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黄萎病、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棉花枯_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ZH I BAO J I S HU
棉花姑、黄 萎 病 是 世 界 性 的 危 险 性 病 害 ,为 国 际 植 物 检 疫 对
七八月份正是酷
象,全国各棉区有轻、重不 等 的 发 生 ,且 日 趋 严 重 ,成 为 影 响 棉 花 暑高温 季 节 ,也 是 秋 作 生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充分掌握发病规律,选用对路药剂,实 物害虫 猖 獗 为 害 时 期 ,
季温度较高时,发展缓慢。秋季多雨,温度下降时,出现第 2 次发 性粉剂,或 5%铁沙掌可湿性粉剂 10 ̄15 克喷
防 治
病高峰。黄萎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 25 ̄28 ",低于 25 "或高于 施。以上药剂 48 小时防效均达 95%以上,药 30 "发病缓慢,超过 35 "时,症状隐蔽。北方棉区 7、8 月份,棉花 效期 10 ̄15 天。
病 的
变坏,并且由于棉株较大,防治较难,在 7 月中下旬应
发生与防治
30 毫升,或每克含菌量 1 亿个 以 上 的 Bt 乳 剂 200 毫 升 喷 施。以上药剂 24 小时防效均达 95 %以上。
二、施药方法 用弥雾机喷雾时,每 亩 加 水 量 5 ̄7.5 公 斤。施药时手把开关关闭 30 度(可使药液流量减少 1/3 ),喷 头高出作物 0.4 ̄0.5 米,使药雾均匀飘落在作物上。施药时
!20 % ,节 省 农 药 成 本 20 %!30 % ,既 可 大 大 降低劳动强度,又避免了中毒事故发生 ,并 且 有 利 于 发 展 无 公 害 生 产 。根 据 我 们 多 年 实 践 ,现 将 秋 作 物 常 发 性 害 虫 无 公 害 低 容 量 施
施 药
生大量小孢子,小孢子随植物营养输送到植株的各个部位。由于 药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针对棉花枯萎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和病菌源,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二是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提高抗病能力。
三是合理施肥,保证棉花的养分平衡,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四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生期进行喷洒,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对于黄萎病的防治,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清理病残体和病菌源,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同时,要注意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避免积水和缺氧情况的发生,以减少病原菌的繁殖。
其次,要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此外,合理施肥也是防治黄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保证棉花的养分平衡,提高抗病能力。
最后,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生期进行喷洒,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防治方法。
一是合理轮作,避免连作连种,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根据病害的不同,轮作的作物可以选择花生、玉米等不同的作物,以减少病原菌的发生。
二是栽培技术上要注意合理密植,保证棉花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菌的传播。
三是注意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我们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合理轮作,注意栽培技术和病害的监测与预警。
只有通过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保障棉花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棉花枯黄萎病怎么防控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控措施

棉花枯黄萎病怎么防控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控措施棉花枯、黄萎病是危害棉花生长的主要病害,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棉花种植产业的发展。
那么棉花枯黄萎病怎么防控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控措施。
1、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症状剖开棉花茎秆可看到木质部导管变黑褐色,这是识别枯萎病的一种简易方法。
在潮湿的条件下,枯死的病株茎秆表面能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
棉花黄萎病症状一般到现蕾后才出现,在花铃期大量发病。
常见的症状是:病株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发展,病叶边缘稍向上卷曲,叶脉间出现淡黄色不规则斑块,俗称“西瓜皮状”或“鸡爪状”,甚至整个叶片变枯焦,脱落成光秆。
潮湿时病叶上可以长出白色霉层,剖开茎秆,可见木质部导管变褐色,但较枯萎病株色浅。
2、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规律棉花枯、黄萎病均能在棉籽、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新病区通过调运带病棉种传播蔓延,老病区以土壤传播为主,土壤、粪便、粪肥、种子上携带病菌主要在棉花幼苗期从根系侵入,以后进入导管,在导管内部繁殖和向上扩展,导管受害阻碍水分的运输,使棉花表现出各种症状。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发展首先与温度关系密切。
枯萎病土壤温度20℃左右时开始发病,20℃~30℃最适宜,3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
黄萎病最适宜温度25~28℃,低于25℃或高于30℃发展缓慢,35℃以上有症状隐退现象,因此苗期黄萎病一般很少发生,现蕾期开始发病,花铃期是发病盛期,吐絮期逐渐停止发展;其次是老棉区连作棉田菌源充足,田间适宜,枯、黄萎病发生相对严重。
3、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控措施3.1养护根系棉花枯、黄萎病是以土传为主的顽固性病害,土壤中有病菌从棉苗根部侵入,到达根、茎部,病菌破坏植株的疏导组织,造成植株萎蔫、黄叶、枯死。
所以枯、黄萎病的防控先要保根。
7月上旬挑地膜,使根系下扎,并利于中耕,以增强棉花抗病能力;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发根。
可用爱多收6000倍液在苗期喷,10d一次,连防3次。
棉花枯、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02
生态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的选育
通过常规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方式选育抗病品种,提高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
品种的合理布局
避免单一品种的种植,降低病害流行的风险。
合理轮作制度
轮作计划
制定合理的轮作计划,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棉花,以降 低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休耕制度
在发病严重的地块上实行休耕,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病害的 发生。
THANK YOU
和发育。
合理灌溉,避免土壤过湿
要点一
合理灌溉
根据棉花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湿度状况,进行合理灌溉,避 免土壤过湿。
要点二
防止淹水
在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避免棉田淹水,以减少病原菌的 滋生和传播。
及时去除病株,减少病害传萎病的症状和表现,及时发现并准确诊
断病株。
病株处理
02
经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的带有抗 病基因的工程菌。
02
抗病基因工程菌的 应用方法
可喷洒在棉花叶片上,或混入土 壤中。
03
抗病基因工程菌的 作用机制
通过表达抗病基因,从而抵抗病 原菌的侵染。
05
化学防治技术
使用保护性杀菌剂
总结词
保护性杀菌剂可以有效预防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但 需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产生药害。
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去除,并对病株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处
理,以减少病害传播。
轮作休耕
03
对于病害严重的地块,可以考虑进行轮作休耕,以降低土壤中
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04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拮抗菌剂防治
拮抗菌剂的种类
包括芽孢杆菌、木霉菌、放线菌等。
拮抗菌剂的应用方法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防治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的防治黄萎病症状:在苗期及定植初期易染。
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首先发黄,逐渐发展至叶片半边或整个叶片发黄。
天气干旱或晴天中午前后棉苗萎蔫,早晚恢复正常。
后期由黄变褐,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垂或脱落,严重时病株叶片落光,仅剩茎秆。
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
将种子用55℃温水浸1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然后催芽播种。
②苗床处理。
每平方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克~15克与土充分拌匀制成药土,然后将药土制成苗钵备用。
另按10公斤细土配10克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比例拌制盖种用土。
播种时做到用药土对种子下垫上盖。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灌根,每平方米灌药液5公斤,7天一次,连灌2次~3次。
枯萎病症状:棉花枯萎病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现蕾前后发病最盛。
可归纳为5种类型:①黄色网纹型:病株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大部呈黄色网纹状,叶片逐渐萎缩枯干。
②黄化型:叶片边缘局部或大部变黄,萎缩枯干。
③紫红型:叶片局部或大部变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萎缩枯干。
④青枯型:叶片突然失水,叶色稍变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而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
⑤皱缩型:5片~7片真叶时,大部分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形,色深绿,节间缩短,比健株矮小,一般不死亡。
成株期症状有多种类型。
叶片也可表现为黄化型、网纹型等类型,容易落叶。
重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形,色深绿,节间缩短,株型矮小。
雨后常出现急性凋萎型,棉株突然失水。
叶片迅速凋萎青枯,叶片下垂,常落叶成光秆。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最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措施。
2、轮作换茬。
3、加强栽培管理。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病重田块要施速效氮肥。
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0倍25%使百克药液加500倍“美洲星”液肥进行灌根,每病株灌100毫升~150毫升。
棉花枯和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及时发现
在发病初期,及时发现并 记录病情,采取相应措施 。
清除病株
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清 除并销毁,以防止病原菌 的扩散。
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剂对病株进行 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
化学药剂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针对性药剂
根据病情选择针对性的化学药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效果。
合理使用药剂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 操作,不可随意加大剂量。
02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生态防治 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是生 态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 重要措施。
抗病品种的选用能够显著降低 棉花病害的发生率,提高棉花 的产量和品质。
在选购棉花品种时,应了解其 抗病性能,并选择经过审定且 具有较强抗病性能的品种。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能够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
合理轮作
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应避免同一种作物连作,尤其是 枯萎病严重的地块更应避免。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应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的 施用量,以防止植株过度生长,降低抗病能力。
加强病害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的病害监测网络
通过定期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干旱季节,应加强灌溉管理, 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需求。
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能够减少土壤中的病原 菌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可以采取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 的方式,如与玉米、小麦等作物
轮作。
轮作时间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 情况而定,一般建议至少进行两
年的轮作。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两种病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菌在土壤中直接侵染根系 , 病 菌 穿 过 皮 层 细 胞 进 入 导 管 并 在 其 中 繁殖 , 堵塞 导管 , 此外, 病 菌 产 生 的 轮 枝 毒 素 具 有 很 强 的 致 萎 作
病原体属 真菌 , 主要在种 子 、 病 残 体 或 土 壤 及 粪 肥 中越 冬 。 带
1 . 1发 生 特 点
棉 花枯萎病 又称半 变黄 、 萎蔫 病 , 是 真菌 性病 害 , 病 原 物 称
尖 孢 镰 刀 菌 萎 蔫专 化 型 , 属 半 知 菌 亚 门 真 菌 。棉 花 整 个 生 育 期 均 病 株 各 部 位 的组 织 均可 带 菌 。 病 叶 作 为 病 残 体 存 在 土 壤 是 该 可 受 害 , 是 典 型 的维 管 柬 病 害 , 症 状 常表 现 出 多 种 类 型 病 传播 重要 菌 源 。 棉籽带菌率很低 , 却 是 远 距 离传 播 重 要 途 径 。 病 2 。 1发 生 特 点 菌种 子几 带 菌 种 肥 的 调 运 成 为 新 病 区 主 要 初 侵 染 源 , 有病 棉 田叶 1 用 。该 病适 宜 发 病 温 度 为 2 5 %~ 2 8 %, 高于 3 0 %或 低 于 2 2 度 发 病 耕 、 浇水 、 农 事 操 作 是 近 距 离 传 播 的 主要 途径 。 该 菌 可 在 种 子 内外 缓 慢 。 在 田间 温 度 适 宜 , 雨 水 多且 均 匀 , 月 降雨量大于 1 0 0毫 米 , 存活 5 ~ 8个 月 , 病 株 残 体 内存 活 O . 5 ~ 3年 , 无 残 体 时 可 在 棉 田 土 雨日1 2天 左 右 , 相对湿度 8 O %以 上 发 病 重 。 一 般 蕾 期 零 星 发 生 , 壤 中腐 生 6 ~ 1 0年 。该 病 的方 生 与 温 湿 度 密 切 相 关 。地 温 2 O ℃左 花 期 进 入 发 病 高 峰 期 。连 作 棉 田 、 施 用 未 腐 熟 的带 菌有 机 肥 及 缺 右 开 始 出现 症 状 ,地 温 上 升 到 2 5 ~ 2 8 出 现 发 病 高 峰 .地 温 高 于 少磷肥 、 钾 肥 的 棉 田易 枯 病 。 大 水 漫 灌 常 造 成 病 区 扩 大 。 3 3 ℃时 , 病 菌 的生 长 发 育 受抑 或 出 现 暂 时 隐 症 。 进入秋 季 . 地 温 降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0引言近几年,哈密地区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比较严重。
棉花枯萎病又叫半边黄、萎蔫病,黄萎病又叫黑心病,都属于维管束、土传病害。
可以通过灌水、种子、农具等多种方式扩散传播。
病菌为害棉株输导组织,造成全株发病。
病株由于水分输送受阻表现出萎蔫症状,叶片、株形等表现异常,常常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混合发生。
棉区发生枯黄萎病,棉花的品质显著下降,轻则减产10%,重则减产30%~50%。
1为害症状二种病害均表现为:维管束受害后变色,使茎秆内部呈现褐色条纹。
其中枯萎病病叶呈黄色网状斑纹,病叶全部或局部叶脉褪色变黄。
最后全叶变黄枯焦脱落;黄萎病病叶呈嵌纹斑,叶脉及附近叶肉仍表现绿色,叶片边缘稍向上翻卷,但不易脱落。
严重的植株矮化,落蕾落铃多,果枝减少,甚至没有果枝,单铃重减轻,品质变劣。
2综合防治措施2.1选育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是防病夺高产的根本途径,并且能使枯黄萎病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具有兼抗两病和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有:富全8号、新陆中35(30-8)、邯杂154。
2.2施肥施好基肥,提高土壤抵抗能力,增加追肥次数。
2.3播前处理播种前,用75%多菌灵进行土壤处理;用40%拌种灵或10%三唑酮湿性粉剂拌种,100kg种子用药0.4kg,防治效果显著。
2.4轮作倒茬坚持棉花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能有效压低土壤菌源,减轻危害。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水旱轮作。
2.5加强管理平整土地,精选良种,适时播种,争取一播全苗。
出苗后。
及时松土,提高地温。
要早中耕,深中耕,早间苗、定苗,促进棉苗生长。
发病初期控制浇水。
2.6药剂防治苗期叶面喷施硕丰481生物调节剂+磷酸二氢钾+老k素。
在发病初期,在棉根附近打孔灌根,或把喷雾器头拧下。
每株棉花根部灌施棉枯净、DD混剂等,使其自然扩散吸附,防治效果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 间缩 短 ,整 株棉 花 畸形 矮 小 ,有 的 叶片 全部 萎病 病蔸 ,往 往导 致棉 株发 病 。
脱落成光杆 。此外 ,病叶上还会 出现褐色枯死
二 是 目前 种植 的抗 虫 棉 品种 ,对 黄 枯萎 抗
斑 块 和 黄 色 网纹 。 有 的棉 区 棉 花 感 染 枯 萎 病 性低 或 抗性 出现衰 退 ,特 别 是近 些 年来 引进 的 后 ,病 叶 突然 萎垂 ,像被 开水 烫 过 一样 。有 的 抗 虫 棉 如 中 棉所 4 5 号 、中棉 所 4 1 号 、KG S 3 2 1 棉 株虽 已得 病 ,但 在 外表 上 出现 症 状 的隐 症现 等 目 前推广的一些骨干品种 ,均有不同程度的 象 ;或 是棉 株 半边 表 现 出症状 ,另 外半 边 枝 叶 感病 。 仍 保持 健康 状 态 。但 不论 哪 种症 状 ,劈 开 病株 三 是 有利 发病 的环境 条件 。在 土温 达 2 0 ℃
发病 ,严重 的叶片脱落成光杆 ,造成死苗 ,在 辅 。其发 生原 因 :
植 株现 蕾期 ( 6 月 下旬 至 7 月 上 中旬 )症 状 表现
最 为 明显 。常 见症 状 是 叶片皱 缩 、叶色 变 深 、
一
是 土 壤 带 菌 ,尤 其 是 在 老 棉 区 的 老 病
区 ,土 壤 中积 累 了大 量 的带病 菌 的黄 萎 病 、枯
题 ,并 将 新 的安 全理 论 、安全 文化 应 用 于安 全 工作 的实 践 中去 ,以此 指导 安 全工 作 、引领 安
安全 工 作 是 常做 常新 ,不 断 出现 新情 况 、
新问题的工作 ,其 中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要大 全 工作 、创新 安 全工 作 ,使 棉 花企 业 安全 工作
至 绝 产 ,已成 为制 约棉 花 生 产 的 主要 因素 。现 枯 萎病 成 株 期表 现症 状 颇 不一 致 。棉 花 黄萎 病
将 黄萎 病 、枯萎 病 的症 状 识别 及 防治方 法 介 绍 是 由真 菌 界半 红 菌亚 门 的轮枝 菌 引起 的病 害 。
如 下
病菌侵入棉株根部后 ,在维管束 内生长繁殖引
力 加 强安 全 工作 、安 全文 化 的研 究 探 索 ,不 断 的理 论水 平 不断 提高 。
创 新 安全 理论 、不 断创 新 安 全文 化 、不断 引进
总之 ,在 安 全文 化方 面 ,棉 花 企业 一 定要
企 业外 部 乃 至行 业 内外 、国 内外 安 全 理论 的最 做到 “ 软硬兼施” 、 “ 内外兼修 ”、 “ 双管齐 新 成果 、不 断 丰富 棉花 企 业 安全 理 论 的 内涵 。
一
、
发病 特征
黄 萎 病 、枯 萎 病 在 抗 虫 棉 生 长 过 程 中 发
病 的泛滥 。根据 不 同年份 降 雨量 的不 同 ,患 病 生 ,按外 型 症状 可 分为 黄 色 肉纹 型 、黄 化 型 、 后 的抗 虫 棉 减产 率 一 般 为 1 5 % ~7 0 % ,有 的 甚 紫 红 型 、青 枯 型和 皱缩 型 五种 。棉花 黄萎 病 、
端施・ 丌  ̄ N D : i U T 中 国 棉 麻 流 通 经 济
O
- .
L
‘ ^ ,
造 安 全 的周边 环境 。
作 、安全 文 化 的 内在规 律 和发 展趋 势 ,不断 解
六 、不 断 创 新安 全 文化 的理论 研 究 ,提 升 决 安 全工 作 、安 全 文化 中出现 的新 问题 、新 课 安全 文化 的理 论水 平
苗 子 叶 先 变 黄 ,随 后 迅 速枯 死 。 一 般 在 3~5
棉 花 黄 萎 病 、枯 萎 病 是 典 型 的 气 候 型 土
片 叶子 时 ,才 出现 症 状 ,7 8 月 份症 状 表 现最 传病害 ,发生危害与雨季的早迟和雨 日多少有 明 显 ,病 株 一 般 不 矮 缩 ,症 状 往 往 先 在 棉 株 很 大关 系 ,适 温和 多 雨天气 容 易 引起 病 害大 发 下 部 叶 片 上 出现 ,病 叶边 缘 和 主 脉 间 的 叶 肉 生。正常年份 ,棉花黄萎病 、枯萎病一般在前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T O N A N D J U T E O F C H I N A I ・ 2 3 ・
o
・
‘ . ,
中国棉麻黼
经济
棉镌 罐 产
二 、病 发原 因
起 病 害 ,温度 在2 5 c C~2 8 ℃时最 适 合发 病 ,在 来 。
花蕾期多雨 时,病害发生较严重 。发病时 ,幼
上先发生淡黄色或紫红色不规则斑块 ,病叶变 期有 一个 发 病 高峰 ,夏季 高温 期 发生 会 受 到一 厚变脆 ,一般不脱落 ,叶面不平 ,有时边缘略 定抑制 ,秋季气温下降后病害重新抬头 ,但这
卷 ,病 叶发 展 成褐 色 的手 掌状 枯 斑 时脱 落 。枯 时棉 株 较 大 ,耐病 力较 强 ,新 显症 的病 株受 害 萎 病 为棉花 的系统 性 侵染 性病 害 ,在苗 期 就能 程度较轻。病害以土壤传染为主,种子传染为
下”、不断创新 ,为确保棉花企业的安全不断
通 过 不 懈 追 求 和 不 断 研 究 ,不 断 摸 索 安 全 工 做 出新 的贡献 。
病 的发 生 与 防治
曹涤环 李翠英
黄萎 病 、枯萎 病 是抗 虫 棉 的两 大 病 害 ,而 多年 连作 棉 区往 往 容 易造 成 棉 花黄 萎 病 、枯 萎
茎杆 ,在茎 杆 中 ( 木 质部 ) 都 可 看 到褐 色 甚至 时 开 始发 病 ,2 5 一 2 8  ̄ C 形 成 发病 高 峰 ,3 3
黑 褐色 条纹 ,严 重时 采下 的叶 片在 叶柄 基 部 断 以上 病 菌停 止 发展 。7 月 上 中旬 田间或 突 降 、 面 上也 可看 到 褐 色点 子 ,这 是枯 萎 病 的重 要特 连降 、雷阵雨等 ,造成棉 田土壤积水 ,地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