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二-1.DOC

合集下载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六篇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六篇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六篇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

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

2、认识写作背景,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

1、揭题2、简介人物张思德,1932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因大生产运动的需要,被派去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3、简介背景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

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

二、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司马迁鸿毛李鼎铭鸿毛——鸿雁的毛。

愈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所:处所、地方。

买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追悼会——开沉痛的怀念死者的会。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检查预习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纠错。

2、说说毛主席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四、再读课文,抓住中心。

1、自读课文,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学习第一节3、自读第二节,思考:(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2)仔细读读,这几句话中哪句最重要,为什么?(3)指导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必有的人比(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4)归纳段意,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5)归纳学法,找中心句,归纳段意4、想想,还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等,英雄人物。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3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3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3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如: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

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如: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贾平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为人民服务》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 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为人民服务》概述2. 《为人民服务》的分析与解读3. 《为人民服务》与社会责任三、教学过程:1. 了解《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贾平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a. 分享贾平凹的简介: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

b. 介绍《为人民服务》的背景:讲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困境。

c. 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a. 分析作品主要情节:介绍作品中党员干部方鸿渐在乡村任职的经历,以及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b. 呈现方鸿渐的人物形象:描述方鸿渐处事的态度、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以及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分析《为人民服务》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a. 引导讨论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

b. 分析《为人民服务》传递的主题:如人民利益至上、争创幸福生活。

c. 探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鼓励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4. 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情感。

a.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b.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c. 激发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兴趣和意愿,如社区志愿服务等。

四、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讲授法:结合文本分析,向学生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情节和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思考作品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案背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开设了《为人民服务》的主题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奉献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和内涵。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重点1.为人民服务的概念。

2.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教学内容1.概念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事例分享: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各个领域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如医疗事业、教育事业、环保事业等。

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为人民服务以及如何为人民服务,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

4.情感陶冶: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等影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并讨论如何为人民服务。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职业的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服务意义和对人民的贡献。

4.电影观赏:选取一些与为人民服务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通过观看影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思考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能否提出有效观点、理解并扩展他人观点等。

2.作品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创作相关作品,如文章、演讲稿、绘画等,并予以评价。

3.实际行动: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七、延伸活动1.参观社区福利机构或公益组织,了解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2.开展相关主题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组织学生自发参与公益活动,体验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12 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

12 为人民服务(精品教案)

12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课前解析】关于时代背景:《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提出的。

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阅读链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 10 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2.说说观后感: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教师导入,引入课题: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在阅兵式的铿锵回应中,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初读课文理解语句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教师引发思考:这篇课文是毛主席为谁写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预设1:是毛主席为张思德同志写的。

《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精选14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精选14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精选14篇)《为人民服务》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

2、培养逻辑思维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一名工交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的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2、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视频材料—二、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了解演讲内容,并体会演讲者的感情。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朗读指导:要以演讲者的身份读出真情实感,即要读出对张思德同志的崇敬、悼念之情,要读出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团结的激qing。

三、学生分组阅读,讨论讨论题:1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一主题,演讲者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这篇演讲词内容丰富,演讲思路清晰。

这是一篇政论型演讲,这类演讲最大的特点是以理服人,因此理要清,意要明,材料要翔实,逻辑性要强,要自始至终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

毛泽东同志围绕“为人民服务”这条线,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有教育意义的被人们视为格言警句的句子或段落,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本文严密的论证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1)、严密的逻辑思路推理论证练习:根据逻辑思路,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投影或板书)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是队伍中的一员,所以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所以张思德死比泰山还重。

仿照这样的逻辑推理写一段话。

(2)、用具有组织说服力的事实进行论证。

要求:从第三段中找出事实诊所并说说它的作用。

提示:第三段中举出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的这一事例,证明我们能够做到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1、自学本课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3、深入阅读理解,体会文章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一、发谈话,引出课题你听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挖掘学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进一步认识:⑴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⑵交流收集到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论述上的特点,通过读书,加深体会。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但读书活动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或简单重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体验。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1、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2、填空,并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第2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2、学习文章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段式,并练习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六年级语文下《为人民服务》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张思德的故事,引发阅读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自由读课文,理解词意。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检查词句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分段,概括段意。

四、重点深究,领会中心
1.默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死的意义”和“不怕牺牲”的语句。

2.交流、讨论对重点句的理解,体会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1.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重于泰山
(5)板书(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
(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 nán)还(huán hái)要兴(xīng 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兵()简()政()
(2)死得其所()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1)
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章节。

2、完成练习册。

七、附板书设计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