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的毁灭性病害_枯萎病

合集下载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香蕉枯萎病是由黄色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主要侵袭香蕉和其他蕉类植物的病害。

这种病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对香蕉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研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和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引起病害的原因、病程发展的特点以及防治对策进行思考和探讨。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引起的原因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病害是由感染黄色链球菌引起的,而该菌主要寄生于土壤中。

一般来说,土壤的氮、磷、钾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香蕉植株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病害。

土壤的酸碱度和湿度也对病害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以及过湿或过干的土壤都会增加植株感染病害的风险。

在香蕉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的调节和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和湿度,以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了解香蕉枯萎病的病程发展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香蕉枯萎病的病程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根颈腐烂期和全株枯萎期。

在潜伏期,感染的植株没有明显的外部病征,但黄色链球菌已感染了植株的根部。

在根颈腐烂期,植株的根颈部位开始腐烂,根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营养吸收受阻。

在全株枯萎期,植株全身性地枯萎,最终死亡。

根据病程发展的特点,针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加强病害的预防。

预防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在香蕉种植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在种植前应注意选用健康的种苗,避免使用已经受到感染的苗木。

加强土壤消毒工作,通过热水熏蒸、化学消毒等方法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加强土壤调节和管理,保持适宜的酸碱度和湿度,有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

二是加强病害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早期诊断和监测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植株的根部和生长情况,发现任何异常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利用特殊的诊断技术,如PCR、ELISA等,来快速检测和确认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从而为决定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香蕉枯萎病防控实用技术

香蕉枯萎病防控实用技术

裂缝 ,球茎和假茎内维 管束呈褐色坏死 ,发病严重时
球 茎 心部 大 面 积 变褐 色 坏死 。
2 . 2 病原 图i 成株 期病 叶 出现倒 挂 、枯 萎症 状 明显
在福建漳州地 区,引起香蕉枯萎病 的病原为土传 真菌尖孢镰刀菌古 巴专 化型 ( F u s a r i u m o x y s p o r u m f . s p . c u b e n s e ),其 中1 号小种主要 为害粉蕉 ,4 号小种几乎 危害所有香蕉 品种 ,危害性最大 。 试验表明 ,香蕉枯萎病 的病原菌致病力强 ,在土 壤 中存活时间长 。该病菌在土壤 中可存活几年甚 至2 0 年之久 。蕉 园水 淹2 年仍不能完全 杀灭 病菌 ,因 而短
图2 成 株期 病 叶 出现黄 化 、倒 挂症 状 明显
键 ,强化科普 、监测和肥水管理 三大措施 ,落实病区 蕉园处理四大原则。 3 . 1把握种苗和土壤这两个关键
3 . 1 . 1 种 苗
对 于无 病 区或新植 蕉 区 ,其 防控核心 是 阻止枯 延 。因此 ,我们对香蕉枯 萎病病原及其特点 、传播途 径和病症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多年 防控经验 ,总 结 了防控香蕉枯萎病实用技术 ,以期指导蕉农有效防 控此病 ,促进香蕉产业发展 。 萎病菌 的传人 。种植 抗枯 萎病香蕉 品种 、选择 无带 病 菌 、无 发病蕉 苗是 防控香 蕉枯萎 病最根 本 的有效
靖县 ,最初仅见个别 田块 ,后不断蔓延扩展 ,成为威 胁当地香蕉种植业的毁灭性病害 。南靖县对该病 的发 生蔓延作 了记载 ( 表1 ),当年该县靖城镇 田边村发 生面积仅2 . 3 亩 ,经普查 ,2 0 0 8 年全县发生面积上升到
6 0 0 多亩 ,到 了2 0 1 5 年达 ̄ ] 1 8 9 5 3 亩。 众所周知 ,香蕉是我 国主要热带 水果之一 ,做好 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对香蕉产业发展 意义重大 。这几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香蕉枯萎病是由枯萎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香蕉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病原菌传播:香蕉枯萎病主要由一种名为黄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引起,这种病原菌可通过土壤、种子、工具、虫类等途径传播。

一旦土壤中存在病原菌,香蕉种植区域就很容易遭受病害侵袭。

2. 农业生态系统破坏:香蕉种植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加剧了病原菌的滋生,也削弱了植物的免疫力,易受感染。

3. 种植密度:香蕉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植株之间互相交叉,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增加,有利于病原菌的滋生。

4. 香蕉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不同的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差异较大,一些品种易受感染,一旦感染,病情扩散速度较快。

面对香蕉枯萎病的流行,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对策:1. 增加种植区域的病原菌监测:通过定期对土壤和植株进行病原菌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采用有机栽培和生物防治: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可以使用一些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增加对抗病原菌的能力。

4. 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在种植香蕉时,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种植,降低感染风险。

5. 种苗消毒:选用无病无虫的优质种苗,并进行消毒处理,降低病原菌传播的风险。

6.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避免香蕉连作,减少病原菌滋生的可能性。

7. 防止交叉感染:在种植过程中,注意避免病原菌通过工具、虫类等途径传播,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8.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株:一旦发现有病株,需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病情扩散。

香蕉枯萎病对香蕉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减少病害发生,我们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加强病原菌监测,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选择抗病性品种,合理种植密度,消毒种苗和工具,及时处理病株等。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AGRICULTURAL SCIENCE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曹剑荣(云南省江城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植保植检站,云南 江城 665900)摘 要: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侵染导致维管束坏死。

该病在香蕉主产区经常发生,对香蕉种植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文章对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668.1 文献标识码:AThe Causes of Banana Fusarium Wilt and Its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CAO Jian-rongAbstract: Banana Fusarium wilt is a kind of destructive fungus disease. I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Fusarium oxysporum into Cuba, which leads to vascular bundle necrosis. The disease often occurs in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the banana, and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nana planting industry. The cause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banana Fusarium wilt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Banana; Fusarium wilt; Cause; Control measures1 香蕉枯萎病的症状1.1 外部症状香蕉植株一旦染病,其下部叶片边缘会变黄,并逐渐向中脉扩展,导致叶片逐渐枯萎向下倒垂,叶片颜色变为褐色并干枯。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
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也是刚刚起步, 主要集中在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室内防治试 验上。
单孢杆菌的应用 程亮等从香蕉土壤中分离出一种使根际促生、与植 物根系适应好、定殖量大的拮抗细菌- 假单孢杆菌 (Pseudomonas sp.)和黄小光等分离的荧光假单 孢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4 号生理小种菌丝的生长有 良好的抑制作用, 但不能起灭菌作用。
调整土壤的酸碱度,防地下害虫
植前穴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及使用米乐尔 防地下害虫(主要为线虫)防治伤根,减少 感染的机会, 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枯萎病的 蔓延。
封锁病区, 消灭病原
① 蕉园发现零星病株要立即连根拔起, 或在病株离 地面15 cm处注入草甘膦溶液3~10 mL,让其枯 死, 约20 d后再挖掘将蕉残体加入生石灰或漂白 粉堆沤杀菌深埋, 或将晒干的残蕉体进行烧毁。病 穴撒施生石灰及多菌灵杀灭病菌,并以土覆盖。
?香蕉枯萎病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及台湾也有分布?1967年台湾省在香牙蕉上发现第一株枯萎病例经鉴定为4号生理小种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流行使台湾的香蕉面积从最高峰时期的5万公顷剧降至近年的60008000公顷随后此病扩展蔓延到亚洲其它地区加那利群岛和南非等地区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香蕉枯萎病
主讲人:海南大学
加强栽培管理
① 蕉田要进行翻耕、曝晒, 植前穴施生石灰调 节土壤酸碱度及施用10% 福气多粉颗剂防 治根结线虫, 防止伤根, 减少感染机会。
② 增施土杂肥、绿肥、豆麸等有机肥, 注意氮、 磷、钾、钙、镁的配合施用, 提高香蕉植株 的抗病能力。
水旱轮作
相对来说,镰刀菌在水淹的情况下的存活期 不长。病区实行水旱轮作2年以上,不轮作的 中心发病点,可改种抗病性强的大蕉。
翁利清
目录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_王振中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_王振中

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王振中(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0)摘要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 xy s porum.f sp.cubense)是破坏香蕉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

其病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

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吸芽、病株残体及带菌土壤。

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寄主维管束向假茎上部及叶部蔓延。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与水稻轮作是控制病害的最有效途径。

半个世纪前,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几乎摧毁了世界的香蕉产业,现在则由于4号小种的蔓延,香蕉产业又面临新的挑战。

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实施检疫控制是防止枯萎病扩散的关键。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香蕉品种生理小种尖孢镰刀菌中图分类号S432.1,S41香蕉(M us a spp.)是著名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全球香蕉年产量约1亿,t是世界第二大水果作物,产量仅次于柑桔[1]。

香蕉是许多地区的经济支柱,仅在非洲和亚洲,就有大约5亿人靠香蕉为生[2]。

我国是世界香蕉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2003年种植面积达25.5万h m2左右,产量590多万,t是世界第三大香蕉生产国。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巴拿马病、黄叶病,是破坏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 u m oxy s p orum.f sp. cubense)。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在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发生为害,严重威胁世界第一大香蕉种植品种Cavendish的生存。

Cavendish香蕉于20世纪60年代取代当时大蜜哈(G r os M ichel)而成为世界香蕉第一品种,后者则由于香蕉枯萎病菌1号小种的为害而导致绝产[3]。

因而,4号小种的出现和蔓延,引起各香蕉种植国家的高度关注。

1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概况香蕉枯萎病最早于1896年在巴拿马发生,1935 ~1939年在南美洲几个国家大面积爆发,导致90%以上的优质大蜜哈香蕉[G r osM ichel(AAA)]发病,约有43万hm2遭毁,并通过出口传播到全世界。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思考【摘要】香蕉枯萎病是香蕉栽培中常见的病害,给香蕉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从病害的危害性和发生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香蕉枯萎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

接着分析了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文化防治方法,强调了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的重要性。

在提出加强病害监测和预防意识、培育抗病品种的建议,以帮助减少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认识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和防治对策,为香蕉栽培者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病原、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文化防治、病害监测、预防意识、抗病品种、病害防治对策1. 引言1.1 植物病害的危害性植物病害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导致产量下降、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植物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给农民带来重大损失,影响整个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

植物病害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土地资源利用率,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

面对植物病害的危害,农业生产者需要加强防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实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香蕉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遭受的病害危害也不容忽视。

了解香蕉枯萎病的发生背景和防治对策对于保护香蕉产业和保障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2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背景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种植中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病害,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

这种病害主要侵害香蕉根系,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片黄化、果实畸形等严重后果。

香蕉枯萎病的发生背景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栽培管理技术等。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很容易促进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导致病害的高发生率。

过度使用化肥、不合理施用农药、连作等错误的栽培方式也会加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持续改变,香蕉枯萎病的发生频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及时有效地防治香蕉枯萎病,成为保障香蕉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任务。

专家支招:香蕉枯萎病防治三部曲

专家支招:香蕉枯萎病防治三部曲

专家支招:香蕉枯萎病防治三部曲李华平2014-04-28 中国香蕉产业联盟香蕉枯萎病,又名“黄叶病”和“巴拿马病”,是我国香蕉生产上最重要和毁灭性的的病害。

经过近几年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联合攻关和试验示范,初步建立和集成了针对枯萎病无病区、轻病区和重病区的三套综合防控措施和方法,已取得显著效果。

主要防控方法策略和方法简述如下。

(一)无病区(非疫区)防控对于无病区或新植蕉区,其防控核心是阻止枯萎病菌的传入。

香蕉枯萎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病种苗和带病种苗基质,近距离传播主要是灌溉水和雨水,因此要从这三方面开展工作。

1.保证种植的蕉苗无病。

推荐从无病地区购置种苗,或从规模较大的、技术力量较强、具有病菌风险防范措施的香蕉种苗生产公司购置种苗,这样相对保证种苗的安全性。

2.阻止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从邻近地块传播。

除种植无病种苗外,还需考虑周围蕉区环境,如果发现附近存在香蕉枯萎病地块,则防范的核心是采取水源隔离。

对于大面积种植蕉园,推荐建立单独深井取水系统,防止枯萎病菌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入无病田块。

3.田间出现零星病株,要及时科学处理。

对于田间出现的初发病零星疑似枯萎病的病株,首先要尽快送样检测或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病害鉴定。

如果确定为枯萎病,则要立即采取相应检疫处理措施:(1)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注射植株,使发病植株完全死亡;(2)在病株周围的土壤中,施撒石灰,用恶霉灵、多菌灵等药剂灌根消毒,防止病菌在田间扩散蔓延;(3)待收果后挖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不能留病株在田间、或排水沟等;病穴再次施撒石灰、恶霉灵、多菌灵等药剂再次消毒。

(二)轻病区防控对于已经发病的蕉园,其防控的核心是降低土壤病菌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以及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通常要采取全面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1. 加强检验检疫,保证种植的种苗无病。

建立香蕉试管苗生产企业检验检疫制度,重点监测防控二级种苗带土杯苗中的土壤或基质中的病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用微喷灌、滴灌替代漫灌 、沟灌 ,以 减 少 病 菌 随流水的传播。
(7)病株处理。 10%草甘膦原液 10~15 毫升+多菌 灵 2~3 克用针筒注射到植株离地面 1.5 厘米处, 等到 病株枯死后挖除并烧毁,并对于植穴撒石灰消毒。
(8)药剂防治: ①杀虫防病。 使用药剂防治线虫,控制病原菌通 过线虫危害造成的伤口而侵染植株。 ②香蕉枯萎病目前还没有特别的药剂能够有效 控制,只有在发病初期用药液浇灌法对枯萎病的扩展 有抑制作用。 常用药剂有多抗霉素、溴菌腈、恶霉灵、 恶霉灵+溴菌腈。
1 症状
枯萎病在各个生长期都会发病,但幼龄蕉树发病 较少。 症状有两种:
(1)外部症状。 ①叶片倒垂型黄化。 成龄蕉株接近 结果时,下部叶片叶缘先出现特异性黄化,而后逐渐 扩展到中脉,叶面的黄化部分与深绿色部分形成鲜明 对比。 感病的叶片很快倒垂枯萎,由黄色变褐色至干 枯,形成一条倒挂的枯干叶片。 即“一黄二枯三倒挂”。 ②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 病株先从假茎外围近地面的 叶鞘处开裂,由外向内逐渐扩展,层层开裂直到心叶 部位,并且向上扩展,裂口呈褐色干腐,叶片也成特异 性黄化,倒垂枯萎。 即“外皮纵裂内部褐变腐烂”。
!绿色植保
香蕉的毁灭性病害—— —枯萎病
丁丽芬 (云 南 热 带 作 物 职 业 学 院 热 作 系 普 洱 665000)
果农之友 2011 No.6
香蕉枯萎病又称西贡蕉枯萎病, 黄萎病, 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 害。 此病最早是在 1874 年澳大 利 亚被发现, 在 1910 年造成巴 拿 马 香蕉极大的损失,故此病又称巴拿 马病。 我国香蕉主产区广东、广西、福 建、海南、云南和台湾均有发生。
(2)内部症状。 此病表现在香蕉的假茎和球茎也 有明显的症状,并有两种情况:
①纵切面:发病初期的香蕉根茎部纵切面有黄红 色病变坏死的维管束,坏死的维管束成线条状或斑点 状,最后变成黑色。
②横切面:对病株假茎横切,可以看到中柱髓部 和皮层薄壁组织间, 有黄色或红棕色的斑点或斑块, 后期变为紫色或黑色。
30℃。病原菌孢子在土壤可存期为几年到 10 年, 但在积水缺氧的情况下存活期会大大为缩短。 在伤 根,多年连作,土壤排水不良、肥力差,透气性差,土壤 酸性,土温较高,土壤贫瘠的情况下发病重。
4 防治方法
(1)严格实施植物检疫。 对调运的香蕉种苗进行 检疫,禁止病原菌随种苗传播。
(2)选种无病蕉苗。 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的组培苗, 减少吸芽苗种植。
批发
湖南衡阳市西园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有限公司
求市购场
信息
长 期 购 嘎 拉 苹 果 。 电 话 :13973229175 联系方式 :0734-8851775
39
(3)选种抗病品种。 宝岛蕉、抗枯 1 号、抗枯 5 号、 金手指、台蕉 1 号是比较好的抗病品种。
(4)水旱轮作。 在病区可采用与水稻、莲藕或其他 水生作物轮作的方式控制病菌量,轮作 1~2 年后就能 减轻病害的发生。
(5)种植绿肥。 绿肥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 土壤肥力,还可以提高香蕉的抗病能力。 对偏酸性土 壤,可以撒施石灰改变土壤 pH 值,营造不利于病原菌 生长的环境。
2 病原菌
病菌属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镰刀菌属, 它是一种土传病菌。 病原菌形态特征:产生大型分生 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 形,无色,3~5 个隔膜,多数为 3 个分膜,大小为 30~43 微米×3.5~4.3 微米; 小型分生孢子呈单胞或双胞,卵 形或圆形。 菌核蓝黑色,大小为 0.5~1 毫米,最大的达 4 毫米。厚垣孢子椭圆形至球形,间生或顶生,单个、两 个或串生,单个的大小为 5.5~6 微米×6~7 微米。 该菌 有 4 个生理小种,香蕉枯萎病是生理小种 4 感染。
3 侵染循环Biblioteka 整个香蕉生长期都能感病, 但只在植株将要 抽蕾时症状才表现明显, 该病在每年的 6—7 月 开 始 发 病 ,8—9 月 加 重 ,10— 11 月 为 发 病 高 峰 。 病 菌 菌 丝 在 pH4.0 ~9.0 范 围 内 皆 能 生 长 , 最 适 宜 为 pH5.0~6.0。 温 度 在 15~ 35℃ 皆 能 生 长 , 适 宜 温 度 为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