、KIO3、Na2SO3、H2SO4、K2SO4、H2O和未知物X。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未知物X为NaIB.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C.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KIO3―→I2D.由反应可知还原性强弱顺序为Na2SO3>I2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给的各种物质,可知该反应是2KIO3+5Na2SO3+H2SO4===I2+K2SO4+5Na2SO4+H2O,未知物X是Na2SO4,A错;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IO3,还原剂是Na2SO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B错;KIO3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KIO3―→I2,C错;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D正确。
答案:D11.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NH+4、Fe2+、Al3+、Cl-、SO2-4、CO2-3、AlO-2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1。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试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H+4、Fe2+、Cl-、SO2-4B.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4、Fe2+和Ba2+C.沉淀C为Al(OH)3D.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K+、Cl-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和推断。
加入过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原试液中不含CO2-3、AlO-2。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有气体生成,由于之前加入了过量稀硫酸,在酸性条件下NO-3被还原成NO,说明原试液中含有Fe2+;生成的沉淀A为BaSO4,但不能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SO2-4。
滤液X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有气体生成,说明原试液中含有NH+4,生成的沉淀B为Fe(OH)3;向滤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沉淀C,由于滤液中含有Ba2+,故生成的沉淀C中一定含有BaCO3,不一定含有Al(OH)3,故不能判断原试液中是否含有Al3+。
因为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1,结合电荷守恒判断,原试液中只含有Fe2+、NH+4、Cl-、SO2-4,一定不含K+、Al3+。
由推断过程可知,原试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H+4、Fe2+、Cl-、SO2-4,A项正确;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H+、NH+4、Fe3+和Ba2+,B项错误;沉淀C为BaCO3,沉淀C中不含Al(OH)3,C项错误;由推断过程可知,原试液中含有Cl-,不含K+,D项错误。
答案:A12.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
常温条件下反应时,溶液pH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lO -B .该反应中有两种离子生成C .该反应生成1 mol 氧化产物时,转移的电子为6 molD .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解析:反应涉及的六种微粒中,ClO -具有强氧化性,应为该反应的氧化剂,分析其他微粒的化合价变化可知,NH +4应为该反应的还原剂,由题图可知,反应过程中c (H +)不断增大,因此H +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再由原子守恒可知,H 2O 也是该反应的生成物,据此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lO -+2NH +4===N 2↑+3Cl -+3H 2O +2H +。
分析各选项不难发现,D 项错误,因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3∶2。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6分)Ⅰ.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O 2;②Fe;③CaO;④CO 2;⑤H 2SO 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⑧硫酸钠溶液;⑨稀硝酸;⑩Cu 2(OH)2CO 3。
(1)按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________(填序号)。
Ⅱ.(1)在KClO 3+6HCl(浓)===KCl +3Cl 2↑+3H 2O 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