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卫生院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

合集下载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处方旨在通过中医药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病情,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全面的康复。

二、高血压的基本知识1.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等。

同时,还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高盐饮食等。

3.高血压的症状与并发症高血压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但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三、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原理和方法1.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原理中医药认为高血压是气血失调、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气血平衡、脏腑功能,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2.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方法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气功锻炼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应症。

四、中医药健康管理1.饮食调理适当的饮食调理能够起到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建议患者少食多餐,减少盐的摄入量,多摄取富含钾、镁等元素的食物。

2.运动保健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加机体的耐力和免疫力,还可以提高心血管机能,降低血压水平。

建议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强度的运动。

3.心理调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建议患者学习放松自己、调整心情,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精神状况。

五、注意事项与禁忌1.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生活规律等方面的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定期复查。

2.禁忌高血压患者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应避免过度用药、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

同时,还应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情绪波动等刺激。

六、附件本文档附有相关的病例分析、饮食调理方案、运动指导等,供读者参考。

做好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

做好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

养生保健:中医强调养 生保健,通过饮食、运 动、心理调适等方法, 帮助高血压患者改善生 活方式,降低血压。
副作用小:中医治 疗高血压副作用较 小,长期使用对患 者的身体影响较小 。
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目的和意义
预防和控制高血 压:通过中医健 康管理服务,可 以降低高血压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中医健康管 理服务,可以改 善高血压患者的 生活质量,减轻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
增加心脏病风险:高血压 可能导致心脏肥大、心力 衰竭等疾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增加中风风险:高血压可 能导致脑出血、脑梗塞等 疾病
增加肾脏疾病风险:高血 压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等疾病
增加眼部疾病风险:高血 压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等疾病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支持
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提高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加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引进先进的中医健康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加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人员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推广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
症状和并发症
降低医疗费用: 通过中医健康管 理服务,可以降 低高血压患者的 医疗费用,减轻 家庭和社会负担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中医健康管理 服务,可以促进高 血压患者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降低 高血压的发生和发
展风险。
建立健康档案
收集基本信 息:包括姓 名、年龄、 性别、职业、 婚姻状况等
收集健康信 息:包括血 压、血糖、 血脂、体重、 身高等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彬县南玉子卫生院高血压病一.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在四十岁以上、性别、超重与肥胖、膳食高盐、低钾、低钙、吸烟、长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等。

二. 原发性高血压症状: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症状。

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

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出现症状。

三.高血压分级与分组类别收缩压()舒张压()文山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袁川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 <130 <85正常高值 130-139 85-89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分组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级 2级 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Ⅱ1-2个危险因素中危组中危组极高危组Ⅲ3个以上危险因素高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Ⅳ并存临床情极高危组极高危组极高危组四.高血压的预防干预与治疗(1).起居定时休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缓解大脑的疲劳状态,降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心率,舒张周围血管,可使血压下降。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应根据不同不同季节,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周围有条件的宜种些花草树木。

(2).饮食1.限制钠盐的摄入:高盐的摄入可使血浆中钠盐增加而食血容量增加,是血管壁细胞肿胀,使血管壁对升压物质名感性增高,从而使血管阻力增加。

低盐低钾高钙,可使血容量降低,修复细胞,降低外周阻力。

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通用)

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通用)

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通用)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医治末病,根据国家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内容,制定20xx年度辖区内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一、完善制度,细化管理: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我院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组织领导,由马正林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冯廷兵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包村医生以及村卫生所负责人为具体工作执行人,负责中医药健康服务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好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工作:今年4月份开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辖区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档案中增加中医辨识内容,同时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具体完成发下工作指标:1.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根据规范要求,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管理率暂定80%以上。

2.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到年底完成中医药体质辨识占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80%的计划,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3.中医药保健指导。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健康干预。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5.对辖区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随访,进行证候辨识,传授简单的中医药保健技术,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糖尿病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健康指导。

6.所有中医药服务,均做好资料收集与录入告知服务人等工作,对查出的疾病进行分析与某某某指导。

高血压健康管理专项方案

高血压健康管理专项方案

一、背景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众多,据统计,每五个成年人中至少有一个高血压患者。

因此,加强高血压健康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 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

3.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三、内容1. 健康教育(1)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

(2)宣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早期症状,推广实用工具,学会自测血压。

(3)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物,了解药物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2. 饮食管理(1)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肥胖。

(2)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3)增加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4)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3. 运动管理(1)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2)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心理管理(1)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3)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5. 药物管理(1)在医师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

(2)定期监测血压,评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3)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 保健服务(1)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

(2)定期进行面对面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和生活方式。

(3)提供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四、实施步骤1. 制定高血压健康管理专项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方法和责任人。

2. 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3. 实施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等方面的健康管理措施。

4. 定期开展保健服务,跟踪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

5. 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高血压健康管理专项方案。

高血压中医保健精品PPT课件

高血压中医保健精品PPT课件
2
祖国医学认识
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主要证候、病程的转归及并 发症,目前比较一致认为,应属祖国医学的“头 痛”、“眩晕”、“中风”的范畴。而头痛、头胀、 心悸、失眠、眩晕、胸痛、颈强、肢麻、舌强、腰 痛、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等症状,都可 以是高血压病的表现。每一种症状都有不同的病因、 病机,而不同的症状可以由相同的病因和病机引起, 这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不同点。
(2)膳食要合理。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 新鲜蔬菜、水果和杂粮,如洋葱、芹菜、荠菜、绿豆、 玉米、冬瓜、海带、紫菜、香蕉、苹果等,还可用菊花、
决明子、葛根、枸杞子、天麻、山楂等药食兼用之品。
还可根据饮食习惯食用糖醋大蒜头、牡蛎香菇汤、玉米
须茶、芹菜鲜汁茶、陈皮山楂乌龙茶、白菊花茶等。吃
低盐膳食,食盐每天不超过5~10克。不抽烟、少饮酒, 晚饭后不宜饮浓茶和咖啡。
19
食疗方法
绿茶+菊花茶 绿茶可以是龙井等,菊花应为甘菊、杭白菊最佳,各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 每日3次。也可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食 疗作用。
山楂茶 山楂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经常饮用山楂茶,对 高血压有食疗作用。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14
降压食物
1、碳水化合物食品: 适宜的食品---米饭、粥、面、面类、葛粉、 汤、芋类、软豆类。 应忌的食品---蕃薯(产生腹气的食物)、干豆 类、味浓的饼干类。
2、蛋白质食品 适宜的食品---牛肉、猪瘦肉、白肉鱼、蛋、牛奶、 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纳 豆、黄豆粉、油豆腐) 应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猪的五花肉、排骨肉、鲸鱼、鲱 鱼、金枪鱼等、香肠)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患者共同讨论需要改善的生活方式,制定最终目标, 每次随访根据改善情况设定近期的具体目标,为患者提供咨询、鼓励其坚持。 为提高可行性,可根据患者意愿,每次有针对性地选择1~2项需改善的生活方 式,持续督促、追踪。
五、高血压治疗
(三)生活方式干预
五、高血压治疗
(四)药物治疗
1.启动药物治疗时机 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仅收缩压<160mmHg且舒张压<100mmHg且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 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医生也可根 据病情及患者意愿暂缓给药,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最多3个月,若仍未达标, 再启动药物治疗。
四、高血压诊断
(一)血压测量
1.测量方式 (1)诊室血压:以诊室血压作为确诊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2)家庭自测血压:作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3)动态血压监测: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作为辅助诊断及 调整药物治疗的依据。
四、高血压诊断
(一)血压测量
2.测量仪器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择经认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定期校准。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袖带气囊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常 规袖带长22~26cm,宽12cm,上臂臂围大者(>32cm)应换用大规格袖带。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 南2020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 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
摘要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管理好高血压患者是遏制我国心脑 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管理,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高血压 防治管理的简单直接的操作指导。在2017版基础上,基于政府部门的管理要求 和新近发布的相关领域研究证据,本指南主要在高血压的基层管理、血压测量、 降压目标值以及降脂治疗目标值等内容上进行了更新。此外,首次增加了中医 药在高血压领域的应用相关内容,为基层医务人员在高血压管理方面提供更全 面的指导。

“2+3”疾病(高血压)防治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2+3”疾病(高血压)防治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2+3”疾病(高血压)防治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海南省2022年“2+3”健康服务包试点实施方案》(琼卫健服函〔2022〕3号)等文件要求,加快形成我省高血压“预防—诊治—管理”的医防融合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试点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健全和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高血压防治服务体系(即防、治、管“三位一体”)。

力争到2025年,达到为群众提供高血压预防、诊治、管理三位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达到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提升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实现高血压三级预防和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

二、建设内容海南省高血压防治体系按照省级、区域、市(县)、乡镇(街道)和村(居)五级标准开展建设。

省级高血压防治管理中心设置在省人民医院,区域高血压防治管理中心分别设置在海口(负责澄迈县、定安县、屯昌县)、三亚(负责乐东县、东方市、陵水县、保亭县)、儋州(负责昌江县、临高县)、五指山(负责白沙县、琼中县)和琼海(负责文昌市、万宁市),市(县)高血压防治管理中心设置在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街道)高血压防治管理中心设置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居)高血压防治监测点设置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省级高血压防治管理中心1.人员配置。

由海南省人民医院牵头,与省疾控中心共同组成“海南省高血压防治管理中心”,配置专业技术保健人员20人,非专业技术保健人员按保健人员的30%配置。

省级专家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由公共卫生专家和医疗专家组成,参与技术方案的制定,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参与项目办公室组织的督导、考核和评估等工作。

专家组办公室设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防控中心,主任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领导共同担任,成员包括省级和各地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专家(组建清单详见附表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镇卫生院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增高为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古代文献记载的“头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等症,部分相当于现代的高血压病。 为将高血压病日常健康管理和中医药保健有机结合,我院制定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医药保健方案。 一、目的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属身心疾病之一,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影响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医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各个阶段均有其优势点和优势环节,特别是将中医药理论、技术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医药参与高血压病的管理和高危因素的干预,可以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治疗、防治并发症的目的。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食疗、引导、养生功法等可使平均血压下降。对于高血压病人,食疗、引导、养生功法等有助于血压的控制,配合中药 内服,能使部分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对顽固性及合并有较多症状患者,中医药方法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降压,减少减缓靶器官损伤的作用,从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覆盖我镇管理高血压病人总数的95%。 结合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和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 三、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XXX 院 长 副组长: XXX 副院长 XXX 副院长 成 员: XXX 办公室主任 XXX 医务科主任 XXX 公卫科主任 XXX、……、村站医生 职责分工:组长负责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工作的整体工作。 副组长负责推进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工作的相应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及监督考核。 成员负责辖区内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工作的具体开展与落实。 2、成立质控监督小组 组 长 : XXX 副组长 : XXX、XXX 成 员 : XXX、XXX 质控监督小组负责每季度对高血压病中医药保健服务工作进行督查,确保中医药保健服务工作真实有效。 3、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组 长 : XXX 副组长 : XXX、XXX 成 员 : XXX、XXX 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每季度对高血压病中医药保健服务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年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评定依据,针对高血压病中医药保健服务工作开展具体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整改。 考核内容:相关工作记录是否保存完善,服务内容是否真实有效,居民是否对应用高血压病中医药提高保健意识有所增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发病率、并发症、致残率有显着下降,高血压病疗效显着提高,参加健康教育、高血压病管理积极性有较大增加等。 4、明确工作制度: 结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服务工作,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统一文明用语、着装胸卡、服务流程、服务要求,统一、规范地提供服务,打造签约服务品牌,要优化签约流程,简化签约手续,实化签约承诺,让居民能享受到方便、有效、安全的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与保健服务,要在所辖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公示服务医生的姓名、工作单位、专长、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和监督投诉电话等,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把高血压病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纳入日常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做到有人分管、有人专管,年初有计划、平时勤督查、年终有总结、年年有提高。 5、确定效益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逐步达标。 评估标准是居民是否对应用高血压病中医药提高保健意识有所增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发病率、并发症、致残率有显着下降,高血压病疗效显着提高,参加健康教育、高血压病管理积极性有较大增加等。以此来确定和评价开展服务活动的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6、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的高血压病中医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表,完善服务流程,把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服务贯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去,着重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预防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7、主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高血压病健康讲座、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处方、义诊。计划每年在每个村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义诊1场次,总计22场次。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五)、中医、中药保健指导 中医健康管理程序 结合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1次中医健康指导和1次有中医内容的,主要内容为: 1、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证候辨识; 2、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3、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 4、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高血压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1、高血压常见辨证分型 阴虚阳亢证 主症:头部胀痛、烦躁易怒、腰膝酸软。 次症:面红目赤,胁痛口苦,便秘溲黄,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失眠梦遗。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气血两虚证 主症:头晕时作、少气乏力。 次证:动则气短,头部空痛,自汗或盗汗、心悸失眠 舌脉: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痰瘀互结证 主症:头重或痛。 次症: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胸痛心悸,纳呆恶心,身重困倦,手足麻木。 舌脉:苔腻脉滑 肾精不足证 主症:心烦不寐、耳鸣腰酸。? 次症: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口干口渴等症。 舌脉:舌淡暗,脉细大无力 肾阳亏虚证 主症:背寒恶风,腰膝酸软。 次症:头痛遇冷加重,手足发冷,夜尿频数。 舌脉:舌淡,脉沉细 冲任失调证 主症: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次证:心烦、失眠、胁痛。 舌脉:舌淡暗,脉弦细 以上凡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症状,即可诊断该证候成立,采取相应治疗。 证候计分及疗效评价方法: 中医证候计分定量标准 0分:无证候; 1分:上证较轻,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2分:上证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3分:上证明显,经常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4分:上证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 2、常用代茶饮推荐方 阴虚阳亢证 1.茶饮: 菊花茶:白菊花、绿茶,开水冲泡饮服。 苦丁桑叶茶:苦丁茶、菊花、桑叶、钩藤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菊楂决明饮:菊花,生山楂片,草决明子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2.推荐食物: 芹菜、绿豆、绿豆芽、莴苣、西红柿、菊花、海蛰、山楂、荠菜、西瓜、茭白、茄子、柿子、胡萝卜、香蕉、黄瓜、苦瓜、紫菜、芦笋。 3.推荐食疗方: 葛根粥:葛根、粳米、花生米,加适量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小时,分次食用。 菊花粥: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细末,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晚餐食用。 气血两虚证 1.茶饮: 龙眼红枣茶:龙眼肉,红枣,白糖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党参红枣茶:党参,红枣,茶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亦可将党参、红枣、茶叶加水煎沸3分钟后饮用。 2.推荐食物: 大枣、银耳、芝麻、桑椹。 3.推荐食疗方: 当归炖猪蹄:将猪蹄洗净切成大块,在开水中煮两分钟,去其腥味,捞出。然后再在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猪蹄,加入当归及调料适量,用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煮至猪蹄熟烂。 归芪蒸鸡:炙黄芪,当归,嫩母鸡1只。将黄芪、当归装入纱布袋,口扎紧。将鸡放入沸水锅内氽透、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将药袋装入鸡腹,置于蒸盆内,加入葱、姜、盐、黄酒、陈皮、胡椒粉及适量清水,上笼隔水蒸约1小时,食时弃去药袋,调味即成,佐餐食用。 痰瘀互结证 1.茶饮: 降脂益寿茶:荷叶、山楂、丹参、菊花、绿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陈山乌龙茶:陈皮、山楂、乌龙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2.推荐食物: 白萝卜、紫菜、白薯、玉米、花生、洋葱、木耳、山楂、海带、海蛰、大蒜、冬瓜。 3.推荐食疗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