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科版

合集下载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科学描述物体的属性和运动状态,能表述物质的属性变化。

(2)了解物体的磁性及磁力的基本概念,知道磁性物质的磁性强度是不同的,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够解释磁铁与不同物体的相互作用。

2.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描述。

(2)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能够合理解释实验现象。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好奇心和创新精神,使其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分享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以及理解磁铁与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节课以“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为教学内容。

三、听说课的思路:通过“发展学生的发现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的教学原则,采用“引导性探究”的教学模式,提供具体的实验环节,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在上课前将板书上“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

然后,询问学生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进行科学探究,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放一个小故事以及磁铁、钉子、硬币等常见物品的图片,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图像,思考磁力大小是否会变化。

2.实验环节教师可以准备以下实验器材:小磁铁、不同大小、重量、形状的小铁丸,用几只不同大小的小盒子来装铁丸。

实验1:磁铁吸放小铁丸操作步骤:(1)分别用小磁铁吸起每个盒子里的铁丸。

(2)对比磁铁对每个盒子里铁丸的吸力大小。

(3)把从每个盒子里拿出来的铁丸放回,重复操作几次以上步骤,比较吸力大小是否会变化。

实验2:不同物体的磁力测试操作步骤:(1)将磁铁对物体进行测试,如对硬币、铁丸、石头、绳子等物品。

(2)根据测试结果,制作圆形表格,记录表格中每个物品的磁力大小,并根据结果思考如何解释它们的不同之处。

3.解释&推理基于前两个实验的结果,教师可让学生在材料中寻找规律和现象,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发展学生对物质属性和磁铁相互作用的想象、思维和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验和思考中学习科学。

课文《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优秀教学反思

课文《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优秀教学反思

•••••••••••••••••课文《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优秀教学反思课文《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优秀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优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磁铁在两种组合方式下,磁力大小发生变化的一些规律。

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分析数据,得到结论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结论,本课在环节设计方面主要分成四个步骤:第一,老师提出问题:猜测一块环形磁铁的磁力有多大,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学生会想到利用以前用过的吸回形针的方法来测量。

第二:让学生猜测,确定实验方案。

在演示过一块磁铁磁力大小的测量之后,教师提出:如果在一块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磁铁,磁铁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并且讨论磁力会怎样变化?如果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作出猜测,有说变大的,也有说变小的,还有说成倍扩大的,先不否定,我顺势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猜测原因,为探究做好铺垫。

两块磁铁会有怎样的组合方式,环形磁铁的两极在哪里?让学生思考。

这一部分要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选择实验方案的时候越全面越好,这两种情况分开来做。

每组先猜测并填写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时)时,不同磁铁块数吸引回形针的多少。

第三: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我把实验分层进行,先测量一块及两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大小。

学生先进行浅层次的实验,很快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他们知道了两块磁铁相吸磁力大小会变化。

他们更想知道再多吸一块或两块磁铁后,磁力大小会怎样变化呢?然后我马上让他们猜测,很多学生都认为增加一块磁铁,磁力也会增加一倍。

而当他们再动手充分去实验、去探究时才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多个磁铁相吸,它们的磁力大小能增大,但并不是成倍的增大的。

小学科学_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4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薄的塑料直尺、回形针。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口袋中摸出磁铁)是呀!我们已经学习了磁铁的哪些知识呢?(环形磁铁的两极,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一、提出问题,方法指导,进行猜测:(10分钟)1、(1)师|:隔着塑料尺可以吗? 怎么做呢?请个小朋友来试试吧!(实物投影实验装置)你可以边说边做。

预测:生拿在手中。

师:看你拿在手里多不方便啊,给你两个底座吧! (2)师:今天我们难度高点!用一个回形针扳成小钩子,吸在上面,在小钩子上挂回形针。

猜测一下它能吸引几个回形针?(板书:猜测)究竟能吸几个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板书:实验)怎么挂呢?吸了几个?你怎么数的?最后哪个能算吗?小钩子呢?师:还可以怎么挂?(3)师:在科学实验时要反复做,多做几次,才能使数据更准确。

我们再做一次吧!(演示) 2、师:如果徐老师在这块磁铁上再吸上一块同样的磁铁,你认为磁铁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揭题(板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师:如果会变化,你估计磁力会是增大呢还是减小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磁铁的磁力发生了变化?(看得是什么?)你认为2块能吸几个回形针?为什么?师:请2个学生说,问:你是怎么猜的?为什么?你用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对比,一个和两个磁铁的磁力大小怎么比呢?实验该怎么做呢?二、测量磁力,收集数据,经历探究:(20分钟)1、师:如果是3个磁铁,磁铁的磁力会怎样呢?4个呢?科学家在做实验时往往要先猜测,再实验最后记录,让我们学着科学家的方法的研究顺序,1块、2块、3块、4块磁铁都按照猜测——实验——记录的方法来研究。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本课引导学生研究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改变的问题,不但顺应了学生兴趣指向,思维发展水平,更是希望他们通过这样的研究进一步认识磁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

一、亲历完整的实验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在本课的研究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这个实验耗时较久,是本课的重点探究活动,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

实验前,我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实验的指导,通过自己的演示、讲解,力求让学生明确实验的要求和方法。

为了得出更为准确的数据,强调每次实验要反复进行3次,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的科学操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并注意小组间的分工合作。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我将实验分层,先测量1块,2块及3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大小,然后再请学生测量2块同极相斥的磁铁叠加后的磁力大小。

实验分层,数据对比,让学生研究两种不同情况下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

二、深入分析实验数据,锻炼思维能力每组完成实验后,组长及时把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通过汇总全班的实验数据,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发现,在一块环形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环形磁铁,磁力会增强。

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数据后会得出结论:吸在一起的环形磁铁数量越多,磁力就越大,但不是成倍的增大,增大的数量会依次递减,所以,磁力不会无限增强。

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实验中个别小组出现了错误数据,我没有及时分析。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及时分析实验数据产生错误的原因,珍惜课堂上的错误资源,更能强化学生的正确认识,培养科学精神。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与反思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与反思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科学学习已半年有余,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的办法,但在运用时常常还不够严谨,逻辑思维正处于开发期,需要老师多引导。

在生活中学生已对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知道了磁铁有磁力,大部分学生知道不一样磁铁的磁力是不一样的。

但对同一块磁铁的磁力会不会变化,学生就不敢很肯定地说了。

因此提出“磁铁的磁力会变化吗?”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挑战,很感兴趣。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沉醉于活动的乐趣,而对数据的分析这样的逻辑思维活动感到比较枯燥,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然后由学生们在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进行研讨,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究。

【教材分析】《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这是小学三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五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由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铁的应用两部分组成。

本课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是在探究了解了“磁力”、“磁极”、“磁极的相互作用”后展开的研究。

本课引导学生研究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改变的问题,不但顺应了学生兴趣指向,思维成长水平,更是希望他们通过这样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磁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

在研究中,学生会经历理清问题,开展猜测;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实验的操作需要合作和细心。

根据学生现状,引导学生科学地、规范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习科学课将近一年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锻炼。

【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几块环形磁铁吸合磁力大小会怎样变化,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2.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3.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4个以上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透明塑料尺、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

【教学过程】一、演示方法,提出问题:(4分钟)1.教师出示一块环形磁铁:这块环形磁铁隔着塑料尺磁力有多大?学生明确今天用回形针的多少来表示磁力的大小。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科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科版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是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本课在学生对磁铁的性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在观察了一些磁铁后会发现磁铁的磁力有的大有的小,会发现磁铁的磁力似乎是不能改变的。

他们可能会想,把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不会更大一点呢?本课就是顺着学生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老师的带领,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作出猜测——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对于科学实验探究更是刚刚开始,所以这个阶段应该是在老师的“扶持”之下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而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渗透实验的公平公正操作的科学规范,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显得比较重要。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充分探究、积极思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其一、“磁力大小比较”:激趣实验,引导操作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导入部分。

我先出示一缸米和一堆回形针。

我说不小心把很多回形针掉进米缸了,怎么办?学生很自然地认为用磁铁把回形针吸出来。

于是我又出示两块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问同学我们只有这种小的磁铁,怎么快速地把回形针吸出来呢?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法,学生会说多几个磁铁合在一起吸回形针,然后我演示了两块环形磁铁吸回形针的实验。

这样的直接演示实验既教学生实验操作方法又为下面的问题作好了铺垫,一举两得。

然后马上抛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那么我们再吸一个磁铁上去呢,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作出自己的猜测,有说变大的,也有说变小的,我顺势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猜测原因,为探究做好铺垫。

其二、“实验比较磁力的大小”:实验分层,充分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在原先书本的安排下,做了调整,将实验分层,测量1块及两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大小,再测量3块、4块磁铁相吸后的磁力。

学生先进行浅层次的实验,并且很快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他们知道了两块磁铁相吸磁力大小会变化。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科学教学反思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科学教学反思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科学教学反思磁力的大小指的是磁场的强弱,而磁场的强弱主要由磁体的磁性和磁体之间的距离决定。

磁力的大小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是它会随着磁体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科学教学中,我曾经教授过关于磁力大小变化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此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产生误解。

在反思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力的大小变化。

首先,从实验角度进行教学。

通过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磁体放置在同一距离处,让学生比较它们对物体的吸引力。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磁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磁力的影响。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理解磁力的大小与磁体的关系。

其次,通过图像来说明磁力的大小变化。

可以使用磁力线图来帮助学生把握磁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磁力线的形状和密度,在不同距离处的磁力线图之间进行对比,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磁力的变化。

同时,可以通过图像解释磁力线的密度与磁力大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磁力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

此外,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磁体之间的磁力大小来加深学生对磁力的理解。

要求学生观察不同材质、形状和大小的磁体在相同距离处对物体的吸引力,从而比较它们之间的磁力大小。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磁性材料和磁力大小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磁力的变化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磁力在物流输送中的应用,磁力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等。

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并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验、图像、比较和应用等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磁力大小变化的规律。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磁力大小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需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对磁力大小变化的误解,提高教学效果。

引领学生开展科学实践——《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引领学生开展科学实践——《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教 烈 版
引领 学 生 开 展 科 学 实 践
— —
《 磁力大小会 变化吗? 》 教 学反 思
陈 杰 雨
科 学 实 践这 个 概 念 为我 们 打
教《 磁 力 大小 会 变 化 吗 ? 》 一 课 的
总结 与反 思 。

分析 与实践活 动 , 从而 实现本课 的
开了一个新 的窗 口, 其 内涵需要 我 们 在课堂教 学的实践 中去理解 、 实 践、 体 会。
点 。我通过追 问“ 还有什 么发现” ,
验 的方法 , 通 过实验 的设 计与实施
充 分进 行 实践 。在不 断增 加 磁铁 的过程 中 , 学生先是增加 1 块磁铁 , 从 实验现象 看不 出磁力 增大 , 但 通 过数 据发 现 , 磁 力增 大 了 , 只是 现
引发 他们 新 的思 考 。学 生在 问题
学 实 践就 是 在科 学 探究 基础 上 的

研 究擦 玻 璃 器 并没 有 只停 留 在 导人 环 节 。在 分析 增 加磁 铁 磁 力是否 会增大 的学习过程 中, 擦玻 璃 器一 直 是学 生研 究 的抓 手 。我 依托擦 厚玻璃 遇到 的问题 , 引导 学 生 对增 加 一块 玻璃 后 失败 的情 况
到科 学 家 、 工 程 师 的工 作 是 在 平 等、 合 作 的环 境 中进 行 的 , 广泛 地
接受 、 理解 、 归 纳和 分析 他人 的经 验、 证据 和结 论也是一 种科学研 究 方法。为此 , 我进行 了如下尝试 : 1 . 在聚焦 话题 环节 , 学 生操 作
磁力 变 大 的事 实 , 达成 一 致 的观
教 育科 学 出 版 社 编 辑 的 《 实 验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科版
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结构性强,利于学生建构知识,让学生在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自主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如下:(一)重视情境的创设
魔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以“磁铁魔术”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提出疑问:“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的投身于本课的学习探究中。

(二)重视学生的猜测,有效的进行实验指导
先通过教师演示,再让学生测量一块磁铁能吸几个回形针,并进行汇报,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实验要做成功,要注意什么。

这样学生就会更明确实验的要求,有利于以后实验的准确性,同时对较好的完成实验的小组进行表扬,起到很好的榜样和鞭策作用。

在测量完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后,我又让学生根据本组一块磁铁的磁力来猜测二块三块磁铁能吸几个回形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作出自己的猜测,我顺势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猜测原因,使学生的猜测不流于形式,而是有理有据的,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也为探究做好铺垫。

(三)重视对数据的收集、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科学、认真、谨慎的探究,让学生意识到数据的收集对得出正确的实验规律的重要性。

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往往热衷于操作,而懒于思考枯燥的数据背后的学问。

本课中,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小组的数据(总表横向看),得出自己小组的结论,再通过全班各组数据分析,纵向一列一列看,如果所有的实验都说明磁力增加了,那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有不同的数据,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还需要收集更多证据来证明。

试着在一列数据中发现异常数据,并学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学会反思:为什么会出现与众不同的数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办?知道下一步该进行重复实验,反复验证。

通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科学审视,具有初步质疑能力,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能小心、踏实地走好探究的每一步,打实科学探究的基础,在科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行为能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方面都有所发展。

(四)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我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学生:
1、科学知识
对所学的内容掌握的程度,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于新情境中,能否综合应用知识,灵活、合理选择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尤其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知识的把握与应用。

2、科学探究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对本节课实验中认真细致、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孩子,我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他们具备了一名小科学家的素质,并且我还重视他们表达的清晰度、科学性和完整性,让他们得以在提高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动机强烈,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举手发言的次数,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看出)时,我都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再次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我还鼓励学生要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

六、指导教师评点
整节课,师生精神饱满,教学相长,教师富有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较强,素质高,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科学探究有策略,调控教学有措施,实施教学评价有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课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教材,教学结构安排合理,主要沿两条线,即知识线和情
感线,环节紧凑、合理、结构性强。

3、教学方法灵活,富有创新,主要以探究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4、课堂气氛平等、民主,合作融洽,师生广泛互动,对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能很好的加以利用,使学生在课程的三个层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