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教师板书“爱”)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
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
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
(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
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通用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并背诵下来。
3、读懂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主要采用四法:自读自悟法;自主探究法;文本对话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重点、难点】作者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自制无字的小书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你们各自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早日理想成真,但是理想的实现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的。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推荐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并且它对你早日实现理想很有帮助。
(板书课题)二、破题质疑1、读了课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词。
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3、通读课文(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加上批注。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分哪几部分来写的?5、通过初读课文,你解决了质疑中的哪些问题?⑴ “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话,“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话。
⑵ 是针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
……6、熟读课文,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作上标记。
第二课时一、转换角色,导入新课孩子们,我是谁呀?(毛老师)不错,可是现在我想以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天,你们愿意吗?现在开始大家可以叫我巴德先生。
我比你们还小的时候,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当一名大作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1【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2、用心读书,体会文章情感。
【策略】1、设计体验阅读环节,理性引导,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2、引导多元解读,个性化理解;读写结合,深入浅出,内化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体验性阅读教学。
【主要的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
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主要的教学环节】1、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2、入情导读、体验角色。
3、个性解读、深化体验。
4、读写结合、内化体验。
【具体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
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语句的含义。
2、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4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4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⑴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⑴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
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完成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认读誊、励等七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通过细节描写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联系生活经历,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方式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验巴迪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情感变化。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5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良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题目怎么样?读了课文,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得到解答。
实话实说,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评价?相信同学们读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这篇文章后,对这两种评价会有新的认识。
二、学生汇报自渎收获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翻开书再看看,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2、我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勾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加上批注。
再看看自己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等会儿向大家汇报。
3、愿意讲讲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吗?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如果你的看法和谁的不一致,还可以站起来争论。
4、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不过有的同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相信通过进一步阅读同学们会弄明白的。
三、发现问题,小组探究1、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发现问题了吗?请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和同学讨论讨论。
还没发现问题的同学可以根据课后问题和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四、鼓励质疑,全班交流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解决了不少问题吧!有没有通过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好吗?2、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以下问题:⑴同一首诗,为什么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⑴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孩子起到了什么作用?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运?⑴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⑴什么是“两股风”?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理解问题首先需要分析问题。
2023最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4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的深意。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词,体会文中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得到别人的评价,那你喜欢什么样的评价?生汇报2、你听到过“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吗?3、这是一个七岁男孩在作了一首小诗后,父母对他的不同评价。
为什么父母会给出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了解大意:1、生自读课文。
2、查读字音,交流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
指名读,并强调“兴”的读音。
(3)同伴互查3、汇报主要内容:(1)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叙述顺序、解题等方面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2)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觉得巴迪有个慈爱的母亲,也可能会感觉巴迪的父亲太严厉。
因为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有对文章中心的概括,所以学生最有可能说的就是爸爸和妈妈对巴迪的评价虽然不同,但都是对他的爱。
)三、品味文章,感悟学习:1、带着“为什么说爸爸妈妈对巴迪的评价都是出自对他的爱呢”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
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2、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教案(精选16篇)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篇1 “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教案一【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专题为“父母之爱”。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以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正确认读“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拓展阅读《我的母亲》(节选)【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初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谁能读一读课题?(1——3名生读)3.你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初读后的收获。
(三)研读语言,个性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以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设计思路:
文章的篇幅较长,在教学中从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如抓住巴迪内心活动的词句,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最终理解不同的评价都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正确认读“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我的母亲》(节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品读交流,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在学中悟理。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这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种检测,同时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学能力的平台。
)
二、走进“童年的故事”,了解不同的评价,体会小巴迪的情感变化。
1.自由读1-14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是什么事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3.理解母亲的评价。
课件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说说对母亲评价的理解。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母亲的心情。
)
4.体会巴迪的“得意扬扬”
师:听了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反应?(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让学生与自身相联系,体会巴迪的兴奋、自豪的心情。
)
5.理解父亲的评价,体会巴迪情感变化。
师:在母亲的赞扬后,巴迪最想把他写的诗给父亲看,他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了诗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生接)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学生交流自已的想法)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心情呢?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已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引导学生通过换词,从巴迪的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巴迪伤心、难过的心情。
)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小巴迪对父母不同的评价的感受。
)
三、自主探究“后来的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的情感。
1.自主学习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
2.学生自读,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句意,解决疑问。
4.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对父母爱的感激。
)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1.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了吗?在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生活中的不同形式的爱。
)2.师:父母长辈们给我们不同形式的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回报爱。
)
五、推荐阅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爱的教育》。
六、课外作业:将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为有爱,生活才甜蜜;因为有爱,世界才美好。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蜜罐中,他们在无尽的爱的呵护和关怀中成长。
但遗憾的是,他们仅仅会享受爱,却不懂爱。
城里的孩子如此,农村的孩子也不例外。
而咱班这群不懂爱的农村娃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却奏出了一曲爱的旋律。
第一乐段,质疑爱。
本篇课文讲述了小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学生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想到,母亲认为:“小巴迪实在了不起了,竟能写出这样的一首诗。
”“我儿子这么小就会写诗,真聪明。
”……体会到母亲为小巴迪的诗而欣喜、兴奋之情,不容置疑──母亲爱巴迪。
受到母亲夸赞而得意扬扬的小巴迪迫切地等待心中敬仰的父亲的表扬,可父亲回来后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文中“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多媒体课件对“冲、跑、扑”这三个动词进行更换,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小巴迪的难过、伤心、失望的心情。
难道父亲不爱巴迪吗?
第二乐段,理解爱。
小巴迪渐渐地长大,他在写作上也慢慢颇有成就,同时也越来越明白,他拥有来自慈祥母亲的鼓励的爱──创作无尽的源泉和动力;更懂得了来自严厉父亲的爱──不会走入自满的歧途。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理解,最后和巴迪一样明白了,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父母爱的流露,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
第三乐段,体会爱。
学生理解到巴迪所受到的不同的爱,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诸多类似的事情。
课堂上,学生生活的门打开了,情感的思潮奔涌了。
诸如“妈妈的唠叨”“老师的批评”“爸爸的责备”等等,一件件、一桩桩平时觉得委屈、伤心,甚至痛恨的事情,却充满浓浓的温情,那就是──爱!
第四乐段,回报爱。
当孩子们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了爱,他们便想到了回报爱,“我要多帮妈妈做些家务事。
”“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让妈妈为我的成绩操心了。
”“我长大了要努力挣钱,让爸爸妈妈过上幸福的日子。
”……
从现在到将来,孩子们会用爱谱写着这曲未了的爱的旋律。
2011年11月25日上午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